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到生產需經歷280天左右的時間,越是到了孕晚期的媽媽,就越是緊張不已!她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生產」,特別是在聽取「過來人」的經驗之後,對順產更是充滿了擔心。順產的確會產生一定的疼痛感,同時還可能會面臨陰道撕裂、側切等問題。
因為順產是胎兒從產道內出生的過程,小小的產道和會陰要迎接寶寶出生,而寶寶頭部的直徑約是10釐米左右,過度被撐開的產道,就可能會面臨撕裂問題,在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會撕裂至肛門,所以在必要的情況下,醫生會通過「側切」的小手術幫助胎兒出生。
也正因如此,很多準媽媽在了解這種情況後,會主動要求醫生給自己側切,其實這並不是科學的做法。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時,醫生才會使用側切手術來保護媽媽:
1、胎兒過大:如果胎兒生長得過大,準媽媽們仍然堅持順產,就可導致產程延長,且過大的胎兒容易將產道撐得更薄弱,從而引發撕裂情況。所以,在胎兒過大時,醫生就會採取側切手術。
2、胎頭較低:寶寶的胎頭較低,且在順產時出現了明顯缺氧、心率變化,又或者是存在羊水渾濁、胎便等問題,需要讓寶寶儘快分娩出來,這是側切就非常有必要了。
3、會陰條件過差:孕媽媽們的會陰條件較差,比如存在陰道口狹小、產道狹窄、水腫、彈性差或陰道炎等問題時,就可對順產造成影響,需要進行側切輔助。
4、其他因素: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又或者是合併了妊娠併發症、心臟病等問題,為了減少產婦在生產時的體力消耗和潛在危險,當胎頭下降到會陰時,就可採用側切方式幫助順產。
如果孕媽們能夠順利生產,且撕裂的風險不大,那一般醫生也不會採用側切的方式。只有在以上情況出現時,才會用側切來幫助胎兒生產。不過,需要注意側切也並非是百分之百安全,以下幾個問題也不能忽視:
1、疼痛:通常在生產過程中的側切,一般都不會注射麻醉,但是由於產道已經被撐開了,所以孕媽媽們也不會感覺過於疼痛。但是,如果在產後的1-2小時縫合處疼痛不已,而且是越來越重,這種情況需要立刻告知醫生,看是否縫合時止血不夠。
2、發炎:人體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是傷口卻可能在修復的過程中發生感染出現炎症。如果縫合後的2-3天,側切部位出現了紅腫、流膿、疼痛等表現,這就可能是傷口感染髮炎了,需要就醫進行治療。
3、傷口再次開裂:如果產婦在拆線後沒有好報保養,出現劇烈運動、猛地蹲下、用力排便等問題時,就可能造成傷口的再次開裂,感染風險也會增加,這種情況同樣要及時處理,進行再次的縫合。
至於側切或撕裂會不會影響今後的性生活,醫生認為一般沒有影響!因為人體本身就有自愈能力,在出現撕裂或側切後,身體都會進行自我修復。而且,手術中採用的縫合線,有拆除和人體可吸收兩種,所以都不會對後期性生活造成影響。
雖說科學界一直都提倡孕媽們多了解生育和分娩知識,但是並不建議孕媽過於思慮。因為只要能選擇正規的醫院生產,並積極進行孕檢,都能將生產的風險降到最低。所以,孕媽媽們只要好好享受這幾個月的「皇后」生活,做好迎接寶寶到來的準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