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先聽歌,再看文
沒有原版,湊活聽吧 : )
問逃跑計劃最近在做什麼,估計沒幾個人能答得上來,沒發新專輯,也不上綜藝節目,偶爾在某個音樂節露面,就各忙各的去了,曝光率實在不多,唯一的大事件就是6月17號的北京演唱會,「他們有人有急事回老家,還有的出去開會了」,工作人員也實話實說。
因此第一次採訪,我們只見到了毛川,他說,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沒必要天天膩在一起。
大多數樂隊裡,主唱都是「發言擔當」,逃跑計劃也不例外,這一點在第二次會面中印證了——回答時四人面面相覷,最後球還是踢給毛川。
關於這場踢皮球的四人尬聊專訪,不想描述了,自行點開↓視頻吧。注意!如果評論就必須誇我(們)!否則不看不聽不精選!哼!
這一次,逃跑計劃湊在一起是為了西湖音樂節的排練,馬上要飛到杭州,排練迫在眉睫。
逃跑計劃2017工體演唱會海報,逃跑計劃樂隊供圖
逃跑計劃不是那種在鏡頭前能鬧騰起來的樂隊,頂多吐幾個冷段子,事後還會跟記者不好意思地解釋「其實我們今天話已經算多了。」真誠得不忍反駁。
逃跑計劃變了,標誌性的蘑菇頭消失,清一色的短髮,油亮亮地梳到腦後,毛川還戴著墨鏡,留鬍子,和人們記憶裡那個閉著眼睛眉頭緊鎖,「誠懇」地唱著《夜空中最亮的星》的人一點兒也不沾邊。
以前蘑菇頭的逃跑計劃
曾經他們對「逃跑計劃」的解釋是——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我們無法選擇,面對醜惡,面對創傷,面對死亡,事實上我們無路可逃,所以逃跑的真正意義僅存在於計劃。
現在的理解則更簡單,「逃跑這個東西是一個青春的勁兒,就是不行我就走了,有點兒愣頭的青春,但也算是對青春的緬懷、紀念吧。」如果有機會逃跑會逃到哪兒去?「逃是無處可逃的,到哪兒都得跟人打交道。」
寫不出歌的時候,毛川也想過甩手不幹,逃回老家開個小飯館,但看看大街上的人忙碌地生活,又覺得自己其實挺幸運。
2004年,家在青島的毛川和老鄉馬曉東來到北京,組建了孔雀樂隊,也就是逃跑計劃的前身,當時的成員有五人。經過多年的考驗與磨合,毛川、馬曉東、剛昂和來自哈爾濱的紅桃組成了樂隊的最終陣容。
攝影丨韓碩
2008年是逃跑計劃至關重要的一年,那年迷笛音樂節的宣傳片使用了逃跑計劃的《08年我們結婚》作為主題曲,不久他們便接到主辦方的電話,邀請他們去現場表演。那是逃跑計劃首次在音樂節亮相,隨後他們趁熱打鐵,發行了第一張EP,還完成了第一次專場演出。
此後,逃跑計劃的演出頻率越來越高,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在巡演中或巡演的路上度過的,甚至一度成為「每年演出最多的樂隊」。
可以說,逃跑計劃是從音樂節走出來的,因此對於音樂節有著一種特別的情結,「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因為長時間不演狀態會丟,或者說也沒有必要不演,只要有人想看,那我們就演。」
逃跑計劃樂隊供圖
在很多人眼裡,逃跑計劃曾經是壓箱底的、私藏的「好貨」,直到那首代表夢想和勇氣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被傳唱,再到有一次,他們出現在《天天向上》,唱了兩首開場曲。
「逃跑計劃居然上電視了?」網上的評論炸了鍋,有人說,逃跑計劃變俗了,開始拋頭露面了,還有人說他們是假搖滾,儘管他們表演完後就沒了下文,也沒參與後面的節目互動。」
「我們不太會配合那些娛樂節目的點,人家讓我們去製造這些點,而我們老說大實話,老實實在在的,那種耿直的樣兒,人家就覺得沒意思了。」
所謂的拋頭露面,不過是他們在電視上唱了兩首自己的歌,而網友的言論未免有些苛刻,要怪只能怪《夜空中最亮的星》太火。
被吐槽多了之後,他們也有了經驗:「說你不好的人大概分兩種,第一是真的覺得哪不好,有時候說得很在點上,但這個問題以我現在的能力確實解決不了,我的作品就到這個份兒上,因為鋼廠給我的鋼的材質本身就是這樣;有的評論就沒必要再往下看第二句,他就是為了要說而說,不在點上,只是為了體現他跟別人的看法不一樣。」
逃跑計劃樂隊供圖
就在採訪前一天,蝦米音樂公布了熱度最高的十大搖滾專輯排行榜,逃跑計劃的專輯《世界》是唯一熱度過億的,而同時入圍的還有崔健、唐朝、黑豹。
五年過去了,逃跑計劃還是只出了一張專輯,裡面的歌被翻唱無數,但他們仍舊抱著這幾首歌穿梭在各大音樂節,總是喜歡讓歌迷打開手機燈製造漫天星海一起大合唱,哪怕已經唱了無數次「越過謊言去擁抱你」。
不止一個人疑惑,逃跑計劃為什麼還不出新專輯?他們是不是在吃老本?毛川的回答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出專輯很麻煩」。
「也是我自己做的不足,沒有拿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跟別的製作人磨合溝通,所以就導致了我們要負責整個產業鏈。身邊有比較了解我們的朋友在幫忙做,不然連縮混(也稱混音,在音樂的後期製作中,把各個音軌進行後期的效果處理,調節音量然後最終縮混導出一個完整的音樂文件)都要自己做。這個過程非常繁瑣,而且還要寫詞——我沒看過幾本書,肚子裡沒什麼墨水,一寫詞就頭疼,然後就拖拖拉拉拖拖拉拉。」
在拖延症的驅使下,他的電腦裡已經有了不少「過時」的存貨正擇機待發,可在這個巨變的時代,每拖一年,這個時機似乎就越來越渺茫,三年前就應該發的歌,三年後這歌說不定就土了,編曲也土了。太多原因,促成了逃跑計劃的現狀。
談到吃老本,毛川立馬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直言他們根本不在意也不介意,「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10 年20 年,甚至死了之後,大家就不會在意你是不是吃老本,而在意的是你的作品本身好不好。我就是這麼個人,那我就這產量,不偷也不搶,對吧?這沒什麼。我覺得當下的這個環境就是這樣,大家希望快速的消化音樂,習慣了。」
就這樣,逃跑計劃用他們的這張《世界》,從音樂節中走出來,一路走到了工體的舞臺,而能在這樣級別的場館開演唱會的樂隊屈指可數。
3月23日的世界盃預選賽,國足1∶0擊敗韓國,這個歷史性的時刻,長沙賀龍體育場上空響起了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3萬多名球迷揮舞著國旗大合唱,痛哭流涕,久久不肯離去。有時候作品多少不重要,當人們需要感動與勇氣時逃跑計劃出現,可能就夠了。
對話逃跑計劃
北京其實對你們來說是比較特別的城市,還記得那段做地下樂隊的時光嗎?
逃跑計劃:永遠都不會忘的。現在有時候經過那些地方,雖然可能就離得不遠,但是去到了曾經發生了很多故事的地方,儘管已經拆了,還是覺得那些故事歷歷在目。
在蝦米音樂熱度最高的十大搖滾專輯的排行榜上你們是唯一熱度過億的樂隊。
逃跑計劃:我也是剛剛聽說。可能是現在測評是這個結果,如果放在十年以前我們可能也排不上,只能說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排的這麼一個東西。我們也肯定還是遠不及當年的唐朝黑豹,那麼改變了一代人的觀念,還有老崔。
私底下毛川還對摩託車很有研究?現在玩摩託車佔據你多少時間?
逃跑計劃:那真的就是愛好,是在除音樂之外給我的一種體驗,這種體驗也會被運用到音樂上面,因為機械是一個特別縝密特別嚴謹的東西,而音樂又是一個特別感性的東西,而我覺得感性其實應該是源於理性——很多人覺得感性是感性理性是理性,其實我覺得感性應該是更高程度的理性。
其實前兩年玩的比較多,也是因為有很多事情想不明白,內心比較苦悶,比較煩躁,想看看別的,玩玩別的東西。然後等到試著去從事別的事情之後,你會發現要做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一樣。想玩摩託,想玩好了也很難,做音樂,做好了也是非常難。只是你這個人,你對自己活著一輩子的要求是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要做一個時時事事都做的還OK,讓自己最起碼看得過去的這麼一個人。
逃跑計劃可以說是屬於80年代的,現在有沒有在關注一些就是90後的音樂?
逃跑計劃:會聽一些新的樂隊,尤其現在這些90後的電子做的挺好。靠近90年代的這幫現在是比較不錯的。一個是有了一部分經驗,然後包括錄音、對音樂的製作,聽它的東西你會感覺到非常有準,就是很清楚音樂要做成什麼樣,對自己要的東西非常清楚,這是一個重要的開端。是在用心的,甚至是非常非常用心的。我前兩天聽了閃星,還聽了重型,反正尤其是通過朋友圈,大家分享的這些東西會聽,因為朋友圈裡的信息量夠了。
很多人就說你們是少數的把流行搖滾做成功了的樂隊,但是很多人覺得流行其實很「俗」,你們怎麼看?
逃跑計劃:流行音樂裡邊也還是分很多門類,就是用心和不用心的。好多歐美的金曲榜,你一聽這個歌從寫的時候、從創意的時候就是為了要打榜。
我們完全不在乎別人說我們到底是流行搖滾還是搖滾,我們的歌就是比較「肉」,沒那麼硬,但是真正的硬不一定就是非得是怎樣的。眾口難調,也不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說你好,反正是就做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做這個市場裡還沒有的東西,就滿足了,因為說實話能力也有限。
之前逃跑計劃也發了一條博關於《夜空中最亮的星》翻唱侵權的微博,現在這個問題得到解決了嗎?
逃跑計劃:得到了一部分解決,也挺難的,有些還好,有些真的是不去維權不行,希望大家也理解,我們也不是為了形式主義,該維權的就得維權。而且我們也是有合作方的這些製作團隊的公司,要對他們、對整個團隊負責任,所以儘量軟化處理這些事情。我們不希望鬧什麼負面的影響,雖然那個可能會讓演出費在短期再漲一漲,但還是不喜歡有這樣的消息。
翻唱的人有因為你們的發聲而意識到這個問題嗎?
逃跑計劃:或多或少也能理解,就是大家都這麼幹,你在這個路口,紅燈亮的時候,大家都在走,就剩你一個人不走,反而會覺得自己有點尷尬,有的時候就會隨波逐流。所以我們大家都在摸索,儘量軟化處理這些矛盾吧。但是該維權的時候我們要維權,不然沒有態度也不行,沒辦法,反正我們不願意吵架,好說好散吧,好好說話。
為什麼這麼長時間只發了一張專輯?
逃跑計劃:我們本身就產量比較低,再加上現在試過合作一些製作人——為什麼要試著合作製作人?是因為觀眾最終聽到的聲音是一個很豐富很立體化的產業,不光是作者寫歌,然後和樂隊把它編排出來就OK 了,是整個產業鏈合作。
其實我們最擅長的和應該做的只是雛形的部分,樂隊區分於量產化音樂,最大的區別是它沒有那麼細緻,它的「略粗糙感」是最吸引人的,因為那些不會是每一首歌都精雕細琢,有的就是一種意識流,做細了,那個味道反而沒有了。另外樂隊的偶然性太大了,不像一個人,可以自己說了算。
之前去紐約演出,有沒有一些有意思的經歷?
逃跑計劃:美國是一個表面極度自由的國家,但其實都一樣,大傢伙別覺得美國這好那好,爹媽都愛孩子,該嚴厲的時候也都會嚴厲。到紐約看電視,城市裡邊也是錢錢錢錢,到哪都是錢,所以它的金曲榜都在,歌出來的時候就是奔著錢去的,有一些作品很明顯。相對於英國甚至北歐的一些國家來說,人們沒有你爭我搶的狀態,所以大提琴手就可以在家裡安享一個安詳的下午去拉大提琴,其他什麼也不用想。
2010 年那時候你們寫的微博都特別詩意,當時怎麼會想到寫這些東西?現在怎麼不寫了?
逃跑計劃:那時候有一個像詩一樣的經紀人吧,他有時候會提供一些文字,我們一看很有詩意,然後再按照我們的意見大概改改。現在主要是側重心裡寫,都沒公開。
你們現在聚在一起的頻率怎麼樣?平時見面多嗎?
逃跑計劃:不太多,只要沒有公事就不在一起。聚得太多了,一輩子見得太多了,會視覺疲勞,就還是都各玩各、各搞各的。
逃跑計劃有沒有短期或者長期的目標還沒實現?
逃跑計劃:有太多目標了,想要做到自己眼中看到的和聽到的那樣,但是太難了。因為有時候好多國外的視頻看多了,眼光也就高了,高了之後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就看不上眼。我們也在這樣痛苦地掙扎。
但是想幹的事就是,想做一些10 年20 年甚至一輩子,以後覺得留得住的東西,就是在家裡的柜子上,值得放一放、擺一擺的東西,比如這張唱片值得你在人生中擺一擺。不管銷售了多少張,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認同。
當然所謂的自己的認同就是自身的修煉,讓這個我和客觀的我、主觀的我的渴望能有多麼的和諧,能做到多大的市場你能體會多大的市場,能讓自己內心的潛意識和這個市場有多大的融合,並且找到更巧妙的融合方法。說白了就是能做出幾首好歌來,然後拍幾個像樣的mv,要求不高。
文/ 莫蘭
編輯/ 韓哈哈
人物攝影/ 韓碩
圖片提供/ 逃跑計劃樂隊
(亦有部分資料源自網絡)
相關閱讀 & 近期熱點,歡迎來點
《陳海局長黃俊鵬:誰不想躺著紅?》
《黃磊為什麼越活越有煙火氣?》
《誰拯救了實體書店》
《劉芸,你這樣哈哈哈,我很難正經採訪你啊丨TV》
《董貞:二次元世界的女神,三次元世界的溺水者?》
點擊以下封面圖,一鍵下單新刊
「 2017年6月1日 隋建國& 馬雅舒」
▼
直接點擊 往期精彩
孫怡 丨 黃渤 丨 阿米爾·汗 丨《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 丨 達康書記吳剛 丨 任嘉倫 丨 博物君 丨 薛之謙 丨 王小波 丨 惠英紅 丨 回憶專用小馬甲 丨 東野圭吾 丨 馬薇薇 丨 張一山 丨 青山周平 丨 安吉×胡可 丨 林丹 丨 胡歌 丨 張魯一 丨 郭德綱 丨 五月天 丨 楊洋 丨 楊紫 丨 局座召忠 丨 卷福 丨 郭川 丨 彭于晏 丨 劉震雲 丨 泰勒 丨 papi醬 丨 李安 丨 陳坤 丨 靳東 丨 劉曉慶 丨 張家輝 丨 舒淇 丨 韓庚 丨 崔健 丨 科比 丨 吳亦凡 丨 周冬雨 丨 黃軒 丨 範冰冰 丨 何炅 丨 韓寒 丨 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