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來,「馬力歐」遊戲的堅持和蛻變-虎嗅網

2020-12-27 虎嗅APP


1984年,當大阪藝術大學畢業生手冢卓志加入任天堂時,他對怎樣製作電子遊戲一無所知。入職不到一年,他被分配參與《超級馬力歐兄弟》的開發。


當時,手冢卓志仍然在努力掌握一種新的概念,即怎樣利用數字藝術為受眾帶來樂趣。在遊戲開發過程中,手冢卓志發現自己與宮本茂「幾乎形影不離」,但他和團隊其他成員從未覺得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設計師們看來,製作《超級馬力歐兄弟》的過程就像這款遊戲本身一樣令人愉悅。


「做遊戲對我來說太新鮮了,以至於我從來不覺得這是工作。」手冢卓志說,「我每天都會去辦公室玩兒。」


剛加入任天堂時的手冢卓志


自從初代作品問世至今,在過去的35年裡,「超級馬力歐」系列已經發展成為任天堂的王牌IP之一。正如米老鼠之於迪士尼,馬力歐對日本遊戲製作者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任天堂的每一代主機中都會出鏡。為慶祝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發售35周年,《華盛頓郵報》採訪了宮本茂、手冢卓志、小泉歡晃和元倉健太4位參與創作「馬力歐」系列遊戲的主要人物,請他們聊了聊這個系列的發展和演變。


在電子遊戲的歷史上,「馬力歐」系列曾經催生兩個重要的轉折點,推動行業大膽地朝著新方向發展。1983年,北美遊戲市場遭遇大崩潰,而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刺激了整個行業重新煥發活力。1996年發售的《超級馬力歐64》則被廣泛視為首款真正意義上的3D遊戲,因為它允許玩家在3D遊戲中控制鏡頭視角——從「GTA」系列到今年遊戲市場的黑馬《糖豆人:終極淘汰賽》,許多經典遊戲都應當感謝這款具有開創性的N64作品。


從「長方形精靈」到3D英雄


作為一個遊戲角色,馬力歐登場的首款作品是1981年發售的《大金剛》,當時他的名字是「跳跳人」。不過,任天堂希望打造一款新大作,而宮本茂想讓它以「體育」為重點,擁有一個「大個角色」。


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的首個原型裡並不包含馬力歐,甚至還沒有主角,開發團隊後來才決定將馬力歐作為遊戲主角,並用任天堂在美國西雅圖所租用的倉庫的房東名字為他命名。


我們現在熟悉的馬力歐形象是從1985年開始才逐漸確定的


眾所周知,就連宮本茂也沒想到馬力歐會如此受歡迎,但他和團隊其他成員都很清楚,這款遊戲能夠給玩家帶來極大的新鮮感。手冢卓志透露,遊戲原型中的英雄是個「16×42像素的長方形精靈,只能移動和跳躍」,但即便在那種原始狀態下遊玩,開發團隊仍然對遊戲的廣闊前景感到興奮。


「它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特感覺。」手冢卓志說,「隨著項目的進行,我們有了更多機會觀察測試玩家對遊戲的反應,真的能感受到我們正在創造新的東西。當然,我從未想過它會成為一個流行數十年的品牌。」


初代馬力歐問世30年後,宮本茂(左)和手冢卓志(右)在某次活動中向玩家展示了當年製作遊戲時手繪的草稿和設計圖紙


馬力歐系列3D遊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前不久,任天堂在馬力歐35周年紀念直面會上宣布,在Switch上推出收錄《超級馬力歐64》《超級馬力歐陽光》和《超級馬力歐銀河》的收藏特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3款遊戲呈現了馬力歐角色在3D遊戲領域的進化。


《超級馬力歐64》將箱庭式玩法引入3D遊戲,使得它更接近另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天堂系列「塞爾達傳說」。在遊戲中,玩家不僅能以自己喜歡的順序挑戰關卡,還可以達成遊戲世界裡的各種目標,通過不同途徑通關。2012年,「GTA」系列創作者丹·豪斯曾告訴《紐約時報》:「任何一個製作3D遊戲的人如果自稱沒有從《超級馬力歐兄弟》或《塞爾達傳說》那裡獲得靈感和啟發的話,那他就是在說謊。」


《超級馬力歐3D收藏輯》還是一款限時發售的遊戲


《超級馬力歐64》為3D「馬力歐」系列遊戲帶來了箱庭關卡這一設計思路


「我們在製作遊戲時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先例或模型,所以流程上不會遇到任何限制,可以自由思考。」手冢卓志說,「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能夠完成如此多的『發明』。例如,箱庭概念有點像如今的開放世界遊戲,它讓玩家能夠以一種更自由的方式遊玩,而不局限於單一路線。


小泉歡晃是宮本茂的學徒,當他開始為《超級馬力歐64》的3D角色模型製作動畫時,由於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動作框架,他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馬力歐或其他角色跳躍、奔跑或遊泳時,會是什麼樣?


「當時,我們沒有任何能參考的3D跳躍動作,所以只好和宮本茂先生,以及團隊裡的其他成員一起反覆試驗。」小泉歡晃說,「任務相當艱巨,但在新領域進行創新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愉悅感。在後續問世的3D馬力歐遊戲中,我們繼續進行既艱苦又讓人愉快的嘗試,目的是充分利用3D空間的優勢,讓遊戲角色的冒險在情感層面上變得更穩健。」


小泉歡晃曾經在一次分享中談到了在製作《超級馬力歐64》時,和宮本茂相互比劃來確定馬力歐的動作


《超級馬力歐:奧德賽》發售時,小泉歡晃站到了臺前為遊戲宣傳


跳躍是馬力歐遊戲的核心機制。對許多玩家來說,馬力歐的跳躍不僅僅是一個美學標誌。當玩家在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中操縱主角跳躍時,玩家手中仍然掌握著一定程度的控制權:如果你在馬力歐向右跳時按左方向鍵,他就會稍微回退一點……普通人在跳躍時無法擺脫重力的影響,但馬力歐的跳躍卻可以控制。玩家需要理解遊戲裡的跳躍規則,或者在某些時候打破規則。


百變馬力歐


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的創作者為跳躍規則奠定了基礎,不過隨著主機世代的過渡,他們又不得不對某些規則進行調整。從《超級馬力歐陽光》開始,元倉健太參與過好幾款3D「馬力歐」遊戲的開發,在2017年發布的《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中擔任總監。根據他的說法,規則變化完全取決於玩家希望馬力歐朝著哪些方向跳,以及馬力歐必須跳過多遠的距離。


「在《超級馬力歐銀河》和後續遊戲中,馬力歐能夠從懸崖邊上起跳。自從《超級馬力歐3D大陸》發售後,我們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讓玩家能夠對已經跳到半空的馬力歐稍加控制。另外,這些年我們還在設計上做了一些調整,例如讓馬力歐的某些敵人短暫站立一會兒,使得馬力歐更容易踩到它們。」


元倉健太在《超級馬力歐銀河》中擔任角色設計


在整個系列的歷代作品中,馬力歐的跳躍動作確實經歷了許多變化。《超級馬力歐64》加入了三段跳,但這項機制在《超級馬力歐3D大陸》和《超級馬力歐3D世界》中又被移除:通過設計與前幾代2D遊戲類似的狹窄關卡,它們限制了馬力歐在3D遊戲世界中自由探索的範圍。


從結構角度來說,《超級馬力歐:奧德賽》重新引入箱庭概念,但要求玩家通過更線性的關卡,而不是像玩《超級馬力歐64》時那樣在城堡裡隨心所欲地遊玩——在《超級馬力歐64》中,馬力歐可以跳進對應不同關卡的油畫,以任意順序挑戰關卡。


「玩家需要在關卡裡進行連續跳躍和穿過狹窄平臺,那些遊戲就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而設計的。」元倉健太解釋說,「至於《超級馬力歐:奧德賽》,我們不想使用一套用畫作來引導玩家探索的系統,因為那款遊戲的核心主題是旅途本身,以及玩家一路上的有趣冒險。我們首先構思新的玩法,然後才決定在遊戲中加入哪些元素來支持它們。」


在《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中玩家在不同世界穿行主要依賴旅行氣球,少量可以穿梭世界的油畫更像是秘密通道


在《超級馬力歐陽光》中,馬力歐的身手最敏捷,因為他可以使用一種叫F.L.U.D.D.的水袋,像一架噴氣式飛機那樣在水和空中飛行。F.L.U.D.D.帶來的移動方式非常酷炫,卻也降低了遊戲本身的難度——玩家只有在進入隱藏關卡時,才能嘗試更具挑戰性的平臺過關玩法。這種關卡設計思路最終演變成了《超級馬力歐銀河》中星球的概念。


據手冢卓志透露,《超級馬力歐陽光》之所以允許玩家利用F.L.U.D.D.自由控制馬力歐的移動,是開發團隊有意為之,目的是進一步降低玩家在3D空間操縱角色的難度。與此同時,這也為玩家提供了另一種對抗敵人的辦法。


F.L.U.D.D.大大擴展了馬力歐的動作類型


「在《超級馬力歐64》中,我們發現玩家在3D空間移動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為了讓玩家能夠更容易地登上一個平臺,我們為F.L.U.D.D.設計懸停功能,使得角色能夠緩慢降落,就像處於低重力環境下那樣。由於玩家在《超級馬力歐64》中很難踩踏某些敵人,我們還設計了玩家可以用水擊敗敵人的方式。」


元倉健太說,在設計「馬力歐」遊戲時,開發團隊總是會思考怎樣做能兼顧遊戲主題和玩家操作,因此,馬力歐的能力和技能始終處於變化之中。在《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中,馬力歐可以用他的帽子凱皮控制敵人,使用被附身敵人的能力。


「我們為《超級馬力歐:奧德賽》添加了適合箱庭風格的功能和能力。玩家既可以用帽子做出基本動作,也可以使用它的捕捉能力來完成更多特殊動作。我們希望將馬力歐設計得就像玩家在遊戲裡的化身,讓玩家能夠以各種方式與遊戲世界互動。我認為在未來,我們很可能會繼續看到馬力歐施展更多新類型的動作。」


在《超級馬力歐:奧德賽》發售伊始,元倉健太和他的同事們戴著遊戲中的帽子為遊戲做宣傳


當任天堂設計公司歷史上的首款智慧型手機遊戲《超級馬力歐酷跑》時,開發團隊也需要重新思考馬力歐的跳躍方式。由於觸屏手機上沒有按鍵,他們不得不讓馬力歐自動奔跑——玩家只能控制他的跳躍動作。


「起初,我們考慮過採用酷炫的跑酷動作,從而為玩家帶來熟練的操作感。」手冢卓志透露,「但如果我們無法從原型中得到想要的體驗,也許就會停止開發《超級馬力歐酷跑》。換句話說,我們不會隨意追逐某個想法。我們首先要明確哪些設計方法行得通,然後為此付出努力。這也是為什麼就算工作很辛苦,我們也不會介意。」


《超級馬力歐酷跑》為手機設計了便於單手持握的操作方式


馬力歐的朋友們


在馬力歐遊戲中,其他角色也深受玩家喜愛,例如,奇諾比奧、瓦路易吉和酷霸王都是具有極高辨識度的「偶像」人物。但與馬力歐一樣,當開發團隊為這些角色設計形象和性格時,也需要確保他們符合每款遊戲的特定氣質。元倉健太負責《超級馬力歐銀河》的角色設計,該作引入了羅莎塔和小星星等主要角色。


羅莎塔之後也成了聚會、多人馬力歐遊戲中的常備可選角色


「宮本茂先生教會了我角色設計中『功能』的重要性。在那款遊戲中,你可以扮演很多角色,而我們希望讓所有角色的功能都變得清晰,例如哪些角色可以跳躍,哪些又能在空中飛行。」元倉健太說,「如今,圖形技術的進步讓我們能夠展示更多內容。就連某些看上去像浮華裝飾的東西,也能具備重要功能。我認為,這種設計思路是馬力歐遊戲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正如很多作曲家會先敲定歌曲的節拍再寫歌詞,在「馬力歐」遊戲的開發流程中,故事撰寫也排在最後。小泉歡晃表示,雖然故事是玩家遊玩的重要動力之一,「但我們在遊戲開發過程的最後階段,也就是接近完工時才考慮它」。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馬力歐」遊戲的許多故事情節看起來如此隨意。


有趣的是,這些「知識空白」反而讓遊戲角色變得更有持久吸引力,因為玩家熱衷於對角色設定進行猜想,並提出了一些瘋狂的理論,例如馬力歐名字的由來、路易吉是否對雙胞胎哥哥懷恨在心、奇諾比奧頭上有沒有戴帽子,以及馬力歐究竟是否長著乳頭等。


「當我們製作遊戲時,馬力歐、敵人和舞臺最先出現,故事則會將所有內容糅合到同一個世界裡。」小泉歡晃說,「我所說的故事不僅僅是指角色說了什麼,遇到了哪些事情。事實上,玩家在扮演馬力歐遊玩時的感受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遊戲裡的『故事』不止一個,故事對每個玩家來說都是不同的。」


手冢卓志參與了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的編劇工作,據他透露,在系列前幾款作品中,開發團隊對故事情節的安排就像排練小品。他們並不想嘗試創作史詩故事。


「只要馬力歐有理由從左向右走,玩家就會高興地擊敗敵人並前進。」手冢卓志說,「不僅如此,因為它是一款馬力歐能夠踩踏敵人的遊戲,我們需要將規則設計得非常直觀。例如,我們專門設計了鋼盔龜的外殼,讓玩家覺得一旦馬力歐跳到他身上就會受傷。」


鋼盔龜出現在《超級馬力歐兄弟》靠後的關卡中


這種設計理念在《糖豆人》中也有所體現,後者將障礙闖關綜藝節目和《超級馬力歐派對》的玩法結合了起來。《糖豆人》的規則和目標很簡單:不要跌倒,並爭取比其他玩家先走到比賽的盡頭,玩家憑直覺就能理解。


一步步建立王朝


馬力歐遊戲關卡範式的靈感來源於宮本茂的四格漫畫作品。在各種限制下,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開發團隊創作出了令人難忘的世界1-1。這個關卡先為玩家提供了一種簡單操作,接著提供一種更複雜的操作,然後再將兩種元素結合起來,以考驗玩家的技術。這個永恆的範式適用於許多遊戲,包括《超級馬力歐3D收藏輯》合輯中收錄的3款「馬力歐」3D遊戲。


「4個格子為你提供了一個開頭、發展、反轉和結局,讓你能夠創作有趣的故事。」宮本茂說,「我認為在日本,這種概念是劇本寫作的基礎,我在做遊戲時經常使用。」



宮本茂和手冢卓志在宣傳視頻中展示的《超級馬力歐兄弟》設計草稿,確實非常有漫畫的感覺


宮本茂透露,開發團隊之所以決定讓玩家初始擁有3條生命,也是因為受到了這種極簡概念的影響。在「馬力歐」遊戲中,大部分Boss也遵循這一規則——玩家將Boss擊中3次就能獲勝。「專家們說,人們在心理上非常擅長用3次機會完成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經常將3作為物品和機制的正確數字。」


為了製作《超級馬力歐3D收藏輯》,開發團隊不得不重新審視合輯裡的3款經典「馬力歐」遊戲,目標是保留遊戲的原始設計和精神,並提高畫面解析度,對操作進行一些調整。元倉健太說,他們採訪了曾參與開發那3款遊戲的團隊成員,以討論每款遊戲的重要性。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從我們製作《超級馬力歐64》以來,已經過去了20多年。」小泉歡晃說,「每當我們完成一款遊戲,它總是會激勵我們想做更多事情,進而創作下一款遊戲。我認為這種想法並非『馬力歐』遊戲的開發團隊所獨有的,每款任天堂遊戲都有能力啟發未來的任天堂遊戲……我的職責是付諸行動。」


《超級馬力歐3D收藏輯》中的《超級馬力歐64》提高了解析度,但保留了遊戲原始的樣貌


當被問到最喜歡哪款「馬力歐」遊戲時,手冢卓志提到了《超級馬力歐兄弟3》,那是他擔任監製的一部作品。手冢卓志回憶說,他很享受創作《超級馬力歐兄弟3》期間的自由,卻始終擔心由於自己缺乏經驗,會給開發團隊造成額外的工作量。《超級馬力歐兄弟3》被許多玩家視為NES歷史上最偉大的遊戲。「我非常想念那款『馬力歐』遊戲。」


元倉健太說,他很高興有機會重新研究「馬力歐」遊戲。「當我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待這些遊戲時,我第一次意識到任天堂是怎樣在日常工作中一點一點地塑造產品的。我們非常幸運,因為能夠回顧這些老遊戲,並為玩家們帶來一款值得收藏的合輯。與此同時,開發團隊和我也感受到了繼續在工作中嘗試新事物的重要性。」


近些年來,小泉歡晃和元倉健太的職位都得到了晉升,他倆也帶領團隊製作了數款「馬力歐」系列主線作品。宮本茂在去年被《紐約客》雜誌形容為「任天堂的指導精神」,如今,他仍然會參與所有遊戲的開發。宮本茂說,他喜歡與年輕人打交道,經常鼓勵團隊裡的年輕人要有好奇心。


宮本茂等老一輩「馬力歐」創作者逐漸走向幕後,新一代的製作人如小泉歡晃和元倉健太成為了「馬力歐」遊戲開發的主力


「我曾幾次與年輕員工見面,談論我的經歷,但這跟和他們一起創作遊戲沒法比。我珍惜與年輕開發者共度的時光。每當我與年輕開發者合作,都會覺得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很有才華。最近我一直在與他們合作,希望能夠幫助他們讓視野變得更開闊。」




相關焦點

  • 35年來,「馬力歐」遊戲的堅持和蛻變丨觸樂
    為慶祝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發售35周年,《華盛頓郵報》採訪了宮本茂、手冢卓志、小泉歡晃和元倉健太4位參與創作「馬力歐」系列遊戲的主要人物,請他們聊了聊這個系列的發展和演變。在電子遊戲的歷史上,「馬力歐」系列曾經催生兩個重要的轉折點,推動行業大膽地朝著新方向發展。1983年,北美遊戲市場遭遇大崩潰,而初代《超級馬力歐兄弟》刺激了整個行業重新煥發活力。
  • 《超級馬力歐》35歲!任天堂發布AR賽車、3D馬力歐等遊戲
    北京時間 9 月 3 日晚間,任天堂在「超級瑪力歐兄弟 35 周年 Direct」線上直播活動當中發布多款Switch遊戲新作,包括全3維空間遊戲《超級馬力歐3D世界+憤怒世界》、擴增實境賽車遊戲《超級馬力歐卡丁車LIVE家庭賽車場》、多人連機遊戲《超級馬力歐兄弟35》、《超級馬力歐3D合集》等,預計今年底之前陸續推出。
  • 慶祝《超級馬力歐兄弟》誕生35周年,任天堂推出懷舊掌機和遊戲新作
    記者 | 彭新11981年,馬力歐在任天堂著名作品《大金剛》中初次登場。當時他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木匠,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而真正讓大家了解馬力歐是在1985年紅白機平臺上的作品《超級馬力歐兄弟》。
  • 任天堂雜誌官宣Switch新遊戲:超級馬力歐35周年合集要來了
    日前,日本任天堂遊戲雜誌《Nintendo Dream》在10月刊(8月21日出版)中透露了一款新遊戲將要登陸Switch,時間是9月19日,官方的宣傳口徑是「每個人的開心果」。資深遊戲粉絲們猜測,這次的主角是馬力歐。
  • 《超級馬力歐》35 周年盤點:全系列遊戲總排行
    《超級馬力歐》系列迎來了其 35 周年,任天堂趁此好好玩了一波懷舊之情,公布了《超級馬力歐 3D 收藏輯》等多款商品,和大家一齊回味這一重要遊戲系列的幾大關鍵裡程碑。 在《超級馬力歐》系列走過的這 35 年裡,馬力歐和他的夥伴們前前後後參與了幾百部遊戲,但咱們的水管工大叔最核心的作品(即「超級馬力歐」系列正作)卻不多。《超級馬力歐創作家》和《超級馬力歐創作家 2》比較特殊,這兩部與其說是遊戲,不如說更像是一套創作工具,所以我們決定將這兩部作品排除在外。
  • 為什麼35年過去,超級馬力歐還能像最初一樣火?
    其中馬力歐作為遊戲業的代表,奪得了第七的位置,超過了漫威宇宙,蜘蛛俠和哈利波特等人氣品牌,總收入達到了360億美元。而且值得留意的是,其它多數品牌的主打產品都是角色的周邊收入,唯有馬力歐大叔僅靠賣遊戲本身就佔了300億美元的比重,對玩家來說是含金量最高的品牌。
  • 慶祝《超級馬力歐兄弟》誕生35周年,大量精彩情報不容錯過
    而今年的2020年,正是《超級馬力歐兄弟》誕生的35周年之際,在《紙片馬力歐:摺紙王國》發布之後,任天堂可謂是為了這個35周年用盡了全力了,在9月3號的發表會中正是公布了一系列馬力歐新作和周邊,在未來的某一天將會陸續上線!
  • WeFun遊戲加速器 任天堂最新力作《超級馬力歐3D全明星》來了
    精彩遊戲資訊,盡在WeFun遊戲社區!大家好,又到了WeFun談遊戲時間,本期又有哪些有趣的內容呢?別著急,往下看就知道了!首先是移植作品,曾在Wii U平臺發售的《超級馬力歐3D世界》將於2012年2月12日登錄Switch平臺,並將新增關卡「庫巴之怒」。3D平臺經典作品合集《超級馬力歐3D全明星》公布,其中收錄了《超級馬力歐64》《超級馬力歐陽光》以及《超級馬力歐銀河》。該合集將於9月18日在Switch平臺正式發售,並在明年的三月底停售。
  • 《超級馬力歐3D全明星合集》:箱庭遊戲的創新與改造
    》,使得馬力歐在形象和自由度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維度。此時宮本茂的箱庭遊戲設定已經確定,這也使得箱庭設定的馬力歐新作得以延續。3D化箱庭遊戲的設定是業內的首次嘗試。箱庭遊戲為不同場景/關卡設計不同的風格、細節和玩法,強調每個場景的獨特性,增加玩家的新鮮感。
  • IGN 早報|B 社將開發新《奪寶奇兵》遊戲;《超級馬力歐兄弟 35》舉行全球協力挑戰;漫威未來將推出《復聯》電影新作
    星戰官網上也說這個視頻「可能藏有線索」,但解釋遊戲背景將會設定在「知名探險家事業生涯最巔峰的時刻」。除了公司商標外,遊戲的地點似乎會在梵蒂岡城附近,一張到羅馬的機票則說明時間是1937 年10 月,西斯廷教堂的地圖則散落在書桌上。此外,Bethesda 也表示《奪寶奇兵》遊戲不會影響《上古捲軸 6》以及《群星》的開發進度。
  • 當樂高遇見任天堂,真實世界的《超級馬力歐》來了!
    用「樂高超級馬力歐」擴展模組搭建的大型遊戲關卡樂高是拼插式玩具的開創者和領頭羊,「馬力歐」則是遊戲史上最成功的 IP 之一。二者聯名出品,早已是粉絲預料中的必然結果。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馬力歐」遊戲中的經典元素被納入設計。比如揚聲器會隨著交互播放應景的音效;運動傳感器感應到「馬力歐」躺倒時,它會閉上眼睛,發出呼嚕聲,胸前屏幕上顯示「ZZZ」睡眠符號。玩家還可以通過藍牙將「馬力歐」和手機連接起來,前文提到的輔助 App 會提供遊戲記錄和分享功能。
  • 《Game & Watch:超級馬力歐兄弟》IGN 評測 9 分:絕佳的收藏品
    今年起起伏伏,大家都經歷了不少磨難,但是對於遊戲行業來說,今年真的是讓玩家充滿期待,也許稱得上是最棒的一年了。次世代遊戲主機已經在近期正式發售,小孩和成人都為在聖誕節大促的願望清單做規劃。不過,任天堂於近期推出了《Game & Watch:超級馬力歐兄弟》35 周年紀念版,對於我這樣的懷舊玩家來說,Xbox Series X 和 PS5 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
  • 馬力歐38歲了 它還是遊戲圈最有號召力的角色嗎
    查爾斯·馬爾蒂內的前半生和你身邊所有鬱郁不得志的年輕人一樣,平平無奇。1974年,他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學,經過朋友介紹,參加了一個表演課程,從此迷上了話劇。在接受訓練的幾年,查爾斯如魚得水,很快發掘出自己的口音和方言才能,並憑藉優異的成績加入美國波克利話劇團。  在之後的十幾年時間裡,查爾斯演過大大小小的話劇,卻始終沒有太多名氣。
  • 外媒評測AR遊戲《馬力歐賽車Live:家庭巡迴賽》,將遊戲樂趣延伸到...
    《馬力歐賽車Live:家庭巡迴賽》(Mario Kart Live:Home Circuit)是任天堂於10月16日正式推出的AR賽車遊戲,由任天堂與Velan工作室合作打造,通過使用真實的遙控賽車玩具,讓玩家可以通過Switch掌機來操控賽車進行比賽。
  • 手遊《馬力歐賽車:巡迴賽》多人遊戲模式即將開始
    1.IGN近日舉辦的一次遊戲角色人氣投票,林克奪魁、馬力歐和奎託斯分列2、3位。 2.手遊《馬力歐賽車:巡迴賽》將於3月8日推出多人競速模式!之前是會員才可以玩多人模式。逆轉裁判系列在2017年發售《大逆轉裁判2》之後就一直沒有後續作品,不知道新作的開發是否還順利。 4.中國商標網信息顯示,任天堂最近申請了「馬力歐網球 王牌」的商標。這或許就是國行《馬力歐網球 ACE》的中文譯名。
  • 任天堂被曝將在今年為Switch帶來多款3D馬力歐重製作品!
    2020年對於遊戲界來說是新老交替的一年,隨著年末PS5和Xbox Series X的發售,我們將會正式邁入遊戲次世代。不過這對於主機界御三家之一的任天堂而言,即便2020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但對於其今年之後的遊戲計劃我們毫不知情,該如何應對索尼和微軟的次時代攻勢。
  • Switch國行遊戲《馬力歐網球 王牌》《歧路旅人》送審
    今日,據上海新聞出版局官網顯示,國行版遊戲《馬力歐網球 王牌》(Switch)《歧路旅人》(PC或Switch)已申請著作權授權合同登記並獲許可。  根據遊戲版號的相關規定,國內的境外出版物需要先獲得請著作權授權合同登記許可。
  • 國行Switch遊戲過審上架奧德賽、馬力歐卡丁車豪華版
    導讀:《馬力歐卡丁車8 豪華版》《超級馬力歐 奧德賽》兩款遊戲已經上架任天堂eShop商店,定價均為299元。另外,騰訊籌備中的引進遊戲還包括《馬力歐網球ACE》《超級馬力歐派對》《星之卡比星星聯盟》《耀西的手工世界》《精靈寶可夢》以及《塞爾達:曠野之息》等。
  • 「情懷粉」吳亦凡搶先上身,Champion x 《馬力歐》暗藏了多少「回憶殺」?
    《超級馬力歐兄弟》作為經典遊戲 IP,紅白機標誌性視覺早已令其「出圈」,成為獨樹一幟的經典潮流元素,在其今年迎來 35 周年紀念時,更與
  • 耀西新作要來了,這隻陪伴馬力歐29年的恐龍到底什麼來頭?
    任天堂的恐龍情緣要追溯到1984年的NES遊戲《魔鬼世界》,遊戲的玩法類似經典遊戲《吃豆人》,而玩家將會控制一條向魔鬼世界發動攻擊的綠色小龍。手冢卓志的處女作說不上成功,但遊戲的主角,綠龍Tamagon卻被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