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分鐘的電影,我熱血沸騰、幾次落淚,感慨良多。
《建軍大業》聚集了劉燁、朱亞文、霍建華、張涵予等實力派演員,與《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不同的是,該片也不乏劉昊然、張藝興、李易峰、關曉彤、周冬雨等「小鮮肉」和「鮮花」。
對於演員的表現,黃建新表示:「可以說,這些青年演員的表現帶給我們很多驚喜,他們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都有著深深的敬畏之心,每個人都做了充實的案頭工作,他們的演技在《建軍大業》中得到了良好的體現!」
談到《建軍大業》劇組的創作過程時,黃建新介紹道:「這部電影僅劇本就反覆打磨了兩年,每位演員在進組前都做足了資料文本功課,也接受了專業級的軍事訓練,所有主創都不遺餘力地為《建軍大業》奉獻出自己的才華和心血。可以說,大家百分之百的熱情和投入,必將使這部展現燃情歲月、洋溢著青春激情的電影作品大放異彩!」
《建軍大業》是一部講述人民解放軍從誕生都成長的影片。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義為主線、秋收起義為輔線,講述了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先驅們,積極開展創建中國人民軍隊的探索和實踐紅色經典故事。這些革命先驅們當時都非常年輕,在他們風華正茂時就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奮戰,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歲月中無悔地奉獻出青春乃至生命。
在中國共產黨面臨存亡考驗的生死關頭,毛主席一句: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指明了共產黨必須依靠武裝革命的道路,要武裝無產階級部隊,要通過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奪取最終的勝利。
影片一開始就是反革命屠殺遊行學生,接著是血洗報社。周恩來從斯烈手裡脫險出來,看到大街小巷都是革命志士的屍體、好不悽慘。仿佛老天爺都在為他們哭泣,大雨磅礴。黑色恐怖氣氛壓的人喘不上氣來。周恩來沒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念,誓要為死去的革命烈士討回公道。
毛澤東在被陳獨秀否定之後,與前來找他的周恩來在江邊談心時,說:「如果說我們現在經歷的是一場失敗,那麼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走出來的」。沒有被失敗打倒,反而把眼前的失敗當成成功的必經之路,堅信革命經歷失敗後終歸會成功。
其實影片中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等偉人還是那些無名小兵,都是抱著同樣的革命信仰在為中國的明天拋頭顱灑熱血。
三河壩戰役這個環節是我感覺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戰事,三千人對三萬人,綿綿戰火,死的死,傷的傷,血染紅了江河,腳下的土地早已變了顏色。他們的每一個軍禮,都讓人為之動容。最後兩百人留下的時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軍,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斷後,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朱德對蔡晴川說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現在想起,依舊感到無比震撼。最後三河壩的炮火聲聲,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帶領著撤離的隊伍,駐足敬禮,讓人為之動容。二百人的斷後,希望與犧牲,更展現了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
三河壩戰役最後一天,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任務後,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死守戰場,很多將士主動請纓,選擇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革命的前途——沒有退縮、沒有猶豫、沒有後悔。當前社會,這種犧牲自我成全大家的舍我精神是很多90、00後所欠缺的。他們成長在新時代,多是家裡的獨苗,沒吃過苦、沒受過罪、更沒吃過虧,被家人寵著慣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還理所當然。
影片最後,井岡山會師,毛澤東送給朱德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啊,不要小看這點點的星火,把它丟下去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不要小看一個人的力量,凝結起來的團隊力量勢不可擋!不要因為眼前的黑暗就看不到希望,腳踏挫折、困難,必能攀越困難的大山,帶著寶貴的經驗迎來成功的黎明!
133分鐘的電影激人奮進,讓我重新給自己進行了人生定位。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有幸成為華夏子孫。在這和平年代裡,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實現中國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