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自動為你推薦一部熱門好片
連續兩年大爆的耽改劇,成為不少演員爆紅的途徑。
這個題材的作品也開始扎堆一股腦的往外湧。
最近,又一部耽改劇播出。
按理說,應該是具有話題和爆紅潛質的。
結果,十分尷尬。
有人看,但口碑和熱度都和想像中相差甚遠。
不是黃曉明和尹正《鬢邊不是海棠紅》。
而是這部《成化十四年》,評分只有5.5。
為什麼會這樣?
01
說它有爆紅的潛質,不是叔瞎說。
原著小說的流量。
改編自夢溪石的同名小說。
夢溪石,常年位居於晉江文學城銷售金榜的作者。
文風素來都是真實和詼諧相結合。
寫以歷史為背景的文章,會好好考究。
《成化十四年》中關於歷史的描述,就足可見是下了功夫的。
題材自帶流量。
耽改小說的市場,無需贅述。
主要不過於魔改,就耽美受眾的包容度來說,一般都能輕巧過關。
且,監製成龍,主演之一賈靜雯。
一位是娛樂圈的老大哥,一位是帶著回憶殺又帶著實力的女演員。
而且,作為耽美劇,它的硬實力也夠。
兩位主演長相還是蠻有記憶點的。
男主角之一唐泛(官鴻飾),長相秀氣,屬於花美男卦的。
演過新版《流星花園》,飾演花澤類。
另一位主演隋州(傅孟柏飾),留著小鬍子看起來有些小性感。
最主要的是劇情感覺是真的不錯。
故事發生在明朝成化十四年,國家內憂外患。
外敵伺機而動,朝堂官員開始腐敗,百姓跟著受苦。
唐泛是一位六品的推官,能力超強。
就沒有他斷不了的案子。
一天,他在順天府斷完案子回家,不成想遇到了侯爺公子鄭誠欺辱賣花小女孩。
他在街上出手相救,卻給自己留下了隱患。
此時太子伴讀韓早從這條街上經過,但因為碰上了他和鄭誠爭執堵住了路,選擇改道。
沒多久,韓早消失了。
鄭誠也去世了。
兩個看似沒有關係的人去世,卻牽扯甚大。
貴妃一直被人認為在針對太子。而太子伴讀的去世,直接又引發了新一輪的朝堂鬥爭。
前朝和後院暗中波濤洶湧。
貴妃派心腹西廠的汪直調查這一切事情的緣由。
錦衣衛作為守護國家安穩的職業,也開始派人介入。
這個就是隋州。
因為這件案子,三個人撞在了一起。
認真講,是三個性格各異的角色,很有記憶點。
唐泛聰明,愛吃。
但也很容易被忽悠,因為太單純,輕而易舉就相信別人。
隋州硬氣,從戰場上鍛鍊出來的霸氣。
但俠骨柔情,總能對著唐泛立馬心軟。
而汪直是個亦正亦邪的角色。
前期看著散發著城府很深的氣息,但據說後期也很實在。
認真講,這樣劇情和長相都有的耽改劇,應該爆才對。
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不上不下?
02
不得不說,儘管耽美受眾包容性強,但也是有自己要求的。
演技和劇情,劇情總得給一個。
但巧的是,這兩點似乎都完美避開了她們的需求。
耽改,可以改,但不能魔改。
什麼是魔改?
加入女主的線。
豆瓣上有帖子讓大家避雷的點就是:有女主。
觀眾不怕拍成兄弟情,就怕強加男女感情線。
《陳情令》在拍攝的時候,傳出給溫情加戲。
演員被觀眾追著罵了好久,演員本人也被罵出了後遺症。
後來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說:耽改劇的女主都該死!
足可見,觀眾有多厭惡。
而在《成化十四年》現在的感情線看起來,女主線不妙。
唐泛和紅衣女子因為一件衣服,撕扯了兩次。
一切全完了,大事不妙的感覺立馬就湧上了心頭。
安排了女主,還弱化了男主。
唐泛是個斯文的書生,但不是傻白甜。
劇中削弱了唐泛的能力,讓他看起來是一個帶著主角光環的聰明人士。
邊吃邊破案可以,但一次性聽三個卷宗,還沉醉於美食之中。
這是不是就有點裝十三了?
明明是個機靈的人,但卻好忽悠。
還隨著記得自己的吃貨人設。
瘋狂艹吃貨人設的角色,不會得到觀眾真正的喜歡,是會覺得做作。
這一點已經有很多明星用親身實現驗證過了,望周知。
演技。
沒有劇情,有演技一樣可以拯救一部作品。
但偏偏官鴻是個經驗不足的。
演起來帶著浮誇的偶像劇味道,不自覺瞪大的眼睛讓人逐漸開始出戲。
當觀眾因為魔改憤怒的情緒再看到這樣的演技時,更加愛不起來了。
它的撲街似乎在想像之中。
但,儘管如此,這不是一件壞事。
03
不是叔幸災樂禍,是耽改市場確實應該冷靜下來了。
冷靜下來,想一下觀眾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一部作品爆火,立馬有幾百部小說跟著翻拍。
觀眾愛的真的是看兩個男生在一起嗎?
要的其實更多。
要質量。
《鎮魂》的爆火,靠的是兩位演員的演技。
儘管製作看起來很缺錢的亞子,但兩位演員依靠演技演活了
也藉此機會讓觀眾認識了兩位有實力但一直很低調的演員。
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觀眾的喜愛。
《陳情令》靠劇情。
必須講,儘管王一博和肖戰已經很努力的展現了自己能力。
但畢竟演技青澀。
好在劇情足夠還原,原著小說足夠精彩。
又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故事。
要強對強。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觀眾更喜歡看耽改劇?
就是因為國產劇編劇總是喜歡塑造一些幼稚、傻白甜、戀愛腦的女性角色。
這類型的角色觀眾得不到共鳴,且很多時候承擔起了壞事的職責。
和男主的感情不是並肩作戰,而是靠著破壞得到男主的喜愛。
這樣不平等的關係,觀眾倦了。
現在《成化十四年》中又削弱了唐泛的能力,無疑就是踩中了觀眾的這個雷點。
角色可以有反差,但不能差。
或許,在這塊市場剛剛開發的時候,每一部都會被觀眾的捧場。
但今非昔比。
她們已經見識了更多更好更優良的作品,沒必要再在不願意的作品中找罪受。
抓住觀眾想要的才是一部劇作成功的關鍵。
只是,一旦精準找到了觀眾的點,觀眾喜愛的又何止是耽改啊。
無論是什麼類型,都會喜歡。
不是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耽改劇該冷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