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哪裡適合做農業?遵義湄潭縣6畝養豬場、貴陽烏當區200畝果園

2020-12-24 網易

2020-12-19 10:30:02 來源: 易土地

舉報

  貴州,是中國西南地區交通樞紐,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自然環境優越。

  

  貴州遵義湄潭縣 6畝 養豬場 轉讓

  流轉方式 :轉讓

  流轉年限 :20年

  流轉金額 :面議

  水電路均通,4000餘平米,豬舍建設面積2000平左右,可養500頭豬以上。

  

  貴州貴陽烏當區 200畝 果園 轉讓

  流轉方式 :轉讓

  流轉年限 :26年

  流轉金額 : 面議

  

  承包時間:承包年限至2046年,租金已一次性付清。 地址: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董農村,距離市中心30分鐘 農業附著物:5000棵楊梅樹、桔子樹+桃樹+梨樹+李子樹500餘棵 楊梅處於盛產期,每年產量50萬斤/年 ;建築物:主樓建築、紅磚房、豬圈 、魚塘 基地水、電資源、環保設施齊全。資源優勢:民族村寨、田園綜合體打造區域。

  貴陽白雲區 180畝 山地 出租或轉讓

  流轉方式 :出租

  流轉年限 :18年

  流轉金額 :面議

  

  土地位於白雲區落刀村,有土地100畝可用於種養殖,另外山林80畝,可散養土地。配套80KVA變壓器,水井及水池,還有18年的承包經營權,可租可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0畝,500畝,1000畝,甚至上萬畝,農場多大地才適合?
    土地流轉政策實施之後,不少農業大戶獲得了大塊土地的經營權,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 其實能拿地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後面有數不清的問題正等待你去解決。有些跨行做農業的為什麼被坑的很慘?他們流轉了很大面積的土地。可是自己的農場根本沒法容納規劃的項目,資金也無法運營一個農場的項目!
  • 趕緊收藏貴州30個摘櫻桃的好地方!
    同時農家樂就處身層層果園中,讓你感受不一樣的農家風情。貴陽市區出發,走北二環,途徑中環路東段、北京東路等即可到達乘車:乘251路、252路到新添寨,轉乘至高新社區阿慄村的車在烏當區三江農場,也有櫻桃可摘,不過相比下壩巖山村的規模小一些。
  • 貴州A級景區門票全免!如何預約?你想知道的全在這裡
    接下來,就讓記者告訴您進行預約的方法:首先,對於想要遊玩貴陽市內景點的遊客,可以通過「貴陽預約旅遊」平臺進行預約。遊客可通過貴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官網、「爽遊貴陽」微信公眾號、貴陽旅遊官方微博等渠道進入「貴陽預約旅遊」平臺,選擇要預約的景區(景點),完善個人信息後進行預約。
  • 大新縣的5.6 萬畝青梅開花了
    近日,廣西大新縣的青梅花次第開放,吸引了大新本地以及雲南、廣東、貴州等地的蜂農紛紛遷徙到大新「追花奪蜜」。12月13日,大新縣養蜂青年農神東正在觀察蜂群採花情況。青梅種植規模從2015年的1000畝發展到約7500畝,惠及全村貧困戶。崇左市政協牽線搭橋,組織閩粵客商老闆直接到村裡收購,僅青梅一項,武姜村實現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2017年,武姜村實現整村脫貧。近年來,在大新縣「青梅種到哪裡產業路就輔到哪裡」的政策支持下,目前,全縣累計種植青梅面積5.6 萬畝,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參與青梅種植貧困戶 3356 戶。
  • 貴州省內小眾旅遊路線推薦⑧
    茶,是貴州的名片,也是貴州的底色。正值採茶時節,在大山深處的茶場裡,品一縷茶香,感受撲面而來的自然氣息。遊玩線路(1)「茶韻」烏當健康採摘一日遊:貴陽——百宜拐比天貴茶園——農職院壩區觀光及種植採摘體驗——精品果園野外燒烤(2)「茶韻」烏當健康採摘二日遊:貴陽——百宜拐比天貴茶園——百宜黑羽雞萬畝森林體驗基地——次日百宜紅軍烈士陵園——精品果園野外燒烤
  • 湄潭縣「茶司令」譚書德: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衝鋒陷陣
    他,曾是一名部隊戰士,演練過保家衛國的本領;  他,曾是一名商場創業先鋒,白手起家,成為行業標杆;  如今,他是脫貧攻堅英雄,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衝鋒陷陣。  他就是譚書德,遵義市湄潭慄香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人稱「茶司令」。
  • 「回眸十三五」遵義農業:春上黔北花枝俏
    從「富、學、樂、美」早出發,到今天「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從「八大農業」結構調整,到今天鄉村振興「四新一高」新跨越,「糧倉」變「錢倉」,成為遵義農業初心使命徵程的生動詮釋和演繹。茶葉、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紅粱、生態畜牧漁業、竹、花椒8大農業產業欣欣向榮。茶園、辣椒麵積均突破200萬畝,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地級市第1位,「品味溫醇、香辣協調」的遵義朝天椒列全國十大名椒之首。
  • 貴州遵義湄潭縣建築採購金額達1.89億元,遵義市各地區中最高!
    2019年採購數最多的採購單位是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採購項目為10個。從採購金額前十採購單位來看,貴州湄潭中和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採購金額最大,為18900.28萬元,佔據32.03%的市場份額;其次是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採購金額達到3575.35萬元,佔總金額的6.06%;遵義市播州區水務局採購金額達到2295.77萬元,佔總金額的3.89%。
  • 貴州天柱:200畝桃子園成熟,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採摘……
    桃園是天柱縣金鳳翠桃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果園。果園是金山村致富帶頭人石維武2016年聯合本村6戶村民投資200萬元創辦的,共種植精品水果200畝,其中翠桃100畝,翠李100畝。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扶持下,石維武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種植精品水果脫貧致富。目前,合作社有以土地入股的農戶60多戶,利益連結貧困戶12戶,解決村民就業120多人。
  • 吾縣「莓」力:貴定縣2205畝藍莓成脫貧攻堅「致富果」
    「這個藍莓特別好,又大又甜,味道很純正,現在想摘一點帶回貴陽給家人一起品嘗。」5月16日,來自貴陽的遊客王女士與家人朋友到貴定縣沿山鎮遊玩,見附近有藍莓採摘體驗園,便走進園內體驗農耕遊。「這是我第一次摘藍莓,也體驗了一回田園生活。」
  • 80後黨員李進學:在石頭山上種沃柑,在怒江峽谷打造337畝現代化果園
    李進學是一位農業專家,他主要從事柑橘、百香果等雲南高原特色水果的研究。來到老窩鎮工作的第二天,他就扎到了老窩村的田間地頭。  李進學發現老窩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積溫高、光照強,適合種植熟期錯季的特色柑橘品種。「其實這裡的氣候很適合種柑橘,但是當地的百姓種植方法還很原始,有的種苗帶毒,有的缺乏科學修剪,病蟲害還很嚴重。」
  • 冬天的貴州,藏著你愛的浪漫花「海」
    # 地址:貴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烏沙鎮革裡天沁茶場荔波萬畝梅原「十裡梅海,萬畝梅林」——荔波萬畝梅原景區中天然生長著兩萬多畝野生梅花,樹齡在200年以上的珍稀古梅不下數百棵,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野生梅林。
  • 灑漁13萬畝果園佳果天成
    目前,灑漁鎮樹齡在15年以上的有2.3萬畝,10年以上的有6.7萬畝,佔全鎮蘋果樹的82.7%。這意味著果樹正值盛果期,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是很有保障的。
  • 多彩貴州文旅消費券「體驗官」帶你去打卡!(附...
    如溜索需160元兩人,遊船項目需86元兩人,觀光車60元兩人,總價值306元,可使用100元抵扣券一張,抵扣30元,使用200元抵扣券,抵扣60元,總共只需支付216元就可以節約了90元。攝影:黨雲麗兌換好相關票據之後,就可以乘坐觀光車遊覽景區啦。景區內街道整潔,可以看到許多帶有歐式建築風格的景觀,很適合時尚弄潮兒拍照打卡。
  • 【遵品入滬】遵義水果將進入上海「天天果園」
    10:49:34 來源: 頓悟雜談 舉報   近日,上海天天鮮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天天果園
  • 冬天生活在貴州,是一種什麼體驗?
    「黔南第一山」,貴陽市民的後花園,有很多可愛獼猴。:十裡梅海,萬畝梅林,天然生長著兩萬多畝野生梅花,樹齡在200年以上的珍稀古梅不下數百棵,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野生梅林。 兩萬多畝野生梅花正值盛花期 遵義·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 8個「臭皮匠」抱團回鄉創業,流轉200多畝閒置土地打造生態果園!
    沈小虎和劉東海打小是一塊長大的,一塊出去,又一塊回來。除了劉東海,在沈小虎的倡議下,馮家畈村還有另外6人加入到了沈小虎回鄉創業的隊伍中。黃岡市英山縣石頭咀鎮馮家畈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洪星北:沈小虎以前是搞物流的,他的綜合能力很強,思想信息靈通。劉東海以前是承包各種工程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再就是老沈在種果樹方面還比較有研究,在技術管理上有他的優勢。
  • 陝西完成老果園改造逾20萬畝
    陝西日報訊 記者日前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果園完成清園597.66萬畝,老園改造20.75萬畝,果園間伐6.65萬畝,殘敗園挖改14.1萬畝,圓滿完成了果園階段性管理任務。
  • 貴陽市青巖鎮達夯果園:半日通電 共克時艱
    春耕時節,有兩件事讓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達夯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達夯果園法人羅建華很操心。一來,去年葡萄收成大減;二來,一旦果園生產停滯,200名村民的「錢袋子」落了空,若紛紛選擇外出打工,勢必增加村裡防疫工作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