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廣大女性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的主力群體。據CNNIC最新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到4億,首次超出了全國網民的半數。從網絡文學到衍生影視劇,甚至是網遊手遊,越來越多的女頻題材作品大放異彩。古代言情也一直是許多女性喜歡的故事大類。這些故事精緻而考究,還有著豐富濃烈的情感。
9月12日,閱文集團旗下女性閱讀APP「紅袖讀書」舉辦戰略發布會,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古言天后」吱吱也出席了發布會。在去年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影響力榜上,吱吱與葉非夜、丁墨、蘇小暖、顧漫成為網絡文學女作家影響力榜前五位。
9月12日當天,吱吱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專訪。而2018年9月26日,也剛好是吱吱寫作10周年的紀念日。10年時間,寫作讓這個原本普通的母親,找到了自己的熱愛與追尋。她的丈夫對女兒說:「你要學媽媽,做媽媽這樣的人,活出自己來。」
吱吱
寫作帶她進入另一個世界
和許多網文作家類似,吱吱先是網文讀者,再開始自己吭哧吭哧寫網文。
時間要追溯到2004年,她還尚未養成在網上看小說的習慣,只是經常輾轉於各種論壇。一日,她發現了一部只出了開頭的作品——《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一下子深陷其中,愛不釋手。下文在哪?吱吱趕緊去論壇上問,有人回「這書早就有了,是起點中文網的」,於是吱吱從此結下了和起點的緣分。
「那時很多人寫帝王,隨波逐流(《一代軍師》作者)就寫將相,無論歷史性還是文筆都特別好。我就一下子成為他的粉絲。」吱吱回憶,「人家說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我說我欠隨波逐流一個訂閱。因為最開始充卡不像現在用手機很方便,它要用銀行卡,要麼就買起點的點券。我不玩遊戲,不會充,那時也沒有正版和盜版的意識,就網上一搜,然後看得津津有味,非常激動。」
到了2008年,用起網站充值已然得心應手的吱吱想著「也去偶像的網站上發發文」,於是有了第一本小說《以和為貴》。「當時有個熱心讀者,基本上我寫三千字,這人可能評論五千字,而且他的評論都很中肯,不僅說哪裡不好,還會告訴你為什麼覺得不好,我印象太深刻了。我們後來有一個申請好友系統,我就加他,但他沒理我。」
「那時我也還是18線小透明,所以每天多了一兩個讀者加QQ,我都記得。有一天一個人加了我QQ,上面寫著我是誰誰誰,我一看這不就是寫評論那位嗎,我趕緊加上了!」結果聊著聊著,吱吱才知道——這個讀者就是「傳說中的」隨波逐流。
「那種感覺你知道吧?就是偶像突然在你身邊出現,還對你評價不錯。太神奇了。」吱吱說起這段往事,還是眉飛色舞,特別激動。
她從此走上了寫文之路,至今也有十周年了。人們說「十年磨一劍」,吱吱說:「寫文真的對我影響深遠,讓我這個人因此變得更好。」
「之前很簡單,我就是一個行政單位的普通科員,早上因為要送孩子上學遲到,下午因為接孩子放學要早退,周末兩天要陪孩子去補習。每年考核的時候,不是最後一名就不錯了。但是寫文之後,我感覺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吱吱感慨,「在這個世界你是被喜愛的,被尊重的,被重視的,然後你的人生可能會有另外一種變化。」
「當我覺得現實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我可以躲在網絡世界裡休息一下。當我在網絡世界不順心的時候,現實生活裡還有我的家人、朋友。所以這兩種變化讓我變得更心平氣和,對人更寬容。實際上寫文後我和父母的關係、和丈夫的關係、和女兒的關係,都變得更好了。我覺得這是我寫文最大的收穫——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好了。」
十年磨一劍,專注寫古言
如今,吱吱是起點女生網知名作家,發表作品900餘萬字,代表作有《慕南枝》《庶女攻略》《雀仙橋》《花開錦繡》《好事多磨》《九重紫》等,其中《庶女攻略》在起點女生網書友推薦榜上雄踞第一長達六年。
很多讀者評價吱吱的文字有濃厚的古言特色,這離不開她的家庭薰陶。吱吱的爸爸,用她的話說,是個文藝男青年。平時購書頗多,許多舊時存書至今還好好地藏於家中。在寫《九重紫》的時候,吱吱在家裡找到一張明朝時候的京城地圖,寫作時可以直接照著地圖比對。在參加閱文組織的作家年會時,為了趕稿,她隨身帶上了地圖,別的作家朋友看到十分羨慕。「那是在那個年代花一塊七毛錢買的。」吱吱有點感慨。
從溥儀的《我的前半生》裡參考清朝宮廷的衣食住行,從曹雪芹的《紅樓夢》裡考據,吱吱對古言的世界愈發著迷。「我寫古言是因為我比較喜歡看古言,但一開始用的都是現代語。時間長了,讀者多了,他們就會說,『你這個詞在古代根本沒出現過』 『你寫的這個物品在那個朝代根本沒有』,這個時候我就會去反思自己的作品。經常每寫點什麼,就要反過來去查資料,儘量避免現代化的口吻。這時間一長,積累多了,自然就是一種習慣了。」
也因此,吱吱認為雖然古言、現言、玄幻可以跨界寫,但她傾向於「專注寫什麼」,「至少多寫幾年,是因為你在寫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然後會發現自己以前寫的東西的錯誤之處。如果你覺得你在這個行當裡寫得非常好了,那再去換一個。起碼我覺得現代用詞和古代完全不一樣,不細耕的話,很難達到自己頂峰的作品。」
吱吱坦言,自己這十年全部都在寫古言。「是不是每一本都寫得好呢?當然不是,我肯定自己心裡有數,哪一本寫得比較好,哪一本寫得有點問題。而這些東西也與積累有關係,因為網絡作家不可能等到全部東西都準備好了再去寫,個人的視角也始終是有限的。」
「我們和傳統作家聊天時,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不等所有素材準備好了一氣呵成,我們說那樣容易出現偏差,他說那是你們對文的掌控不好。實際不是這樣的。」吱吱說,「網文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大家參與的娛樂性。我們局限於個人的視角,對整個文的完整性是有很大創傷的。傳統作家就說那是不是別人要你寫什麼就寫什麼,怎麼可能呢?因為是我們自己要講一個故事,講得好怎麼可能受牽制?我們受影響的因素是什麼?是讀者在給你查漏補缺,你每天更新,每天有人回應,這裡面也是很有趣的。」
吱吱笑言,邊寫邊改,有人唱和,寫到微妙處有有心讀者喝彩,這種感覺是很奇妙的。「我覺得這也是越來越多人喜歡寫網文的很大原因。因為寫作是個寂寞的事,但因為你在網上連載,就會變成一個熱鬧的事,至少是滿足自己虛榮心的事。就像你發了一個朋友圈,總是希望滿屏點讚吧哈哈。」
《九重紫》是目前自己最滿意的
素材可以積累、文字可以潤色,對吱吱而言,寫文最怕的是「沒有思路」。
「寫文這個東西,通常都會挖一個坑,把它補起來,再挖一個坑,再把它補起來。問題是怎麼挖一個好坑?如果你挖的坑能隨便補好,說明這個坑沒啥吸引力。如果你挖了坑你自己都爬不出來,別人肯定也爬不出來,最後你若爬出來了,這就是一個好梗。所以我經常頭疼,這個梗怎麼寫,這個坑怎麼挖、怎麼爬,這個困難是經常遇到的。」
她說道,基本上寫文這十年「要麼寫,要麼想,要麼查資料」。「就像嫁進豪門一樣,庭院深深啊。別看躺在床上,實際上在費勁腦汁地想,腦洞大開地想。別看我們跑到哪兒去,年會,旅遊,其實有的人在趕文,沒趕的也在想下一篇寫什麼、寫這個有意思嗎?」
「你寫可能只要2小時,但想可能要6小時,甚至是8小時、12個小時、24小時都有可能。真正來說是永無休息之日。除非你不想在這個行業幹了,你只要想在這個行業做下去,你就很難不去想。」
在構思方面,吱吱對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九重紫》。《九重紫》是一部架空歷史的網絡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竇昭重生回到年少時的故事。
「為什麼說我最滿意是《九重紫》呢?除了讀者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和我自己有關。我最開始寫文出於『反駁式』,就是你說我寫不好,那我就寫一個,我寫我自己的,你喜不喜歡無所謂。但到了一定程度,特別寫完《庶女攻略》之後,我發現很多人留言說這個作品對他(她)有了什麼影響、有了什麼幫助,我就開始反思我的作品了。」
吱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九重紫》是她第一次從「下意識按照喜好寫」變成「寫作式寫故事」。「以前我不管技巧、布局,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但後來我會想,我能不能完整講好一個故事,除了我喜歡,它還能有寫作的技巧和立意在裡面。以前哪個角色領盒飯,我就看自己心情。但是現在我會想,是不是要把男主角放在哪裡出場?女主角小時候的經歷對人物塑造有沒有幫助?我以前所有故事都不寫大綱的,但是《九重紫》是唯一有的。」
「所以我對它感情非常深,覺得是我寫作的一個質的飛躍。後來我也一直捨不得賣它,就想給它找一個好東家,最後賣出去了還是很有感情。《九重紫》也是我寫得比較感人的一本書。」
從今年3月開始,吱吱已停筆休息了一段時間。「他們給我算過,我最長的休息時間超過18個月,最短的時候休息了五個月,這在網文江湖裡已經非常長了。我雖然寫了十年,但作品七八部,與這個有很大關係。但我是這樣想的,網絡就是這點好,你寫得好自然大家捧場,你寫得不好,大家也不會因為你是誰去優待你。」
「所以我覺得還是作品為王。我寧願多花一點時間去構思,而不是匆匆忙忙,不停地寫同樣的東西,這是我自己比較不喜歡的。」
賣出3部作品,不為IP而寫作
如今,女頻內容在IP改編開發領域尤其是影視化方面也引人注目。
吱吱說:「我有八部作品,才賣了三部,為什麼?因為每部作品都是我的孩子,我給影視公司,就是把我的孩子嫁出去了,那不能隨便嫁。」
目前,吱吱的《庶女攻略》《九重紫》與《金陵春》都已賣給大型影視公司。
「賣IP是有條件的,要麼就不賣,我自己在家養著,也是我的孩子,至少是原貌吧。我賣IP先審資質,就看什麼公司做,不要講多少錢。然後公司對這部劇有什麼計劃,什麼時候能開拍,年限是多少。我還不許轉讓,這一條也把很多公司攔在門外了。」
吱吱也在做《九重紫》的編劇。對於一些「迎合IP開發而寫文」的做法,她表示:「真做了這行你會發現,網文的讀者和影視的讀者是兩個圈,你不可能同時把兩邊都兼顧。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你是依據別人的喜好講這個故事的時候,這個故事怎麼可能講得好?打個比方,女孩子買口紅,這個色號是網紅色號,人人一個,但它適合你嗎?襯你膚色嗎?氣質接近嗎?我們只能找適合我們的東西,要不然人家口紅為什麼出那麼多色,一個色兩個色就可以了。」
「所以我想說,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做出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吱吱認為,每個能在網文圈立足的作者都有核心競爭力,也難以取代。
「有核心競爭力的東西,都不會太便宜。你要這麼想,你看醫生,便宜嗎?科學家做實驗,便宜嗎?寫作本來是七分靠勤奮,三分靠天賦,甚至可以反過來說三分靠勤奮,七分靠天賦。這種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就像老天爺賞飯你吃一樣。為什麼那些中文系畢業的未必成作家,因為寫作本來是一個很私人化的東西,沒辦法可取代,也沒辦法可培訓。」
「那怎麼證明我有沒有寫作這種能力呢?很難說。好在現在市場開放給大家了,我有這個能力,我有這個天賦,那麼我就往前走了,沒有這個天賦的時候我自己就會停下來,不做了。」對於想寫網文的新人,吱吱建議感興趣的都可以一試。
「我最開始寫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我能寫,我也不知道我能寫這麼長,我也不是中文專業畢業。只要喜歡這東西,就可以去試試看。」
愉悅的家庭關係與溫暖的文字
說起自己的老公與女兒,吱吱更是滔滔不絕。
老公是她的青梅竹馬。「吱吱」還是女兒的小名。
夫妻倆和女兒的關係非常親密,教育方式也自有一套。「小時候她認字,我們從來沒有規規矩矩說你要坐下來學,就直接跟她說,『你喜歡喝雪碧,自己去拿一瓶』。所以我們家小孩最先認識的就是雪碧兩個字,其次才是『人、口、中』。這孩子語文好,升高中的時候要軍訓,她為了不參加軍訓就去廣播室,一天寫57份新聞稿,每一篇都不一樣。她同學的媽媽說你怎麼能不參加軍訓?我說為啥一定要參加?她是靠自己的本事不參加,這不挺好的嗎?」
「很多家長會把自己的意願加在孩子身上,我不是這樣。我經常覺得,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我憑啥要求我的孩子做到?」
吱吱說,2008年開始寫文後,她陪女兒的時間少了。「那陣她也上中學了。我就直接和她說,你已經長大了,媽媽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經常她寫作業,我寫稿子,我們互不影響。她喜歡看電影,我最不喜歡看電影,但是我們不衝突,她可以自己去看回來講講看了什麼,我可以和她說今天遇到了什麼事,我們都快樂。」
輕鬆的家庭關係也讓吱吱的文字充滿感情。在吱吱看來,她的作品屬於比較暖的那種,「母子之情、父子之情、戀人愛情、兄弟姐妹相互幫助的感情,這麼多年我寫的文都是比較溫暖的文,但成績還不錯,說明大家還是喜歡的。」
「而且這些情感的東西都是你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東西,你不可能空中樓閣去塑造的。雖然有一些故事高於生活,但你也得來源於生活才行。」吱吱笑言,她這個人特別喜歡聽人說八卦,越是家長裡短越喜歡聽,甚至於看的節目都是相親節目、調解節目。「我好幾個同學在居委會工作,我就經常和他們吃飯嘮嗑,說你給我講講你們發生什麼事。我是這樣一個很接地氣的人。」
和男性題材相比,吱吱認為女性題材作品本身更關注感情。「可能女性基因裡就更感性一點。」吱吱說,做媽媽以後,她也非常關注女兒在看什麼東西,這些東西對孩子會不會有影響。「我想寫女性作品的時候應該更慎重一點,無論選材、人設、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