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電影描述了一場高考前夕的校園意外,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的故事。
陳念性格內向,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一連串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念也被一點點捲入其中。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
影片開頭和結尾,由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已經成為一名英語老師,她帶著學生朗讀英語句子,辨析語法和語境的關聯。
電影開頭,只聽到周冬雨扮演的角色陳念在念一句英文,接著畫面一閃,就看到她細緻耐心地教導孩子英語。it is our playground.它是我們的樂園。
「 It was our playground.」它曾是我們的樂園。「It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它曾是我們的樂園。
周冬雨老師講到,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卻不一樣。used to be更能體現曾經擁有,後來卻又失去的遺憾。遺憾失去曾經的樂園。然而在電影裡,似乎uesd to be更適合playground。
來看看playground_百度翻譯
給出的常見釋義
操場 英:[pleɡrand 美:[pleɡrand] n.(名詞)
(尤指學校或公園中的)遊戲場,遊樂場;操場;(某些集體聚會遊樂的)園地,天地,活動場所;
如果這部電影變成英文中的閱讀理解,那麼playground的在文中就特指的「校園」。特指因為校園暴力和欺凌,讓我們很遺憾失去曾經擁有的美好校園。
少年的你「周冬雨老師」口中的樂園,竟然是給她累累傷痕的學校?
是的,陳念在和小北說讓我們一起走出去,小北說陳念你可以走出去,我保護你。小北清醒的認識到陳念是高三復讀生,無論那個復讀學校就學環境多麼糟糕,無論陳念的所謂同學給了陳念多少欺凌和屈辱,只有忍受下去,藉助於這個平臺,這所復讀學校學習高考知識,考出理想成績。這些小北沒有,但是陳念有。所以小北願意犧牲自我,成就陳念。陳念一開始想和小北一起走出去,最後也默認了小北的想法。其實,陳念默認的是現實的世界給她無奈選擇。
現實的世界是什麼?撇開校園欺凌的話題。大部分平民子女、寒門學子,高考是他們逆襲的絕佳時機,因為吃苦才能改變命運,奮鬥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在尖子生的影響下,許多學生學習非常刻苦,教室裡每個學生都在勁頭十足的學習,學習氛圍十分濃厚。另外,每天學生的作息時間很緊湊。除了吃飯睡覺了。更多農村家的孩子提供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無數考生通過這些「高考工廠」,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也是這些學校存在的意義所在。
回到電影少年的你。最終陳念也答應了小北的請求,不過在陳念參加完高考之後,她向警察局自首,說清了全部的事情經過,最終陳念也被判刑四年,四年之後,陳念出獄,她再次參加了高考。也就是再次的高考,讓陳念成長為一名教師。
想必每個人都有在課本上寫下激勵自己的話,陳念也不例外。We’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試想,當時陳念在課本上寫上的這句話,肯定不是用筆寫的,而是用她的憤懣和屈辱一個字母一個字母釘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