高僧開示|虛雲老和尚:衣、食、住三事本來是苦事情,為佛弟子不要被它轉

2021-02-19 廣東佛協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飲食少了就饑渴,若無房子住,風雨一來無處躲避,所以這三個字一樣也少它不得。

人道如此,其餘五道亦是一樣,飛禽走獸、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處,要羽毛為衣,也要飲食。衣、食、住三事本來是苦事情,為佛弟子不要被它轉。

佛初創教,要比丘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雖減輕了衣食住之累,但還是離不了它。現在時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樣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裡,不泡就沒有得食。

春時不下種,秋到無苗豈有收?可見一粥一飯,來處不易,要花時間,費工夫,勞心力,才有收成。為佛弟子,豈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

古人說:「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還要為道求出生死。因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

但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處、一切事,勿被境轉。修道如栽田,穀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

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

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種子放在田裡,等它發芽變秧,這時間又怕焦芽敗種,錯過時光,就是說修行要學大乘,勿誤入小乘耽誤前途。

插了秧以後要鋤草,等於修道要除習氣毛病,把七情六慾、十纏十使、三毒十惡,一切無明煩惱都除淨,智種靈苗,就順利長成,以至結果。

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除貪嗔痴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它犯人苗稼。

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禪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

眼能如是不被色塵所轉,其餘五根都能不被塵轉,香不垂涎,臭不噁心,什麼眉毛長,牙齒短,張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拾得大士傳的彌勒菩薩偈曰: 

老拙穿袖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 

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

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這是一切處都修道。並不限於蒲團上才有道。若只有蒲團上的道,那就要應了《四料簡》的「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人生在世,人與人之間,總免不了說好說歹的,打破此關,就無煩惱。說我好的生歡喜心,就被歡喜魔所惑——三個好,送到老;說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識,他使我知過必改,斷惡行善。

衣食住不離道,行住坐臥不離道,八萬細行,不出四威儀中。古人為道不虛棄光陰,睡覺以圓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誤了辦道。

不獨白日遇境隨緣要作得主,而且夜間睡覺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彎成弓一樣,右手作枕,左手作被,這就是吉祥臥。一睡醒就起來用功,不要滾過去滾過來,亂打妄想以至走精。

妄想人人有,連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則要做到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這才腳踏實地。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純熟。忙碌中、是非中、動靜中、十字街頭,都好參禪,不要只知忙於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邊為要。

相關焦點

  • 虛雲老和尚:吾人本來是佛 , 何以佛有無量智慧 , 而吾人無之?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歡迎關注祖道影
  •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雲居山方便開示 四月十七日(1955年6月7日)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把人忙死了。
  •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古人修道重三業清淨
    雲居山方便開示 四月十七日(1955年6月7日)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飲食少了就饑渴,若無房子住,風雨一來無處躲避,所以這三個字一樣也少它不得。人道如此,其餘五道亦是一樣,飛禽走獸、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處,要羽毛為衣,也要飲食。衣、食、住三事本來是苦事情,為佛弟子不要被它轉。
  • 當代得道高僧:虛雲老和尚傳奇
    其實,早在十六歲開始,我已瞞著家人給老和尚偷偷寫信,他老人家雖然是海內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親自給我回信。見到老和尚後,他問我為何出家?我說是為了成佛。他老人家聽後很歡喜,隨即收我為徒,並親自為我剃度,取名宣德,號紹雲。當年冬月,即去南華寺受具足戒。然後返回雲居山常住,隨眾出坡。幾個月後,開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則在常住上聽住持和尚海燈法師講經。
  • 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日文: 虛空無盡,雲心無我;禪宗泰鬥, 百年傳奇! ​
    六十一歲時,逢兵荒馬亂,遍地饑荒,虛雲老和尚隨扈蹕西行,至臥龍寺建息災法會,佛事畢,至終南山結茅,覓得嘉五臺後獅子巖,地幽僻,為杜外擾計,自此改號「虛雲」。☉虛雲老和尚七十多歲時法相飲積雪,自種野菜以充飢,不以為苦。
  • 虛雲老和尚年譜(52)
    對虛老和尚充滿了崇高的敬仰。六點三十五分。汽笛一聲長鳴。京滬列車徐徐進了月臺。人們情緒立即高漲起來。虔誠準備迎接這位來自北京的當代中國佛教最傑出的高僧虛雲老和尚。當列車剛停下來的時候。當想到虛老和尚就在車廂裡的時候。更想到頃刻之間。就能見到他的時候。不難想像到我。以及其他歡迎代表。當時會感到怎樣的興奮。一刻兒。虛老和尚在為首的歡迎代表攙扶中下了車。
  • 虛雲老和尚《辭世詩》
    少小離塵別故鄉虛雲老和尚,從小就喜歡佛教(自幼喜三寶物),父母並不很信佛。但是他的出生,是其父母求佛的結果。虛雲老和尚是佛的孩子,為佛教而來。他從少年就愛好佛教,不喜歡吃肉,喜歡清淨。不染而離開形式「兩妻」。很早就遠離了紅塵,19歲出家離開了家庭和故鄉。 天涯雲水路茫茫。
  • 【開示】臺灣高僧廣欽老和尚:多讀書有時無益修行
    老和尚搖頭說:『不可能,一個大學畢業出來的知識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豐富的學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來弘揚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某某對老和尚說:『我現在想再出國繼續深造,取博士學位,師父認為如何?』  老和尚說:『不必出國了,到佛國來留學才有了脫的一天。』  『到佛國留學?』徐某某問。  『是的,出家。』
  • 佛經開示:說話結巴的前因後果!(附治療方法!)
    以前世時坐誹謗三尊輕毀聖道。論他好醜求人長短。強誣良善憎嫉賢人。故獲斯罪。註:謇吃(口吃,言辭不順利。)解決方法!世尊。修何善行得離斯苦。佛言。當勤孝順父母敬事師長。歸奉三尊。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悲喜舍。怨親平等同己無二。不欺孤老不輕下賤。護彼如己。
  • 11位高僧圓寂前的珍貴開示
    你等悲泣,為誰悲憂?難道,是悲傷我不知到哪去嗎?為此,六祖為徒眾說了「真假動靜偈」,闡述「一切無有真」,認為「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同時,說明了動即不動,生即不生,去亦不去,滅亦不滅的道理。六祖與徒眾作最後的告別時,說:欲求見佛,但識眾生。說:自見本心,自成佛道。說:法身報身與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認為,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 重溫虛雲老和尚開示
    虛雲老和尚開示三皈五戒今蒙佛教同寅相邀,假座平安戲院與諸仁者說法。法者,即眾生心,眾生心與佛心本無二心,是心具足一切法,即法即心,即心即法。《楞嚴經》云:「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夫欲不受輪轉者,當淨諸妄想;妄想淨,則輪迴自息。故迷心名為眾生,覺心名為諸佛,佛與眾生,一迷一悟而已。當知此靈明覺知之心,即天然佛性,人人本具,個個現成。凡夫雖具佛性,如礦中真金,為煩惱沙石之所包含,故大用不彰。
  • 禪堂開示 | 虛雲老和尚圓寂紀念日特別推文
    禪堂開示 甲  引言(中有復語因在禪七中開示者)諸位常時來請開示.令我很覺感愧。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種地.挑土搬磚.一天忙到晚.也沒打失辦道的念頭。那種為道的殷重心.實在令人感動。虛雲慚愧.無道無德.說不上所謂開示。只是拾古人幾句涎唾.來酬諸位之問而已。
  • 虛雲和尚開示錄
    故統要放下,連此放下之念亦無,一放下一切放下,一時放下、永久放下、盡未來際都放下,如此放下乾淨了、長永了,本妙明心顯現,即與諸佛無異。」說畢,並舉例以證明之。八日,師開示云:「若明白了如來大意,則只要保養,隨時隨處,無不是道。若不明白如來大意,則是懵懵修行,隨時隨處皆有墮坑落塹之虞。」並舉鹿足仙人恨天致旱及飲酒貪色犯戒公案為證。九日,師開示修行必須無我,以此身心奉塵剎。
  • 宣化上人:娶妻兩房而無染 虛雲老和尚的傳奇出家因緣
    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禮懺坐禪、日中一食、夜不倒單,靈異之事多不勝數,被稱「奇僧」。1948年,抵廣州曹溪南華寺,禮虛雲老和尚,受命任南華寺戒律學院監學,後轉任教務主任。虛雲老和尚為上人傳授禪宗法脈,賜法號宣化。後陸續至香港、美國等地弘法,在美建立「萬佛城」等諸多佛教道場,畢生弘化東西方弟子眾多,於1995年圓寂,留存舍利子眾。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虛雲老和尚圓寂後,宣化上人在香港時追思虛老的事跡
    這套《大般若經》目前在慈興寺藏經樓  【後記1】1959年10月18日(己亥年九月十七日)星期日,《星島日報》:  住世一百二十載 虛雲老和尚圓寂  佛教人士昨舉行法會  「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之高齡一百二十歲之虛雲老和尚,已於本月農曆十二日安詳圓寂於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真如禪寺
  • 六位高僧臨終遺言公開!40個字,受益一生!
    虛雲老和尚「戒」行坐住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從不間斷,或小聲念,或者默念,除了念佛之外,不起其他雜念;如果妄念一生起來,當下就要叫它消滅。仁煥法師曾開示: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終結。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捨命全交,涅槃寂靜。人如果真正了解人生和理解生命,就是覺悟人生了。對人生沒有了解,對生死沒有理解,縱使把三藏十二部背得很流利,修行依然是盲目的狀態。學佛就是完善自己,讓人生活得精彩,走得光彩。
  • 四位高僧(虛雲、宣化、弘一、印光)惜福事跡
    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揮霍,極盡享受之能事,就像銀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的把福報享完了,未來只有受苦了。實際上,惜福並不只是某個高僧大德的個人主張,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佛道儒都強調「惜福」的重要性,尤其以佛家講得非常具體,所謂:惜福者受福,不惜福者受禍,這是必然的因果。我們該如何惜福呢?我們來看看虛雲、印光、宣化、弘一四位高僧們的親身經歷。
  • 虛雲老和尚:存此妄想,非邪即魔 !
    一月十八日晚在重慶慈雲寺開示現在與大眾隨便閒談。開示二字。愧不敢當。因為虛雲連自己都未明白。豈敢謬教他人。佛教開示。場合很多。如叢林坐香。班首輪流開示。觀音七念佛七等亦復如是。但拜懺不同打七。禮懺須五體投地。三業清淨。不能加以雜言亂語。故懺壇上不說開示。
  • 佛弟子為何要做早晚功課?
    每日晨昏二時,寺院的法師們將於大雄寶殿內念誦經文,唱誦梵唄,是為「朝暮課誦」,又名「早晚功課」。 這莊嚴的梵唱不光是出家人每日必修的功課,也是在家佛弟子用功修道的絕好契機,現在我們來說說「為何佛弟子要做早晚功課」。 為何要做早晚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