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19周年 專訪寬運法師:香港,你可以更幸福

2021-01-11 佛教頻道


香港佛聯會執行副會長、香港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

  編者按:今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9周年紀念日。在「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變成生動現實的19年間,香港走過風風雨雨,保持繁榮穩定。值此香港回歸19周年之際,大公佛教獨家專訪了駐錫香港西方寺三十餘年,見證香港回歸前後種種變化的寬運法師。他在專訪中表示,香港經歷了從回歸前的恐懼、不安到回歸後的繁榮和發展,如今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香港,精神文明的發展仍然令人擔憂。他認為在這一現實情況下,佛教將有效幫助港人獲得身心的安祥、自在、喜悅與和諧。以下為專訪內容:


寬運法師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

  回歸後的香港,經濟更加強勁,但問題也很突出

  大公佛教:您在西方寺駐錫三十餘年,見證了香港回歸前後的種種變化,請問在您的印象中,香港最深刻的社會變化有哪些?

  寬運法師:在我來港這三十多年中,說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社會變化,就是香港回歸前的一段日子,感受到整體的香港市民對於九七之後的香港,多少都帶有恐懼與不安,當時很多港人漏夜排隊準備登記成為英國公民,甚至也有非常多的人打算移民到國外;當時無論是經濟雜誌或媒體新聞報導,都顯得對中國的接收香港信心不足,尤其在1997年6月30日即回歸前夕,香港市民幾乎個個都眼泛淚光,他們擔心甚至是恐懼從7月1日開始,香港脫離了他們所熟悉的英國政府後,將不知何去何從。對香港而言,當時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整個香港經濟,因為香港人習慣「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雖然中國政府宣稱未來香港50年不變,不過,部份人仍是不太敢相信。

  事實證明,從1997年7月1日香港順利回歸,令華夏子孫揚眉吐氣;到2007年的回歸後的十年,香港歷經了亞洲金融風暴與禽流感及SARS的衝擊,表現出香港人面對困境的勇氣和鬥志,這就是所謂的「香港精神」;這個地區不只沒有被擊垮,整體的經濟反而變得越來越強勁,香港新機場啟用、深港西部通道、西九龍的發展,改變了香港的經濟和面貌;迪斯尼樂園的興建、昂坪360的開幕,推動了香港旅遊的發展,帶動了香港的繁榮;香港仍然是「東方之珠」、「購物天堂」。當然很多人都說香港是因為獲利於大陸的改革開放政策,但畢竟這是一種機會,至少它們抓住了這個情勢的轉變,而在政府全力的帶動下,香港已經完全脫離了當年全港市民的不信任與憂心。展望未來,香港的明天前途光明而美好。

  不過,近年雖然經濟好轉了,但香港的問題可能就更大了,因無法實時實現特首普選和立法會普選,所以「一國兩制」無法貫徹實現;香港社會仍存在強烈矛盾、反彈及抗爭的可能,「佔中」及「旺角暴亂」等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香港的未來仍然令人擔憂;身為港人必須對香港社會有正確的認知與覺醒,才能有足夠的檢討、改善與提升的能力,從而面對未來種種的難題與挑戰,勇往直前。


2015年香港儒釋道共同祈福

  世界各種不同宗教,其實都是一家人

  大公佛教:信仰在香港人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香港也是一個各大宗教交流頻繁的地方,在您看來,香港的文化為何如此繁榮?宗教之間為何能夠這樣和平共處、團結合作?

  寬運法師:身為宗教界的一員,我們都不斷努力,積極推動宗教互融與世界和諧的工作。世界各種不同宗教,其實都是一家人。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自1978年6月首創以來,至今已經形成為體制,每年都有定期的活動、定期的思想交流,這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我們佛教界每有重大法會活動,都會邀請各宗教領袖出席;同樣,各宗教有重大慶典活動,佛教界也會派代表前往參加。此外,凡社會上有重大事件發生,各宗教均會和合共識,聯合一致,共同發表聲明,以期達到導正社會、安定人心的作用。是故,一直以來,香港文化得以持久繁榮;各大宗教之間能夠和平共處、團結合作。

  不過,由於教派的不同,在某些用詞、用語上,確實會有大同小異,但這並不妨礙彼此間的共通性。我們的基本宗旨,都是導人向善、造福社會、利益大眾;而在人生的終極目標上,雖然天主教、基督教要去天堂,佛教嚮往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即淨土。但廣義地說,天堂不就是淨土嗎?淨土不就是天堂嗎?天堂其實就是淨土,只是進路與層次上有所差別而已。所以,我們說宗教是一家人,是一家親,彼此守望相助,情同手足。其中還有一個重大的含義:世界各宗教之間的團結、和諧,是和諧世界的心靈基礎,而人類的和諧、向善、互愛,也正是世界各宗教是一家的歸結處。所以,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人類,都將會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及宗教互相包容的共識。

  哲學的思辨、科學的發展並不能讓人更幸福、快樂

  大公佛教:您覺得現時香港人最希望從佛教當中得到什麼?

  寬運法師:近年,不少專家、學者均指出,由於物質文明,使自然環境生態失去了平衡,因此,人們竭力想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及人為的努力去改變自然。事實上,就是因了人為的破壞,使得自然生態失衡的情況日益嚴重,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危險與不安全。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社會的人類,大部份都在繁忙、緊張、不安的環境中生活。有人認為「哲學」可以探討並解決許多問題,「科學」可以為社會、人類帶來很多的福利。事實上,哲學的思辨,義理高深,不是一般大眾所能領會;今天的科學雖然發達,可是,現代人並不比過去的人更幸福、快樂。

  而從宗教的信仰和修行實踐,特別是佛教的修行過程中,可以令我們體驗到,外在的環境雖然險惡不安,但是內心的世界,卻有無限廣大的智慧、慈悲可以開發。修行的方法和觀念能幫助我們,以無限的包容心,包容一切的人、事、物;這種平等的包容心,使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有安全感與歸宿感,從而獲得真正的安祥與自在。

  反觀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為了生活而形形役役,疲於奔命;或忙於五欲的追求,放縱於物質享受;或忙於事業前途,因而對周圍的人都變得冷漠與無情。因此,要從宗教、倫理的觀念,來幫助人們重建人文道德。而佛教特別重視布施和持戒,可以令人淨化心靈、破除慳貪與自私,從而廣結善緣,有助於改善冷漠的人際關係。由是而建立幸福、喜悅的人生。

  我相信,身心的安祥、自在、喜悅與和諧,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獲得的。

  以入世的精神與方式,來做化世、利世的事業

  大公佛教:對於內地、香港佛教的未來,您心中最深的願望是什麼?

  寬運法師:過去,由於佛教各宗派之間,對彼此的思想、觀念了解不足,所以時有出現互相批評的現象。現在,不論是顯教或密教,大小乘的各宗各派、山林佛教與居士佛教、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乃至佛教徒與世界各大宗教,都能彼此互相包容及尊重。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為了回應時代的呼聲,二十一世紀的出家人與佛教徒將會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將來在家佛教徒,尤其是女性發心成為專業弘法工作者,勢必大量增加。然而,必須以出家僧團為精神依歸,並且保持佛制所規定的倫理原則:依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的順序位次,奉行「六和敬」精神而和諧共處。

  過去出家人對在家人的世俗事務,都不會參與或過問。現時,為了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漸漸地,出家人做弘化工作時,無可避免地必須與世俗人事接觸或交涉,因此,就必須對佛教僧人的自我定位更為清晰;要真正做到「弘法利生」、服務社會,就必須立足於化世、濟民的宗旨及目標;要保持佛教的基本原則,以持戒、修定、發慧的三無漏學為先決條件,以佛法救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不然的話,便會脫離佛法化世導俗的功能,易於變質或成為流於世俗的行為,那就不是佛教的精神所在了。

  如何才能使眾生脫離生死苦海?就必須運用智慧。智慧又如何生起?就要用佛法的觀念及修行方法,破除煩惱、減少罪惡,才能令智慧得以增長。佛教修行的方法很多,廣則六度萬行,約則三無漏學,甚至是一句佛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

  因此,內地佛教或香港佛教未來的走向,必然是以入世的精神與方式,來做化世、利世的事業。「入世」就是積極參與,努力奉獻於社會服務的工作;也就是說,入世的工作,不能離開戒、定、慧三學的基本原則,這是菩薩道精神。「化世」就是佛陀示現人間的本懷,為佛弟子者,當效法佛陀慈悲喜舍的大愛胸襟,無條件地為眾生離苦得樂而奉獻、付出,不求任何的反饋或回報。

  我們可以看見,現代天主教的修士、修女、神父們,由於參與社會服務工作太多,與在家俗人的世務接觸機會過多,漸漸地,也就變得世俗化,很容易就還俗。佛教也將面臨同樣的危機,將來出家人的人數會越來越少。因此,出家的比丘、比丘尼雖然深入社會,做各種社會關懷的服務工作,但必須堅定地以修持梵行作為根本及依歸;出家人必須保持每日的早、晚課誦及禪修、懺悔、禮拜等功課。

  而在家佛教徒雖積極參與文教、政治、學術、工商等工作,仍須以五戒、十善、六度等菩薩道為依歸,否則便不是正信的佛弟子了。有修養的佛教徒,能夠盡其在我地,視乎現實環境的需要,護持佛教、服務社會,建設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如此的話,國家自然昌盛,社會自然祥和太平,人民自然安居樂業。

  國家、社會與人民是一種相依以存的關係,其中所需要的正是佛教慈悲、包容、和合、無諍的精神——國家好、社會好,人民自然就好。相信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深切願望。

相關焦點

  • 寬運法師做客《星耀香江》 講述一位法師眼中的「香港好故事」
    寬運法師對話史利偉(攝影:王萍)  大公佛教3月5日訊(記者 王冠)3月5日,正值驚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聯會執行副會長、香港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做客2016年大公網全國兩會特別報導——星耀香江,分享一位香港法師眼中的
  • 疫情下香港佛教徒網上慶佛誕 寬運法師呼籲信眾以智慧解決困難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佛教徒網上慶佛誕 寬運法師呼籲信眾以智慧解決困難中新社香港4月30日電 (記者 劉辰瑤)4月30日為香港紅假中的「佛誕日」。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香港佛教聯合會(佛聯會)取消了一年一度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的「佛誕節吉祥大會」,改為4月30日至5月2日在網上平臺舉辦浴佛儀式和五場佛學講座,讓市民安坐家中,也可以與佛結緣。記者從佛聯會獲悉,除取消佛誕日的活動外,大部份佛教團體或寺院均不舉辦對外開放的佛誕慶祝活動,以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全民同心抗疫。
  • 寬運法師溯源香港佛教:香港有120萬佛教徒
    在西方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聯會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大和尚為培訓營全體學員做特別開示,其中就包含香港佛教的歷史和現狀。鳳凰網佛教小編特意整理寬運大和尚開示如下:「佛教自南北朝時期就傳入香港」,寬運大和尚在談到香港佛教寺院時告訴大家:靈渡寺、青山古寺、凌雲寺是香港三大古剎;西方寺、寶蓮禪寺、慈雲寺、志蓮淨苑則是近現代寺院的代表。
  • 寬運法師追思覺光長老:香江弘法七十餘載,長老就是菩薩
    2020年11月16日,為覺光大長老圓寂六周年紀念日。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率西方寺眾法師,專程前往粉嶺觀宗寺總持殿內祭拜覺光長老,並恭誦悼念祭文,追思長老香江弘法七十餘載「悲心無盡願無窮,啟建道場演臺宗」的崇高願行。
  • 對話寬運法師:審視生命,並非只有一個標準
    主持人曾瀞漪:謝謝寬運法師!謝謝!法師在臺上講的很精彩,可是臺下各位都戴著口罩,法師看不到你們精彩的表情,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謝謝寬運法師!謝謝!接下來是答問時間,法師請臺上就座,同時我們接下來會有一小段的時間提供給各位朋友,有任何問題,請待會提出來,我們準備好麥克風。
  • 香港回歸祖國19周年,你還記得第一次去香港的情形嗎?
    香港回歸19周年紀念日祖國好,香港明天更美好7月1日凌晨,天安門廣場萬眾歡騰,喜迎香港回歸祖國時間過得真快,香港回歸19年了,大家記得第一次去香港的情形嗎?突然有感,先說說我個人吧。@叄歲細路第一次去香港怕人哋睇低鄉下佬,特地把勞力士戴上,但是,穿波鞋!還是把自己的鄉下味露餡了。@AJ第一次去香港,那是2013年6月30日,專門憋了好幾年,等到黃家駒20周年祭日這一天去的。。。一轉眼都三年了!
  • 一個19歲的香港大學生告訴你 香港回歸後都發生了啥
    作為一個普通的19歲香港大學生,我經常聽家人說,19歲是成人禮之後最關鍵的一年,既要和過去的青澀稚嫩告別,又要學著像大人一樣看待世界。站在19歲的起點往回看,成長路上有太多難忘的畫面。▲ 迪士尼樂園的落成,圓了香港青少年的卡通夢。起初,海洋公園熊貓館裡只有「安安」和「佳佳」兩隻大熊貓,他們是1999年中央政府為慶祝香港回歸兩周年贈送香港的第一對大熊貓。
  • 香港回歸19周年,計劃一次說走就走的泡吧之旅!
    今日是香港回歸19周年,慶祝回歸升旗儀式早上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逾千人出席,可謂盛況空前。
  • 與國同慶:香港回歸20周年,老鳳祥落戶香港五周年!
    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東方之珠」掀起了歡慶的熱潮!作為民族珠寶品牌的著名企業,老鳳祥與香港同行攜手為繁榮香港的珠寶首飾市場、推動香港時尚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讓我們回到歷史的長河中來回顧這些珍貴的時刻。
  • 【雙語歷史】香港回歸23周年!港區國安法,一國兩制、香港回歸用英文咋說?
    2020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3周年。
  • 香港回歸22周年,300多項活動等你來撩~
    對,沒錯,下周一,就是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的大日子!(視頻來源:騰訊視頻)轉眼間,1997.7.1距今已經過去22周年了,再看這段珍貴視頻,依然記憶猶新,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那一刻的激動與喜悅,依然像一首歌在心中激蕩,百年的屈辱史已成過去,這一天終將永載史冊!!
  • 為慶祝回歸20周年,香港把木乃伊、羅浮宮都搬來了~
    ……」一首《東方之歌》,唱響神州大地,不知不覺,時光的指針從1997撥至2017,香港已回歸20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香港舉辦300多項活動,為大眾呈現一系列精彩展覽。不用去埃及,就能看見真正的木乃伊。
  • 華語金曲獎2017香港啟動,致敬回歸20周年
    2017-05-19 19:43:18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 香港回歸19載,當代藝術在香港的發展
    香港回歸19周年,回顧這19年來,香港對於內地的影響我們是有目共睹的,香港也逐漸發展為亞洲當代藝術的交易中心,藉此機會小編與大家細數這一代人的香港回憶
  • 湛江人眼中的香港 |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
    >今天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重要日子在這裡首先要熱烈慶祝一下~關於香港小編特地問了幾個湛江人「你眼中的香港是怎樣的呢?」香港臺對於90後的小編來說,可以看得到各種粵語配音的日本動畫片,想想就懷念小時候陪我們度過每個周末的動畫片。
  • 2017香港回歸20周年晚會完整視頻錄播回放(節目嘉賓名單)
    2017年6月30日晚8點,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晚會在維多利亞港灣旁的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這場晚會的籌備已有一年,由香港與內地的藝術家、藝術團體合作,用75分鐘時間的來完美呈現此次文藝晚會的主題「心連心 創未來」,很多經典歌曲在晚會上演出。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港灣燈光齊助陣
    明天7月1日就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慶典,香港慶回歸氣氛濃厚,早在6月28日晚,維多利亞港灣兩側的霓虹燈便已開始為慶典造勢。
  • 香港回歸20周年 | 給你的驚喜可不止這六個從大英博物館借的木乃伊!
    今日主題香港回歸 20周年的驚喜
  • 西泠網拍丨文匯報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專場
    月1日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文匯報》頭版西泠網拍 · 藝是七月月度拍賣會「文匯報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專場」與您共同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刻今年為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文匯報也即將迎來八十周年的華誕,在此意義重大之時,二十年前的全彩色絲綢報紙《文匯報 · 七一特刊》再現了1997年7月1日《文匯報》當日對於中華民族永載史冊的這一盛事的報導版面,極富意義與價值。109×7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