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樂安孫氏

2021-03-01 一家之說言

     

     自古有國有家者,無不國修其史,家修其譜。史所以記政事,辯是非,別善惡,立國教。譜所以著世系,垂祖訓,續傳統,正家風。知史而後知愛天下,愛國家,愛人民,愛正義。知譜而後知愛祖宗,愛同族,愛家庭,愛自身。史譜交映,相得益彰,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大特色。

     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姓氏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其發展和演變貫穿了中國歷史全過程,形成了獨特的華夏姓氏文化。古今中華姓氏數目據專家估計約有一萬二千之多,其中,孫姓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文化研究價值。在流傳範圍最廣、流行時間最長的宋代《百家姓》中,開頭一句就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孫姓被排列在第三位。在當代中國100個大姓中,按人口多少排列,孫姓位居第12位大姓。

     孫姓的起源演化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姓源的頭緒較多。經過唐宋時期官方史籍和有關譜牒梳理,一至認為主要來自三支源流:

     一是姬姓,源於衛國國君周文王第八子康叔的後代。其九世孫惠孫之孫以其祖父的字命名孫氏。

     二是羋姓,源於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孫叔敖字孫叔,其子孫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稱孫氏。姬姓和羋姓孫氏都是以祖字為氏而得姓。

     三是源於媯姓。媯姓孫氏可上溯至媯滿其人。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以國為氏,稱陳氏。媯滿十一世孫陳完,因避亂逃到齊國,改姓田,田完的五世孫無宇,其次子田書是齊國大夫,因戰功卓著,被齊「景公賜姓孫氏,食採於樂安。」(《元和姓纂》卷七孫姓)從此田書改叫孫書。媯姓孫氏因「賜姓」、「食採樂安」而得姓,故稱樂安孫氏。孫書是樂安孫氏得姓始祖,即樂安孫氏一世祖。據入黔榮公支家譜資料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調北徵南,孫榮由江南應天府入黔鎮守畢邑,為入黔一世祖,源於樂安,根於江南。

     樂安孫氏是孫姓當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國古代和現代著名姓氏當中有其特殊的影響和地位。從樂安孫氏家族的發展史不難看出,樂安孫氏先祖在齊國均位居高職,或者為卿、或者為相、或者為將軍。在華夏歷史長河中,樂安孫氏出現過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幾位重要歷史人物,他們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樂安孫氏始祖孫書即孫武的祖父,曾任齊國大夫,多次參與指揮齊國對內對外的戰爭,表現了突出的軍事才能。孫武出生、成長在這樣一個家學深厚的貴族世家,從小受到軍事思想智慧的哺育滋潤、感化薰陶,與後來在吳國建功立業,撰著不朽的《孫子兵法》,成為兵家的創始者,有著密切的淵源。

     孫武所著《孫子兵法》十三篇,內容深邃精博,為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作之一,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它久負盛名,長期被尊奉為「兵學聖典」、「百世兵家之師」、「兵學鼻祖」,其餘韻流澤早已蜚聲中外,被譯成日、英、法、德、俄、捷、西、朝鮮、越南、馬來西亞、希伯來等幾十種語言,榮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兵學巔峰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像號稱「兵學百科」的明代茅元儀評論孫子時所說的「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遺孫子。」即在孫子之前的思想,孫子都能概括,而孫子之後的兵家思想,無一不追述孫子。《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思想財富,也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遺產。作為樂安孫氏後裔,倍感自豪和驕傲!

     繼孫武之後不久的戰國時期,樂安孫氏又出現了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給後世留下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一道被讚譽為中國古代「兵學雙璧」。《史記》所記載的孫臏「圍魏救趙」、「田忌賽馬」和「減灶誘敵」的故事膾炙人口,早已成為古今中外戰例經典。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就是孫臏輔佐齊將田忌取勝的,孫臏用「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作戰方法,打破魏國軍隊,制服了龐涓,使趙國亡而復存。此後,孫臏名聲大振,被譽為兵家「亞聖」。

孫武與孫臏是我國古代兩位傑出的軍事家,《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我國古代兵法中的兩座豐碑。史書上把孫武與孫臏並稱為「孫子」。古人稱人生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孫子兵家之功,孫子兵家之言穿越歷史時空和國界,永遠垂範後世,啟迪後人。正因為兩孫子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影響和重要地位,被稱為「兵家之祖」,於是樂安孫氏又被稱為「兵家之姓」。

     三國時期吳國開國君主孫權,也是最值得孫氏家族引以自豪的族人之一。三國孫吳家族的故事通過《三國演義》廣為流傳,西晉陳壽的《三國志》以詳實的撰述記錄了兩代君主和十餘世宗室後代。孫鐘的兒子孫堅智勇雙全,在長沙太守職上起兵舉義,參與討伐董卓。孫堅英年早逝,其子孫策繼其未竟事業,依靠士族勢力在江東地區建立了孫氏政權,成為一方諸侯。孫權繼承父兄之業時年僅19歲,英勇果敢,才智非凡,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於赤壁,最終三分天下。曹操由衷發出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隨後又在吳蜀彝陵之戰中打敗劉備,於公元229年正式稱帝,開國江東,建立東吳帝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孫姓皇帝,這是漫長封建時代孫姓族人建立的唯一王朝。孫權在長期統治時期,實行富國強兵國策,發展海洋航運,先後平定江南、開闢嶺南、經略臺灣、聘問南洋,大大促進了長江中下遊的開發,使江南地區經濟文化顯著發展。

     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不僅是樂安孫氏族人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毛澤東讚譽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國民黨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他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與「共和」深入人心。孫中山畢生追求民主自由,和平幸福,以「天下為公」為其終生奮鬥目標,是時至今日仍然深受海峽兩岸中國人尊崇的歷史偉人。孫中山先生家世,據《國父家世源流考》和孫科《八十述略》諸書考證和記載,孫中山家族是旃公後裔,先祖是晚唐僖宗時期中書舍人及兩浙總指揮節度使孫拙。孫拙子孫誗,功封東平侯,為江西寧都始祖。據有關考證,孫誗是孫中山先生第三十五代先祖。

     以上是樂安孫氏中四位對中國歷史有著巨大影響的聖賢偉人。在華夏歷史上,還有諸多樂安孫氏仕子俊傑,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青史流芳。在這裡擇其事跡突出者例舉如下: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名孫武之後孫炎,是唐昭宗宰相孫偓家族先祖。孫炎是著名訓詁學家,時人稱他為「東州大儒」。孫炎撰有《周易春秋例》,並為許多經典著作作注。他在中國音韻史上也有突出的貢獻,所撰寫的《爾雅音義》,開中國反切注音之先河。

到了唐代,樂安孫氏族人既有世代書香,又有皇家重臣,可謂名宦滿堂,家族顯赫,居宅繁盛,堪稱是名門望族。被尊稱「藥王」的唐朝一代良醫孫思邈,不愛功名爵祿,潛心著述,所著《千金方》總結了唐代以前歷代醫學的理論和治療經驗,收集了5300多個藥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對我國傳統醫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流傳遠至朝鮮、日本,尤其對日本的漢醫影響深遠。

     孫逖是唐代著名詩人之一,《全唐詩》收其詩作一卷。孫逖家族就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宰相孫偓家族族人。孫逖父親孫嘉之,唐武則天垂拱年間(685~688)進士及第,秘書監,生子逖、遹、遘、造。孫逖從小才思敏捷,以科舉入仕,曾為中書舍人,為皇帝起草文誥「掌誥八年」,也曾寫下大量詩賦、策論,有文集三十卷傳世。孫遹為常州刺史,是孫中山家族先祖,也是入黔榮公家族先祖。孫遘為亳(bo)州長吏,其曾孫孫偓在唐僖宗乾符五年(878)狀元及第,為孫姓士人在唐代的第三個狀元。孫偓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拜相,是唐朝官銜最高的樂安孫氏族人。唐代科舉第一個狀元孫伏伽,亦為樂安孫氏族人。

     元朝末年,安徽鳳陽府的豪族,樂安孫氏族人孫繼達(孫興祖侄)率宗族跟隨朱元璋起兵反元,出資出糧,力克常州,以軍功賜田宅於武進。孫繼達後人、清代經學大師孫星衍於嘉慶初年踏訪吳縣孫武墓,考證出其常州孫姓家族是孫武之後,召集族人在吳縣修了孫武子祠廟,還親自主修了《陽湖孫氏家譜》。孫星衍自幼天賦極高,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進士,歷任編修、主事,學術成就很高,對音韻、訓詁、諸子百家和金石文字都有所研究,曾被大才子紀曉嵐贊為「天下奇才」。他曾兩度在山東為官,任過提刑按察使和山東督糧道、山東布政使。《清史稿·孫星衍傳》講他是江蘇陽湖人,其本人則在《家吳將印考》中追述:「吾家為樂安孫氏,系出陳子佔後。」(引者註:子佔即孫武的爺爺孫書的字)。

     還有明朝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孫坤,鞠躬盡瘁,清正廉潔,為鄭和下西洋督造巨艦八十艘,不幸積勞成疾,死節職上,被朝廷追封為工部侍郎。明代孫濡在任河南長葛縣知縣之時,傾其家產解救縣內災民於大旱之年,對蒼天發出「寧可絕我子孫,不可滅我子民」的祈求,其愛民如子的精神為長葛百姓銘記。

     樂安孫氏當中亦有一位女性族人引人矚目,歷史只留下她孫皇后之尊號,卻沒有留下她真正的名字。《明史》記載,孫氏山東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幼年進宮,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並作為宣德朝的皇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皇太后,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的主要撫育人,對宣德以來的朝政,尤其是「土木之變」後處於非常時期的明朝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天順六年(1462)去世後,孫氏被以「太廟」的名分,上十五字尊諡「孝恭懿憲慈仁壯烈齊天配聖章皇后」,與宣德帝合葬於北京十三陵中的景陵。

     清朝樂安孫氏族人孫廷銓,曾獻計智擒鰲拜,為康熙皇帝親政,為國安定立下了大功。清康熙二年(1663)拜相,為相七年,勤於政事。他歷任兵、戶、吏部尚書,奉命參定大清律。孫廷銓學識淵博,涉獵廣泛,潛心著述,留下一些有價值的著作,其中以《顏山雜記》的學術價值最高,是極為珍貴的古代科技史料,康熙十七年(1678)被收入《孫文定公集》出版。

     樂安孫氏一族,綿延兩千五百餘年,賢者輩出,翹楚英才,代不乏人,或著名於邦國,或載錄於宗譜,稱播於世,為後人所敬仰。在中國歷代進士題名榜上,樂安孫氏族人大顯風採,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即由樂安孫氏族人奪得,他就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狀元孫伏伽。而在明清兩代201科51624個進士中,孫姓有713名,佔1.38%,其中極大部分是樂安孫氏族人,其中榮公後人有畢節中屯孫中理(1730~1771),這在華夏眾多姓氏中是不多見的。直到今天,樂安孫氏族人中的傑出者,或為國家重要領導人物,或為國家著名專家學者,或開拓海外、闖蕩世界……樂安孫氏無數後來人,在華夏文明史進程中,佳話綿延,業績不衰!所有這些都表明,樂安孫氏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中極其光榮的一員。

     本文摘錄於貴州畢節2015版《孫氏榮公世譜》總序。

編排:明    明

歡迎共同愛好者關注!

相關焦點

  • 名人家族譜系——孫氏始祖傳承至孫眉與孫中山兄弟倆
    不論是老百家姓中按照政治身份排名的「趙錢孫李」,還是新百家姓中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的姓氏,孫氏都排在了前幾位。在歷史的長河中,孫氏可謂人才濟濟,不容小覷。從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到戰國時的孫臏,再到三國時吳國君主孫權,一直到「國父」孫中山。這些英雄人物不僅同姓孫,還同屬於樂安孫氏一支。
  • 滕州孫氏認祖歸宗儀式
    孫氏宗親群 歡迎全球孫氏宗親!尋根、互助、傳承、發揚! 綜上所述,懇望臏祖宗親會洞明識辨,據實續接我興旺祖親之認祖歸宗,匯入臏祖之浩源,一脈相承,同修基業,萬古流傳,誠為當前樂安之孫承盛世之大喜望事矣!思考不到之處,望族人涵之。
  • 孫氏聚集地:蘭考縣
    豫北衛國孫氏和豫南楚國孫氏是中華孫姓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孫姓在豫境內各地區的分布相當稠密。以下是蘭考縣孫氏聚集地分布情況。城關鎮馬站村孫氏。傳說,宋代泥馬救康王時,泥馬馱著康王到此地,因馬累,在此站了片刻,故此地取名馬站。後高、孫、楊、賈等姓遷此建村,名馬站村。城關鎮孫樓村孫氏。明初年間,孫姓在此建村蓋樓,故名孫樓。城關鎮王孫莊村孫氏。
  • 孫氏太極拳簡化套路
    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舒展圓活,動作敏捷。練之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故又稱活步太極拳。為了推廣武術的傳統套路,我將孫氏太極拳進行了簡化改編。改編時,儘可能去掉原套路中一些重複的和難度較大的動作,但又使之毫不脫離原套路中的身、手、步法及動作承接轉換的規則,務期完整地保留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改編後的孫氏太極學,由原來的九十八式,簡化為三十五式。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信者樂安
    樂安,取自「樂業安居」之願景,始建縣於公元1149年,行政區域面積2400多平方公裡,總人口40萬。樂安位於江西省地理中心位置,撫吉高速、昌寧高速穿越我縣腹地,與贛粵、京福兩條高速公路相連,大大縮短了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洲的距離,已全面融入了省會南昌90分鐘經濟圈。更令人欣喜的是,途徑樂安並設站的吉撫武溫鐵路已基本完成規劃設計即將開工建設,這將對樂安加強與沿海地區交流合作,參與區域一體化進程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更加優越的條件。2.政策支撐「強」。
  • 孫氏圖騰,孫家人必須知道!
    孫氏宗親群 歡迎全球孫氏宗親!尋根、互助、傳承、發揚! 作為孫氏族人,我們人要知道孫氏圖騰及其含義。
  • 沒有辣椒,樂安人真箇吃不下飯!
    沒有辣椒的樂安人,吃飯都不香!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一天當天當中的頭等大事。胃滿足了,心也就幸福了。而對於樂安人來說飯桌上不能缺的,那一定就是--辣椒!炒菜、泡粉、下飯、無所不能的辣椒佔據著我們的一日三餐。
  • 孫氏歷史名人(四)——明朝孫皇后
    點上方孫氏家族榜進孫氏家族孫氏家族榜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孫」,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孫氏家族榜」 再點擊「關注
  • 樂安一中校園文化藝術節精彩紛呈(圖)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黃鐵輝、李發生報導: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健康活潑、格調高雅的藝術氛圍,提升學校藝術教育辦學水平,12月11日,樂安一中舉辦第26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今年是樂安一中建校八十周年,此次匯演也是該校獻禮校慶系列活動內容之一。小品《拍電影》 黃鐵輝、李發生提供  歷年來,樂安一中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開齊開足藝術課,積極營造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著力培養學生文化藝術素養。並以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為載體,陶冶學生情操,加強學生審美教育和藝術表現力培養。
  • 普陀上潘孫百年孫氏望族(一)
    前言: 普陀上潘孫地傑人靈,雄踞於此的孫氏百年往事如過往雲煙般消逝即縱,只有在泛黃的紙片上找到絲毫印記
  • 撫州樂安:首部本土電影《大儺·董春女》正在上映,電影院走起
    影片以大儺祭禮在撫州樂安的流坑村如何延續、傳承為背景,講述了民國時期樂安女子、「大儺」——董春女悽美傳奇的故事。電影不僅全程在撫州樂安拍攝,劇本更是改編自一部樂安本土小說《殘垣夜雨》。在電影的拍攝地樂安流坑古村
  • 撫州樂安:首部本土電影《大儺·董春女》正在上映,電影院走起!
    影片以大儺祭禮在撫州樂安的流坑村如何延續、傳承為背景,講述了民國時期樂安女子、「大儺」——董春女悽美傳奇的故事。電影不僅全程在撫州樂安拍攝,劇本更是改編自一部樂安本土小說《殘垣夜雨》。《殘垣夜雨》的作者黃更昌告訴記者,在他七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給他講過董春女的故事。當時他覺得十分震撼,而儺舞就是董春女這個故事的紐帶。
  • 博興縣樂安實驗學校召開新入職教師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王軍濤 濱州報導  10月15日下午,樂安實驗學校召開了新入職教師座談會,學校小學和附屬幼兒園,希望新進教師們能紮根樂安,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於學校的發展中,愉快教學,健康成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為學校美好明天作出自己的貢獻。青年教師們也紛紛表示,有領導的關心,有自身的努力,定能展示自己的才華,為學校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 安化樂安一位父親明天收媳婦,吃過早飯去附近商店買煙款客沒有回來!
    歷來,善良的樂安人在災難和重大交通事故面前,對搶救生命從來都不會秀手旁觀。今天早上 一位出去買煙的安化樂安父親沒有回家視頻       生活在樂安的人們,身邊發生了矛盾糾紛報了警,不論糾紛矛盾大小,還是雨雪冰凍惡劣天氣,都會看到樂安派出所這些人的身影。今天,他們是第二次出警。
  • 樂安通報惡性刑事案件 一名駐村扶貧幹部被害
    樂安通報惡性刑事案件 一名駐村扶貧幹部被害 2020-08-13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無棣孫氏尋找一家人
    我是炳字輩,也不知道是多少世,希望咱孫氏家族人幫幫忙。聽我爺爺說,原來是有家譜,後來有東北的親人找到家族,說是一家。當時他說把家譜抄下來,在我家住著有三天,然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半夜帶著家譜走了,家族裡其他留有的家譜,也在文革時被燒了。
  • 江東孫氏的寒門佐證:不尊儒術,不重禮法,與世家大族勢同水火
    自此之後,江東士族與孫氏的關係降至冰點,以致於孫權去世之後,孫氏宗親接連跋扈亂政,而大多數士族則保持了冷眼相看。以上,便是江東孫氏在發展時期與士族的「恩怨情仇」。或許有人會說:孫氏與江東豪族之間,一直都是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為何不在一開始就聯合呢?
  • 長江九江段水位離警戒線不足1米 昌江、樂安河洪水形成
    此外,昌江1號、樂安河2號洪水已經形成。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胡康林餘亦鵬實習生陳言)當前,受省內降雨及長江上遊來水影響,長江九江段水位離警戒線不足1米。此外,昌江1號、樂安河2號洪水已經形成。  記者從水利部門獲悉,截至7月3日21時,長江九江段水位19.02米,距20米警戒水位不足1米,鄱陽湖星子站水位已達18.50米,距19米警戒水位僅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