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生命和家人:《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人生價值思考

2021-01-07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生活才剛開始」

1985年7月13日,倫敦城內,女王(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在溫布利體育場內一開口就驚豔了全場,《紐約時報》盛讚他們,稱之為「最精彩的一次現場」。而這次演唱會就是全球矚目的「拯救生命」演唱會。

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在影片的一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將這場演唱會準備的臺前幕後交代的十分清楚,真實生動的展現了女王(皇后)樂隊最巔峰的狀態。

正如他在演唱會中所唱的那樣「生活才剛開始」,的確,在經歷了重重波折之後,女王(皇后)樂隊重新相聚在一起,這是他們再一次展開的新生活。但無論對於影片中的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還是現實中的他來說,生活所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二、「曾被多次提醒,前方道路多荊棘」

實際上,我一直不怎麼喜歡看音樂電影,尤其是那種帶有搖滾性質的音樂電影。本身我就會對這些搖滾抱有天生的牴觸,因為他們似乎從根子上就有一種非常讓人不安的感覺,有一股躁動,有一股衝勁,所以搖滾樂我從來都不會聽,更別說和搖滾樂結合的電影了。

在我潛意識裡,似乎電影和音樂本身就是兩碼事,怎麼能湊在一起,讓音樂喧賓奪主呢?如果說電影是依靠畫面來組織人物和事件、情節的藝術,那麼音樂則是依靠旋律來組織和表現創作者情感的藝術,這根本就屬於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如果湊在一起就會顯得有些臃腫不堪。

尤其是像一些喜歡經常動不動就要唱要跳的電影,我常常會嗤之以鼻。

但是,在我看到《波希米亞狂想曲》之後,才意識到,這不是一部普通的音樂電影,因為劇中的音樂,不是作為電影的陪襯,不是作為活躍氣氛、渲染情感的背景,而是女王(皇后)樂隊的生活,是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生命。

三、「對我來說,一切都無關緊要了」

在整個影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音樂而展開敘事的,甚至整個電影人物活動的背景都在播放音樂。音樂,貫穿於電影始終。即便如此,我仍然不認為它是一部音樂電影,而是一部傳記電影。它所講述的,是一位用生命真正在創作音樂的人,一個為音樂而活著的人。

在這部影片裡,音樂以及圍繞音樂所產生的故事、牽涉的人物是主線。並且,這部電影在融合電影敘事以及音樂敘事上,是相當成功的,每一首音樂和他背後創作的故事都配合的相當貼切,像一個講故事的人再向你娓娓道來,從容不迫,卻趣味無窮。

兩個小時的觀影體驗非常美好,它不會讓你感到絲毫的厭煩或者贅餘。每一個音符和節拍似乎都能跟隨著情節的推動而自然生發出來,而又能體現人物情感變化。

所以,在電影院裡,整個電影帶給我的感受就是,它就像一場演唱會,讓我享受到了一場空前絕後的音樂洗禮。

很慶幸自己能在人生最焦慮無助的時候遇到這部電影,在經歷了一系列考研失敗、調劑失利的狀態下,我終於把自己逼出病來了,每天喝著苦澀的藥水在研招網上查看各種調劑信息,遭到各種永遠打不通、打通了也對你永遠不耐煩的諮詢人員的冷漠,那種無助和焦慮是非常讓人痛苦的。

而遇到了這部電影,在看到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人生經歷後,我才稍稍有些釋然。

四、「你若不愛我,我偏偏愛你」

在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中,主角也是先後經歷了種種波折,從對妻子坦白性取向、遭到小人算計、疏遠親友和染上愛滋,他的人生似乎已經跌進了低谷。

但是,在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心中,在他的生活中,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件事情,從來沒有停止繼續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他的音樂事業。

前妻雨夜來訪,最終幫助他認清了現實,讓他遠離了一直企圖挑撥他關係的小人。音樂是他最後的救贖,是他和他的家人們唯一可以為之奮鬥並且讓他們團聚在一起的事物。

除了音樂之外,他還有家人,他還有可以幫助他不斷取得音樂事業進步的好友兼樂隊成員,有他死板傳統但是默默關心、愛著他的爸爸媽媽,有他一直關心呵護他的前妻。他們之間也許有過爭吵、不合甚至是憤怒。但是在經歷了一切痛苦的抉擇和現實打擊之後,家人永遠是你可以給你溫暖和庇護的人。

他們或許曾經有過「不愛」,但是他們在內心深處還是深深的「相愛」。

五、「世間只有一剎那甜蜜為你我保留」

影片中後部分有一個小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去醫院尋求幫助,諮詢醫生,在得知身患愛滋的他已經沒有可能治癒了之後,他似乎好像很落寞,戴著墨鏡和太陽帽走出了醫院。在醫院走廊上,一位身上已經傷痕累累,看樣子奄奄一息的愛滋病友似乎認出了他,並且用它標誌性的曲調來給他打招呼。而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則同樣報以回應,兩個身患愛滋的人惺惺相惜,感人至深,在此刻,世間的確有一絲剎那間的甜蜜吧。

如果將這部電影歸入音樂電影的行列,顯然沒有看到音樂在整個電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它是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一生傳奇經歷中無法分割的部分,是他的摯愛和永恆的事業。就像他和這位陌生的愛滋病友之間的互動,也許他從來沒有發生過,但是我寧願相信它的存在,這一刻,沒有猜忌,沒有恐慌,只有被命運捉弄的兩個人之間的惺惺相惜,而表達的方式,就是音樂,是音樂,架起了他們之間溝通、信任和安慰的橋梁。這或許也是影片中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選擇在生命最後時刻瘋狂投入音樂的原因吧。

電影中的他向友人坦白自己得了愛滋,並且他把自己近乎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了音樂上。我們會看到,人生有些時候所能支撐一個人的,不是他有多少名利和金錢,而是在自己的一生中,真正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樂此不疲。

現實中的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是在拯救生命演唱會的兩年後才知道自己得了愛滋這件事情,而導演則將這一件事情挪到了演唱會之前,雖然不符合事實,但是在某種程度的上,他將人物對於音樂的狂熱、喜歡,對於音樂的執著展現的淋漓盡致,也讓他的人生充滿了更多感染人的音樂力量。而整個關於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一生故事的電影,也在這一刻得到了升華。

六、「誰能幫我尋到,我的摯愛」

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終於在倫敦城內找打了吉姆赫頓,那個令他魂牽夢縈的男人。而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是最後陪伴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走完最後六年光陰的人。在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敲門的那一刻,影片中響起這一句唱詞「誰能幫我尋到,我的摯愛」。對於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來說,眼前的這個男人就是他的摯愛,但我想,從電影乃至於整個人生的角度來看,這個摯愛還有更為深刻的含義。

他其實展現了一種生命的狀態,一種對生命夢想執著的渴望,一種想要掌握自我生命,渴望度過自己喜歡生活的願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未成年之前,你的命運完全取決於你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你的成就就是你的家庭所塑造的;而一個人一旦成年之後,你的人生和命運,則與你的選擇有關。你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取決於你的選擇。

我們應該怎麼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個問題大概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也在思考。所以當門後那個男人打開大門的時候,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Mercury)似乎已經知道了答案,便對他說「我需要一個朋友」。

在事業上,他的「朋友」、他的「摯愛」就是音樂,而在情感上,他則需要找到一個真正信任他、渴望他的人。但在這之前,他必須要做到「愛自己」,這是他們倆第一次相遇後,吉姆赫頓對他的要求。而現在,他似乎已經做到了,因為回歸音樂,回歸樂隊和朋友,實際上就是「愛自己」。

而每一個渴望被愛的人,實際上都應該從愛自己開始。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相關焦點

  •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
    作者 | 李惠媛圖片 | 來自網絡編輯 | 周瑞佳《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殿堂級搖滾樂隊皇后樂隊(Queen)的音樂傳記片,以皇后樂隊的名曲《Bohemian Rhapsody》來命名,這部電影通過標誌性的歌曲和革命性的聲音追蹤了皇后樂隊的迅速崛起,以皇后樂隊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為線索,帶領樂迷回顧了一個偉大樂隊的傳奇歲月
  • 《波西米亞狂想曲》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特別之處,在於表現天才歌手輝煌成就的同時,細膩地敘說了這位「齙牙叔」音樂之外的「另類人生」。影片沒有如眾多充滿「正能量」的傳記片一樣,用春秋筆法「為長者諱, 為逝者諱, 為尊者諱」,編織一個激蕩人心的「勵志」故事——講述「傳主」逆勢而上,通過拼搏奮鬥戰勝時乖命蹇,戰勝先天缺陷和人性弱點,最終「王者歸來」,或「成聖作祖」,進階為人生贏家。
  • 你好,《波西米亞狂想曲》
    他們的成名曲和經典曲目很多,其中就包括影片的名字《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就算你沒有因為《波西米亞狂想曲》認識皇后樂隊,那麼你總會因為《We will rock you》而認識他們。就算沒有因為《Love of my live》而認識皇后樂隊,那麼1994年世界盃的主題曲《We Are the Champions》總會讓你記住這個樂隊。
  • 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人物高光」+「天鵝之歌」可否一直通行?
    在備受肯定的傳記電影類型中,音樂傳記電影本是一個偏「音樂粉絲向度」的小眾類型,但2018年上映的紀念知名搖滾樂隊「皇后(QUEEN)」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裡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卻將這一偏小眾的類型推上了音樂傳記電影的新高度。
  • 『影視評論』 致敬搖滾傳奇,重構音樂人生—— 評《波西米亞狂想曲》
    由於所選用的傳主都是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在主題表達與敘事上,傳記類影片通常要實現主角形象的精準還原、歷史現場的原生再現、人物情感的自然解讀,在尊重原型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程度的影視渲染,做出藝術化的創新處理,探索傳主人生歷程中的生命狂想曲。影片中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莫丘裡創作了無數經典搖滾歌曲,從精神層面上看,他一首又一首音樂的演繹更是體現了個體生命追求人性解放這一過程。
  • 波西米亞狂想曲,皇后樂隊的傳奇故事,經典背後的人生感悟
    波西米亞狂想曲,有一種電影看了之後回味無窮,有一種音樂聽了以後震撼不已。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以歌曲名字命名的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金氏世界紀錄》記錄這首歌曲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歌曲」,也是英國銷量第三高的單曲。
  • 《波西米亞狂想曲》——致敬Queen主唱
    2018年11月2日,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在美國上映,這是一部致敬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的傳記電影。電影講述了原本作為機場行李搬運工的Freddie機緣巧合毛遂自薦加入了羅傑和布萊恩的樂隊。
  • 《波西米亞狂想曲》帶我們回顧了那段激動人心的搖滾年代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殿堂級搖滾樂隊皇后樂隊(Queen)的音樂傳記片,以皇后樂隊的名曲《Bohemian Rhapsody》來命名,這部電影通過標誌性的歌曲和革命性的聲音追蹤了皇后樂隊的迅速崛起,以皇后樂隊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為線索,帶領樂迷回顧了一個偉大樂隊的傳奇歲月
  • 《波西米亞狂想曲》
    ——弗萊迪·墨丘利《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音樂傳記片,由拉米·馬雷克主演,講述了皇后樂隊從偶然成軍到確立風格,再到大放異彩的經歷弗萊迪出生於坦尚尼亞,從小生活在印度,17歲與家人因戰爭移民到英國。在英國,因為其獨特的齙牙和膚色,弗萊迪總是格格不入。
  •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首對生命的讚歌
    Sends shivers down my spineBody's aching all the timeGoodbye everybodyI've got to goGotta leave you all behind and face the truth.
  • 《波西米亞狂想曲》|寫給世界上每一個孤獨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比他們的音樂更瘋狂的只有他的故事。----《波西米亞狂想曲》宣傳語《波西米亞狂想曲》是英國導演布萊恩辛格帶給我們的一部有關皇后樂隊傳奇主唱弗雷迪人生經歷的音樂盛宴。影片於2019年3月在內地上映,豆瓣評分8.7。
  • 《波西米亞狂想曲》:獻給所有人的生命之歌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就講述了皇后樂隊的故事。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 ,《波西米亞狂響曲》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收入囊中。作為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響曲》主要講述了樂隊主唱佛萊迪·摩克瑞傳奇的一生,也是他不屈不撓與世界、與自己對抗的一生。
  • 皇后樂隊《波西米亞狂想曲》,成就影史最賣座音樂傳記片
    傑克·凱魯亞克的名句被頻繁引用至審美疲勞,最近成為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文海報宣傳語,卻顯得意外貼切。影片最後二十分鐘,將觀眾帶回三十四年前,萬眾矚目的倫敦溫布利體育場,那場集結鮑勃·迪倫、保羅·麥卡特尼、埃爾頓·約翰、U2在內的樂壇殿堂級人物,轟動全球的「拯救生命演唱會」。
  • 傳奇的《波西米亞狂想曲》,皇后樂隊的另類藝術人生
    一首超長的歌曲,沒有重複的副歌,主唱是個齙牙男,包含搖滾、歌劇等多種迥異的曲風,在現在音樂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凡對歐美音樂稍微有點兒興趣,一定能從以上關鍵詞劇中判斷出,這首歌便是由皇后樂隊譜寫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 《波西米亞狂想曲》|你無法在你曾經熱愛的東西面前不熱淚盈眶
    《波西米亞狂想曲》,有兩層涵義:一是作為皇后樂隊的成名曲;二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的音樂傳記電影。歌曲長達6分鐘的時間裡,歌曲融合了各種風格的創作形式,包括歌劇、詠嘆調、重金屬、硬搖滾、古典、民謠等。《波西米亞狂想曲》是皇后(Queen)樂隊最為偉大的作品之一。
  • 波西米亞狂想曲
    包括他創作並演唱的最著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可於文首收聽),不能說只是一個簡單的巧合。圖自 Keystone/Getty Images《波西米亞狂想曲》和皇后樂隊以及佛萊迪·摩克瑞本人一樣,在搖滾音樂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對佛萊迪·摩克瑞有一點了解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波西米亞狂想曲簡直就是佛萊迪·摩克瑞對自己人生的內心獨白。波西米亞狂想曲為什麼叫波西米亞狂想曲而不是別的什麼名字,這是一個有趣而且嚴肅的問題。
  • 波西米亞狂想曲—牙叔
    2019年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打破音樂傳記類電影票房紀錄。1968年,在倫敦帝國學院研讀天文學博士的布賴恩·梅,和就讀於伊令藝術學院的蒂姆·斯塔費爾想組建一個樂隊,但還缺鼓手,於是貼出告示徵人。隨後,牙科學生羅傑泰勒作為鼓手加了該樂隊。
  • 《波西米亞狂想曲》,讓你感受皇后樂隊傳奇主唱的別樣人生
    《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部傳記電影雖然難脫流水帳的傳記片通病,但它確實是一部讓人不想結束的傳奇。皇后原主唱弗雷迪墨丘裡傳奇的一生很難用一部電影道盡,但電影可以將他的輝煌閃耀再次呈現給我們。年輕時,大家都放蕩不羈愛自由,尤其是鼓手羅傑年輕時更是無限風流,但經過歲月的洗禮,各自組建家庭後,音樂的夥伴很難成為生活的依靠。電影中,火爆的演出和排練畫面後,最多呈現的就是弗雷迪獨坐家中,黯然神傷的畫面,音樂固然是弗雷迪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決然不是他的全部。弗雷迪的熱愛。
  •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講述著名樂隊傳奇主唱的精彩人生
    巧妙的是,在他刻意逃避家人朋友追問改姓緣由,默默來到鋼琴前面自彈自唱《生日快樂》之時,電話鈴響,百代唱片(EMI)來電想與皇后樂隊見面聊聊。果然,自此之後,弗雷迪·默丘裡開始以唱片歌手和表演者的身分,活躍在舞臺上的他,與「非洲東邊印度裔的祆教後代」身分漸行漸遠。
  • △▲今晚首映▲△ 《波西米亞狂想曲》生命不止,搖滾不息!
    另外他們不朽的經典名作《波西米亞狂想曲》此曲由民謠、歌劇、硬搖滾等多個段落組合而成,被稱作「搖滾歌劇」但是今天的主題是這支樂隊的靈魂人物弗雷迪·莫庫裡以他的故事改編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對他以及他音樂的致敬盛宴只有他自己的故事,比他的音樂更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