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21:00
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打開手機
讓我陪你說晚安
▼
聽她的聲音| 會上癮
作者:有書子豪
人,難免吃虧,有人虧一陣子,有人卻虧一輩子。
虧一陣子的人,在經歷中攢夠了經驗,完成蛻變。虧一輩子的人,則是沒搞清楚如何讓生活由虧轉盈。
歸根結底,人生要想少吃虧,必須要掌握一些止損的方法。
今天,有書君為大家帶來了10句醍醐灌頂的箴言,越早知道,吃虧越少。
01
誠然。做事,乃立命之本;做人,乃處世之基。兩者一字之差,方法卻截然不同。做事最忌盲目蠻幹,理清事情裡外的因果曲直,才能高效地完成。做人則最忌清醒,身處江湖,任何人躲不過是非恩怨,太過在意,只會徒增煩惱。一次,他從嫁到唐代名將郭子儀家做兒媳的公主口中得知,郭子儀的兒子口出狂言道:「什麼皇帝,我父親想當早就當了。」代宗聽後,佯裝糊塗地說:「他所言不假呀,郭家實乃我朝梁柱。」一句話,既保全了皇帝的顏面,又留下一個日後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人類很高貴,可以馴服野獸,生產機器,創造智能;但又卑微到難以躲避自己的本性,無法逃脫欲望的沼澤。意思是,知足的人,覺得天寬地闊,萬事勝意。貪婪的人,認為宇宙狹窄,事事糟心。不得不承認,物慾橫流的世界每個人都想追逐更好,但並非所有事情都能如願。眺望遠方時,不妨看看眼前,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安穩便利的社會……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養正遺規》有曰:「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意思是,對待別人禮節要豐厚,對待自己待遇要儉約,要求自己要從重從嚴,要求別人要從輕從寬。明末清初,著名京官董篤行收到一封家信,家人希望借他的權望解決和鄰居的蓋房地基糾紛。「千裡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深感愧疚,便主動讓出幾尺,鄰居見此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好幾尺寬,房子蓋成便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不可否認,這個世界常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情發生。人一輩子,難免遭遇各種苦難,但每個人面對苦難的態度迥然不同。「坦然面對生活中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努力付出那些你可以改變的事情。」深以為然。我們為某件事竭盡全力依舊沒有結果時,便不必再為它憂愁。最聰明的做法是坦然處之,汲取經驗,把精力交給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人生無論怎樣,太陽都是東邊出來西邊落,只要遇事不鑽牛角尖,心自然舒坦。話雖淺顯易懂,做到的人卻鳳毛麟角。工作中,遇到一丁點難題,我們覺得被困住了;生活中,朋友結伴出遊沒喊你,我們覺得被疏遠了。我們總認為世界對自己不夠友好,殊不知,是我們自己把心上了鎖。之前聽到一個故事:兩個落水者,一個視力極好,一個患有近視。二人在水裡掙扎得筋疲力盡時,視力好的人模糊看到前方有個島,於是二人奮力直遊。越遊越近,視力好的人看清了所謂的島,不過是根枯木,便放棄了。而近視的人依舊相信一定是島,便繼續向前。等他遊到目的地時,發現確實是一根枯木,不過這時他已離岸不遠。結局可想而知,視力好的人喪了命,視力差的人卻活了下來。「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的確,幸福感取決於我們對待事情的分寸。少一分為缺,多一分則過。他在每個方面都下了苦功夫,卻並無長進。他很苦惱,便去拜訪一位大師。山上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當見到喜歡的石頭,他都會裝進口袋,很快,他吃不消了。年輕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謝後走了。後來他一心只做學問,進步飛快.於我們有恩的人或事,理應心懷感恩。但真正讓我們幸福的,是感恩惡意與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