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鍾美美又火了。
他在一次演講中透露,自從因為模仿視頻火了之後,籤約紛至沓來,開價都在百萬以上,都被他一一拒絕。
最厲害的是有人願意出1500萬,和他籤約3年,同時附贈一套北京朝陽區三室兩廳的房子。
只要他答應,就是身家千萬。
可他拒絕了。再一次。
他說:「我不想做工具人。」對於未來他有自己的規劃,「想成為一名演員,打算考北京電影學院。」
13歲的鐘美美,站在臺上說這些話時,泰然自若,眉眼中全是自信與堅定。
大家都知道,鍾美美爆紅是因為在短視頻平臺模仿老師。
視頻中,他的動作、神情、語氣惟妙惟肖,高度還原老師生氣發飆、斥責學生、佔用體育課等你我都經歷過的那些事兒。
一個個視頻,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惹得網友們紛紛評論:
「把老師的氣質拿捏的死死的。」
「一秒回到學生時代。」
「小學畢業十幾年,還是被嚇到。」
……
連著名編劇史航都說:「這孩子以一己之力,一腳把我踹回了少年時代……現在想起來還瑟瑟發抖。」
鍾美美流暢而自信的表演,離不開媽媽的肯定和支持。
鍾媽媽曾透露,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她從來不會過多幹涉,很多時候,她還會推薦一些模仿對象給兒子,幫他累積素材。
據鍾美美自己說,這些視頻沒有彩排,稿子都在他心裡,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條錄製——
「在心裡想想,然後打開手機,十分鐘吧,就拍完了。」
這個「老天爺追著餵飯吃的表演天才」,短短幾天之內,帳號粉絲從十幾萬暴漲到300多萬。很快,就被各路廣告商和經紀人盯上了。
有人開價100萬想和鍾美美籤約。
這個數字對於一個13歲的小男孩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錢。鍾美美心動了,跟媽媽說:「要不去看看?」
被媽媽義正辭嚴地拒絕:「給你一點錢,你就被迷惑住了?」
在媽媽眼裡,她的小男孩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讀書,還沒到掙錢的年紀,不需要掙錢。
不僅如此,媽媽還告訴兒子要用平常心來對待自己爆火的事情:「火可能是一陣的,但你不火也是正常的。」
在媽媽的引導下,鍾美美後來拒絕了所有上門的籤約。他說:「我不會不上大學就進入演藝圈。」
孩子有天賦,父母欣賞,並支持;面對從天而降的名聲和金錢,父母能守住界限,抵住誘惑,不攀虛榮,不盲目跟隨,難能可貴。
正如教育家伊·安·凱洛夫所說: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是必須藉助於教育和教養才能達到的。
去年9月,鍾美美登上《智族GQ》的封面。
這一次,在13歲的小男孩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成年人都沒有的坦然。
「變成網紅之後,學校裡的一些同學以前不和我說話,但是現在過來都說好話。我覺得既然你之前也不和我說話,現在也不用過來跟我說。」
在填寫普魯斯特問卷時,鍾美美憑藉一句「痛苦不分深淺」,擊中千萬網友,被稱為「最有模仿天賦的哲學家」。
有記者曾問過鍾美美:「想過未來有一天拿最佳男演員獎嗎?」
他回答地毫不猶豫:「想!」
前段時間,他拜訪了曾擔任《金陵十三釵》《捉妖記2》表演指導的中戲老師劉天池,他問「如何才能將現在的模仿能力,升華為真正的表演能力?」
劉天池回答他,學習很重要,尤其是語文。
這正是父母希望他走的路,雖然辛苦,卻能照耀未來。
與同齡人相比,13歲的鐘美美經歷了很多,但繁華過後,他越發坦然和淡定地去面對誘惑,保持初心。
這一切,都與媽媽對他的影響有關。
「我還是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還沒到掙錢的時候。」
「如果學習好了,將來不僅僅是一百萬,可能是一千萬,一億。」
哈佛大學有一個研究,課題是「怎樣才能成為完美的父母」。最後的結論是,真正能夠影響到孩子的成就和人生的因素,都跟「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有關,而不是「父母到底為孩子做了什麼事」有關。
換句話說,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遠比他們對孩子採用何種教育方法,更重要,更能影響孩子。
就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段話:
某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去年6月,青島一位45歲的女律師張靈(化名)被人勒死於家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最大的嫌疑人是張靈15歲的女兒瑤瑤(化名)。
張靈和丈夫在瑤瑤兩三歲時便離婚了,從此之後,張靈獨自撫養女兒長大。
為了女兒,張靈可謂是傾盡全力。她每天腦子裡想的大多是怎樣把女兒培養好,怎樣多掙錢,讓孩子生活得好一些,根本不考慮再婚的事情。
生活中,張靈也從不虧待女兒。在外人眼裡,瑤瑤的生活品質一向不錯。
因為自己小時候就缺少愛,現在她要把所有的愛都給瑤瑤。
但這份愛似乎走錯了方向。
張靈對女兒的要求是:學習成績必須在前5名,最好前3名,大學必須去清華、北大或者復旦這樣的名校。
除了學習,張靈在對待瑤瑤的生活、社交方面也非常嚴苛:
瑤瑤不願意按照媽媽的思路做,張靈就覺得女兒「不聽話」;
學校要求午睡,瑤瑤有時候睡不著,去和同學聊天,或者自己跑步,張靈卻非要孩子午睡;
甚至瑤瑤在學校交朋友,張靈都會去打聽對方孩子的背景情況;
……
她總說:「你是我的女兒,是我把你養大的,我吃的苦太多了、經歷的太多了,你必須聽我的。」
窒息式的母愛,終於將瑤瑤淹沒。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鍾美美擁有的自由,瑤瑤極少擁有。
面對這麼強勢的媽媽,瑤瑤只能手足無措地被選擇,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在很多的中國家庭裡,「以愛之名」就像一個擺脫不掉的魔咒。
父母們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和喜好來決定孩子的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根本不讓他們有任何選擇的機會。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曾說: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父母過多的控制,會導致他無法擁有一個健全的性格,最終會走向精神死亡。
教育孩子,不是把孩子變成提線木偶。
只有被看見、被尊重的孩子,才會更有主見,才能走得更遠。
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裡,把父母分成兩種:
一種是木匠型,他們喜歡把孩子的成長,按照自己的圖紙來加工。
另一種是園丁型,他們更擅長做支架和修剪,懂得尊重孩子的不同,讓孩子自由成長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持旺盛的創造力。
曾看過一段對中國童模的採訪,12歲的小男孩,有兩年童模經歷。
面對鏡頭,他十分驕傲地說出自己的年收入有80多萬,少的時候也有五六十萬。
金錢,帶給他快樂的同時,也讓他膨脹和迷失。
在他的意識裡,錢,成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追求。小小年紀的他,說出來的話卻油膩不堪:「每個人都想富裕嘛,然後找一個好看一點的老婆,迪麗熱巴那種。」
微博上,有個評論很扎心:童模是最漂亮的空心娃娃,被剝奪的童年,沒有快樂做底色,再絢爛也只是海市蜃樓而已。
除了童模,還有童星。
對於他們來說,一朝成「星」,從此和童年不相識。
也許很多父母讓孩子早早進入模特圈、演藝圈,是想為孩子未來的人生鋪一條特別的路。但是,童年時期過早的進入成人化的世界,對孩子的健康和身心來說,是一場災難。
春晚《年畫娃娃》節目中的鄧鳴賀在春晚後查出患有白血病,手術後才保住了一條命。
大病初癒的鄧鳴賀本應該好好休息,卻又在家人的安排下,被迫接各種商演和活動,在康復的第三個年頭,病情再次爆發惡化,救治無效死亡。
鄧鳴賀去世後,他的妹妹鄧鳴璐替代他在娛樂圈中打拼。
童年本是孩子最容易獲得快樂的、是人生中最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光。可對於童模和童星們來說,童年只是標識人生某個階段的名詞,再無其他意義,因為他們的童年,已經被父母偷走了,淪為了父母追求名利和賺錢的工具。
在孩子天真的眼睛和心裡,世界上本沒有名利。放不下這些的,將孩子推上快車道的,永遠是無知的父母。
TFboys其中一名成員王源的媽媽說:「如果有選擇,絕對不會讓孩子這麼早進娛樂圈。」
因為孩子失去了正常孩子所擁有的童年,人生是殘缺的。
父母這輩子最有效的投資,不是把孩子培養成明星或是學霸,成為「璀璨明珠」,而是讓他們有一個豐富的童年。
在這一點上,鍾美美無疑是幸運的。
說到底,什麼樣的經歷,什麼樣的教育,就會鑄造出什麼樣的孩子。
正如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對於父母來說,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要去規定他必須長成什麼樣子,而是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給他提供足夠的陽光、水和養分,然後,靜待花開。
本文轉載於積木育兒(ID: jingguanyuer),最貼心的科學早教公眾號,轉載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