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的一生只能夠一直飛翔,飛累了就睡在風中,這種鳥一輩子才落一次地,那就是死亡來臨的時候。」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呢?如果你喜歡看文藝片,一定能找到這段話的出處。
在電影《阿飛正傳》當中,一個演員念出了這段臺詞,並且用自己的行動將預言變成了現實,成為了一隻真正的「無腳鳥。」這個人,雖然是個男人,但卻被評為香港「四大絕色」之一。
小說家倪匡曾經贊他「眉目如畫,」他在眾人眼中,是玩票的公子哥,卻為了藝術傾心投入,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金曲,以及深入人心的影視角色。無論那女老少都親暱的稱他為「哥哥,」說到這裡,你一定知道他是誰了,對,他就是張國榮。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同樣,哥哥張國榮也選擇了永恆的年輕。2003年4月1日,SARS瀰漫香港全城,淘大花園開始隔離。當晚六時四十三分,位於中環的文華酒店,一聲巨響震驚四周的人們。
循聲望去,酒店對面的的士站和馬路之間,散落著一些墜落物,被壓斷的鐵欄杆的旁邊,一個身著西裝的男人躺在血泊當中。與此同時,香港王牌經紀人陳淑芬正在文華酒店門口等人,聽到巨響之後,她再次撥打朋友的電話,已經關機。
一種不祥的感覺爬上了陳淑芬的心頭,跟隨救護車來到香港瑪麗醫院,在警察的證實下,這名墜樓身亡的男子,正是自己在等的人——張國榮。張國榮自殺的消息,成了香港有史以來,被悲愴的愚人節玩笑。
在七天之後,出現了這樣的一幕。SARS疫情嚴重的香港人人自危,但仍有成千上萬的人們聚集在北角殯儀館。沿街都是身著黑色衣服,表情肅穆的人群,不約而同的輕唱著「風繼續吹。」
那天全香港的白玫瑰銷售一空,買不到玫瑰的人們親自動手摺疊了許多千紙鶴,灑在文華酒店和殯儀館附近。
從默默無聞到一曲成名,張國榮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與他們共度了許多艱辛歲月。正處於事業巔峰的哥哥張國榮突然自殺,著實令人驚訝。他沒有與任何人話別,只留下了寥寥五十餘字的遺書。
「Depression,多謝各位朋友,多謝麥烈菲菲教授,我這一年來好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唐,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Depression是沮喪、抑鬱的意思,從這個詞我們不難看出,張國榮生前患抑鬱症已經非常嚴重了,他在遺書中提到的這幾個人,其中麥烈菲菲教授是他的心理醫生,就職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肥姐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香港著名藝人沈殿霞,她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壓,一直堅持和疾病做鬥爭,張國榮患抑鬱症期間,經常和她聊天,沈殿霞幽默的性格,經常把張國榮逗的開懷大笑。
至於唐唐,對於張國榮來說,則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唐唐原名唐鶴德,張國榮稱他為唐先生,這個對張國榮意義非凡的男人,至今仍然是孑然一身。他除了出席張國榮有關的活動,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在張國榮十周年紀念日,唐鶴德曾經撰文憑弔故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逝水如斯,而不舍晝夜,人生無常,唯有愛有永恆,讓我們繼續關愛張國榮。
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是北宋文豪蘇軾寫下的悼亡詞,為了紀念他早逝的愛妻。唐鶴德用這首詞來表達對哥哥的思念,不難看出,張國榮在他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對於唐鶴德來講,哥哥不僅是他的摯友,更是伴侶。
張國榮和唐鶴德是髮小,並且都是香港太平紳士張玉麟夫人譚愛蓮的義子,1982年分別已久的二人在香港麗晶酒店偶然重逢,這時張國榮26歲,隨恩師黎小田轉投華星唱片公司,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
唐鶴德23歲,從事銀行業,是金融界的少年才俊。兩人年齡相仿,性格卻截然不同。張國榮是藝術氣息特別濃厚的人,性格熱情奔放。唐鶴德則是屬於那種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人。
相對於張國榮的熱情奔放,唐鶴德顯得冷靜、平和,兩人正好形成互補。重逢之後,兩人成為彼此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人,無論張國榮星途暗淡抑或是眾星捧月,唐鶴德都是他最堅實的後盾。
1984年,張國榮憑藉一曲《莫妮卡》一炮而紅,走上事業的第一個巔峰。但是大紅大紫之後,各種煩惱也接踵而至。當時的香港歌壇,譚詠麟一枝獨秀,張國榮初露鋒芒,形成了後來的張譚爭霸的局面。
雙方的歌迷勢同水火衝突不斷,1988年譚詠麟宣布退出一切歌壇獎項。次年,獨領風騷的張國榮也選擇退出歌壇。在事業尖峰時段,張國榮受到了廣大歌迷的認可,但麻煩也隨之而來。
爭議、嘲諷、受到威脅紙條,在舞臺上被喝倒彩,愛車被劃等等,這些事情對於敏感、細膩的張國榮來說,像被一根根鋼針刺到,另一方面他和唐鶴德的個人生活,也一直遭到媒體的窺視。記者無孔不入的跟拍,讓兩人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感情面臨崩潰,一度分手。
但是,短暫的分離,讓兩人的感情更加牢固。1989年張國榮退出歌壇飛往加拿大,在溫哥華晴朗的天空下,張國榮在花園裡享受陽光,陪伴他的,仍然是溫文爾雅的唐鶴德。
可以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96年,張國榮從加拿大回到香港,全情投入到電影的表演當中。在此期間,他塑造了很多不同的經典形象,《阿飛正傳》中的旭仔,《東邪西毒》中的歐陽鋒,最令人難忘當屬程蝶衣了。
張國榮把程蝶衣演繹的出神入化,簡直是雌雄同體,人戲不分。這個程蝶衣留給世人的印象,就是張國榮的本色表演。無論演戲或者感情,程蝶衣都追求完美,在他眼裡,愛是一輩子的事情。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現實生活中的張國榮同樣至情至性,無所謂世俗的眼光。1997年他在紅館演出,知己唐鶴德終於現身在舞臺之上。張國榮在演出當中,向廣大歌迷表白了自己的感情世界,他說:只要我開心,外人無權過問,我只做張國榮。接著,他演唱了一首表明心意。
在1995年張國榮復出之後,任職於銀行高層的唐鶴德,放棄了高薪厚職,專心打理張國榮的私人財物,為他的演藝事業解除了後顧之憂。慢慢的,唐鶴德融入了張國榮的大家庭之中。
1998年,張國榮的母親去世,唐鶴德更是時刻陪伴左右,並以家屬身份打點一切瑣碎事物。2002年,兩人在香港上環濟公廟結伴祈福,將塔香掛在一起,然後牽手逛街。
2003年,張國榮去世,唐鶴德悲痛欲絕,眼神一刻都沒離開過張國榮的遺像,在張國榮的訃告中,唐鶴德名字前面寫了兩個字:摯愛!並排在名單的首位。張國榮的親人們,也對唐鶴德充滿了寬容的態度。
張國榮的死讓無數人感到遺憾,更讓他的初戀毛舜筠深感愧疚。張國榮和毛舜筠相識於1977年,兩人在交往沒多久之後,二十歲的張國榮就大膽向毛舜筠求婚,但遭到了拒絕。
和毛舜筠分手之後,張國榮又經歷了幾次異性戀,但均以失敗告終。據傳,他在消極的時期,認識了一個不知名的女子,兩人關係十分密切,當他真正為這個女子傾心時,卻發現竟是一場謀取他錢財的騙局!這名女子向他索取巨額的分手費,並且揚言要找黑社會報復他。
張國榮在自述中坦言,這件事之後,對女人失去了興趣。愛對於張國榮,是畢生的追求,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皇巨星,終其一生,為愛痴狂。人生匆匆不過數十年,愛恨痴情轉瞬皆成空,願張國榮在遙遠的世界裡,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