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已經分完,剩下的只是秀罷了。
最近很多節目在著急立項。圈子裡一直在刮一陣風,預測廣告資本留給演藝圈的的時間不足兩年了。本來就影視寒冬,加上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長期影響遲早會蔓延到國內的資本市場上,錢將留著保命用,而不是拓展。這幾年,只要是大平臺,請幾個頂流,做成頭部節目,冠名費,廣告費都是幾億往上走,相當於立項成功就能賺錢,賺很多的錢,所以項目漫天開花。項目多,需要的藝人就多,所以大部分藝人都活得非常滋潤,不愁沒處去,拍不了電影電視劇的,再差都有綜藝節目上。各種選秀也不停的往這個市場塞新人。
但是,很快,市場要萎縮的,藝人多,市場小,企業求存活不花錢投資節目了,藝人們卻要活下來啊,那就得削尖了腦袋去搶為數不多的機會。
所以《浪姐》最成功的不是它有多火爆,多好看,而是它提前做出了一份蛋糕,讓參加節目的姐姐們先分。
留意一下,《浪姐》中的人氣選手,商業價值高的,最近都有新的代言在身上,也都紛紛開始準備參加新的綜藝節目,部分姐姐在《浪姐》剛開始籤約的時候就已經打包籤下了芒果臺後期很多節目的合同。接下來的一年時光裡,我們避不開《浪姐》裡的很多選手會時常在我們面前打轉。
這是整個市場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的必然選擇,錢不夠,資源就得集中,投入產出比一定要高,機會給新人,風險是高的,機會在姐姐們手裡,又有流量,又有專業度,性價比不用說了。
很多答案裡,再說阿朵這一期的表演仿佛在說:「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其實,這個感覺是在場大部分姐姐身上散發出來的,不是針對哪些新人,而是無論《青你》《創造營》《少年之名》選出來的誰,你們都沒機會了!
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大家應該會明顯感覺到新節目的上線速度在加快,末日狂歡的氛圍很重,大部分節目都會高開低走,畢竟匆忙上線,準備不足。喜劇類節目《脫口秀大會》《認真的嘎嘎們》在硬尬下去;《中國新說唱》和《說唱聽我的》在榨取中國嘻哈的最後一點剩餘價值;《樂夏2》和《明日之子樂團季》也是卯足了勁在一個領域裡使勁挖,玩命挖。節目終究是節目,播完了也就完了,但是節目裡面參與的人,都是奔著出圈掙錢去的,但是資源最終會向哪些人傾斜呢?
所以無論是孟佳還是阿朵,沒必要賦予你的心疼,淘汰不淘汰,復活不復活,該她們分到的蛋糕,她們已經分到了,以後但凡還有些演出機會,優先考慮到她們會是資本理所當然的選擇。而其他已經開始慌了的藝人準藝人們,你們看不到。更別說一些從不參加綜藝的大神們也跳出來搶蛋糕了,楊洋在《元氣滿滿的哥哥》裡,周迅去了《樂夏2》,樸樹也說自己想賺點錢,所以待在了《明日之子樂團季》,期待一下,還有哪些你們想看的,平常不上綜藝的大咖會陸續出來賣臉賺錢。
很多時候我們談到《浪姐》的價值會偏向於從女性角度去解讀,什麼拒絕定義啊,我的年齡我做主什麼的,這都是表層的意象,真正的意義是把流量和專業度捆綁起來了,影視圈率先在做這件事,猛吹老戲骨,實力派青年演員,便宜又好用,如果把他們推成了頂流,資本和影視圈是雙贏的。綜藝圈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有實力強勁又可以不停上熱搜的藝人,誰還要空有流量啥都不行的小鮮肉呢?想想,論請來上節目,樸樹便宜點還是xx(自己填空)便宜點呢?
市場往往都在萎縮時進行自我淨化,所有的不合理,都將會清除乾淨。那個時候,觀眾們才重新意識到,聽歌要聽好聽的,看跳舞要看跳的好看的,看電影看電視劇要看演的好的,這是多麼自然而然的事情。然後反思一下,為什麼以前會讓唱的難聽的給我們唱歌,跳的難看的來給我們跳舞,一群面癱來給我們演戲?資本和流量餵屎給我們吃,我們還吃的津津有味的日子應該會一去不復返了。
這一期的的回答中,很多人在提姐姐們solo比團賽更適合,因為各種各樣的特質。但這些特質其實《浪姐》的第一期就展示給我們過了,即使是阿朵這期的solo舞臺也絕不會比她初舞臺的《扯謊哥》更驚豔。實際上,節目走到接近尾聲的階段,這些姐姐們表現出來的特質更集中在努力堅持和敬業上,這些姐姐,大部分都是人生經歷過大起大落,在各種環境裡磨練出來的,沒有誰頭頂天生的光環,沒有人在一出道就流量黃袍加身,她們比這些年突然爆紅的小鮮肉都更能明白機會不是理所當然,僧多肉少的演藝圈,狼性逐食才是生存的唯一法則。所以這麼多期《浪姐》下來,即便是嘴上喊著無所謂的寧靜,都是拼盡全力,沒有一絲懈怠的準備每一次演出。
所以,《浪姐》剛開始,大家都期待著這一群功成名就帶著傲氣而來的姐姐們互相看不上,互相撕逼,結果越往後越發現她們比誰都努力,比誰都拼命,感情也越來越好,仿佛《浪姐》沒有按照最初的劇本演下去。
但大家仔細想想,這些歷經風浪的姐姐們,如果真的抓到一個機會乘風破浪,她們會是那片浪,還是會成為那艘在大浪中玩命穩住自己,希望自己能夠揚帆起航,走得更遠的船呢?
如果說,那些出道就成為頂流的偶像明星,需要人教她們怎麼努力,怎麼堅持,怎麼敬業,那麼這些姐姐不需要人來教,她們的所有成就本就是靠自己一點一點拼搏過來的,她們會比任何人都是知道面前機會的可貴,也會比任何人都珍惜都認真對待。
這,才是我愛浪姐們的原因。
《浪姐》去搶蛋糕,搶所剩無幾的蛋糕,是應該的,還要再搞大些,再找一些真正的優質藝人來身負流量,讓粉絲為姐姐們撕逼,控評,因為這樣撕起來,我們聽到的至少都是哪位姐姐跳的更好,哪位姐姐唱得更專業,而不是「我家哥哥有多努力,你知不知道!」我TM真不關心誰比誰努力,我只想看到正確的人在正確的位置上!
所以,只要《浪姐》還在為優質藝人創造流量,這個節目在我心中就涼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