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作家劉知俠創作的小說《鐵道遊擊隊》正式出版,大獲成功。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決定將《鐵道遊擊隊》搬上銀幕,並決定由曾導演過電影《團結起來到明天》、《三毛流浪記》的趙明擔任該片導演,小說的作者劉知俠親自擔任編劇。
《鐵道遊擊隊》連環畫
由於《鐵道遊擊隊》從本質意義上嚴格劃分是一部軍事紀實性文學小說,攝製組首先來到山東棗莊實地採風。棗莊是我國著名的煤城。抗戰時期,日軍佔領棗莊後,就把棗莊的優質煤和其他物資通過津浦線源源不斷的運往國內。
為破壞日軍的運輸線,1939年8月,在八路軍蘇魯支隊的領導下,魯南鐵道遊擊隊在棗莊西陳莊正式建立了。他們的任務就是打票車、截火車、炸鐵路、毀橋梁,最大程度地在鐵路上進行對敵破壞。
《鐵道遊擊隊》作者劉知俠(後排左三)和劇組演員們
電影《鐵道遊擊隊》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它幾乎的所有角色和故事,都是有以魯南鐵道遊擊隊為原型的。要達到歷史的真實,首先就必須做到人物真實。電影《鐵道遊擊隊》中的隊長劉洪,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而他的主要原型就是魯南鐵道遊擊隊的第一任隊長,他的名字叫洪振海。
洪振海畫像
洪振海,1910年出生在山東省藤縣羊莊鎮一個貧苦家庭,迫於生計,他和窮孩子一起爬火車搞煤炭和糧食,從而練就了爬車、飛車的本領,人稱「飛毛腿」。19歲那年,洪振海到棗莊中興煤礦當礦工,在一次棗莊特委領導的大罷工中被選為組長。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共中央成立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
1938年,棗莊淪陷,抗日義勇隊轉移到附近山區,隊裡打算派一個熟悉當地情況的人打入棗莊,建立秘密情報站,最後選擇的人就是洪振海。洪振海除了人聰明、辦事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就是土生土長的棗莊人。洪振海偷偷潛回棗莊建立了一支情報隊伍。
情報站副站長王志勝
為了掩飾身份,洪振海開了一間「義和炭場」,自己當總經理。他和隊員們白天做賣煤的生意,而這些煤都是晚上他們從日寇的火車上奪回來的。在洪振海的帶領下,遊擊隊從飛馳的火車上搶機槍,偷襲日軍的正泰洋行,打劫日軍運鈔車。這些事跡就成了日後電影裡的經典片段「搞機槍」「血染洋行」和「劫票車」。
洪振海確實是劉洪的主要原型人物,但洪振海只能代表劉洪中的這個「洪」字,那麼劉洪中的「劉」,又所指何人呢?在真實的歷史中,洪振海1941年在一次與日軍的戰鬥中就英勇獻身了。因此,作者劉知俠決定把魯南鐵道大隊第二任隊長劉金山的事跡也寫進電影裡。劉金山也就是電影《鐵道遊擊隊》劇組的軍事顧問。
劉金山
洪振海和劉金山兩個人加起來,就變成了「劉洪」。因為劉洪身上的大部分事跡是屬於洪振海的,因此電影裡大夥都稱呼劉洪為「老洪」。
《鐵道遊擊隊 》劉洪劇照
豪爽仗義,驍勇善戰,尤其擅長扒火車的洪振海,再加上有膽有識、機敏過人的劉金山,作家劉知俠為我們塑造出一個智勇雙全、有血有肉的英雄「劉洪」。小說中,「劉洪」的形象成功了。那麼,拍攝影片時,誰能塑造好這個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