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如何避免中年危機?

2020-09-10 猴子數據分析


其實很多行業都會有中年危機。就拿最光鮮的影視圈來說,演員海清在青年電影節上,發表了一番感言。她把姚晨、宋佳等等幾位中生代的女演員邀請上臺,說歲月雖然給了她們皺紋,但是也給了她們經驗和閱歷。希望年輕導演能給這樣的演員,更多表演機會。

​這就是影視圈的「中年危機」,女演員到30歲之後,就會陷入戲路窄、機會少的困境。

回到我們普通人身上,難道就沒有職場焦慮,沒有中年危機嗎?

電視劇《男大當婚》被問到「你為什麼混這麼慘?」,真是扎心了,這該死的中年危機。

00:34

扎心了,這該死的中年危機

猴子的視頻

· 14.7 萬播放

美國職場調查機構PayScale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蘋果的員工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的是30歲,而Facebook和LinkedIn的員工則只有29歲。在中國,這個數字更小,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平均年齡僅為28歲左右。

電視劇《人生I字路》從最讓人刺痛的角度「錢」切入,來反映普通人的職場中年危機。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能。

電視劇男主角 家裡房貸還有20年要還,妻子節衣縮食,只能穿二手衣服,女兒即將高考。他卻面臨公司啟用年輕人,而被開掉的困境。

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能給家人的,也只有「安心」二字。


那究竟什麼是中年危機?

其實就是機會越來越少,需求越來越高。比如,工作機會越來越少,但是有房貸、上有老下有小,需求卻往高走。

因為無論你在哪個行業,你都會在某個時間點遭遇事業的「中年危機」。 一個研究顯示,你在20歲到30歲的年齡段,最有可能在自己的行業裡做出重要貢獻,而這個概率,會在40歲之後開始出現下滑。不管是誰,中年幸福感都會降低。

2012 年,5 名科學家請動物飼養員和動物研究人員為猩猩的情緒和幸福感進行打分。把分數與這些大猩猩的年齡進行比對後,發現在30歲左右,大猩猩的幸福感最低。


那麼,如何提前預防職場的中年危機呢?

1.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哈佛大學有一項持續25年的研究發現,有清晰規劃的大學生比沒有規劃的同學在25年後擁有更好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越早開始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越有利於後面的人生路。


2.尋找具備「長期」特徵的職位去做

在投資領域,投機者注重「短期」,經常會在意每天的股價是上升了還是下跌了。而真正的投資者看重的是「長期」,在選定一家有發展前途的公司以後,不再每天看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而是看重這家公司10年「長期」的增長價值。


同樣的,在職場裡,職業也分「短期」和「長期」。

有的職位具備「短期」的特徵,比如你去了一家小公司,工作內容是應用這家公司的產品去幹活。而這家公司的產品只有自己內部使用。當你以後跳槽到其他公司,之前的技能就沒法繼續應用,因為其他公司沒有使用這樣的產品。

有的職位具備「長期」的特徵,比如你在一家公司,使用某個技術做項目,而這個技術在這個行業裡都在使用。那麼,你即使以後跳槽到其他公司,也可以持續在這個技術上深入,有延續性。

你需要做的是,找到一個依賴工作經驗的職位。這些職位需要經過多年的行業積累才能達到事業的鼎峰。因為職位與工作經驗結合在了一起,所以可以延長你的職業「壽命」。

數據分析就具備這種「長期」的特徵,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擇做數據分析相關職位的原因。如果你認真去看招聘要求,會發現很多職位都要求具備數據分析能力,比如運營、產品、分析等等。為什麼要求數據分析呢?

這是因為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會越來越多,各行各業都需要具備分析數據的人才。所以,數據分析已經是一個通用的技能,具備「長期」的特徵。


3.儘早建立你的被動收入

收入類別分為兩類:

1)主動收入:將每一份時間賣得更貴

2)被動收入:將每一份時間賣出更多次


90%人的腦子裡面的收入都會潛意識指主動收入,而忽略了被動收入這個巨大的財富機會。

由於大腦裡缺少被動收入的概念,很多人賺錢的努力方向都只是提高主動收入,即選擇將自己出售的時間單價更高。

例如,送外賣的小哥,原先如果1天送200份外賣,就會想辦法怎麼一天送出更多外賣。再比如,寫代碼的IT工作者,就會想辦法每年跳槽一次,以提高自己的年薪。

這就是90%的人會想到的一種非常直接的提高時間單價的方法:打工的人會首先想到要提高自己的時薪。

不過這個收益依然處於將單位時間賣得更貴的範疇,每份時間收益依然位於預期範圍之內,還是會有天花板。因為你只能把一份時間賣出一次,你在給A公司打工的同時,就不能給B公司打工。

但是人群中只有少部分人會對收入這個概念產生思考上的飛躍:努力想辦法提高被動收入。也就是,想辦法把原來一份的時間,賣出更多份。例如,寫長暢銷書的人、做軟體賣出多份的人。

你可以一邊在職場打拼,賺取主動收入,一邊有意識的去簡歷自己的被動收入,從而避免中年危機。

那麼對於個人而言,如何增加被動收入呢?即將一份時間賣出 N 份怎麼實現?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吧,在被動收入社群裡,我帶領大家在做的幾件事情你可以參考下:

1)合作一起寫書,目前已經與清華大學出版社籤訂了合同。將大家在職場裡多年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寫成書,從而建立被動收入。

出書後在網上開課程,出版的書可以放到自己的簡歷上,從而也有助於個人的職場發展,這就是將一份時間賣出多次。

2)投資。通過定投來建立長期的被動收入,讓投資的公司24小時不間斷為你賺錢。


從現在開始你要刻意尋找那種可以一次性付出卻可以長期收入的事兒去做。把自己當做一個品牌來經營,做能讓自己增值的事情,而不是做讓自我感動的事情。


4.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職場上,我們能想到的是哪些經歷寫到簡歷上可以給你加分,不斷的去積累這方面的經驗。

但是很多人忽視的是在生活上,幸福感跟一個人的社交直接相關。

哈佛大學用75年來研究:什麼樣的人最幸福?研究表示,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更快樂,更健康。

起作用的不是你擁有朋友的數量,而是你的親密關係的質量

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一個叫戴維的男人》給我很大的震撼,電影男主人公老了以後,因為沒有朋友而孤獨,想著去自殺。最後在鄰居朋友的幫助下,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這世上誰都不能獨活,寂寞孤獨常常會讓人抑鬱,而身邊不管是親人還是愛人還是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生活上,趁著年輕,想想和哪些朋友經常保持聯繫,會讓幸福感提升。不要等到中年,連個可以傾訴說話的朋友都沒有。


5.做好你人生的備份計劃

華為公司有自己的「備份計劃」,作為個人,也要有自己的備份計劃。

給自己建立一個儲蓄帳戶,裡面每個月放進去一部分錢,做為自己的應急資金。 當人生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會走投無路。有個備份計劃,會讓你順利度過難關。

做好以上幾點,你就可以不再為職場焦慮,不再擔心職場的中年危機。


猴子職場​zhuanlan.zhihu.com

相關焦點

  •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醜陋的中年婦女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文 | 王婷婷 · 主播 | 子軒馮唐的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人》躥紅之後,
  • 45歲後男人有6症狀,恐是更年期,避免抑鬱,小心中年危機找上門
    我們一般將45歲到64歲這段年齡稱為中年,當男人踏入中年時感受到身體老化的威脅,看著子女開始成家立業、工作被年輕人取代;當他們漸漸離開工作崗位,忙碌的生活突然閒來無事,社交圈子小、社會地位下降,這些長期的心理壓力或空虛則將演變成中年危機。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間裡,男性更年期也許正在悄悄侵蝕著男性的生理和心理。
  • 從必勝客到狗不理,深陷中年危機的餐飲品牌要學會跟年輕人對話
    1 餐飲品牌「中年危機」頻發, 難道是「後浪效應」? 同店業績持續下滑的問題亟待解決,為了走出「中年危機」和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
  • 38歲孫儷新劇開機:人到中年,應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可如今的她已經38歲了,38歲不算老,對於整個人生來說頂多算中年,但對於演藝事業來說確實有點滄桑感,眾所周知,大部分女演員在面對中年的時候都很有危機感,她們幾乎無戲可拍。不過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市場競爭力如此之大,大部分劇本都是傾向於年輕人的,男女主角都很年輕,所描寫的故事也都是年輕人之間的。
  •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面目可憎的中年婦女?
    昨天早上,馮唐老師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的文章刷了屏,我的朋友在下面留言:你可以寫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面目可憎的中年婦女。通常來說,怕什麼,就來什麼,是什麼,就會寫什麼,不瞞各位,近幾年我照鏡子,也時常覺得自己面目可憎,看來這個心病也是早就被人看穿了……
  • 中年危機什麼體驗?《脫口秀大會》呼蘭,三十一歲,也難懂的心酸
    如此優秀的呼蘭,不得不讓人懷疑,這種人也能懂得「中年危機」嗎?也許懂,也許不懂,但他成功引起了我們的共鳴。三中年危機是一種什麼感受?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你逐漸變成了更多人的依靠,而你能依靠的人,不是離開,就是老去。
  • 如何避免成為油膩的中年大叔?吳鎮宇這部新片告訴你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 前陣子,作家馮唐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回應這一問題。
  • 中年危機和人生靜寂
    文/高英 人到中年,心境大為不同,比起年輕人來,多了瞻前顧後的羈絆,少了勇往直前的無忌,有時候難免會質疑自己,對生活不夠滿意。畢竟,中年人不再像年輕人那樣覺得來日方長,還有種種機遇。 例如,電影《布拉德的中年危機》就是一部反映中年彷徨的佳片。
  • 中年危機,到底在怕什麼?
    作為服務行業,休息日也是工作不離手的,陪伴家人的時間少得可憐;儘管如此,上升空間也是有限的,這讓一個即將三十歲的年輕人感覺到了危機的潛伏。 在如今的時代,男女的差異性在逐漸縮小,女人也開始撐起半邊天,作為中年女人,也同樣面臨著中年危機,甚至更甚於男性。
  • 姜子牙如何戰勝中年危機?丨內附焦慮測試量表
    姜子牙如何戰勝中年危機?姜子牙如何戰勝中年危機?姜子牙如何戰勝中年危機?04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現實中絕大多數人不會像姜子牙一樣,在中年時仍面臨著天下大義的抉擇,但與之對等的是,當遭遇需要內心對不爭現實做出無奈妥協的時刻,我們還能做出像姜子牙一樣的選擇嗎?
  • 海清:中年女演員危機!黃曉明:中年男演員危機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一、中年女演員危機在2019年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海清關於中年女演員危機的言論引起了熱議。一是海清個人並不代表所有中年女演員,你看馬伊琍、趙麗穎、孫儷等等,都是做了媽媽的女演員,戲約照樣不斷,看不出來有什麼中年演員危機。二是海清公眾場合調侃宋佳,說人家不結婚是為了讓人叫她「小花」,從宋佳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很不高興。
  • 借年輕之名破品牌「中年危機」
    除了籤約代言人,巧媽媽以「節目指定產品」身份贊助歐陽娜娜新綜藝《陽光姐妹淘》,力誠食品加盟了湖南衛視綜藝《笑起來真好看》,並作為高評分旅行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節目指定產品……  在晉江食企以不同的方式與流量明星、綜藝接觸的眾多動作中,我們不難發現,知名食品企業不免面臨品牌老化的「中年危機」,除了積極接觸新渠道、嘗試新玩法之外,與新一代明星、有影響力的綜藝節目合作,「以新帶老」依舊是許多企業品牌年輕化過程中的主流選擇
  • 《逆流大叔》港片的中年危機,我們的中年危機,挺住,拼搏
    香港電影似乎就正處在它的中年危機之中。它已不再是那個風光無限的少年,而是有些發福,充滿著困境和無奈的中年大叔。電影中的幾位大叔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喪」。一副謹小慎微,一副垂頭喪氣,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也許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會變成這樣,也許他們年輕時也曾是熱血青年。但是生活把他們變成了這個樣子。
  • 明明是黃金時期,為什麼卻說是「中年危機」?
    01.重新定義理想的中年《演員請就位》再次火起來,但是我卻從中看到了「中年職場人的危機」。包括黃奕,也步入了中年行列,除了當年的《上錯花轎嫁對郎》,鮮有作品被人們記住,似乎面臨更多危機,連她的女兒說都沒看到她演戲。
  • 「中年危機」看是很遠,卻也很近
    你遇到中年危機了嗎?這四個分量極重的字,好像可以壓垮很多很多的人,就算是屏幕前的明星,也一樣會遭遇……1前幾天,年近四十的香港TVB藝人陳國峰和莫家淦被爆出,現在靠當搬運工謀生。 從明星到買房、搬磚是墮落,認為這些職業社會地位低下,覺得當他們面對中年危機,無奈轉行的時候,特別是轉到一個普通的職業,是很沒有面子的一件事。
  • 《布拉德的中年危機》:誰的中年不危機?
    看了部電影,英文名叫《Brad's Status》,中譯名叫《布拉德的中年危機》。status是名詞,本意為身份地位,這個中文翻譯看似平淡無奇,但個人認為譯的很精準。中年危機,這四個字,就足以成功吸引到觀眾的興趣。順手在網上查了下對中年危機的釋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症候群"。
  • 玩具總動員4:中年危機應對指南
    說到底,就是中年危機應對指南嘛。跟《無敵破壞王2》的主題簡直無縫連接:當我們的所愛(子女、摯友、愛人、事業),被更加有趣的人和世界吸引走了,我們假裝豁達和祝福,接下來,就是我們該如何獨自面對孤獨世界的問題了。玩具4裡,胡迪迎來了他實打實的中年危機。
  • 《只有芸知道》| 如何安全度過那些被隱藏的中年危機?
    那些關乎中年危機的隱喻,就隱藏在清淡樸實的愛情裡。【科普:啥是中年危機?】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症候群」。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 她能量丨斜槓中年姐姐,如何「浪」過中年危機?
    妥妥的斜槓經歷,讓她能以更多的角度看待職場中的中年女性危機。僱主品牌建設:做更吸引鳳凰的梧桐隨著商業市場的逐漸成熟化,很多公司都意識到了品牌形象、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而僱主品牌這個更為前沿的概念在中國剛剛起步,蔡彥芳正是僱主品牌方面的專家,她在這次訪談中更是與九卦姐交流了大量的實操經驗。
  • 「畢業之家」中年危機,你經歷了嗎?
    越到中年,越是羨慕那些可以正常上下班,然後周末可以陪著孩子逛逛商場的日子。可是,可是現在的我們真的太忙了。錢雖然賺了,卻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到了30歲,真的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從前。就連記憶力也能感覺到明顯地下降。無論是什麼性質的公司都充滿著強烈的競爭氛圍,你一旦停下來,馬上就會有年輕的力量頂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