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籌資重修,南安一60餘年老影劇院迎來新生

2020-12-28 瀟湘晨報

1958年,幾名熱心家鄉事業的華僑合股投資建設了一座鄉鎮影劇院,吸引了附近十裡八鄉的民眾前來觀影。影院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期……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昔日風光無限的影劇院,如今卻成了岌岌可危的危樓。

為了留住這份美好的記憶,近日南安市英都鎮榮星村村民們多方奔波,自籌資金,開始對這座遠近聞名的英都影劇院進行「拯救」式修繕,期待它能夠涅槃重生。

源起—— 華僑鄉賢投資建造 鄉鎮影劇院成一景

車子七拐八彎,開進一條並不寬敞的街巷,周圍民宅密密匝匝,幾根七八米高的巨大石灰質柱子躍入眼帘。儘管臨街一面搭滿了腳手架,但門面上的「英都影劇院」幾個大字,依然十分顯眼。

「這裡就是當時很火熱的電影院,雖然已經過去60多年,但總體建築仍很壯觀。」據當地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英都影劇院的故事要從1958年說起。那時候以洪恭秧為代表的幾名英都印尼華僑決定合股投資建設影劇院。外觀、門窗等設施做好後,不知什麼原因室內卻停止裝修,整個影劇院的進展就此停滯。

1959年,恰逢教育部來福州舉行全國性的經驗教育交流會,英都公社作為全國模範公社迎來參觀,卻沒有一個會場能迎接此次會議。為此,久久未能開張的影劇院進入了公社視線。

之後,這座影劇院成了附近幾個鄉鎮有名的娛樂場所,「對於當時電視機都罕見的年代,能看上場電影,絕對是村民心中的一個夢想!」

記憶——

看場電影像過節一樣

《少林寺》場場爆滿

今年42歲的榮星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此次重修英都影劇院發起人、牽頭者洪榮星,聽說有記者來採訪,他搭著摩託車風風火火地趕到修繕現場。「重修工作已經啟動,具體預算還在統計中。」

「這座影劇院作為危房,原本是要拆的,可就是捨不得。」看著眼前的影劇院,洪榮星感嘆道,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曾經的聚集地,竟然成了一處危房,「它已不僅是一座電影院,更承載著英都人的記憶」。

他回憶,20世紀80年代時,他才八九歲,每逢放假,他都要來這裡看上一場電影,「能看到一場電影,大家都像過節一樣,十分開心」。令他最難忘的便是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主角武功高強、匡扶正義的形象讓他熱血澎湃,一遍又一遍地觀看竟不覺得膩。還會同周圍的小夥伴一起,拿著木棍模仿著,憧憬著自己也能懲奸除惡。

「那時候5角錢一張票還是挺貴的,但來看的人很多。」洪榮星指著售票口向記者介紹,那時看電影常常要排很長的隊,門口是專門停放自行車的,滿滿當當停放一排,「一些熱門影片加演了好幾次,依然場場爆滿」。

期待——

村民自籌資金修繕

修舊如舊留住回憶

原來的英都影劇院是木質結構的老式建築。由於久經風雨,加上長時間無人管理,已經岌岌可危。出於安全考慮,這座危樓被納入拆除名單。可影劇院藏著太多回憶,大家實在不忍讓它消失。為此,榮星村提出對影劇院進行修繕,得到了不少群眾支持,並於今年10月開始動工。

「我們打算按影劇院原型進行修繕,保留前面和後方舞臺以及兩側。」洪榮星告訴記者,修繕後,英都影劇院將成為榮星村的文化活動中心,中間可以作為停車場,旁邊的宿舍區則可以引進小吃攤位。不僅可以盤活閒置資源,保留回憶,還能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帶來村財收入。

「現在我們效果圖已經做好了,正在做預算,預計要七八十萬元。」洪榮星說,修繕計劃得到不少鄉賢支持,紛紛表示願意捐資出力,「力爭在明年春節前完工,讓這處英都人心目中的娛樂聖地,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來源:東南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安這家影院要拆了,還記得和TA一起看電影的日子嗎?
    5分錢的電影票,成捆成捆的電影海報,3臺16毫米的電影放映機……在南安碼頭鎮碼頭街,一棟獨立的建築格外顯眼,裡面保存著不少上世紀
  • 碼頭影劇院:碼頭人的集體記憶
    >也是碼頭人的集體記憶如今碼頭影劇院因為安全問題即將被拆除它的歷史和它所承載的碼頭人記憶再度被喚醒120/s f1.4△點擊開始播放南安臺記者 黃湘琪我身後的這棟建築,是建於1965年的碼頭影劇院,歷經50多年的風風雨雨,碼頭影劇院日漸頹敗老化。
  • 村民自發籌資 南安洪瀨建洪村2米土路將拓至9米
    昨日,60多歲的村民倪金虎樂呵呵地說。­  洪瀨鎮建洪村有一條寬約2米的土路叫「9米路」,全長480米,通往洪瀨鎮東市場和北橋巷。村黨支部書記謝志權告訴記者,為了緩解村裡交通擁堵情況,村民自發籌資70多萬元,將道路進行拓寬。­  昨日,在「9米路」上,記者看到,一輛挖掘機正在平整路面,拆除旁邊的圍牆、廁所、庭院等。幾名村幹部正丈量土地,現場指揮施工。
  • 南安僑親故事——李家才:刻骨銘心故鄉情
    上一集咱講了愛國華僑蘇用發的故事,今天咱要講南安僑親李家才的故事:刻骨銘心故鄉情。在南安金淘鎮有一所遠近聞名的中學,名叫溫成中學,它位於金淘鎮玉園村境內的龜湖山上,這裡地處風水寶地,依山而建,面對雄奇的筆架山,俯看東溪支流的淘溪,樓宇排列整齊有序,環境清幽,氣勢壯觀,是一所花園式的學校,金淘鎮下都片的玉園、亭川、毓南、朵橋、晨光、錢山、藝林7個行政村的學子來這裡讀初中,學校越辦越好,得到各級和社會的好評。那麼,為什麼這所中學叫「溫成中學」呢?
  • 泉州英都影劇院 昔日風光無限如今成了岌岌可危的危樓
    1958年,幾名熱心家鄉事業的華僑合股投資建設了一座鄉鎮影劇院,吸引了附近十裡八鄉的民眾前來觀影。影院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期……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昔日風光無限的影劇院,如今卻成了岌岌可危的危樓。
  • 南安一所中學5層危房被拆除 擬新建綜合性宿舍樓
    挖掘機正在進行拆除作業本報訊 (記者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黃瑋虹 文/圖)昨日上午,位於南安梅山鎮的南安市蘆塘中學內,一棟5層高的樓房周邊拉著警戒線,一部挖掘機正在進行拆除作業。該校校長黃舉勝說,南安開展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學校決定拆除該棟危房。記者看到,該樓外牆經風吹雨淋,顯得有些破舊。據黃校長介紹,該樓為教師宿舍樓,於199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共5層,屬磚混結構,佔地2000多平方米,共42間宿舍。
  • 清水祖師聖地,洪瀨玉枕山南安清水巖景區
    說起南安洪瀨現在的人可能只知道那裡的雞爪比較出名,其實洪瀨的蚊香也很出名,那就是洪瀨產的金鹿蚊香。
  • 南安羅東廣峰寺:佛門寶地底蘊深厚(圖)
    勝跡名片  廣峰寺始建於唐代,坐落在南安羅東鎮潭溪村,寺廟曾被焚毀。2005年由海內外善男信女集資重建,殿中供奉觀世音菩薩、三寶佛、四大天王、笑佛。建有寶殿三座,兩側有涼亭、茶場,寺廟正前方有放生池及停車場。
  • 一大波南安舊照片集聚,帶你回到南安的舊時光
    南宣君整理了近百張南安老照片舊城區、學校、菜市場、街道……這次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南安的舊時光▲南安市區三十年變遷對比圖▲南安縣城關60-80歲婦女歌秧文化班▲60年代蓮塘保健站▲少先隊利用課外時間打掃泉州汽車站▲60年代印尼歸僑舉行舞會
  • 這個南安人為何僅活了44歲?
    南安一都錦塘(今霞美四甲村錦堂自然村)人。明代抗倭名將,與俞大猷、戚繼光齊名,世稱「俞龍、戚虎、傅蛟龍」。嘉靖三十一(1552)武舉第二名,授把總武職。因抗倭功高,官至建寧行都司。逝後,被敕封為「昭勇將軍」。 遺蹟:傅應嘉墓 傅應嘉墓位於霞美鎮金山村,坐南朝北,糖水灰夯築,平面呈「風」字形。
  • 微網格長牽頭,村民籌資投勞 建美麗屋場刷新村莊「顏值」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羅曉芳通訊員周奕廷微網格長牽頭建屋場,擦亮紅色文化底蘊今年6月,馬戰村就建設江橋屋場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並迅速成立屋場建設委員會,派出村民「考察團」,奔赴外地學習,全面鋪開屋場建設的前期工作。江橋屋場建設涉及馬戰村江背組、新橋組、新徵組共60戶、250餘人,從徵求村民意見到確定施工方案,用時不到3個月。
  • 傅氏名門望族英才輩出: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
    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修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22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 傅氏宗祠 南安豐州溪口物華天寶,英才輩出。其中明清兩代的傅氏家族曾官高位顯、門庭顯赫:明朝萬曆年間擔任南京戶部主事的傅慶貽、清代康熙年間的大慈善家傅奏功、雍正癸卯武進士傅奏啟……至今,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仍在向人們講述著那段輝煌。
  • 海口這一影劇院去年11月停業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府城地區先後建了府城電影院、瓊山影劇院和金花電影院3家影院,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娛樂休閒的好去處。隨著時代發展,這3家電影院漸漸退出市場。如今,海口市瓊山電影公司希望引進投資商改造老舊的瓊山影劇院,讓其煥發新活力。
  • 南安這些地方曾經有老虎出沒,你知道嗎?
    除了民間流傳的故事近幾年南安官橋、霞美陸續有村民發現了疑似老虎的蹤跡但這也只是猜測是否確為老虎?至今沒有明確的說法  「南安官橋東頭村虎崗山發現老虎蹤跡!」據了解,南安官橋東頭村虎崗山以出沒老虎而得名,50多年前,由於生態受到破壞,老虎幾近滅跡,村民們再沒有見過老虎蹤跡。而靠近虎崗山的東頭村十組村民陳先生告訴記者,由於現在森林受到保護,非常茂盛,村民們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經常聽到虎崗山密林裡時有傳出老虎的吼叫聲,數天前他還在虎崗山上隔著老遠看見過一隻老虎在踱步,隨後就走不見了。
  • 泰寧縣影劇院獲全國「基層電影服務先進集體」稱號
    11月30日19時,泰寧縣朱口鎮赤坑村村部禮堂,村民圍坐一堂,放映員袁建華為村民放映影片《喋血神兵》《軍令狀》。與此同時,石輞村、寨色村、王坑村等村莊也在放映影片,為當地群眾送去一道「精神文化餐」。泰寧縣影劇院現有6支農村電影放映隊、9位放映員,承擔全縣9個鄉鎮111個建制村全年1332場的放映任務。
  • 羅溪洪四鄉村影劇院,與老電影來一場懷舊之旅!
    歲月淘汰了很多影劇院,它們背後還藏著老泉州人難以割捨的情結,不過,它們最終選擇悄然走遠,或者轉換角色,消失在了觀眾的視線之外。市場強大的抉擇力,分分鐘能讓跟不上時代的影院,拔了電,熄了燈。  從某種角度上講,羅溪鎮洪四村影劇院就是個「異類」。在它面前,連市場規律都黯然神傷。
  • 宜興市紅塔村企業家捐資為村民認購「福村寶」
    原標題:紅塔村企業家捐資 為村民認購「福村寶」    近日,宜興市高塍鎮紅塔村村委會內上演了溫暖一幕,從紅塔村走出去及落戶紅塔村的企業家們主動捐資,拉開了紅塔村愛心企業家助力「福村寶」暖冬活動。短短十多分鐘,紅塔村便收到愛心款9萬餘元。
  • 美麗屋場獲評五星 瀏陽澄潭江鎮村民齊力撬動美麗經濟
    「這裡居住著建新組、新屋組村民90戶450餘人,大夥都想有一個休閒、娛樂、健身的場所。」大聖村黨總支書記張萬成表示,有想法就有了動力,通過積極爭取創建名額,建設廟後美麗屋場提上了日程。先是召開村民大會,再依次進行戶組會,村民們聚在一起,聽村幹部描繪藍圖、講建設的必要性,很快達成了共識,都願意籌資投勞參與進來。
  • 【人物】南安「兵歌老人」勸孝歌火了朋友圈
    個人簡介:侯世恭南安梅山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家協會會員、南安詩詞學會會員。25件書畫音樂作品被省、國家有關單位收藏;事跡編入省文聯編印的《福建省文藝家辭典》2008年榮獲首屆「感動南安十五人」提名獎。1955年,創作《邊防戰士之歌》開始,至今60多年來,先後創作發表了《無名的小花》《激流的紅星》《咱特區的兵》等上百首深情、優美、催人奮進的軍旅歌曲,被譽為「兵歌老人」。
  • 南安將迎來石材水暖家具「三足鼎立」新時代
    12月11日,以「抱團、融合、創新、賦能」為主題的南安市家具產業協會第一屆理、監事會暨「加快打造中國品牌家居搖籃,聚力推動南安高質量發展」招商推介會在梅山鎮國專禮堂正式啟動,吸引了200多家企業參與,將為打造中國品牌家居搖籃、實現南安家具業千億集群目標,完善升級泛家居產業鏈、開啟石材、水暖、家具「三足鼎立」的南安產業全新局面貢獻家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