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
前段時間,一部電影《漫長的告別》溫情上映,影片講述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與家人長達7年的「告別」過程。
有不少人在電影院看到遊樂園那一幕淚流不止:
當一家人在遊樂園找到走失的父親時,發現他的身旁放著3把傘,他的記憶一直停留在年輕時冒雨接母女三人回家的那天。
失去記憶的父親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卻還一直惦記著他愛的人。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
據研究稱,每三秒,世界上就會有一個人被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症」。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隨著患病人數的不斷增長,這個病變得離我們每一個人都越來越近。
你是我最溫暖的記憶
熱播綜藝《忘不了餐廳》裡,有個店員奶奶名叫孔繁漪,她性格開朗,聲音洪亮。她總在不停地發送祝福,被網友趣稱為「誇誇群群主」。
餐廳初次見面時,孔奶奶在做完自我介紹後,很自然地介紹了自己的老伴:排球教練,一米八十多的個子,現在還在打排球,言語之間充滿了小女生的崇拜與自豪。
直到後來黃渤說「她的老伴在2004年已經過世了」,我們才明白,那個在孔奶奶嘴裡感覺下一秒就能見到的生動鮮活存在的老伴,已經離世近20年了。
她忘記了很多事情,但是關於老伴的點滴,她都還記得。
對於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病人來講,這個病就好像海浪衝刷沙灘,慢慢把一些可能不太那麼重要的東西就會最先衝淡,留下來的最深刻的那些東西,對他來說是一個最溫暖的記憶。
餐廳裡有個店員爺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敏爺爺,他在第一季時寫信邀請自己51年的好友來餐廳用餐。
好友到來之後,他卻完全沒有認出來。一遍又一遍擦肩而過,一次又一次的點餐對話,小敏爺爺始終沒有認出來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他多年的好友。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我是誰。
整個用餐期間,好友不時地望著小敏爺爺,眼神充滿了辛酸與失落,但是還一直堅信,他會認出來自己的。最終還是在好友不斷地提示下,小敏爺爺才終於記起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多年好友。
一輩子的朋友,不曾想突然就變成了陌生人。四目相對,你對著我微笑,卻沒有認出來我是誰。這輩子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需要重新介紹認識的這一天。
無法阻擋的逝去
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病人,就像是腦海裡有一個橡皮擦,在不停地擦拭著,直到最後記憶變成一張白紙,他們回歸到嬰兒時期的狀態。
在紀錄片《人間世》中,有個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怕忘記自己是誰,把一輩子整理成了24本相冊,在背面寫上字,來回翻看,希望能藉此留住記憶,但是最後他還是忘記了自己是誰。
在綜藝《忘不了餐廳》中,有個老人因為與孫女面對面坐在一起,卻沒有認出來孫女是誰,而感到自責落淚。
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得知自己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的蘇大強,因為擔心自己會記不得所有的事情而早早地開始立遺囑。
他們不是沒有感覺,相反,他們比我們更敏感。只是那轉瞬即逝的記憶,把他們的感覺給淹沒和隱藏了。
他們也想,也在不斷嘗試著去努力對抗病情,去留住記憶,只是這個病太殘酷,到後來他們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
有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在日記中寫到:
「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老了,不是別人喊你老頭的時候,而是病房裡有人突然說了一句我們是『三等公民』的時候。『三等』就是是醒來等吃早飯,早飯吃完等午飯,午飯吃飯等晚飯。要是真是如此,你可能就真的是老人了,老人了,老人了。」
樹有落葉的時候,也有長出新葉的時候,而人的頭髮一旦白了,就沒有辦法變黑。就像記憶一旦逝去,也就再也回不來了。
用愛,去抵抗遺忘
黃渤曾在節目中提到自己的父親就是認知障礙患者,而且是中晚期,現在已經完全認不出黃渤是誰了。黃渤最想做的事就是在父親還有記憶的時候,能夠多陪他會兒。
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愛而不得,而是明明擁有愛的權利,卻因為健康,而失去了愛的能力。
有一句話說:「時間是一直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當生命走向衰老,失去最快的就是時間。患有認知障礙的他們,仿佛經歷著一場已經開始便無歸程的馬拉松,終點沒有鮮花與掌聲,只有遺忘和失去。
失去也是一種提醒,提醒著我們珍惜當下,儘可能的去表達,去用力的愛。
他們可能已經忘記了你是誰,但是請相信,他們內心依然還記得愛你。
握緊他的手,陪著他走完生命最後的旅程,用愛,一起去抵抗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