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良。圖據武漢大學網站
武漢市科協網站上發布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引爭議一事的調查回應。
自幾年前被舉報學術造假之後,武漢大學的「學術明星」、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在近年已幾次被捲入爭議漩渦之中。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7月,當時,武漢兩名小學生以「茶多酚抗癌」研究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後受質疑,李紅良正是這兩名獲獎小學生的父親。
據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知情人士透露,9月15日下午,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行政領導班子換屆述職測評及推薦大會召開,李紅良進行了述職報告,並「主動」提出辭去院長職務。而在此前幾個月,他已被武漢大學免去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
目前,武漢大學未對李紅良是否「主動」提出辭去院長職務一事進行回應。而在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上可見,該校於今年5月10日發布通知稱,經學校研究,決定: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時間從2020年5月6日起計算。
學術明星
曾獲「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在武漢大學網站上可見,該校基礎醫學院網頁上李紅良職務信息並未發生變動。仍是:李紅良,現任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根據武漢大學網站內容顯示,李紅良1999年本科畢業於廣東醫科大學,2002年在暨南大學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2005年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中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劉德培院士與梁植全院士。2006年-2007年,李紅良前往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2007年-2008年在多倫多大學做博士後及科研小組負責人。
李紅良於2008年回國,擔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2016年12月20日,武漢大學黨委組織部公布幹部任前公示,出生於1974年的李紅良擬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是心血管代謝疾病、模式動物專家。2017年11月18日,他還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李紅良曾對媒體透露,其研究團隊有100多人,是目前國內醫學研究界規模最大的科研團隊之一。
曾被舉報
「動物實驗部分存在兩大問題」
李紅良捲入風波始於2018年1月。當年1月2日,李紅良團隊在影響因子超過30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1月18日,同校教授霍文哲通過媒體曝光舉報,質疑李紅良團隊2017年2月及2017年5月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兩篇論文:《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多泡體調控蛋白Tmbim1通過靶向Tlr4的溶酶體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霍文哲認為,李紅良團隊在關鍵的動物實驗部分存在實驗周期、動物數量均不足兩大問題。
隨著事件發酵,李紅良從碩士起發表的更多論文被質疑同樣存在造假問題。
不過,這場舉報在校方調查後給出了結論。2018年1月29日,武漢大學在其微博發布了《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2019年末,李紅良再次陷入風波中。當時一張網傳截圖顯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站出來實名舉報李紅良學術造假,「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效、有膽魄地徹底調查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的造假」。
之後媒體把網傳截圖發給饒毅本人求證,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再惹風波
捲入女兒「喝茶抗癌」獲獎爭議
今年7月16日,武漢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一事被報導後,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當時,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上可見這樣的內容: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一對三年級、五年級小學生參加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小學組三等獎。該項目名為「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簡介中提到,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藥物治療後25天,發現EGCG組小鼠腫瘤體積較生理鹽水組和阿黴素組小,本實驗表明綠茶提取物兒茶酚EGCG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
網友質疑,該項目需要研究者進行小鼠實驗,且實驗對邏輯性要求很高,小學生難以完成。據媒體報導,這兩名小學生的父親正是李紅良。
對於此事,李紅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我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我個人認為這次研究、申報都是符合規範的。」武漢市科協也於7月17日發聲明回應稱,實驗想法由學生提出,在指導老師的演示教學後,學生獨立完成實驗並得出報告結果。
根據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上發出的職務任免通知,該校已於今年5月聘任藍柯為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聘用期5年。
那麼,李紅良究竟是什麼原因被免去以上兩項職務,他又是否在9月15日「主動」提出辭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目前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