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才女,如蔡文姬、卓文君、薛濤、魚玄機等都是不錯的女詩人,不過她們不填詞。
說起女詞人,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李清照了,李清照應該是影響最大的女詞人了。但是,評比誰的水平最高,就很難說了。
老街下面列出一些比較有名女詞人,不知道大家喜歡哪一位?
一、清朝才女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先從離我們比較近的開始說起。論起來,如今還健在的葉嘉瑩先生,應該是當今最德高望重的女性詩詞人了。
如果只說古代人的話,清朝第一女詞人一般都認可是顧太清。詞壇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說法。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顧太清嫁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妾),但是她並不是正妻。丈夫去世以後,她甚至被趕出了貝勒府邸。
顧太清的丈夫奕繪家世顯赫,才華出眾,夫妻二人琴瑟相和、夫唱婦隨,可以和宋朝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媲美。
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奕繪去世以後,顧太清捲入了和龔自珍一段緋聞中。當時龔自珍寫了一首"己亥雜詩",在京城文人中傳抄開來 :
空山徒倚倦遊身,夢見城西閬苑春;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
龔自珍在這首詩後面還有一句小注:"憶宣武門內太平湖之丁香花。"
「丁香花"事件令顧太清有口難辨,結果被奕繪與妙華夫人所生的兒子載鈞逐出王府。龔自珍辭官離京,兩年後去世。不過顧太清晚年因子而貴,生活的還不錯。
下面錄入幾首顧太清的作品,《早春怨·春夜》:
楊柳風斜,黃昏人靜,睡穩棲鴉。短燭燒殘,長更坐盡,小篆添些。紅樓不閉窗紗,被一縷,春痕暗遮。淡淡輕煙,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喝火令》:
久別情已熟,交深語更繁。故人留我飲芳樽。已到雅棲時候,窗影漸黃昏。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醉歸不怕閉城門,一路瓊瑤,一路沒車痕,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二、明末抗清奇女子劉淑英
明末時期,有不少抗清的志士 。其中有一個奇女子叫劉淑英,不亞於後來的秋瑾。文能提筆,武能提劍。
劉淑英幼年喪父,新婚喪夫,後來又經歷了亡國之痛。 李自成攻陷軍師後,據徐鼐《小腆列傳·列女》云:
淑英聞之慟哭曰:「吾恨不為男子,然獨不能殲此渠爭,以報國讎邪!」
劉淑英自幼攻讀經史,飽讀詩書,留下來不少佳作。
《西江月·感先君遺稿》:
丹璋璘璘珠吐,青節峋峋玉立。乾坤留此孤忠烈,《來復》蕭條一笈。兩淚幾行點次,飛花天外評輯。誰為畫箸籌邊策,屈父皭然嗚咽。
《蝶戀花·季春雨》:
亂紅飛盡春山小,瘦鍔彈雲,如哭還如笑。可堪芳草連天杳,夢魂空曳長安道。乳梅滴滴鶯聲老,病怪貧魔,馳逐無休了。濃雨送春歌到曉,愁心都倩碧天稿。
三、宋朝女詞人
宋朝最著名的詞人當然是李清照,她跨越了南北宋時期。
不過,在北宋還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女詞人叫做朱淑真,歐陽修有一首《生查子》傳聞是朱淑真的作品: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可惜朱淑真愛情生活不如意,婚後夫妻也不和睦,最後因抑鬱早逝。據傳朱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僅僅傳世了一小部分作品。
錄入朱淑真的一首《謁金門·春半》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幹閒倚遍,愁來天不管。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捲,斷腸芳草遠。
朱淑真在和平時期,寫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感受。她沒有經歷過李清照時代的亡國之痛。
靖康以後,家國巨變,改變了李清照以及南宋詞人的詞風。他們紛紛將這種感受寫入了詞中。
南宋初和南宋後期,曾經有兩個女人,都被金兵擄走,二人分別填了一首《減字木蘭花》。
蔣興祖在靖康時擔任陽武令,金人入侵時死節,妻及長子相繼以悸死,其女年僅十五歲,被金兵擄走。北行途中作詞《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南宋後期宋金之戰中,又有淮上女子遭此厄運,也被金兵擄走,途中作《減字木蘭花》一首:
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在宋朝,比較有影響的女詞人還有嚴蕊、魏玩、戴復古妻、徐君寶妻、陸遊前妻唐婉等。
結束語
從填詞一道來說,李清照當然是影響最大的詞人,其石破天驚的《詞論》一篇稱為學詞之人的必讀文章。
除此以外,朱淑真、顧太清也是傳世作品較多的女詞人。至於誰最受人喜愛,誰最優秀就不好判斷了。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71|南宋詞人潘牥直言敢諫,卻因溼身受寒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