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從「瘋狂口罩」到「瘋狂頭盔」,這畫風的轉變,讓人始料未及、猝不及防。
這主要源於「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計劃在全國推行,浙江省也在5月15日下午審議通過《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搭載人應當佩戴安全頭盔,違者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警告,還可以並處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該規定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連日來,頭盔品類、款式繁多,讓消費者「選擇恐懼」;生產廠家門外排隊搶貨,頭盔價格水漲船高;甚至有人拿頭盔做文章,出現了新騙局,義烏警方發出了預警……很顯然,頭盔成了目前的「硬通貨」,那麼,老百姓究竟應該如何選購合適的頭盔,又如何買到平價的頭盔?
在中國標準在線服務網上,記者注意到,國家標準中,對摩託車乘員頭盔、消防頭盔、警用防彈頭盔均有相應規定,界定了適用範圍、對象,標準屬性、標準起草單位、標準提出部門等。例如:摩託車乘員頭盔標準起草單位為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標準發布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註:目前合併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而在中國標準在線服務網,搜索電動車頭盔,結果顯示為「暫無」。
沒有標準,就意味著沒有秩序。記者上網發現,常見頭盔的外殼,有工程塑料、玻璃鋼、碳纖維等材質,除材質差異,頭盔的覆蓋面積也對安全性有著重要影響。全盔的防護作用最好,但透氣性差;3/4頭盔則兼顧了防護性和透氣性;半盔佩戴方便,但保護安全的能力較差;還有能將下巴裝置完全翻上去的「上掀式頭盔」,則既方便佩戴,又有很好的保護性。
交警部門在給出選購建議時,指出一定要選擇正規途徑購買口碑較好、較大的品牌,仔細查看產品名稱、合格證、廠名廠址、執行標準等,認清CCC認證,確保購買的不是「三無」產品,還可以通過查看、擠壓、敲擊的方式進行篩選。
「但並沒有像摩託車頭盔一樣存在硬性標準,我們在執勤時也主要是看駕駛員是否佩戴,對於頭盔性能,也有心無力。」義烏一名交警坦言。
對此,義烏一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生產和銷售的電動車頭盔尚無國家標準,市民不能單純從頭盔材質的厚薄或者重量的大小去判斷一個頭盔質量好壞,建議購買知名品牌或者購買摩託車標準頭盔。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一些塑料回收加工廠大量收購使用過的廢舊塑膠袋,經過簡單回收處理後,打成塑料粒子,作為原料賣給頭盔生產企業,頭盔生產企業再用這些原料生產頭盔,「頭盔的超大需求量顯而易見,但國標滯後勢必會造成產品質量層次不齊,去年出現的一線工人安全帽一砸就碎不就是這樣嘛。」該人士說,除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更有可能出現國標出臺後,一部分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不得不被淘汰,這不是資源浪費嗎?
業內人士呼籲,電動車頭盔國家標準的出臺迫在眉睫,這不僅是一項行業規範,更是一項民生工程,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電動車頭盔經營行為的監管,切實規範市場秩序,保障老百姓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