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天道》,並且覺得《天道》這部劇非常經典的話,那我強烈建議你一定要去看一下在韓國也同樣是經典之作的《商道》這部電視劇。
實話說,我不喜歡看電視劇,因為總感覺太浪費時間,而且我這人有強迫症,屬於一旦看了第一集,就必須要看完才行的主,所以我就更輕易不看電視劇了。
《商道》這部劇是我非常認可的幾位大哥級人物強烈推薦我看的,說是非常適合想幹大事的人看,一聽這話,咱能不看嗎?
這部劇我刷了兩遍之後,整理出來了一份經典臺詞和觀後感。
如果說《天道》是把倚天劍的話,那麼《商道》就是一把屠龍刀,真的是大巧若拙。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抽出幾分鐘時間看看這篇文章,足夠吸引你的話,就去看看這部經典之作吧。
關鍵詞:
忍耐、堅韌、感恩,忠誠,善良,人心、大度、不忘本。
經典臺詞:
所謂的做生意並不是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並不是要獲得利潤,而是要獲得人心。賺取人心獲得人心,這就是做生意。到了那個時候,金錢自然隨之而來。像你現在這樣拼死追逐金錢,就是錢的奴隸。
如果號稱在朝鮮商界,呼風喚雨的你的財富是用謊言累積而成的,總有一天,它會像建在沙堆上的房子一樣,毫無力量的整個瓦解。
我手中握的是千把劍,但是你的手中只有一把劍,我手中的千把劍,可以用來救人也可以用來殺人,但你手中的一把劍只是殺人的殺人劍。必須帶著千把劍度過的人生,為什麼只要帶著一把殺人劍度過呢?
天底下有很多事情,必須要用這一千把劍使它更順利,你為什麼要用這一把殺人劍毀掉自己的人生呢?如果丟棄你手中的那把殺人劍,你就可以獲得千把可以救人的劍的時候,你就能夠拋開在你心中燃燒的如同惡魔一般的怨恨。
可以讓你調試心境的地方並不是寺廟,而是在市集,並不是只有山上的寺廟才有佛啊,不論是市集、客棧、甚至煙花柳巷都有佛。你是個生意人,只要在市集完成你的商佛就可以了,你回到市集去尋找可以救人的千把救人的劍。
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財物其實如同水一樣。水雖然可以暫時堵住,但是沒有辦法將它永遠佔為己有。如果為了將水佔為己有而堵住,這些水就會發臭。財物其實也是如此。掌握在我手中的財物,只是暫時停留在我這裡而已,而且人一生下來也沒有所謂的富貴、貧賤的差異。即使暫時藉助於名譽,身著絲緞衣服,但是一旦脫掉它,還是會回歸於一個平凡的人。
如果是生意人就要懂得在乾旱時賣木屐,在梅雨季節賣草鞋。觀察是不是具有遠景,這似乎是做生意非常重要的原則。
危機就是轉機。
人生本來就是殘酷的,哪有時間哭哭啼啼的。
一個真正的生意人,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退出。
光是等待無法達成任何心願,我要自己去爭取。
在你利用封箱送風的時候,先要將心中的怨恨全都丟入火中,掏空你的思緒,掏空你的心,拋開所有的怨恨,到那個時候我就可以傳授你成為銅匠的方法了。
你太一板一眼了,一個像樣的生意人,一定要能屈能伸,該屈的時候屈,該圓滑的時候就要圓滑。如果太過僵硬,還沒把東西賣出去就已經斷了。
歲月就是一帖良藥,如果要治癒你心中留下的傷口,除了歲月之外,沒別的特效藥了。
將對方的缺點掌握得一清二楚,也是一種生意手腕。
毫無能力的我可以成為江商都房,那是因為我可以顧得了我的飯碗。
只靠單獨的能力,絕對無法成為大生意人,一定要懂得如何用人,才能帶領像松商這麼大的商團。
如果要做生意,必須要具備商才,要懂得做出正確的判斷,也要有卓越的隨機應變能力。
我認為先取得他人的信賴才是做生意的基本,如果我不能夠靠自己取得都房大爺的信任,這種推薦函又有什麼意義呢?
做生意就是做人。雖然說我已經跨了,但是生意並沒有白做。
小財富可以靠努力來獲得,但是大財富是上蒼所創造的。對我而言,上蒼就是權勢,一個生意人如果過於依賴權勢,可能身敗名裂,跟權勢保持距離又不能成功,不懂得如何運用權勢的生意人,無法成就很大的財富。
小的認為對商人來說,權勢是不可近不可遠的東西,小的雖然不會和大人刻意疏遠,但是也不會過於親近。
小的知道,沒有了權勢,就沒有辦法做大生意,但是小的認為和大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讓大人活命,也是讓小的活命的一種方法。小的不會為了得到大人的特別關照而做不當的交易。但是如果小的真的用了錢,那麼,那是身為商人,為了讓朝廷的事更加順利而表達的忠誠。
小的說過不會和大人進行所謂的私下交易,但是願意為朝廷的事盡一份心力,當今因饑荒和天災到處都是遊民,朝廷的國庫也已經見底,所以在救濟飢餓的百姓上,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只要是救濟百姓的事,無論大人在上面寫多少,小的一定會承擔的。
觀後感:
林尚沃少年時謹從父命學習漢語,原本打算通過譯科走上譯官的道路,但是由於遭遇松商大房誣陷而背上大逆罪名被判罰流放為官奴,他的父親也因此被斬首。服刑期間林尚沃數次逃亡,最後一次正值朝廷大赦,從而獲釋。
獲釋的林尚沃投奔了義州的灣商,由於他具有超眾的經商頭腦和驚人的意志力,得到灣商都房洪得柱的重用。在與松商的競爭中,灣商失利破產。林尚沃臥薪嘗膽依靠「獲取人心而非獲取利潤」,最終使灣商重新崛起並成為新任灣商都房。由於林尚沃「以人為本」的經商戰略,使得灣商在民間的口碑與日俱增。
林尚沃又進入政界從縣監做起興修水利體恤民情,直至升任尊貴的堂上官。至此林尚沃成為了名副其實顯赫的紅頂商人,灣商也接替松商成為整個朝鮮商界的領袖。
林尚沃在隨後的經商中經歷了眾多的磨難和考驗,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一生的風雨坎坷也讓他釋懷了人世間的完滿與不完滿之道,老年時一把火燒掉所有的欠款借據,打開糧倉分發糧食,恩怨一筆勾銷,回歸田園,怡然自得,終其一生。
《商道》既是從商之道,更是人生之道,從林尚沃身上我有幾點感觸非常深。
每個人都可以靈活選擇或者變更職業,但必須要堅持自己的人生信念。正如林尚沃雖然放棄譯科而選擇從商,但他自始至終堅持自己做人的信念,並將其踐行到商業當中。
人應該積極準備、待機守時。機會都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當各種素質和能力被積極培養之後,機會自然會隨之增多。正如林尚沃日後經商中的左右逢源,其實與其早期的豐富履歷是分不開的。
忍耐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正如林尚沃在成功之前經歷了眾多磨難,甚至數次起死回生,才會積累到足夠多的經驗和能力。中國有句古話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弗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獲得長遠人心要比獲得近期利益更為重要,因為只有人心才是最長久的保障。正如林尚沃不惜廣散錢財救濟求助之人,以及給與處於劣勢的外地商團以生存發展的機會。
經商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違背經商的道義,不做傷天害理之事。林尚沃善於籠絡人心,感動人心,正是因為他的這些人格魅力,才有那麼多的人忠誠的追隨於他。
林尚沃雖然是一個商業天才,但是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個人的能力和魅力之外,最重要的其實還有兩點,第一是因為他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灣商。第二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有三個非常好的人生導師,在不同的時期對他言傳身教的指導作用非常大。
林尚沃的第一個人生導師是他的母親。
他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母親,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會默默陪伴在他身邊,在對林尚沃的教育中秉承不幹預,不責備。在他升官發財之後也沒有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因為她母親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最後也是利用自己工作賺的錢做了大善事。
從林尚沃的母親講的一段話可以看出來她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母親。他的母親開了一家飯館,說:「賣了十多年的鹽,當時只要能賣掉一大袋,就可以餬口了。但是自從賣湯飯,有機會摸到錢,才發現人的貪念是無止境的。錢是禍水,為了做生意,不斷地追逐金錢的話,一個不小心就會搞得讓自己眼盲、耳盲、心也盲了」。
林尚沃的第二個人生導師是灣商的創始人洪得柱。
洪得柱雖然是朝鮮第一首富,卻依舊每日只吃醬油拌飯,從不亂花一分錢。舉一個電視劇中洪得柱對林尚沃言傳身教的小片段吧。雖然只是一個縮影,但足以說明洪得柱對林尚沃一生的影響是最大的。
在經商的過程中,洪得柱始終拒絕給朝廷的貢人行賄,因而無法賣掉絲綢。洪得柱對林尚沃說:「我把你找來本店擔任書記,不是要教你做生意的手段,我是要你學習做生意的道理是什麼。所謂的商道,不是別的,只要了解到做人的道理,這就等於遵守了商道。以做生意為藉口,以獲得更多利益為藉口,以想要賺錢為藉口,因而違背做人的道理,這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生意人。」
交易談不成的時候,這期間手下人勸說目前形勢緊迫,只要進行這一次就行,洪得柱卻說:「只要我們這一次,就這一次,那才是問題。從做生意開始到現在,我不斷地面臨這樣的誘惑,但是我始終都沒有動搖過,如果因為這麼一點點的困難而違背原則,那叫什麼原則?」這其中的道理,也是在教給林尚沃做人的信仰問題。
林尚沃也是始終感恩並且忠誠於給他提供平臺的灣商,感恩忠誠於他的導師洪得柱。在他後來有了能力東山再起的時候,他想到的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另起爐灶,而是重振灣商,找回他曾經的導師回來重掌灣商。可以說洪得柱最大的成功就是經營了人心,得到了林尚沃這個人。
林尚沃的第三個人生導師是他的師傅石崇大師。
在林尚沃走出師門的時候,他的師傅石崇大師給了他三個錦囊,囑咐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才可以打開,或許可以保住性命。
第一錦囊:死。林尚沃在與中國的人參貿易中,面臨著商人的聯合抵制,沒有隨波逐流的降價,在最後關頭取得了定價權的主動,他明白了石崇大師的用意: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二錦囊:鼎。謀反頭目洪景想讓林尚沃與其為伍,如不從便起殺機,在危難時刻,林尚沃揮劍斷鼎,挽救了性命。鼎字的含義,名譽、地位、金錢,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多一不穩。他參透了石崇大師的指點:捨得捨得,名、利、財不可兼得,必須懂得取捨之道。
第三錦囊:戒盈杯。「戒盈杯」在中國唐代就已興起,相傳酒倒七分則不遺不漏,酒倒滿分則流失殆盡,恰是「滿招損,謙受益」的完美呈現。他領會了石崇大師的告誡:時刻勤謹、適度,不可貪婪。
石崇大師贈送給他的三個錦囊在關鍵時刻挽救了林尚沃,足以看出石崇大師的智慧和先見之明。
整部電視劇中最可惜的人我覺得就是鄭智壽,他也是一個商業天才,而且論才華,論天賦,我覺得他都不輸林尚沃,但是他卻過於貪婪,玩弄陰謀詭計,違背了商業道德底線,違背了做人的底線,最終自掘墳墓,最後是眾叛親離。
鄭治壽把別人都當成工具,如果情勢有變,對方失去利用價值,能拋則拋,他根本就沒有重心,如斷線風箏一樣。後來林尚沃指出了鄭治壽大起大落的空虛,他隔天就自殺了。他根本找不到什麼美好的東西可以溫暖自己,雖然他平時就是個讓人寒心的人。但他也會有一種渴望,此時發現不管用什麼精明詭計,都無法拿到他渴望之物,於是他就自殺了。其實他所渴望的,正是他所捨棄的,是他一生得不到的東西。他也無法放下自尊,犧牲一切代價去挽回那種「美好的回憶」。
其實《商道》這部電視劇已經遠遠超越了所謂商業的範疇,而是做人的道理,心懷慈悲,以救人為己任。這也是《商道》表達的核心,商道即人道,從商即做人。放眼當今,整個商業道德崩壞,風氣惡化,說到底也就是沒有人堅持這種理念的結果。
《商道》這部劇就先分析到這,如果你也喜歡《商道》,歡迎加我的個人微信 736624840,更多精彩的影評和劇評都發表在我的微信上,期待和你有更深入的連結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