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應該是,相似於音樂,多過於小說。它應該是心情和感覺的推進。主題思想、背後的意義等,是後來才有的。
——《閃靈》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
都說電影是生活裡的良藥,它讓我們感到愉快,也讓我們更相信生活。古典音樂一直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一部電影,都少不了古典音樂的裝飾。
下面這42部富有洞察力的古典音樂電影,推薦給你看,豐富心靈與耳朵。
這部由美國歌手/演員傑米·福克斯,「鋼鐵俠」羅伯特·唐尼和凱薩琳·基納主演的音樂電影,裡面的古典音樂元素值得品味。
獨奏者基於一個真實的故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音樂天才薩尼爾·埃爾斯,在斯蒂夫·洛佩茲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自我,而就在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各自的生活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作為音樂愛好者,如果你專注於音樂部分,這絕對是周末的一種享受。
這部傳記電影圍繞著一位受歡迎的歌劇演唱家——瑪麗亞·卡拉斯的生活展開。卡拉斯曾因其美妙的歌喉而享譽世界,但歲月不饒人,年紀大了的她無人問津。
製作人拉裡想出了讓卡拉斯重獲新生的辦法,他讓卡拉斯在電影《卡門》中演出,但卻使用她20年前的甜美聲音配音,讓53歲的卡拉斯再度走紅。然而,聲音巔峰的年紀,還是一去不復返了。
《幻想曲2000》是迪士尼繼1940年的《幻想曲》之後,再度推出的古典音樂動畫電影續篇,由8部音樂短片組成。
除杜卡的《魔法師的學徒》外,電影收錄的曲目還有巴赫《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柴科夫斯基《胡桃夾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貝多芬《田園交響曲》、舒伯特的《萬福瑪麗亞》…
看這部電影就像在聽交響樂,完全藝術化的動畫電影,一開場就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名曲貫穿始終,古典樂迷們不要錯過哦。
40年代最受歡迎的音樂電影之一,不僅進入了奧斯卡,而且還憑藉其中豐富的音樂,迷人的情節和充滿力量的表演,贏得了數百萬觀眾的心。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鋼琴家弗朗西斯跳河自殺被救的故事,原因是因為一次車禍汽車起火,弗朗西斯的手受傷,她認定自己不能再彈鋼琴了。但最終,醫生使她克服了精神上的障礙,並找到了內心真正的愛人。
這部70年代的傳記音樂劇,精彩地描繪了一位王牌鋼琴家弗朗茨·李斯特的生活,他與作曲家理察·華格納共同創作。
導演肯·羅素在片中用一群70年代的搖滾明星解構一個多世紀前的李斯特和華格納,李斯特的即興創作技巧在片中得到了輝煌的刻畫,而扮演李斯特的羅傑·達崔(Roger Daltrey)則淘氣地把他塑造成了前衛搖滾樂手的原型。
一個充滿榮譽的四重奏組合,因為其中一個成員被診斷出不治之症而打破了平靜。小提琴手和四重奏中最年長的成員彼得,突然了解他的帕金森病,並決定離開該組。
當時四個人正在準備成立25周年的音樂會——這或許是他們最後一次同臺演出。或許只有多年的友誼和音樂本身的力量,才能讓音樂會順利舉行…
這部電影以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鑲嵌鋼琴怪傑古爾德的生命詩篇,三十二段簡潔的篇幅,完整勾勒出這位音樂天才的一生。
古爾德嚮往北極、在架上各式各樣的藥罐、自顧自的講電話,不在乎對方已經睡著、大熱天穿大衣、彈琴時帶無指手套……藝術家的心都是孤獨的。
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這部電影提供了32個音樂作品,值得細細品味。
相信知道這部電影的朋友,都對裡面扮演莫扎特的主角的笑聲印象深刻。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音樂家莫扎特的一生。
他驚人的音樂天賦,出色的作曲技巧,還有孩童一般的性格,讓莫扎特這個人,在音樂與生活中都立體了起來。《莫扎特傳》獲得了1985年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根據英國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的姐姐希拉蕊與弟弟皮爾斯合著的傳記改編,融合真實與藝術,表現了杜普雷的另一面。
情節設置在英格蘭,兩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姐妹,互相關愛也相互競爭,妹妹在音樂領域越走越好,受到萬眾矚目;姐姐黯然蕭瑟,逐漸沒落…
《她比煙花寂寞》於1999年獲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各大獎項共10項提名,喜歡杜普蕾的朋友不容錯過。
「不論我身在何處,你都隨我同在,尾隨我的夢幻,我與你切切私語。我所有的想法都源自於你,我的不朽的愛人...」這部電影敘述了音樂大師貝多芬的一段愛情經歷,中間穿插了貝多芬耳聾後創作、指揮交響音樂演奏的生活片段。
貝多芬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天才,也是女性中最理想的男人。他活著的時候有過很多次戀情,但在他去世後,發現貝多芬給她心愛的人寫了一封信,但那位女士沒有被提及。這封信最終成了一個謎…
戴維·赫爾夫戈特 / 喬弗裡·拉什(風格:古典)
對音樂充滿熱情,喜歡彈鋼琴,卻也患有潛伏性精神分裂症,無法專注成為成功的鋼琴家。
但小男孩的父親彼得,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這部電影中的音樂值得欣賞。
12、The Music Lovers (1970)一部擁有極佳音樂片段的電影,講述鋼琴家柴可夫斯基,發現自己是同性戀,並與愛戀的對象Nina Miliukova結婚,才發現他原來是一位女性狂熱者。
這部電影在發行時並不受觀眾歡迎,但其中大膽的視覺效果,和柴可夫斯基音樂在電影中的驚人表現,讓它成為了當代電影中的佼佼者。
心懷遠大理想的作曲家格蘭·霍蘭為了掙錢不得不放棄理想,謀到一份音樂教師的工作,家庭生活的重擔使得他不得不面對現實。
音樂基礎級差的學生們彈奏樂器不但走調,甚至連巴赫都沒聽說過。霍蘭的信心遭到了打擊,卻在妻子的鼓勵下,找到了工作與夢想的平衡。
他決定努力做好音樂老師,而不是成為超級明星作曲家並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電影傳達了一個道理,成功也許並不能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樣,但無私的愛和時間,能證明你的選擇是對的。
《愛樂之城》是由達米恩·查澤雷導演,艾瑪·斯通、瑞恩·高斯林等主演的美國影片。影片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具有抱負的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
該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在內的14項提名。
電影講述了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併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
16、海上鋼琴師
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17、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尚-巴堤·莫裡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影片於2004年3月17日在法國正式上映.
18、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裡德等主演。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改編。
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法國,窮苦農民冉阿讓(休·傑克曼飾)因偷麵包而入獄多年,終獲假釋卻再次無視法律,不得不開始逃亡。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後,冉阿讓決心洗心革面,開始新生活。十年後他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卻一直受到鐵面警官賈維爾(拉塞爾·克勞飾)鍥而不捨地追捕。電影《悲慘世界》於2013年2月28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19、雨中曲
被譽為美國的「國寶級」影片之一也是電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
上映於1952年的米高梅歌舞片《雨中曲》,又名《萬花嬉春》,被譽為美國的「國寶級」影片之一,也是電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這部電影由斯坦利·多南、吉恩·凱利執導,金·凱利、黛比·雷諾斯等主演。該片以好萊塢從默片時代過渡到有聲片時代為背景,講述了好萊塢演員唐與合唱隊女孩凱西之間的愛情故事。
1989年,該片被美國國家電影登記部收藏於國會圖書館。2006年,該片被美國電影學院選為「25部最偉大音樂電影」第一名。2007年,美國電影學院評選出「100部最偉大影片」,該片位列第5位。
影片中,伴隨著這首主題曲,金·凱利在大雨中忘情地獨舞,完美地表現出沉醉於愛情之中的幸福歡愉的情緒,詼諧動聽輕鬆曼妙的音樂歌曲、賞心悅目的舞蹈與人物彼時的心境配合得如此妥帖、自然,宛若天成,讓觀眾欣賞到一段動聽歌曲與優美舞蹈融為一體的電影盛宴。
這場戲,也因此成為電影史上無可爭議的經典片段。
凱西與科斯莫(中)與Don
20、《香奈兒秘密情史》
2010
《香奈兒秘密情史》是一部描述兩人之間動人情緣的電影,我們必須向創作這部電影的橫向思考者表示敬意,那是天才。這部電影本身是關於兩個更具創造性大腦的相遇,然而當設計師邀請作曲家及他的家人入住自己在巴黎附近的別墅時,相遇也就擴展到了身體的不同部位。
影片的開始部分生動再現了《春之祭》首演時的騷亂,法國電影導演詹·庫恩的電影製作藝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老實說,任何一位導演如果不能拍出一部在視覺上很吸引人的香奈兒電影,那他真的不應該涉足這一行。
不過由丹麥演員馬德斯·米克爾森所扮演的斯特拉文斯基卻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是基於照片和書面記錄,人們一直認為這位俄羅斯作曲家身材矮小、瘦削、機智敏銳,而片中的斯特拉文斯基卻身材高大、肌肉發達,令人沮喪又枯燥無味。儘管如此他的魔法仍然在香奈兒身上發揮著作用。遺憾的是在法語和俄語的對話中,關於「與熱可可上床」(going to bed with a hot Coco)的雙關語卻從未出現過。
Parfums Du PasséGabriel Yared;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 - 香奈兒與斯特拉文斯基的秘密故事
21、不朽真情
1994
1827年貝多芬去世。讓我們忘了音樂切入正題——他深愛的神秘無名女子究竟是誰?貝多芬的第一位傳記作家兼秘書安東·辛德勒,扮演著偵探的角色,開始尋找這位「不朽的摯愛」。
作為貝多芬的扮演者——從年輕的浪漫主義者到年老又喜怒無常的作曲家,且飽受耳聾之苦,英國演員加裡·奧德曼的演繹很有說服力,但奇怪的是無法令人信服。
儘管這是以故事形式來描述一位天才,但英國電影製片人伯納德·羅斯的作品卻出人意料地平淡,更不用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尚有一些不正確的觀點。
出於故事情節目的而虛構的遺囑中,將貝多芬所有的錢財留給了他的「不朽愛人」,這是一個無法令人信服的大結局。當然,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假設」理論和一點點的戲劇性並沒有錯,但一些更具說服力的線索或許會將這部電影從平凡提升到某種相當強大的東西。
22、夏日之歌
1968
「肯·羅素作曲家傳記」這幾個字是令人聯想到格倫達·傑克遜裸體在火車上滾動的畫面,還是羅傑·達爾特瑞在萬花筒般的背景下敲擊琴鍵?
如果是的話,《夏日之歌》也許會讓人失望(或者,當然會令人寬慰),因為這位英國導演對曾擔任過戴留斯秘書的英國作曲家埃裡克·芬比(Eric Fenby),那略顯多愁善感介紹戴留斯以及五年來一直在幫助這位年邁作曲家的描繪,都顯得克制、雅致且迷人——這可能與芬比親自參與劇本的創作有關。
對於雙目失明、喪失活動能力還有點讓人難以忍受的戴留斯而言,其扮演者麥克斯·阿德裡安的演技可謂絕妙,相比之下克里斯多福·蓋博對天真幼稚芬比的刻畫則有點差強人意。
大衛·柯林斯扮演的戴留斯友人、作曲家珀西·格蘭傑(Percy Grainger),曾告訴芬比和戴留斯住在一起將意味著他再也不想聽到後者的音樂。相比之下,《夏日之歌》應該讓你想聆聽作曲家更多的作品。
23、音樂情人
Tchaikovsky:The Music Lovers
1970
柴可夫斯基(由目光銳利、蓄有模糊鬍鬚的美國演員理察·張伯倫扮演),與他的虛構男友奇盧夫斯基伯爵在冰上騎馬飲酒作樂。
接下來的場景是由張伯倫出色擔任鋼琴演奏的作曲家《第一鋼琴協奏曲》的公開首演,以及來自「薩沙」(亞歷山德拉·柴可夫斯基)、作曲家未來贊助人馮·梅克夫人以及柴可夫斯基不幸與之結婚的尼娜(由格倫達·傑克遜扮演)那崇拜的目光。
即使是在有一些觀眾在場的情況下,莫斯科音樂學院院長、柴可夫斯基好友尼古拉斯·魯賓斯坦,也在拿作曲家的作品開著玩笑……從那以後一切都是在走下坡路。
尼娜扮演者格倫達·傑克遜的演繹有點過火,觀眾再也不會在意柴可夫斯基娶了尼娜而又對其進行非故意的虐待。當被柴可夫斯基拋棄的尼娜試圖勾引作曲家的「競爭對手」裡姆斯基-科薩柯夫時,臭名昭著的鐵路車廂裸體場面也就不足為怪了。
24、李斯特狂
Franz Liszt:Lisztomania
1975
如果有興趣了解肯·羅素在作曲家傳記方面的職業生涯是如何到達頂峰,《李斯特狂》將是個不錯的選擇。繼同樣也是在1975年拍攝的搖滾歌劇《英國兵》(Tommy)成功之後,羅素讓羅傑·達爾特瑞扮演片中的弗朗茨·李斯特——旨在比較十九世紀女性對李斯特的迷戀以及搖滾偶像引起的青少年「狂熱」。
羅素的《李斯特狂》體現了七十年代中期搖滾歌星的特質,除了身著T恤衫的隨團技術人員以及流行歌手迷,這部電影還粗略地引用了瑪麗·達戈(Marie d』Agoult)與作曲家婚外情的虛構描述。整部作品都因羅素自己的盤算而顯得過於渲染:納粹分子、天主教徒、花哨的服裝以及淫穢的道具。
這並不是說片中沒有極其怪誕的幽默,以開頭時的瘋狂場景為例:李斯特與達戈伯爵決鬥,吸血鬼理察·華格納(保羅·尼古拉斯飾)被一位挪威神復活為希特勒式的弗蘭肯斯坦怪獸。
Love's DreamRick Wakeman - Lisztomania25、即興曲
Fryderyck Chopin:Impromptu
1991
英國演員休·格蘭特在這部浪漫喜劇片中飾演一位頭髮蓬鬆的男主角。聽起來是否很耳熟?是的,即使是在描繪十九世紀一位偉大作曲家的時候,也有著《諾丁山》及《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中的味道。
一位優雅、拘謹、身體虛弱的天才,蕭邦並不是人們心目中經典的好萊塢式英雄。是他的音樂魅力迷住了喬治·桑(由澳大利亞演員朱迪·戴維斯扮演)——一位以擁有眾多情人且喜歡女扮男裝而聞名的小說家。
電影的關鍵之處在於她一心想引誘蕭邦去參加一個法國鄉村家庭聚會。這也暗示著安坦公爵夫人的扮演者、英國演員艾瑪·湯普森將有一場無法抑制的表演,一位夢想著波希米亞藝術生活的女性。
回到巴黎缺了湯普森,儘管扮演熱戀中藝術情人的格蘭特和戴維斯的演技相當出色,但整部電影還是顯得有點遜色。為什麼沒有人把格蘭特那可疑的波蘭口音牢牢地塞在鋼琴蓋下,使人再也無法聽到呢?
歷史性的準確程度並不高,但足夠的愛之宣言、背叛、手槍決鬥、槌球遊戲以及業餘戲劇表演,已使得這部電影頗具觀賞價值。
26、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Puccini
1984
拂曉時分,普契尼(英國演員羅伯特·史蒂芬斯飾)在託雷德拉戈湖的船上射殺鴨子,而他的畫外音則在抱怨評論家們是如何詛咒他的歌劇《波希米亞人》及《蝴蝶夫人》。
這與接下來所發生事情之間的關聯性並不是非常明顯,因為對普契尼妻子埃爾維拉崩潰的情緒狀態進行仔細觀察後發現,她知道丈夫的調情方式,確信他正在和自己的女僕們交往,且錯誤地誹謗自己的妻子並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除此之外,影片中還穿插了英國歌劇導演託尼·帕爾默執導普契尼最後一部歌劇《圖蘭朵》的紀錄片片段,從而說明了這部歌劇直接導致了作曲家人生中悲劇的發生,既引人注目又令人信服。遺憾的是帕爾默覺得有必要將重點鎖定在讓普契尼和村民們在一個重要的葬禮現場提及歌劇中的臺詞。
最後,當帕爾默評述自己所執導的《圖蘭朵》時,我們聽到了普契尼畫外音中的真實含義……
27、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Marin Marais: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1991
馬蘭·馬雷並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早年的生活也鮮為人知,至少對一部歷史上忠實的傳記片來說還顯得不夠。但也許這正是為什麼法國導演亞倫·科諾這部關於法國巴洛克作曲家和維奧爾琴演奏家的電影如此出色的原因。
唯美的電影拍攝、無可挑剔的演技,《日出時讓悲傷終結》講述了馬雷與老師桑德-哥倫布之間的艱難關係。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桑德-哥倫布(法國演員讓-皮埃爾·馬裡埃爾飾)可以使維奧爾琴模仿人類的所有聲音,從少女的嘆息到老人的哭泣。
與之相反的是馬雷雖然有著高超的演奏技巧,但卻不了解音樂的本質。於是師生之間開始了長達一生的鬥爭,當馬雷(其不同的年齡段由法國演員傑拉德·德帕迪約和其長子紀堯姆·德帕迪約分別扮演)愛上老師的女兒時,這場鬥爭亦變得更加複雜起來。
西班牙維奧爾琴大師約第·薩瓦爾(Jordi Savall)演奏的配樂縈繞心頭,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演員們不太真實的音樂模仿。如果想觀賞一部既能激發自己的興趣且娛樂性、情感性俱佳的關於作曲家的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便是其中的一部。
Une Jeune FilletteMontserrat Figueras;Maria Cristina Kiehr;Jordi Savall;Rolf Lislevand -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 Bande Originale Du Film28、華格納
Richard Wagner:Wagner
1983
如今,一部幾乎和《尼伯龍根指環》一樣長度、關於理察·華格納電視連續劇的提議,就可能會讓製片人感到困惑。
不過,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這部將近八個小時(466分鐘)的史詩巨作顯然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那值得一提的英國明星陣容包括:勞倫斯·奧利維爾、約翰·吉爾古德、瓦妮莎·雷德格雷夫以及拉爾夫·理查森,威爾斯演員理察·伯頓則扮演作曲家本人。
即使是威廉·沃爾頓(沒錯,就是那個威廉·沃爾頓/ William Walton)在客串薩克森國王腓特烈奧古斯都二世時,也在一場乏味的樂隊音樂會上打鼾咆哮。
正如人們可能從伯頓身上所期盼的那樣,華格納看起來狡猾、堅定、甚至還有點機智,但同時也是一位相當不安全的人物。
華格納與自身的不安全感、競爭對手作曲家、政治觀點等各種因素之間的鬥爭,為他贏得了一場漫長而壯觀的觀看票房。喬治·索爾蒂麾下華格納作品風格的原聲大碟亦相當宏偉。
29、玫瑰人生
《玫瑰人生》是2007上映的一部法國傳記類電影,導演:奧利維耶·達安,電影又名La Môme,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名字來源於影中備受歡迎的同名歌曲。回顧浪漫之都的天賦女歌手Édith Piaf的一生,恰如玫瑰一般璀璨。
愛迪·琵雅芙(譯為小麻雀)1915年生, 父親是雜技演員,母親是街道歌手,她由街頭賣藝起家,被夜總會老闆伯樂相馬,最終登上紐約卡耐基音樂廳,被稱為一代「香頌女王」。她將多愁善感,幽默和殘酷的現實主義有機結合,是法國傳統歌曲的化身。
這樣一個吟詠愛的生命竟在那樣一個悲慘世界裡誕生和成長,但這沒有磨滅她對愛情和藝術的追求,就象她自己說的,倘不歌唱就死了,歌唱,舞臺之於她就是生命,我不能忘記的是她以衰老病弱之軀依然站在舞臺上歌唱,不,沒有就是沒有,我無怨無悔````那是女神在歌唱。我說不出我是多麼感動!我曾為卡拉斯的詠嘆調和李少春的大雪飄感動,但現在我為這個衰老的歌者感動!我聽到她在用生命歌唱,所謂天癩,就是這樣吧!
人生因為有美,所以最後一定是悲劇,王爾德說。至少還有愛。
30、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主題曲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魅影和克裡斯汀合唱
《歌劇魅影》,改編自四大音樂劇之一的《歌劇魅影》,是最經典的音樂電影之一,由喬·舒馬赫執導,傑拉德·巴特勒、埃米·羅森、派屈克·威爾森主演的一部愛情電影。影片改編自英國音樂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創作的音樂劇《歌劇魅影》,於2004年12月22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描述十九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歌劇院的愛情故事。講述了一個毀容的音樂天才魅影,他愛上了可愛的年輕女演員克裡斯汀之後,他決定不遺餘力的把克裡斯汀打造成為一位耀眼的明星。影片可以分為兩個的層次或兩條線索,它們之間體現了一系列的對立,如地上與地下的對立、美與醜的對立、意識與潛意識的對立、圖像與音樂的對立、彩色與黑白的對立、日神與酒神的對立、生與死的對立等等,這一系列對立才是影片的悲劇衝突的真正根源。表面上看來,魅影與勞爾代表了衝突的兩極,克莉絲汀是這場衝突的焦點或戰場,但事實上他們三個人的性格中都隱含著這種衝突,因此悲劇人物不僅是克裡斯蒂,而是他們三個人,是所有的人。
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相互爭鬥與傾慕的複雜關係,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意識與潛意識的這種複雜的糾葛,使得影片中的人物關係深刻而耐人尋味。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配樂,片中的配樂一般是二十八人的管弦樂團,然而有時為了描述更戲劇化的情節,也會用到交響樂團演奏。即使不看電影畫面,聽著完美的音效,觀眾也能感受到情節的起伏變化。
最後附電影原聲帶雙碟珍藏版目錄
CD1
01- Prologue
02- Overture
03- Think of Me
04- Angel of Music
05- Little Lotte.../The Mirror...(Angel of Music)
06-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07- The Music of the Night
08- 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 It
09- Magical Lasso
10- Notes.../Prima Donna
11- Poor Fool, He Makes Me Laugh
12- Why Have You Brought Us Here.../Raoul, I've Been There...
13- All I Ask of You
14- All I Ask of You(Reprise)
CD2
01- Entr'acte
02- Masquerade/Why So Silent...
03- Notes.../Twisted Every Way...
04-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05- Wandering Child.../Bravo Monsieur...
06- The Point of No Return
07- 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
31、秋日奏鳴曲
英格麗·褒曼飾演的母親是樂團傑出的鋼琴演奏員,她的女兒伊娃是一名在農村社區工作的牧師的妻子。擁有深刻感情鴻溝的母女二人,在七年的沉默後重新嘗試交流。
奏鳴曲式是一種經典的三段式音樂結構,分為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電影也嚴格按照奏鳴曲式展開。伯格曼用蕭邦《A小調第二前奏曲》作為影片發展部的開端。在女兒和母親的手指下,同一首作品呈現出迥然不同的質感,矛盾的呈現也從這裡開始。正如伯格曼曾經說過的那樣,人生的旅程也是「奏鳴曲式」的:「我們在年輕時,從父母身邊逃開,而後一步步,再回到他們身邊,在這一刻,我們長大了。
32、春光奏鳴曲
Chopin: Impromptu No.4 in C sharp minor, Op.66也許受到伯格曼《秋日奏鳴曲》的影響,這部以「即興曲」(Impromptu)命名的電影被譯成「春光奏鳴曲」。故事發生在 1836 年的春天,主角是女作家喬治·桑和孱弱的年輕作曲家蕭邦。與其說這是一部作曲家的傳記片,不如說這是為喬治·桑和蕭邦這一對知名文藝情侶所撰寫的一則虛構浪漫愛情故事。蕭邦一生創作了 4 首即興曲,其中2首在影片中出場,為影片壓軸的就是他最為著名的《幻想即興曲》。
33、紅色小提琴
《紅色小提琴》三百年來,一把紅色小提琴在數個國家輾轉。從一個為琴喪命的天才孤兒開始,從吉普賽人到為之自殺的作曲家波普,再到文革期間上海的一位音樂老師,小提琴的流浪從未間斷。無論擁有者是否明白小提琴的真正價值,都逃不出它的魔咒。終於,有鑑別專家知道了小提琴的秘密——它的外殼染著17世紀一位大師的血和淚。影片講述了 5 段傳奇式的故事。影片背後的彩蛋並不比正片遜色。在電影《紅色小提琴》飾演天才小提琴孤兒的金髮男孩 Christoph Koncz,時年 11 歲。2011 年,24 歲的他考入維也納愛樂樂團擔任第二小提琴首席。2013 年 11 月,已經長成陽光大男孩的 Christoph Koncz 跟隨維也納愛樂樂團來到中國。最後再附:其他影視音樂幾首
《礦工的女兒》
(Coal Miner's Daughter, 1980)
演唱者:洛蕾塔·林恩 / 茜茜·斯帕塞克(風格:鄉村)
《世界上所有的早晨》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1991)
演奏者:聖哥倫布 / 讓·皮埃爾·馬瑞勒(風格:古典)
《 雷 》(Ray,2004)
演唱者:雷·查爾斯 / 傑米·福克斯
風格:騷靈 / 爵士 / 藍調
《一往無前》(Walk the Line,2005)
演唱者:強尼·卡什 / 喬奎因·菲尼克斯(風格:鄉村搖滾)
《控制》(Control,2007)
演唱者:伊安·科蒂斯 / 薩姆·雷利(風格:後朋克)
《寂寞鋼琴師》盧卡·佛洛瑞(吉姆·羅斯·斯圖爾特 Kim Rossi Stuart 飾)從小在非洲長大,父親經常出差,留下年幼的他和母親寂寞思念,一日母親喪身汽車輪下,目睹慘劇發生的盧卡從此心中埋下陰影。成年後的盧卡回到義大利,成了知名爵士鋼琴家,融合非洲元素的爵士樂令他大受歡迎,更揚名國際,但是人前的榮耀並不能治癒他人後的傷痛,盧卡始終無法敞開心扉向任何人,更和整個世界保持冷漠和梳理,令他內心情緒走向一個惡性循環。隨著年紀增大,對母親的負罪感逐漸填滿了他的生活,他的音樂裡被深藏了許多痛苦,但最終連音樂都無法承載這一切,在38歲時,他灌錄了最後一首獨奏作品《能飛得多遠》後,選擇懸梁結束自己的生命……
本片根據「義大利爵士鋼琴詩人」盧卡佛洛瑞(Luca Flores)的生平傳記改編
《鋼琴家》史標曼(艾德裡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飾)是波蘭一家電臺的鋼琴師。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標曼直到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
《媽媽咪呀!》是由菲利達·勞埃德執導的一部歌舞劇電影,梅麗爾·斯特裡普、阿曼達·塞弗萊德、皮爾斯·布魯斯南和柯林·費斯等聯袂出演,電影於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電影講述年輕女子索菲(阿曼達·塞弗萊德飾)在結婚前尋找生身父親,卻和媽媽唐娜(梅麗爾·斯特裡普飾)在希臘的海島上迎來了三個陌生男子,最終,母女間的誤解煙消雲散,雙雙得到了幸福。
《不能說的秘密》周杰倫自導自演的電影處女作,是由周杰倫、黃秋生、桂綸鎂、曾愷玹、蘇明明等主演的一部愛情文藝片。該片講述了葉湘倫與路小雨陷入熱戀,但葉湘倫一直覺得小雨充滿了神秘,無法進一步了解她,因為這是路小雨的不能說的秘密。
《聽風的歌》音樂紀錄片《聽風的歌》用詩意的鏡頭和絕美的音樂,記錄了冰島著名後搖樂隊Sigur Rós在家鄉冰島小鎮上舉辦的一系列免費演出。一首連著一首的靈魂樂音,飄蕩在不論是教堂、廢棄工廠、小鎮的表演廳還是在空曠無人的荒野寂境。鋼琴,木吉他,木貝司,敲擊板,提琴,小號,甚至是石塊之間的撞擊聲,這些原始的音色都在Sigur Rós創作下,編織出最接近自然與家鄉氣息的感覺,打動著上至老人下至孩童的人們或驅車或徒步地紛紛趕往演出場地,將自身放逐在冰島的邊疆。
本片是Sigur Rós首部官方電影,交織表演實況與團員訪談,紀錄了令人動容的歸鄉旅程。Heima,冰島語中意思是「回家」。本片正是2006年夏天,Sigur Rós結束了為期一年的世界巡迴演出之後的回歸之作。
電影還有《歌舞青春》系列和《舞出我人生》系列等等……
動畫版的有:《波蘭古典音樂》系列、《金色琴弦》、《四月的謊言》、《上低音號》、《交響情人夢》、《鋼琴之森》、《胡桃夾子》、《貓和老鼠》……
最後祝福您,開心每天!
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關注《半畝塘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