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什麼事先預告,《心動的信號2》便於6月19日播出了。雖然官宣突然,但鑑於第一季不錯的口碑和影響力,粉絲們還是奔走相告。《心動的信號2》的明星嘉賓做了很大的調整,只有第一季的楊超越保留,另外五位新晉的心動偵探分別是杜海濤、宋茜、鄭愷、楊丞琳,加上心理學者劉軒。這個嘉賓陣容還挺有新鮮感的。
《心動的信號2》的六位心動偵探《心動的信號》是騰訊視頻從韓國電視臺Channel A購買的版權。去年Channel A推出的《Heart Signal 2》火遍中國網際網路。8位青春男女在同一屋簷下共同生活一個月,他們需要遵從一定的遊戲規則,並且嘗試尋找真愛,另一方面,演播室內的明星觀察團則一邊猜測推理他們之間的感情戲,一邊進行著與愛情相關的談話與評論。簡而言之,節目的模式是:幾個明星嘉賓,觀察素人戀愛。
《心動的信號1》大獲成功後,類似的戀愛推理社交類便開始扎堆出現,比如浙江衛視的《遇見你真好》、湖南衛視的《戀夢空間》、愛奇藝的《喜歡你,我也是》等,讓人眼花繚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圍觀素人戀愛有什麼可看的?
其實不然。愛情從來是人類的永恆主題,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剛需。雖然當下中國正進入「單身社會」,有數據說,適婚年齡的單身年輕人已達2億,但單身並非意味著不渴望愛情——恰恰相反,寧願單身也不將就證明了年輕人對於愛情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對方不僅顏值高,性格好,還是自己的soulmate。雖然在刻板印象中,素人戀愛不如偶像劇中的帥哥靚女戀愛來得唯美浪漫,但以《心動的信號》為代表的戀愛社交類節目則立志於打破這個刻板印象:它可以比偶像劇更加偶像劇。
《心動的信號2》入駐的「信號小屋」,這不是「小屋」了,而是偶像劇裡的豪宅該怎麼偶像劇化?其一,選人很關鍵,素人的「質量」很關鍵。事實就是這麼殘酷,在快餐化的大眾娛樂時代,觀眾是沒有耐心和興趣看兩個「不好看」的人談戀愛的,就像《春夜》裡的怦然心動,你如果隨便挑兩個路人去演,觀感肯定不同。大眾文藝中愛情的「唯美」,首先是愛情中的雙方得長得好看。《心動的信號2》無論是明星觀察團還是彈幕,無一不驚嘆這一季嘉賓質量之「高」——尤其是男嘉賓終於「揚眉吐氣」一回,目前出場的三個男嘉賓都高挑、帥氣。女嘉賓也都是耐看型的氣質美女。
節目中的三位男嘉賓,按出場順序稱為男一、男二、男三其二,也是最關鍵的,得「心動」。從1990年代的《玫瑰之約》到現在仍然擁有穩固收視群體的《非誠勿擾》《中國新相親》,婚戀類節目一直是電視螢屏最常見類型之一。不過在《非誠勿擾》裡,觀眾感受到的不是「心動」,它的重點不是男女嘉賓私下相處的種種細節,而是根據雙方羅列出的條件、展示出的價值觀等,做一次「相親」。因此,觀眾可能會把《非誠勿擾》當做觀察社會、人性與婚戀的一個窗口,但不會把它當偶像劇。
《心動的信號》這一類節目則不同,它的最終目的不是讓男女嘉賓牽手,而是這個過程得讓觀眾心動。騰訊為什麼一定得買版權?因為《Heart Signal》最核心的創意在於它的幾條入住規則設定——這個設定就像愛情實驗裡的催化劑,它是心動的源泉。
《心動的信號2》中信號小屋的入住規則依舊與第一季一樣。這六條入住規則是:每天晚上必須回到信號小屋;自行決定準備晚餐,一男一女搭配完成;入住當天,禁止透露自己的年齡職業;每天晚上可以,且只可以向一位的異性發送心動簡訊;入住期間不能交換個人聯繫方式;合宿期間不能直接對異性告白。
《心動的信號2》的入住規則與上一季一致這6條規則的設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這檔節目的神秘感、緊張感和心動感。在封閉的空間裡,不允許彼此之間明確地表露好感,卻又要求晚上需要向心動的對象發簡訊。到底誰對誰暗生情愫?必須由觀眾親自捕捉信號。
觀眾和明星觀察團在捕捉素人男女的「曖昧」瞬間時,也是在放大愛情中每一個細枝末節,放大每一個心動時刻。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手勢、一句話語,它們可能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但當你拿著先入為主的放大鏡後、戴上浪漫的柔光濾鏡後,它們似乎都暗含秋波、意味深長了。
某些相處細節被放大後,觀眾很容易變成「檸檬精」與此同時,捕捉的過程,是重新體驗心動的過程,觀眾期待著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擔心「心悅君兮君不知」的遺憾發生。因此,觀看過程中,心動與緊張的情緒反覆交織。捕捉也極大增加了觀眾的代入感、參與感和沉浸感,節目中的素人嘉賓是否心動不得而知,但有些觀眾在腦補和剪輯的幫助下,已經心動得花枝亂顫了。
不少「心動」是剪輯效果這正是《心動的信號》走紅的秘訣:讓觀眾代入理想的角色,感受心動,體驗偶像劇式的愛情。
節目一開始,宋茜說追節目就像追偶像劇;其實《心動的信號》比偶像劇還偶像劇,偶像劇觀眾還能清晰分辨是「虛構」的,但《心動的信號》在真人秀的旗號下,它不免讓觀眾以為這是現實生活中上演的愛情。
宋茜說看節目就像追偶像劇,確實如此只是,有一個靈魂拷問是:這些心動是真的嗎?或者說,節目中的素人嘉賓真的心動嗎?追過「石榴夫婦」、「宇宙夫婦」、「無尾熊夫婦」的觀眾已經知道答案了;而《Heart Signal 2》和《心動的信號1》完結後的現實走向也「殘忍」地告訴諸位:節目中的心動並沒有延續到節目之外。倒是素人嘉賓都經由節目獲得了不少熱度,在商業化道路上成功了。
顯然,節目中也許有真實的心動,但更多是來自於節目的設定和剪輯。節目本質是一場「實驗」。就像現實生活中男女認識交往時,幾乎沒有哪一對情侶會遵守信號小屋那6條原則,這是對常識的違背。也即,節目組對入住原則的限定,服務的是節目的戲劇性和可看性——「好看」「讓你感覺心動」是第一位的,至於是否符合戀愛常識,是否「真實」,並不是首要追求。
雖然可能是「假」的,但坦白地講,《心動的信號2》依舊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心動實驗——尤其是在愛情荒蕪的時代,幾個素人戀愛能復甦觀眾心動的感覺,也挺不容易。不必真情實感地代入到素人嘉賓的現實生活中,看這部綜藝更近乎我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遊戲,我扮演爸爸,你扮演媽媽,扮演的過程中大家都很投入,好像真是那麼一回事,但當遊戲一結束,也不必較真剛才的扮演是「假」的——因為最重要的,是那個體驗的過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