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改劇101——聽觀眾說說劇方與同人、耽美如何共贏

2021-03-03 為了作業而奮鬥

2020年7月20日10時,電視劇《殺破狼》在微博平臺宣布主要演員並配以概念海報。作為又一耽美小說大IP改編電視劇的例子,《殺破狼》無疑一石激起千層浪,劇改一經發布就爭議不斷。

《殺破狼》是晉江知名籤約作者Priest的古風長篇小說,在晉江霸王票排行榜上位列十五,擁有很高的人氣和龐大的讀者群體,是無數讀者心中的「白月光」。劇版在未官宣前,就選角問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

劇版官博以@殺破狼官博的名字認證後,就引發了各界的關注。在發布第一條微博後,其微博評論迅速被讀者和演員粉絲攻佔,最終讀者評論更勝一籌位於前排。

讀者們就此微博內容提出以下幾點異議:1、官宣微博未@原著作者,2、殺破狼的官博名和原著相撞,3、直接使用小說tag。

劇方於發布微博後四個小時編輯微博,增添@一口獠牙的小甜甜(原著作者),並更改官博名為@電視劇殺破狼。

20日17時,同人創作者@千臨臨在微博發布其18年創作的作品,兩張圖的細節並不完全相同,但是基本構圖一致,為一隻左手握著半隻鏡框。

該條微博在公開權限後,被轉發量高達2萬次,原著作者Priest@一口獠牙的小甜甜點讚該條微博,委婉表達立場,擴大輿論戰場,該海報陷入抄襲風波。兩方交涉,未能達成一致。

6日劇版官博發布聲明否認抄襲,並為未艾特原著作者致歉,同時編輯微博撤去爭議海報。@千臨臨發微博稱自己忙於畢業,因為時間精力等問題不能走司法程序,只能作罷。同日,Priest取消關注劇版殺破狼官博。

此事件中暴露出耽美、同人和資本的矛盾,這個矛盾在耽改劇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首先,要充分理解該矛盾就需要明確耽美、同人與耽改劇的意思。

「耽美」一詞起源於日本,最早指一切讓人沉溺的唯美事物,後轉化為男性之間愛戀情感的代稱,多用於小說、動漫等二次元世界。

同人,指的是對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的衍生創作,帶有「創作自由」的意味。同人與耽美有交集,比如耽美作品的衍生即為同人作品,但兩者涉及領域並不完全相同,為方便理解,後文中所指的同人創作僅指耽美作品的同人衍生。

耽改劇則是從耽美小說改編而來的影視劇。耽改劇最大的標誌就是將原作的同性之愛改編為兄弟之情。耽改劇一般作為資本的象徵,與耽美和同人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近年來,耽美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的例子已屢見不鮮。2018 年夏天試水的《鎮魂》和2019 年夏天大爆的《陳情令》都讓資本方看到耽改劇市場的潛力。

截至2020年,已經有超過59部耽改劇立項。2020年,不斷有耽改劇立項並開機拍攝,而在其製作中,都會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

僅是《殺破狼》,從官宣到現在,就已經就選角、海報抄襲、路透等問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但凡有關耽改劇的熱搜,基本都離不開與原作、同人的矛盾。因為耽美到耽改,是小眾向大眾的妥協。

耽美作品的改編是一個將小眾文化大眾化的過程。原本在小眾人群中流行的耽美小說、同人創作在耽改劇市場火熱的情況下勢必會走向大眾。

耽改劇是維繫小眾和大眾的紐帶,在耽美作品影視化的過程中,受限於政策、資本等因素,必然會改變。這個改變首當其衝就是原著中雙男主的愛情,而耽美作品原本的受眾,她們所追求的一部分恰恰是耽美作品中主角之間的情感。「書劇分離」就成為讀者、演員粉絲和耽改劇受眾共同舉起的一塊牌子。

如何調和耽改劇與耽美小說、同人創作之間的矛盾?記者聯繫了數位耽美小說的讀者、同人創作者、演員粉絲和耽改劇題材的受眾,嘗試從受眾向和粉絲向的角度尋找答案。

耽改劇採訪視頻

耽改劇的熱度很大一部分來自耽美作品的原著粉,但由於大環境和政策的限制,耽改劇往往很難還原原作,這也是耽改劇和原著粉矛盾的焦點所在。

有些人理解,但態度消極。

「大環境的不認同終究不能將我所熱愛展現,我不想我不願,但我無可奈何,只能堅持自我,不做過多評判。」

(文中受訪者名字均為代稱)

有些人不理解,認為作者如果不售賣版權就不會存在耽改劇。

賣版權是作者的自由,但對於喜歡的作品,我當然希望作者謹慎選擇靠譜的平臺和製作方,儘量避免作品被糟蹋。

作者售賣自己的作品改編版權無可厚非,「不能只靠寫書活著」。受訪讀者所希望的也只是作者能擁有一定話語權,儘可能避免「魔改」的出現,在最大程度上貼合原著。

然而現有耽改劇的普遍質量在被採訪者看來都不盡如人意。另一位受訪者說道:「我覺得(現在的耽改劇市場)不太好,有質量的耽改劇很少」。

劇的質量如何體現?演員和服化道。「其次的因素是演員啊,演員和我心目中就是讀書的時候,腦海裡面的那個角色的形象,如果不是那麼相符,我可能也不會去看,還有它的那個服化道設計,包括特效啊什麼的,可能都是我看這部劇與否的一個主要因素。」

作者為讀者們創造了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或許並不完美,但是承載了作者和讀者們的一段記憶。「如果我喜歡的作品要被改的話,儘量希望貼近原著一些。」

原著是一切的開始,如果影視化是一種還原,讀者自然樂於接受。

但若是大刀闊斧地魔改原著,「如果這個劇本的改動或者是劇情有特別大的和原著不符的地方的話,我可能就不會去看。」

如果說耽美作品是連接作者和讀者的世界,那麼同人作品就是讀者心中其衍生的鏡像世界。同人創作品平臺LOFTER(現已全面下架)曾發起這樣一個話題:同人創作究竟是什麼?回答很多。

在這裡你探索無限可能,但這裡似真似假,這裡如同一幢危樓,「同人在版權方面確實是比較吃虧的」,沒有創作授權,只有一腔熱愛。同人寫手陸十一的切身體會便是:「同人在文學創作裡面算是比較灰色的一個地帶吧。」

某種程度上,評定一部劇是不是火爆,就看同人作品的數量和傳播範圍。同人通過二次創作和多個渠道的二次傳播,大大增大了耽改劇的影響力,是耽改劇「出圈」的利器,然而,現今許多劇方卻在享受同人的紅利後,利用版權打壓同人創作,這也是很多資本的「通病」。 

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播出時,劇方舉行了「同人創作大賽」,才思泉湧的畫手、寫手、剪刀手紛紛「為愛發電」,但是在比賽結束後,劇方卻將在Blibli發布的同人作品撤下,「有點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利用完產糧就把這個事情刪掉了……我就非常的不滿。」受訪者想起類似的情況這樣說道,語氣中帶著些許急促。

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

劇版殺破狼直接佔據小說超話,「這就挺不尊重同人圈子的,也沒有尊重原著。」另外一位讀者如是道。

談及耽改劇劇方和同人創作者如何共贏的話題,寫手陸十一迅速和同為創作者的好友黎黎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字裡行間顯得語重心長。

耽改劇想要獲得共贏,首先要做的就是確立好雙贏的對象,不是想著去割原著同人圈的韭菜,而是擴大影響力,在新的劇版同人中舉辦活動。包括且不僅限於小說漫畫插圖等創作,要人情的事,兩個同人圈子是有交叉也有不同的,作為劇版,也該在各大平臺首先做好帶頭作用,創建自己的區域,比如新建超話。

如今,耽美作品在亞文化圈的熱度已經接近飽和,影視化能夠幫助耽美作品走入大眾的視野,提高原作的知名度。一位受訪的演員粉絲也持此觀點,她之前沒有看過耽美作品,「如果劇給我感覺是好看的話,會考慮去看那個原著的。」可見有質量的影視化對於耽美作品能起到宣傳作用。

影視化於演員也是有利的,各個圈層的受眾都會有一部分轉化為其粉絲,劇粉會有一部分轉化為演員粉絲。

《鬢邊》的話,兩個主演比較好感,以前算是路人,有點反感,然後現在已經算是一個有一點點粉。

然而參演耽改劇,主演就要做好cp營銷的準備。毋庸置疑,脫胎於耽美小說的耽改劇將會吸引大批的cp粉,有的cp粉甚至會從角色移情到演員身上,在為演員帶來熱度的同時也將「基情」「耽美」的標籤帶到演員身上,影響演員的形象和戲路。

2019年,《陳情令》大熱,養成了一批狂熱的cp粉「博君一肖」,現今《皓衣行》還未開播,其主演的真人cp超話(飛雲系)就已建立。


對於受訪的演員粉來說,「正確地對待真人cp和角色cp」是他們為喜愛演員發出的一致訴求。

最好還是、就是不要把那種角色cp,在後面再代入到真人cp上。最好還是稍微分清一下,這兩個,我覺得還是要分一下,就劃分清楚。

幾輪採訪下來,受訪的耽美小說讀者、同人創作者、演員粉絲和耽改劇的受眾各抒己見。

原著粉希望儘量貼近原著,同人創作者呼籲書劇分離、尊重同人創作,演員粉絲喜憂參半,偏愛耽改劇的受眾則最看重劇本身的質量。   

不約而同的是,當前的耽改劇並不被看好,相互尊重、書劇分離,耽改劇與耽美小說、同人創作之間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這些都是受眾和粉絲們一致的呼聲。

的確,現今的耽改劇市場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耽改劇作為一種新的劇種尚且沒有形成成熟的製作模式,耽美文化走向大眾化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講究質量的投資拍攝、卸磨殺驢的同人壓制和單純的cp炒作只會消耗書、劇的價值。

平衡好耽改劇與耽美、同人三者的關係,各方彼此尊重互不打擾,才是長久的共贏之道。

相關焦點

  • 耽改101即將來襲,耽改從來都是無關耽美女孩的飯圈狂歡
    耽改101即將來襲,耽改從來都是無關耽美女孩的飯圈狂歡 最近兩年最火的電視劇題材非耽改莫屬,從《鎮魂》到《陳情令》耽改題材讓不少原本人氣欠佳的明星逆風翻盤一躍成為當紅炸子雞。
  • 大半個娛樂圈都和耽改劇較上勁了?
    ,118位男主角,這是要拍「水滸101」嗎?一、那些年的耽改劇何為耽改劇,顧名思義,即:根據耽美小說改編而來的影視劇。三、半個娛樂圈都在跟耽改劇較勁?當宮鬥劇火爆銀幕的時候,各大劇組都把目光對在皇帝的後宮;當宮鬥劇被限時,宅鬥題材又湧了出來。所以,耽改劇送出幾位頂流後,劇方也打起了耽美小說的主意。
  • 《陳情令》後首部耽改劇!曝《天涯客》播出在即,新頂流預定?
    繼《陳情令》之後,耽改劇似乎迎來了一段空窗期,在不少愛好者只能啃著舊糧磕糖的時候終於又有一部雙男主劇即將和大家見面。這部講述武俠江湖風格的作品應該是不少耽美愛好者的入坑作,早在十年前就開始連載,與《陳情令》的玄幻題材不同,更加貼合觀眾心中江湖古裝劇的背景反而有種真實感。
  • 耽美IP到底能撬動多大市場?
    耽美小說專欄、論壇、網站的興起亦為具有相同喜好的群體建構了一個區別於現實空間又依託現實空間的「異託邦」。1998年,sunsun(桑桑)等動漫愛好者建立了桑桑學院,一個動漫評論兼同人文學小站,起初主要發布日本動漫及其同人圈創作的資訊、評論等。專門設置的「耽美小島」是國內最早的耽美專欄。
  • 耽改劇的「出圈」
    在某種程度上,耽改劇是中國近幾年所產生的一種特殊劇種,它隨著網絡世界中的耽美、同人與遊戲等二次元創作的興盛而成為可能,並且伴隨著資本和市場的進入,從而使得IP開發成為當下各大影視與明星公司最為關注的香餑餑。
  • 從耽美劇到耽改劇,劇中的兩位男主到底啥關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一不小心,耽改劇成為當下網劇的流量擔當,今年年初,由耽美漫畫《豔勢番》改編的網劇《熱血同行》率先上線後,《鬢邊不是海棠紅》和《成化十四年》正在熱播,雖然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的順利開播並被觀眾討論讓從業者看到了耽美小說影視化的另一種可能。
  • 想出圈,先閹割——耽美小說的影視化之路
    在男色消費時代,廣大腐女們除了在耽美作品中尋求慰藉外,還熱衷於將正常向影視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一一配對,這就衍生了另一大群體:「同人女」。粉絲經濟下,文化工業當然不會放過耽改劇這塊香餑餑能引來的數量龐大的腐女粉絲群啦。再加上耽改劇投資不大,收益可觀,同時又自帶原著IP,當然會受到資本爸爸的青睞。
  • 一年50部,耽改劇是有「毒」嗎?
    畢竟,耽改劇=耽美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作為頭號敏感題材,耽美小說多少有點「拿不上檯面」的味道,資方和演員們確定這是可以說的那種話題嗎?號稱「耽改101」的2021年,似乎寄託著不少人「一飛沖天」的夢想。 圖源:露西弗俱樂部首頁與此同時,作為耽美文化另一大分支的「同人創作」也在各自的主題論壇中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同人,就是在已成形的作品或者已存在的人物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
  • 《鬢邊不是海棠紅》:走向「主流」的耽改劇
    正是在這些因素之間的完美配合,使得《陳情令》在某種程度上收穫著比《鎮魂》更多的讚譽,並且「出圈」引起主流觀眾的關注。因此,決定一部耽改劇是否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參與方是作為原耽粉的觀眾。因此眾多影視公司在改編原本已經具有龐大讀者群的耽美小說時也都必然會考慮到她們的需求,並且也只有如此,才能留下足夠的空間讓粉絲們對其進行cp化和同人再創作,從而進一步地促進其在網絡和圈內傳播。
  • 耽改劇《撒野》慘遭圍攻:利用耽美市場,卻否認耽美感情?
    原耽,顧名思義原創耽美,原創耽美小說是我國網絡文學的一個大分支,並且隨著時間其影響力日漸擴大,甚至有人說著名小說網站晉江就是靠耽美起家的。而耽改劇的含義既是耽美小說的改編劇。最初《你丫上癮了》改編成電視劇《上癮》收到不俗的反響,這個時候整個電視劇市場還沒有意識到耽美自帶的流量足以支撐完整的產業鏈,直到18年夏天,耽改劇《鎮魂》大爆,一瞬間沒看過原著的也來自稱鎮魂女孩,這部劇不僅帶火了「兄弟情」這個說法,還讓朱一龍、白宇兩位主演一夜爆紅。
  • 網傳的耽美小說入門60本……你看過幾本呢?耽改劇再也不能拍了嗎?
    小腐在網絡上看到有人討論看的第一部耽美小說,於是小腐被極大地激發了好奇心~  你看的第一部耽美小說是什麼
  • 就算挨罵,也不能夠阻止耽美小說影視化
    這兩年的耽改劇不少,一有耽美小說要改編成影視劇的消息,免不了要遭到原著粉的指責和不滿,幾乎無一倖免,可是耽改劇並沒有並沒有因為原著粉的不滿而停止,這兩年的耽改作品卻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
  • 《成化十四年》犯耽改劇大忌,觀眾大呼上當!成龍監製也救不了
    由成龍監製,賈靜雯、官鴻、傅孟柏、李立群主演的《成化十四年》開播後被觀眾狂打一星,無他,只因為犯了耽改劇大忌——加女主!沒想到《成化十四年》非但不借鑑《鎮魂》《陳情令》的成功經驗,反而明知故犯,還掛羊頭賣狗肉欺騙觀眾。在開播之前放出的海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都是雙男主,劇方似乎有意給觀眾吃定心丸:沒有女主,沒有魔改,保證雙男主感情線。
  • 耽改101,90後男演員竟「無人生還」,還會有耽改劇大爆嗎?
    耽改劇,全稱為耽美小說改編電視劇,多由晉江的耽美小說改編而成,因迎合了「腐女」的喜好而飽受歡迎。到目前為止,晉江網站已經出售影視版權的耽美小說多達62部,其中已有兩部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九部正在拍攝,更有將近十部小說已經進入電視劇立項階段並開始接觸參演人員。
  • 我們的時代 | 耽美百合同人作者:用自由的筆讓故事延續
    陳雨琪第一次被爸媽發現看耽美是在初中。那天她在自習課上看雜誌,結果被老師發現,告訴了家長。「我媽當時驚了」陳雨琪笑,「回家就問我這些是怎麼回事。我就和她解釋了一下,說這個和普通言情小說一樣的,只是不同的類型,沒什麼不同。她聽了覺得沒什麼,也就接受了。」陳雨琪現在每天都會看耽美小說,要是碰到特別好看的耽美小說,可能一天能看4個多小時。
  • 《陳情令》之後,又有59個耽改劇來了
    彼時,捧出頂流朱一龍的《鎮魂》未播,此前改編自耽美小說的劇集中,最著名的一部是2016年初播出的《上癮》。隨後上線的二十餘部耽改劇,幾乎都如同石沉大海,毫無聲音。 耽改劇一度被視作成功的捷徑,但無論何種題材,想要成為爆款都絕非易事。 《陳情令》的總製片人楊夏開始籌備項目時,並未期待最終能得到怎樣的回報,「就是想把它拍出來」。
  • 亨利·詹金斯 | 耽美同人與同性社交欲望
    這並不說明這個人物就是直的,或者我們作為觀眾必須假設他/她是直的。我們作為觀眾當然也不需要為編劇心目中的正常文化準則買帳。(p.1)和塞吉維克一樣,坦尼森將她的寫作看作顯性化性經驗中的不可見一面的任務,使男性同性社交欲望這一潛文本從文字之下浮上表面。耽美同人將這一潛文本變為新文本的主要關注點。耽美同人移開了男性同性社交欲望最終實現的障礙物,將男性氣質的常規觀念引向危機,耽美同人揭示了男性友誼的情色面,直面對男性間的親密關係的恐懼感。
  • 《陳情令》之後,耽改劇熱度居高不下,這幾部有望播出?
    《陳情令》劇照 近幾年來,耽改劇慢慢走進大眾的視野而耽改劇也慢慢增加了不少熱度。但是這也不能阻止大批觀眾熱情高漲的嗑起cp。劇中隱晦的表達,在觀眾看起來也別有深意。《陳情令》播出後,反響非同一般。劇方甚至於開起了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賣起來周邊。而顯然,粉絲們很吃這一套,這一切都源於大眾對這部劇的喜愛以及對主演們的熱愛。
  • 耽改劇有多吃香?網傳《殺破狼》將影視化,還未開拍選角便引熱議
    文/令狐衝 耽美文化一直被認為是小眾文化,之前幾乎沒有走入大眾視野,2019年一部《陳情令》的播出,讓肖戰、王一博躋身頂流之位,更是讓耽美文化開始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
  • 【成化十四年】耽改劇加女主,粉絲會買帳嗎?
    他的破案過程主要靠得到貴人相助,時而還犯蠢犯軸,而有些看似棘手的案件突然間又解決的無比順利,讓觀眾只能發出一句:就這?,可惜直接橫插一腳更改小說官配,承擔粉絲和觀眾的怒火就是必須的了。何況耽美小說的受眾巨大,安全性卻偏低,本就是鬧起來利益不容易受到保護的一方,在耽改劇中加女主只會被粉絲解讀成一種噁心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