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就要來了,相信各位女性朋友們都在積極的減肥吧,在減肥的過程中想必也經歷過很多困難和辛苦,然而一部有關減肥的電影《大餓》闖入我的眼中,發現減肥有的時候減的不止是體重更是心靈的負擔。
《大餓》由導演謝沛如指導,演員蔡嘉茵主演,影片講述的是一位105公斤的女孩阿娟的減肥歷程,在影片當中多以刻畫阿娟在減肥途中遇到的迷茫與困囿,從減肥的三個階段來描繪阿娟如何從減肥初期的滿懷期待到減肥後期的自我改變,現實與心理活動的交織使電影中的畫面感染著屏幕外的觀眾讓我們產生共鳴。
看阿娟在減肥路途的挫折好似就是在看自己曾經經歷過減肥的心酸,以情動容,以真催淚。
開始減肥、自我懷疑以及重獲新生,這三個階段裡每一個階段都可視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遭遇的煩惱。其實減肥三過程只是一個代表性名稱,而真正想要傳達的理念則是在減肥途中遭遇困難時自己該如何去改變如何去看待這問題並加以思考得來的感悟才是真正的精華,因此我將以減肥三過程來解析影片當中背後的暗喻,並結合影片談談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阿娟是一位幼兒園的廚師,她身形巨大,體重高達105公斤,在去超市和乘坐公車的時候總會遭到他人異樣的眼光,但阿娟從來就沒有想過去減肥,包括自己常常被幼兒園的小朋友嘲笑她是「大恐龍」,在她30歲生日時自己的母親給她的生日禮物則是報了一個減肥班,而這個減肥班則是改變阿娟日後對於肥胖這一概念進行深刻理解的重要指引線。
一天阿娟在遇到一位快遞員吳浩仁後所有的一切都開始改變。第一次有人在她受盡侮辱時能站出來幫她說話,第一次有人能讓阿娟開始變得愛笑,也是第一次有人把她當成一個女性而不是一個「肥豬」。而此時的吳浩仁是阿娟減肥初期的動力者,也就是古話: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而這個愛美是基於有人去愛你,你才會感到自己其實是很美。
阿娟的減肥初期就像我們剛剛開始減肥那般有一個目標去推動我們去執行,去幻想一切行動都會使自己變得更美好。
面對違背自己本性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些動力,越確定自己要變成的那個樣子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越確定自己正在做的行為能有效導向那個目標的樣子。——蔡壘磊
同樣,我們在剛開始做一件事情時或開始學習新知識總會對它報以美好的結局,認為只要我努力去做我就會成功的想法,減肥也如做事學習一般需要一些足以說服自己的動力。做事開頭什麼都以「完美」來當成最後的目標,不管未來會經歷什麼挫折最後一定會以取得成功來給自己加油打氣 。
減肥初期帶來的動力是外界因素+內在因素兩者相結合的,這個初期是開始自我改變的覺醒。
在阿娟受到吳浩仁的鼓舞下她開始努力減肥,在減肥機構中不斷地加強訓練只為了能更好的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再也不會被人嘲笑,然而越是減肥阿娟覺得自己越陷入迷茫,喝一杯無糖飲料自己就會增重幾斤,即便自己已經奮力運動身材還是如剛開始減肥那樣毫無改變,做飯菜給小朋友自己只喝著減肥班給的食材飲料其它的食物都不敢觸碰,即使自己在不斷地練不斷地去減效果絲毫都沒有改變,懷疑在不斷籠罩在阿娟身上,再加上吳浩仁吃了她做的飯菜後偷偷的催吐,也讓她開始懷疑減肥真的好嗎?
我們在減肥中期都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真的有用,不斷地減不斷地看不到效果,成績的不理想造成對減肥動力的削減,就會開始產生自我懷疑,我真的能減肥成功嗎?然而外界的壓力不斷地充斥著自己,質疑的聲音就像洪水一般流入耳中,對自己的不自信也由此爆發出來。
此時的懷疑就如我們在做任務時遇到困難想不開的狀況,明明自己已經有所努力為何還是不見成效,明明自己已經按照要求去做為何結果都不理想,懷疑是對自己否認也是對外界的批判產生認同,迷茫是無盡的質疑是無窮的,究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開始分不清真假。
你看到的還是一個胖子,而且還是一群超過八十公斤的胖子,當你走出去這就是路上行人對你的看法,這麼說很殘酷但這的確是事實,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們多麼的努力多麼的辛苦才瘦了十斤。我只是提醒你們在達到理想體重之前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影片中阿娟遭到母親的質疑和朋友吳浩仁當著夥伴的面兒否認認識自己的雙重影響後選擇了做縮胃手術,一時的迷茫只能用極端的方式去處理,這何嘗不是我們在遇到迷途時總想著要走些便捷的方式去達成目標,卻不知這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迷茫,越來越找不到該努力的方向。
或許,減肥的中期就是戰勝自己意志力和內心的重要階段,可無數人往往都在這個階段上被困住,一直在走著死循環的道路。
減肥中期的質疑其實是在摸索何為正確,何為錯誤,是一個在謎團中發現自我並快要觸碰到出口的階段。
阿娟在受到減肥機構的蠱惑下接受了縮胃手術,然而做完手術的她並非達成她所想的那樣食慾減低,體重下降,縮胃手術帶來的後遺症使她吃什麼東西都開始毫無味覺,這對於一個廚藝拿手做菜極佳的廚師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在與內心的一番打鬥之後她終於明白她減的不是體重減的是他人對肥胖者的歧視眼光。
在減肥的後期中我們大多數人都得到自己的想要的結果,我們最後發現減肥那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是為了在乎他人眼光,做自己才是減去心理的負擔。可能身體的龐大會造成他人的注視但自己對自己的關愛才是對美麗的詮釋。
同時做事情其實也是如此,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會讓自己充滿不自信。不自信就會認為這項工作自己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然而嘗試著拋開他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執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影片中阿娟最後喝著酒提著酒瓶把減肥機構的大門給砸爛,其實也就是開始接納自己的身材從厭惡到自我珍愛,減肥了又如何?始終還是會在他人的眼光下繼續做著不屬於自己的自己,還不如大膽開心的做自我。
「去你的美麗」也是電影海報上著重畫的宣傳詞,美是由內而外,減肥減的其實是自己對外人對自己的看法,拋開種種目光去做自己才是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理念。
減肥後期的重獲新生,是終於撥開迷霧看清自己內心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了明於心的豁達也是看透萬物的淡然。
在影片中影響阿娟的減肥歷程一共有三個主要人物,而他們每一個人都在代表著社會中的一種現象,也因為有他們的影響阿娟才會在最後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通常在自我減肥減不下時就會有求於減肥機構,影片中的減肥機構追崇的是膳食+運動+藥物/手術。前期減肥機構的作用是正向的在剛進入減肥機構時裡邊的老師會以一盤肥肉做為激勵大家要減肥的動力,以物去刺激減肥者,看這一盤肥肉都是你們身體裡的肉,用視覺效果去刺激大家,然而在後期當學員減肥體重不降反升時會加以訓斥,找來一人唱白臉一人唱紅臉,絲毫沒有考慮到客戶的內心是如何,並且一直標榜著減肥就是愛自己,減肥下來就是給自己一次重生的機會的噱頭不停的在推銷減肥產品和減肥手術,這不就是諷刺了如今的減肥機構為了能讓客戶買到藥,去做手術而做出來的一些「誘人」的舉動麼?
減肥是有益於健康,但一味的以只要減肥就是變美這一扭曲的思維去強加給客戶身上這其實是一種無形的洗腦,美是自己給予自己的當然減肥不需要與美進行掛鈎。最後一幕減肥機構用著重複的手段不停的告訴學員盤子裡的肥肉就是他們身體裡的脂肪其實意在說明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去願意被減肥機構進行「洗腦」。而忽略了如何去接納自己。
陽光快遞小哥吳浩仁是影響阿娟最大的人物之一,吳浩仁原本也是一個小胖夥兒,然而在他減肥成功後為了保持原有的身材只能不停的催吐做手術,在大家面前是什麼都吃的暖心男孩而在背後卻是一個為了保持身材過於在乎他人看法的自卑男人。
影片中有一幕其實很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在飯桌上明明自己吃不了那麼多東西喝不了那麼多酒但是為了迎合他人不得不逼自己去吃很多食物和幹盡滿滿一杯酒,然而這真的是自己需要的麼?飯桌文化的影響使自己在飯桌上不敢破壞「規矩」只能在飯後自己悄悄催吐,這是一種束縛,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對於他人的看法上吳浩仁都像每一個兢兢業業在職場上想要維持好關係的我們。
而阿娟也是在看到吳浩仁被人拼命的灌食物且又礙於面子對同事說並不認識她時發生了改變。在阿娟的角度來看原本暖心給她加油打氣並讓她開心的男孩其實在她不知道的背後原來也是一個不敢拒絕和過於在意他人眼光的自卑男孩。
而吳浩仁所代表的就是社會上那群人——他人的眼光重於自己的內心。他們可以在比他們更弱的人們面前活出自己,但在比他們更強的人們面前只會在乎他人的評價不敢活出真實的自己。
阿娟上班的幼兒園有個模範生叫小宇,他是班上什麼事都會做好的孩子,然而他有一個小秘密就是喜歡穿女裝,很意外一個男孩子喜歡穿女裝,而他的秘密只有阿娟和家人知道,要知道男孩子喜歡穿女裝在外界看來就是變態就是不正經,回想之前伊能靜的兒子哈利因著裝和打扮問題被噴,然而伊能靜都站在兒子這一旁支持他做自己對比影片中的小宇,他的媽媽認為這是他的精神心理有問題不斷地去就醫,當阿娟在學園活動上給小宇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樣時小宇那自信的樣子可以帶來的震撼是這個孩子終於做了一回自己。
小宇給阿娟帶來的影響是自己隨時都能推破外界的看法,自己在想什麼都是從他人的眼光裡自我讀取再進行消化,在遇到小宇前阿娟是不自信不敢掙脫自我的牢籠。而在遇到小宇後通過幫助小宇直面自己的穿著,同時也漸漸地開始影響自己要敢於直面外界的看法,他人的眼光只是別人自認為的感悟,真正的覺悟是能基於他人看法之外去容納自己懂得什麼叫美什麼叫自信。
我相信每一個胖女孩兒曾經都抬頭望著寂靜的夜晚,仰望星空在思考為何身材在外人眼中就那麼重要?
然而這部電影會讓你改變對身材的看法,不是你減不下肥也並非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努力他人看不到罷了,為何要用外人的眼光來拘束自己的生活呢?
希望每一個曾經減肥的人和正在減肥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影片會帶給你不一樣的共鳴感。
想看影視?上頭條搜一下,第一條就是想看的!趕快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大餓》免費看!
文:愛吃巧克力的朵拉
寫文不易,切勿抄襲,一旦發現絕對維權
我是愛吃巧克力的朵拉喜歡以小眾視角看影視,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噢❤️
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