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五大道博物館,又在寒風瑟瑟中在五大道區域轉悠了一圈,聽了專業的講解,突然覺得,天津是個「挺有意思」的城市。
於是,有了探究的願望,想去了解我目前所在的這個城市空間裡,在已經流逝進歷史深淵的舊時光裡,有哪些有趣的人也曾在這裡生活,都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所能找到的眾多材料裡,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分享給大家。
在解放前的天津衛,可別輕易透露你的家庭住址。一說,那就暴露階層了,誰都能從你住的地方判斷出你的身份收入和職業地位。
比如說住在南市一帶,南門外大街、南馬路、和平路一帶的街區。這裡到處是積水,一片荒涼。19世紀末,外國租界逼近東南城角和海河東岸,這裡成為中日法三國勢力交匯的地方,舊社會也叫「三不管地帶」。因此成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聚集的地方,社會最底層人士聚集地,出混混,也出坐地泡(天津人形容不講理的潑婦)。這裡與北京的天橋、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並稱為中國四大「世俗生活區」,煙、賭、娼、相面、變戲法、練把式等無所不有。
但要說你住在五大道,那就有了雲泥之別!1911年辛亥革命後,許多清朝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從北京來到當時的租界寓居;另外許多富賈巨商、各界名流、紅角、北洋政府時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過足跡。一些北洋政府內閣包括總統、總理、總長、督軍、省長、市長等各界名流人士百餘人下野後在此寓居,力圖東山再起。五大道成為「國中之國」是因為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這裡高檔的獨棟別墅櫛比如鱗,住在這裡的人非富即貴了。在博物館裡,我看到了那時候的暖氣片、冰箱等日常生活用品。還看到了用象牙、玳瑁、羽毛製作成的扇子,名媛的旗袍、披肩等奢侈品。不過,在我看來是奢侈品的東西,不過是那時候五大道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已啦。
五大道是當年天津英租界的一部分,五大道,說的是,五條路,包括馬場道、睦南道、重慶道、大理道和常德道;但要說地區的話,其實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長方型地區。
在 100年前,也就是上個 世紀二三十年代,住在這裡的人,各個都是高段位的大咖:
1個美國總統胡佛,據說,他是在天津攫取了幾桶金,才有財力參選美國總統的競選。
2任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和曹錕。
7任國務院總理,分別是潘復、唐紹儀、顧維鈞、張紹曾、顏惠慶、龔心湛和朱啟鈐。
至於數十位督軍、省長、市長等不在一一列舉。
還有著名教育家嚴修、張伯苓,著名醫學家朱憲彝、方先之,著名愛國將領高樹勳、鹿鍾麟,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美國將軍史迪威,英國400 米跑奧運冠軍李愛銳等……
至於前清的遺老遺少,科技、文化等領域的社會精英人士,那就更多了。
說句玩笑話,在路邊買一個煎餅果子,如果扔到五大道地區,大概率就會砸中一兩個近代史上的名人。
當時導遊給我們講解的時候,我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啥那個時代的名流們都愛往天津扎堆?
理解了那個時代的背景,也許就能理解五大道成為「國中之國」的原因。那時的中國,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
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北京是前臺,天津是後臺」。天津是全國的「政治後院」,各色人等在天津買地置業靜觀時局變化,一旦機會出現就在北京粉墨登場。
另一個原因是,袁世凱在天津創辦了中國最早的警察制度,有警察叔叔看門,有錢人呆在這兒心裡踏實。
作為當年最高大上的住宅區之一,五大道出點動靜都比較吸引眼球,畢竟網紅多嘛。看曹禺老先生的話劇,什麼《雷雨》、《日出》,其實都是以五大道為底色的。
不過現實可比戲劇更精彩,這裡有名人段子,還有離奇血案,可惜都湮沒在了煎餅果子和大餅雞蛋裡,今天我就翻出歷史,慢慢道來。
1. 一塊爛泥塘,被英國人化腐朽為神奇
毛主席曾說「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樓」,天津為啥那麼多洋樓,都是外國人蓋的啊!據統計,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築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餘幢風貌建築中,英式建築89所、意式建築41所、法式建築6所、德式建築4所、西班牙建築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中主義建築、巴洛克風格建築、庭院式建築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築等,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苑。
導遊帥哥告訴我們,五大道的什麼歷史價值等都是虛談,但適合拍照是真。據說,五大道是從2010年左右才開始走紅,為什麼啊?因為那個時候智能相機開始普及,微信也開始走進百姓的生活,來天津的人,隨手拍個照片,發個朋友圈,別人一看,這建築可真美啊!於是,五大道才慢慢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說起五大道,不得不說話9個國家在天津設立的租界,說起租界, 不得不說英國人,他們曾經是天津的「拓荒者」呀。
按照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人得給英國人地,結果地方官就搞了點小動作,把天津當時最破的一塊地方給了英國人——五大道地區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窪塘澱,說白了就是爛泥塘,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開闢,五大道地區被劃為英租界。
沒想到人家英國人也不嫌棄,就在這扎了根,把這塊地方建得還挺好。
昨天,我們的車在五大道兜了幾圈後,停到民園底下停車場,然後坐電梯上來,原來底下的停車場就有很多部電梯,不同的電梯對應著不同的路段。我們並不熟悉這裡的情況,上了對應著「河北路」的電梯,上來後,就到了民園體育場,距離五大道博物館非常近。
(著名的民園體育場,還是我國第一個擁有夜間照明系統的體育場。)
(英租界董事會董事長德璀琳一生酷愛賽馬活動,於是在天津佟樓修建了新的賽馬場。馬場道就是從英租界通往馬場的道路。現在,道還在,馬場沒了。)
坦白講,開車到五大道,心有點虛,分不清哪裡是東南西北,也不知道走的是什麼路,會通向哪裡,只能跟著導航走。這也是為什麼把車停下來步行的原因。
聽導遊講,天津東西走向稱「道」,南北走向稱「路」。但我們在山東,是不分路和道的,我生活過的山東的兩個城市中,似乎沒有「道」,只有「路」,不管東西走向,還是南北走向,都叫路。
但我想弱弱地問導遊一句,在天津,無論是「道」還是「路」,有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走向的麼?那45度夾角的路,又該叫什麼呢?……
2. 對你家鄰居好點,萬一哪天要競選總統呢
五大道住過七位國務總理(含代總理),其中最後一位和第一位總理就住斜對門——馬場道2號住著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位國務總理潘復,他家斜對面是北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
(唐紹儀曾經在五大道,並且遭遇爆炸,妻子和一個孩子在天津被炸死,他自己後來也在上海被刺殺。)
而唐紹儀家對門則是美國第31屆總統胡佛曾經在天津的家,對,就是那個胡佛水壩的胡佛。
(圖說:胡佛不僅會修水壩,救人時反應也是相當快的。)
胡佛能當上總統,跟唐紹儀家還有點關係。
19世紀末的義和團運動中,租界是義和團攻打的主要目標。五大道也成了主要目標,身為總理的唐家,當然是攻擊的重點目標。
儘管那時候五大道的建築多用硫缸磚砌牆,槍打不透,但炮轟還是可以的。一顆炮彈落在唐紹儀家的屋頂,炸死了唐的妻子和一個孩子。
對門的鄰居胡佛衝了進來,與唐紹儀每人抱起一個孩子衝過街道來到胡佛家裡,並由胡佛夫人、馬大夫醫院護士亨利照料孩子的生活。
不得不說,胡佛還是有見義勇為的品質的。但,其實他在天津並沒有做什麼好事。
他從史丹福大學畢業後,被總部設在倫敦的貝維克莫林採礦公司錄用,派往澳大利亞工作。一年後,也就是1899年,他被公司派到天津,任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
後來,胡佛還與另外6個外國人組建了英商先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名字取了中國人熟悉的「先農」二字,也可以看出這家當時的外資公司與中國文化的融合。先農公司的房產主要分布在天津舊法租界、英租界、德租界,建有達文裡、三盛裡、光華裡、恆華裡、南華裡、榮華裡、先農裡、先農大院等,如今這些房子還有不少被保護了下來。只不過,許多住在這裡的人都不會想到,他們住的房子的開發商,後來曾經擔任過美國總統。
1913年,胡佛攜大量財產返回美國,在舊金山開設公司,成為商界精英。1914年,他已經擁有了400萬美元的財產,並以這些財產為後盾逐步步入政界。
而被胡佛總統救出來的唐紹儀的那個孩子,就是後來的著名外交家的妻子——唐寶玥
許多年後的一天,作為美國政府官員的胡佛參加中國駐華盛頓使館的宴會,公使夫人唐寶玥向胡佛走來,對他說:「當年,你穿過大街救出來的就是我——唐紹儀的女兒!」
(著名外交家顧維鈞肯定很感謝胡佛,畢竟當年他救下了他未來的老婆。)
後來胡佛參加第31屆美國總統的競選中,被政敵說當年在中國發了100萬美元的不義之財。因著這段緣分,唐紹儀從中國拍去了一份電報,證明了他的清白,促使胡佛順利地當選為美國第31屆總統。昨天,在博物館裡,講解員說到胡佛總統還能說一嘴流利的天津話,我就覺得那麼哏呢!
也是,畢竟人家是史丹福大學畢業的,而且胡佛的兩個兒子也是在天津出生的,算是和天津有著很深的淵源。
3. 造化弄人,終結者和被終結者先後住在同一個房間
五大道附近還住過一對歷史的冤家,不過倆人前後腳,沒碰上。可是,他們倆一個是終結者,另外一個是被終結者。
是誰?
溥儀和孫中山
末代皇帝溥儀曾經在天津住了7年之久,剛來時住在張園,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在張園下榻的房間,住過他愛新覺羅家的終結者——孫中山,
(孫中山可不只住過溥儀的房子,他在天津利順德飯店也經常入住,他當年挺愛來天津。)
巧合的是,溥儀和孫中山不僅居住在同一房間,連家具、床位的擺放都是一樣的。歷史的蒙太奇總是很有意思啊。
溥儀在他的《我的前半生》裡還特別提到:覺得有抽水馬桶和暖氣設備的洋樓遠比養心殿舒服。這麼說,那時候的天津比 北京的洋玩意兒都多。皇帝在天津見到了在皇宮裡沒有見過的很多洋玩意兒。
(天津居住的生活也讓這位皇帝開了眼。)
可見當時五大道一帶的市政建設已經很現代化了。可不,紫禁城再好,廁所也是旱廁。
(當年的成都道就在安下水管道,這在那會可是絕對現代化。)
除了溥儀和孫中山,五大道從來不乏政客,其中著名的徐世昌大總統就病死在新華南路255號的宅子裡,但是他本有機會治好的。
這徐世昌本質上是個文人,並不想當民國大總統,但是在1918年秋天,馮國璋和段祺瑞都想當民國大總統,兩個人勢均力敵的局面,誰都沒有勝算。結果政壇老手段祺瑞轉身退出,支持徐世昌當選總統。段馮相爭徐翁得利,徐世昌搖搖晃晃的入道最短,卻最後當選了民國總統。
(圖說:為了不被小日本拿住,這位大總統也是拼了。)
1922年6月,徐世昌通電辭職,退隱天津租界以書畫自娛。1939年春末,徐世昌得了膀胱癌,需要動手術。天津醫院設備較差,請來北京協和醫院的美國醫學博士診斷,建議到北京動手術。
但是當時,日本人已經佔領了天津。日偽勢力希望徐世昌出山擔任偽職,徐大總統害怕自己一旦離開租界,就會被日本人脅迫,像溥儀一樣受人擺布,不能自已。所以,他寧肯死在家裡,也不去治療。
1939年夏天徐世昌病故於天津,享年85歲。
一個民國大總統,寧死不治病不當漢奸,骨頭還是硬的。
(張學良和他的趙四小姐也在五大道住過,屋裡的擺設還一如當年。)
除了怕被脅迫而病死天津的徐世昌,還有一個不怕死的學者也曾經用「心之光」照耀過天津的土地。
金顯宅,他是中國腫瘤學科奠基人,這個人比較生猛,晚年時,在一次任教中,他指著自己肺部的片子給醫學院的學生講課,說這種情況就是癌症晚期,多用藥也是浪費。
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神態自若仿佛是拿著別人的片子,在場的學生無不動容,深深地被他對於生死的豁達胸襟所震撼。
這位老人的舊宅就在睦南道69號,走在這裡,你可以看淡些生死
(致敬。身體裡的癌細胞對金老先生來說,不過是一堂生動的教學內容。)
4. 逆襲的屌絲如何住進五大道
除了皇室和政要,五大道也住著一些逆襲的屌絲,比如低級軍官,還有大太監。
重慶道23號的主人孟恩遠,原來不過是袁世凱手下一個低級別的軍官。不過他憑藉伶牙俐齒,為自己掙得了軍功。相傳慈禧太后視察小站練兵的北洋新軍時,頭上的髮簪掉落。
髮簪落地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所以很多人看見也不敢吭聲。孟恩遠看到後趕緊拾起,搶步上前,單膝跪地雙手將髮簪舉過頭頂,大聲說道「鳳簪落地,重返佛山」。
(拾簪子也能實現階層流動,比買學區房輕鬆多了。)
這一下老佛爺滿心歡喜,稱讚袁世凱連一名普通士兵都訓練得非常得體,可見訓練新軍卓有成效。孟恩遠給袁世凱掙足了面子,又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袁世凱也樂意提拔於他。出身低微的孟恩遠也從此發跡,最終做到吉林省督軍的職務。
不過「拾簪將軍」這個名聲也傳開了。
而重慶道55號的慶王府本來是清末著名太監總管小德張的宅邸,而且還是他親自設計的。小德張是清末李蓮英之後的太監大總管,一度權傾朝野。不過1912年後,他也在天津過起了寓公生活。
這棟房子大門的臺階,顯示了這個太監的野心。他把臺階設計成十七級半,因為十八是九的倍數,而九的倍數的數字又是皇家專有的,他既想與眾不同體現出高貴,又怕落得僭越的名聲,於是就做成粗看十八級,仔細看其中有一級臺階略矮的樣子。建築的琉璃使用黃、藍、綠三種皇族可以使用的顏色。
十七級半的臺階,承載一個太監的富貴夢。
反正皇室都沒了,他也就借著房子爽一把。房子的地板是當時最好的菲律賓實木地板,玻璃是比利時彩繪玻璃,暖氣片也是不遠萬裡的德國製造。如今,這些物件仍然在使用。可沒想到,慶親王載振到天津後看上了小德張的房子,小德張無奈半賣半送地出讓給他。便有了如今的慶王府。
小德張後來一直居住在天津,到了七十九歲時候還能踢不用手搬的「朝天凳」,身體綿軟,體格健壯。新中國建立後,為了自食其力,他還在睦南道邊金林村家門口,親自「炸果子」售賣。
(圖說:愛勞動的晚年小德張。)
5. 因為貪汙被判死刑的兩大貪官也曾住在五大道
馬場道54號,房子第一代的主人名叫王仲劉。在天津的「名人」裡,王仲劉是個小字輩,因為真正有名的其實是他的父親王錫彤。王錫彤,號稱中國水泥大王,與天津工商名人周學熙是最好的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