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行業都會有中年危機。就拿最光鮮的影視圈來說,演員海清在青年電影節上,發表了一番感言。她把姚晨、宋佳等等幾位中生代的女演員邀請上臺,說歲月雖然給了她們皺紋,但是也給了她們經驗和閱歷。希望年輕導演能給這樣的演員,更多表演機會。
這就是影視圈的「中年危機」,女演員到30歲之後,就會陷入戲路窄、機會少的困境。
回到我們普通人身上,難道就沒有職場焦慮,沒有中年危機嗎?
電視劇《男大當婚》被問到「你為什麼混這麼慘?」,真是扎心了,這該死的中年危機。
00:34
扎心了,這該死的中年危機
猴子的視頻
· 14.7 萬播放
美國職場調查機構PayScale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蘋果的員工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的是30歲,而Facebook和LinkedIn的員工則只有29歲。在中國,這個數字更小,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平均年齡僅為28歲左右。
電視劇《人生I字路》從最讓人刺痛的角度「錢」切入,來反映普通人的職場中年危機。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能。
電視劇男主角 家裡房貸還有20年要還,妻子節衣縮食,只能穿二手衣服,女兒即將高考。他卻面臨公司啟用年輕人,而被開掉的困境。
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能給家人的,也只有「安心」二字。
那究竟什麼是中年危機?
其實就是機會越來越少,需求越來越高。比如,工作機會越來越少,但是有房貸、上有老下有小,需求卻往高走。
因為無論你在哪個行業,你都會在某個時間點遭遇事業的「中年危機」。 一個研究顯示,你在20歲到30歲的年齡段,最有可能在自己的行業裡做出重要貢獻,而這個概率,會在40歲之後開始出現下滑。不管是誰,中年幸福感都會降低。
2012 年,5 名科學家請動物飼養員和動物研究人員為猩猩的情緒和幸福感進行打分。把分數與這些大猩猩的年齡進行比對後,發現在30歲左右,大猩猩的幸福感最低。
那麼,如何提前預防職場的中年危機呢?
1.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哈佛大學有一項持續25年的研究發現,有清晰規劃的大學生比沒有規劃的同學在25年後擁有更好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越早開始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越有利於後面的人生路。
2.尋找具備「長期」特徵的職位去做
在投資領域,投機者注重「短期」,經常會在意每天的股價是上升了還是下跌了。而真正的投資者看重的是「長期」,在選定一家有發展前途的公司以後,不再每天看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而是看重這家公司10年「長期」的增長價值。
同樣的,在職場裡,職業也分「短期」和「長期」。
有的職位具備「短期」的特徵,比如你去了一家小公司,工作內容是應用這家公司的產品去幹活。而這家公司的產品只有自己內部使用。當你以後跳槽到其他公司,之前的技能就沒法繼續應用,因為其他公司沒有使用這樣的產品。
有的職位具備「長期」的特徵,比如你在一家公司,使用某個技術做項目,而這個技術在這個行業裡都在使用。那麼,你即使以後跳槽到其他公司,也可以持續在這個技術上深入,有延續性。
你需要做的是,找到一個依賴工作經驗的職位。這些職位需要經過多年的行業積累才能達到事業的鼎峰。因為職位與工作經驗結合在了一起,所以可以延長你的職業「壽命」。
數據分析就具備這種「長期」的特徵,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擇做數據分析相關職位的原因。如果你認真去看招聘要求,會發現很多職位都要求具備數據分析能力,比如運營、產品、分析等等。為什麼要求數據分析呢?
這是因為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會越來越多,各行各業都需要具備分析數據的人才。所以,數據分析已經是一個通用的技能,具備「長期」的特徵。
3.儘早建立你的被動收入
收入類別分為兩類:
1)主動收入:將每一份時間賣得更貴
2)被動收入:將每一份時間賣出更多次
90%人的腦子裡面的收入都會潛意識指主動收入,而忽略了被動收入這個巨大的財富機會。
由於大腦裡缺少被動收入的概念,很多人賺錢的努力方向都只是提高主動收入,即選擇將自己出售的時間單價更高。
例如,送外賣的小哥,原先如果1天送200份外賣,就會想辦法怎麼一天送出更多外賣。再比如,寫代碼的IT工作者,就會想辦法每年跳槽一次,以提高自己的年薪。
這就是90%的人會想到的一種非常直接的提高時間單價的方法:打工的人會首先想到要提高自己的時薪。
不過這個收益依然處於將單位時間賣得更貴的範疇,每份時間收益依然位於預期範圍之內,還是會有天花板。因為你只能把一份時間賣出一次,你在給A公司打工的同時,就不能給B公司打工。
但是人群中只有少部分人會對收入這個概念產生思考上的飛躍:努力想辦法提高被動收入。也就是,想辦法把原來一份的時間,賣出更多份。例如,寫長暢銷書的人、做軟體賣出多份的人。
你可以一邊在職場打拼,賺取主動收入,一邊有意識的去簡歷自己的被動收入,從而避免中年危機。
那麼對於個人而言,如何增加被動收入呢?即將一份時間賣出 N 份怎麼實現?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吧,在被動收入社群裡,我帶領大家在做的幾件事情你可以參考下:
1)合作一起寫書,目前已經與清華大學出版社籤訂了合同。將大家在職場裡多年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寫成書,從而建立被動收入。
出書後在網上開課程,出版的書可以放到自己的簡歷上,從而也有助於個人的職場發展,這就是將一份時間賣出多次。
2)投資。通過定投來建立長期的被動收入,讓投資的公司24小時不間斷為你賺錢。
從現在開始你要刻意尋找那種可以一次性付出卻可以長期收入的事兒去做。把自己當做一個品牌來經營,做能讓自己增值的事情,而不是做讓自我感動的事情。
4.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職場上,我們能想到的是哪些經歷寫到簡歷上可以給你加分,不斷的去積累這方面的經驗。
但是很多人忽視的是在生活上,幸福感跟一個人的社交直接相關。
哈佛大學用75年來研究:什麼樣的人最幸福?研究表示,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更快樂,更健康。
起作用的不是你擁有朋友的數量,而是你的親密關係的質量。
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一個叫戴維的男人》給我很大的震撼,電影男主人公老了以後,因為沒有朋友而孤獨,想著去自殺。最後在鄰居朋友的幫助下,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這世上誰都不能獨活,寂寞孤獨常常會讓人抑鬱,而身邊不管是親人還是愛人還是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生活上,趁著年輕,想想和哪些朋友經常保持聯繫,會讓幸福感提升。不要等到中年,連個可以傾訴說話的朋友都沒有。
5.做好你人生的備份計劃
華為公司有自己的「備份計劃」,作為個人,也要有自己的備份計劃。
給自己建立一個儲蓄帳戶,裡面每個月放進去一部分錢,做為自己的應急資金。 當人生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會走投無路。有個備份計劃,會讓你順利度過難關。
做好以上幾點,你就可以不再為職場焦慮,不再擔心職場的中年危機。
猴子職場zhuanlan.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