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縣的5.6 萬畝青梅開花了

2020-12-19 瀟湘晨報

近日,廣西大新縣的青梅花次第開放,吸引了大新本地以及雲南、廣東、貴州等地的蜂農紛紛遷徙到大新「追花奪蜜」。

12月13日,大新縣養蜂青年農神東正在觀察蜂群採花情況。 黃德民攝

「我們村406戶1593人,建檔立卡戶一共有226戶,現在90%脫貧戶已經買上了轎車。」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黨支部書記趙福祥介紹說。

武姜村地處大山深處,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交通閉塞曾經讓該村備受貧困煎熬。近年來,武姜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青梅產業。青梅種植規模從2015年的1000畝發展到約7500畝,惠及全村貧困戶。崇左市政協牽線搭橋,組織閩粵客商老闆直接到村裡收購,僅青梅一項,武姜村實現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2017年,武姜村實現整村脫貧。

近年來,在大新縣「青梅種到哪裡產業路就輔到哪裡」的政策支持下,目前,全縣累計種植青梅面積5.6 萬畝,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參與青梅種植貧困戶 3356 戶。同時,大新縣引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安徽溜溜果園集團發展青梅深加工項目,推動大新縣青梅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

「我們堅持摘帽不摘政策,舉全縣之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千方百計讓脫貧群眾收入水平穩步提升,讓他們的幸福生活再燒一把火!」大新縣委書記高賢斌說。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西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新縣:小趙書記的筆記本
    廣西新聞網大新8月31日訊(通訊員 韋仁心)「提醒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辦理殘疾證」……翻開大新縣新貴村駐村第一書記趙瑋的筆記本,可見滿滿當當地記錄著大大小小的扶貧工作安排。剛滿25歲的趙瑋原本是國家稅務總局大新縣稅務局一名窗口工作人員。
  • 蒼梧縣:獅寨鎮種植青梅面積達8000多畝
    「這條通往青梅種植示範園的產業路,是利用市級專項扶貧資金修建的。有了這條路,我們以後出入與運輸貨物就會方便多了。」古東村村委主任梁伯偉指著古東村森木組一條還處於保養階段的上山道路說。因青梅種植周期短、收益快,獅寨鎮已有較久的種植歷史。
  • 荔波龍頭企業巧解疫情之困 青梅產品暢銷東南亞等地
    截止目前,青梅精銷售額到達2000萬左右,並與泰國籤訂了一份每年4200萬的訂單,儘快會完成首批產品出口,接下來產品將會銷售到整個的東南亞市場。自疫情發生以來,該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充分利用線上銷售渠道,提高產品銷量,為實現全年生產銷售目標開好頭。
  • 青梅酸爽美味!陸河梅鄉三產融合煥新顏
    分享於劉備,成就了後世傳頌「望梅止渴」、「青梅煮酒」的佳話。陸河青梅令人垂涎。細品青梅,不得不提「中國青梅之鄉」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在人類歷史上,青梅栽培至今已有3200年,陸河青梅種植歷史達2900多年。在陸河,穿越千年的傳統種植和青梅加工碰撞出異彩花火。這裡生長的青梅做為果界翹楚,品質上乘。陸河青梅果大、肉厚、酸度適中。
  • 當玫瑰邂逅青梅,會是一場怎樣美事
    豐惠「悠遊仙景」,現已栽種各種玫瑰薔薇60多畝,引進、培育來自歐洲、美國等地250多種玫瑰品種。 樹玫瑰的花期很長,從今年4月可以一直開到明年的1月,5月,正是最旺的時候。那滿樹的玫瑰緩緩地舒展開,就像一個個深情的舞者,在旋轉中守望自己的愛情!這裡的樹玫瑰,以砧木為主幹,當砧木遇上各式玫瑰會有怎樣奇妙的邂逅?A. 樹玫瑰比一般玫瑰更容易種植。B.
  • 陸河萬畝梅花開,Hakka靚細妹等你來......
    」 ,「共光·萬畝梅園」,地處陸河東坑鎮,是廣東省佔地面積最大的青梅種植基地 ,與山相融,連綿不絕,是廣東冬天裡最美的一景。為宣傳陸河「共光·萬畝梅園」 ,深化開發陸河的旅遊特色,豐富遊客可參與性活動,增加陸河旅遊人氣,陸河達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廣東青年會」、「客語搖滾」、「陸河微生活」微信網絡平臺將在陸河東坑鎮「共光·萬畝梅園」 舉辦2017年度首屆陸河「梅園倩影」 攝影模特大賽!
  • 冬意漸濃,我有大邑青梅酒,諸君能飲一杯無?
    青梅流淌在歷史中的文化是不變的傳統據《三國志》記載:建安5年,劉備「學圃於許田,以為韜晦之計」,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劉備共論天下英雄,青梅酒及其「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由此而流傳至今。點擊播放 GIF 1.5M而以青梅製作青梅酒的方法,也是嚴格遵循傳統,必須按照21道古方釀造,成酒須經陶罐貯存,五載之期方得終究
  • "臺灣人在廣西"廣西邊關風情體驗會在廣西大新縣舉行
    "臺灣人在廣西"廣西邊關風情體驗會在廣西大新縣舉行 2016年05月30日 09:25: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30
  • 前3月阜陽市植樹造林5.78萬畝
    中安在線訊 據阜陽新聞網報導,記者近日從市林業局獲悉,根據全省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植樹造林進度情況第四次通報,今年一季度,全市植樹造林面積達5.78萬畝,佔省政府下達年度目標任務的今年前3月,我市各地加強政策扶持,引入造林企業和大戶131個,新培育林業合作組織9個、家庭農場32家,經營主體個數同比增加27個;通過林地經營權流轉完成造林5.32萬畝。全市累計完成造林綠化投資15.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近3億元。其中造林投資2.3億元,道路河流綠化投資4.75億元,重點工程投資7.33億元,生態扶貧、花卉產業等方面投資1.5億元。
  • 中江賞萬畝芍藥花海
    萬畝芍藥花次地開放,吸引眾多遊客前往一睹中國芍藥之鄉的風採。   芍藥常被稱為「花後」,因為開花比較遲,也被稱為「殿春」。芍藥是我國栽培歷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互贈,故稱「將離草」,也因此被人稱作「中國情花」。中江芍藥栽培歷史悠久,人工栽培歷史近300年。
  • 西華:打造萬畝桃園融合發展「好錢景」
    6月13日,來自川匯區的李女士高興地說。當日,她與姐妹們一起帶著自家的孩子,驅車20多公裡,來到西華縣潁河灣生態採摘園,採摘、品嘗黃橋水蜜桃,歡笑之聲,不絕於耳。這是黃橋萬畝桃園五月鮮桃上市後,周邊縣市市民採摘、品嘗、購買水蜜桃的一個縮影。
  •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2020-04-09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陝西完成老果園改造逾20萬畝
    陝西日報訊 記者日前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果園完成清園597.66萬畝,老園改造20.75萬畝,果園間伐6.65萬畝,殘敗園挖改14.1萬畝,圓滿完成了果園階段性管理任務。
  • 道縣2020年完成新造林3.6萬畝 全民義務植樹270萬株
    紅網時刻永州1月9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1月8日,湖南省道縣林業部門召開工作例會,會議透露,全縣2020年完成新造林3.6萬畝,森林經營11.5萬畝,全民義務植樹270萬株,盡責率98%,項目造林投資300餘萬元,完成主要通道大苗綠化及補植補造1萬餘株。
  • 大新縣Q345B精軋無縫鋼管鐵素體耐熱鋼的焊接
    大新縣Q345B精軋無縫鋼管鐵素體耐熱鋼的焊接   山東海融信Q345B精軋無縫鋼管規格齊全,,各種規格Q345B精軋無縫鋼管都可加工生產.由於規格繁多,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加工生產,歡迎選購.
  • 青阜萬畝鹽鹼地變為生態綠洲
    引水灌溉讓種樹成為可能        因為離海邊只有十幾公裡,柳疃鎮北部數萬畝土地都曾是鹽鹼地。長期以來,農作物收成很低,很多老百姓都外出打工,大片土地就撂了荒。        看著這些撂荒地,孫德東心裡難受,下決心要改變這一切。
  • 廣西融安19萬畝金桔迎豐收
    人民網融安12月9日電 眼下正是金桔採摘上市的時節,廣西融安縣19.06萬畝金桔喜獲豐收,桔農不僅靠著農產品掙了錢,還帶動了周邊村裡的閒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有效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我種了100多畝金桔,現在正是金桔採摘的高峰期,市場上供不應求,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採摘工人。」融安縣長安鎮大樂村的種植戶鍾小連說。先富帶後富,共走小康路。金桔不僅讓種植戶們的錢包鼓了起來,還帶動了周邊村子的閒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實現賺錢顧家兩不誤。
  • 灑漁13萬畝果園佳果天成
    灑漁鎮作為是昭通蘋果的發源地和主產區,全鎮有耕地16.4萬畝,蘋果種植面積達13.1萬畝,掛果面積超過11萬畝,是典型的「一鎮一品」。 目前,灑漁鎮樹齡在15年以上的有2.3萬畝,10年以上的有6.7萬畝,佔全鎮蘋果樹的82.7%。這意味著果樹正值盛果期,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是很有保障的。
  • 江永:萬畝香芋「添衣蓋被」保鮮過冬
    在瀟浦鎮井玉村的200餘畝香芋種植基地裡,農戶們正在緊張有序的給香芋蓋膜,田地裡呈現出一片別樣的火熱。據種植戶歐陽猛平介紹,蓋上薄膜的香芋不僅能避免被冰霜雨雪凍壞,還可以促進香芋在適宜溫度下延長生長周期,每畝提高五六百斤的產量。「添衣蓋被」後的香芋不僅可以安穩地度過冬季的寒潮,更可以延遲到明年2至5月份再進行採收。
  • 今日芒種|仲夏時節至 青梅煮酒時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迎來「芒種」節氣此時,仲夏已至青梅煮酒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