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那麼喜歡《你好,李煥英》

2021-02-27 蛋白青年

這是蛋白青年2021年第9篇原創

《你好,李煥英》現已破43億票房,這部電影真的有如此之好麼?

我個人沒那麼喜歡《你好,李煥英》,總覺得還是不夠自然,沒有宣傳的那麼厲害。我體會到了影片的真誠,但很多方面依然有很大進步空間。

今天,我不想過多地去評價這部影片,而是想表達一個觀點——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李煥英」,我們應該尊重每一種合理的感受與理解。

表達應該是「合理的」,諸如「看這個電影不流淚的人有人格缺陷」,「導演在消費她已逝的母親」等偏激評論可以休矣。

但又有多少人的合理表達招致了人身攻擊、道德綁架,讓表達成為了一件危險的事。有些人甚至不允許別人說XX有缺點,XX就是完美的,只要你說XX哪裡不好就是你的問題。

倘若上述兩種情況越來越少,或許敢於合理表達者便會越來越多。

如果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那麼被理解應該是表達者的使命吧——

我們該學會合理表達並且尊重他人的合理表達,即使我們的觀點不一樣。

有時候不一樣讓我覺得沒什麼的,因為人固不同,所以對某人的思想實在不來電,是很正常的。

在內心真誠的基礎上,大膽地說出「我不喜歡」是我們嚮往的自由。

每個人都有權利玄追尋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大家都喜歡,我也可以不喜歡。

我曾在我的隨筆中寫過一句話——「我依然會閱讀膾炙人口的書籍,只是不會再去用暢銷書的標籤去衡量其價值。」

有些十分暢銷的書,我就是不喜歡,讀來覺得只是些華美的詞藻堆砌,敘事冗長拖沓,邏輯也不清晰,與很多經典作品相差甚遠,讀完後沒什麼收穫,合上這本書,它並沒有觸發我太多思考。

偶然朋友與我談論起它時,我也願意表達我最真實的感受與態度,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大家都沒必要達到觀點的統一,我們對不同事物有獨特的偏好,這才真實。

如王小波那句話——假如有樣東西人人都說好,那它一定不好,這是一定之理。

一味緘默並不可取,這個世界需要表達,需要情緒外放,需要思維共振。

如果沒有那些歷代作家的表達,我們不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如果沒有那些觀眾的表達,我們不會發現作品所有的閃光點與缺點;如果沒有那些讀者的表達,我們不會邂逅那個相似的靈魂。

正是這些表達,消解了眾生的孤獨,讓你我知道,原來,有人和我一樣,也認為XX作品有缺點;有人和我一樣,我們被同一部電影同一本小說同一首詩感動。

想起那個問答——記者採訪霍金,問他世間最讓他感動的是什麼,霍金認真思考後回答:「遙遠的相似性。」

 

遙遠的相似性,它讓我們既感嘆人生而孤獨又讓我們有一種生命被治癒了的感動,它讓孤獨感變得不那麼可怕。

觀點衝突之下,共鳴尤其可貴,不要浪費這種表達的機會。

「沉默或許能規避矛盾和麻煩,但表達更像是鮮活的震蕩的生命。」

相關焦點

  • 你好,我的「李煥英」
    你好,再見                      ---我的「李煥英」2021年的農曆新年,火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做《你好,李煥英》。至我寫下這篇文字,票房已超38億之多,可想而知,這是一部書寫人心,引發眾多共鳴的好作品。即便如此,我卻沒有走進影院,去細細觀看。
  • 你好,李煥英.你好,平凡的自己
    高考之後,她為了讓媽媽有面子,偽造了一張省城藝術學校的通知書,在升學宴,也就是媽媽炫耀的宴會上,賈小玲的偽造通知書陰差陽錯掉了出來。看見王琳阿姨拼命炫耀自己家女兒,再看看自己丟臉的模樣,還有媽媽那句「你什麼時候能讓媽媽長回臉?」賈小玲也開始恨自己不爭氣,她說「媽,我以後一定會有出息的!
  • 《你好,李煥英》我哭了好久
    喜歡看火影的都知道,佩恩之後無火影,從前我喜歡看NBA,我覺得麥迪之後無NBA,對於春晚,我覺得本山之後無小品,不管是親手提拔的小瀋陽,未能繼承老師的衣缽,還是如日中天的郭德綱及其德雲社弟子,仿佛都不能在春晚的小品上泛起一道漣漪,賈玲的小品我也覺得無趣。
  • 我為什麼不看好《你好,李煥英》
    有沒有被我標題騙進來罵人的,先別開口,自己人。賈玲在採訪時面對記者的提問回答說《你好,李煥英》要定檔大年初一,可以看出賈玲挺自信的。你好李煥英聽到這句話的我卻對這部電影著實捏了把汗,作為賈玲忠實粉絲,我著實希望這部電影能大爆,但是我的理智卻告訴我撲街的可能性更高,我只能提前降低期待值。
  • 我眼中的《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知道片子催淚,我還特地帶了紙巾。 我想到我媽從小學四五年級才會做飯,以前要不就是把飯煮成了粥,鹽巴放多,於是她努力學習,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拿手好菜。 賈玲很胖,坐在李煥英自行車後座,她媽騎起來很吃力但還是努力在騎。 我想到小時候放學我媽騎車來接我,我嫌她自行車後座坐著硌得慌以及我媽車技不太好,所以總是拒絕...
  • 你好:《你好,李煥英》
    最近,賈玲第一次當導演拍的《你好,李煥英》很火,票房突破30億,不斷刷新紀錄。本人沒看過,根本插不嘴說三道四。看專業人士的評價,好像有這麼幾點,一是前面笑,後面哭。二是喜劇小品的味道。三是賈玲還不是真正的導演。從專業的角度說,還有很多問題。看普通觀眾的反映是,情感真誠、感人,讓人想起自己的媽媽。一些淚點很高的人,也沒能控制住。
  • 看完《你好,李煥英》,我和我媽大吵了一架
    賈玲的一部《你好,李煥英》,與過世母親深情而珍貴的隔空對話,弄哭了無數人。一個幹啥啥不行,乾飯第一名的女兒,卻有一位從來沒紅過臉的母親,導演賈玲編織了一個美夢,呈現了一段完美的母女關係。不僅沒揚眉吐氣,反而丟盡了臉,媽媽也沒有說什麼;反而在女兒委屈巴巴說「我將來肯定會有出息」的時候,信心滿滿回了一句「那肯定的」:圖片來源:電影《你好,李煥英》永遠給女兒一張笑臉,一份全然的信任和鼓勵,不嘮叨數落女兒,這是多少人夢想中的媽媽啊!
  • 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最近頻繁出現在大家的圈子裡!
  • 觀《你好,李煥英》及相關影評有感
    從影院回來,妻子與我電話,問我電影怎麼樣?是不是正在寫影評?我說電影挺好的,沒在寫影評,不想被她料的那麼準!那天更新的微信文章:背誦《七月上》歌詞這種逆反心理挺有意思的。我記得我去看《你好,李煥英》之前,也多少有這樣的逆反心理。
  • 《你好,李煥英》:王琴的人生,真有那麼好嗎?
    1王琴,電影《你好,李煥英》中的人物。在賈曉玲眼中,她是「人生贏家」的代名詞。有得力的丈夫、長臉的女兒、優渥的生活,無論走到哪兒,都是人群中的焦點。她有這樣的資本。可賈曉玲,卻沒為母親扳回一局,「你說我當一回你的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過。」這是賈曉玲的終身憾事。也是她穿越後,傾盡全力為母親逆天改命的原因。在當時的賈曉玲看來,王琴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一過的。 2王琴成功嗎?從世俗標準來看,挺成功的。
  • 《你好,李煥英》真是一部穿越電影?真沒想像那麼好,但它大獲成功絕對是有原因的
    倒是一直有香港電影情結的我,對劉德華的《人潮洶湧》有點來電,可惜它的排片率不高,票房也慘澹,磨掉了我觀影的一些欲望,以後有機會再慢慢看吧。反倒是一開始片名普普通通得很不吸引人的《你好,李煥英》一路狂奔,既贏了口碑,又贏了票房。
  • 《你好,李煥英》臺詞文案太催淚了!
    ,李煥英》更是票房口碑雙豐收!我未來的女兒啊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媽,你為什麼那麼愛笑啊」「因為媽生了你啊」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難過的是:我都沒能好好的和他們道別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到
  • 完你好李煥英發微信朋友圈文案
    看完你好李煥英後的我完全不能體會新聞裡所說的看哭一片觀眾。感人是挺感人的,電影也還可以,但是我就覺得沒有代入感賈玲不管幹嘛我都覺得在搞笑,她的形象在我這裡根深蒂固了剛剛看完你好,李煥英,媽媽在一個孩子的心中地位真的是無與倫比的。
  • 你好幸福,李煥英!
    男女老少都喜愛的喜劇演員賈玲,首部執導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截止2021年2月18日,票房達到30億,簡直就是一匹黑到烏亮的黑馬,無人可匹
  • 你好,李煥英;你好,媽媽!
    這個春節,你被《你好,李煥英》感動哭了嗎?不瞞你們說,這部目前已經破30億的大熱電影,小編看完也把口罩都哭溼了.電影從女性的角度出發,真情實感的描繪了世界上最無私,最勇敢的母愛。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張小斐扮演的李煥英,看到穿越過來的賈玲從天而降,擔心她摔在地上會受傷,一邊喊著 " 我寶 " 一邊不顧一切地衝過去,趴在地上,用身體做賈玲的人肉墊子。「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媽媽了,但媽媽永遠比你想像中更愛更愛你。」
  • 《你好,李煥英》孩子,我只要你健康快樂就好了.
    而這兩者,感覺自己對父母或多或少都有所虧欠,在這一情感背景下,人們看完《你好,李煥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再看看自己母親,自然就會觸景生情,引發共性渲染。02富有感染力的演繹看完這部劇,多少人又哭又笑,李煥英的飾演者張小斐,至今我看見她的笑,都會覺著一股子難受,因為她真的把李煥英演活了,即使之後二刷時,知道李煥英也穿越了,但我接收到的信息傳遞,卻是更加令人感同身受和心酸,二刷的我,不管劇情多搞笑,我居然一直在哭,因為真的被張小斐的笑帶動了情感和興趣。
  • 笑著笑著就哭了《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真的是一部讓人笑的開心,哭到擾民的影片,小編之前看過的小品版,就已經令我笑到捧腹,哭到哽咽,沒想到電影版有過之而無不及,今日我們就來說說這部春節可謂是最佳影片的
  • 《你好,李煥英》,看完電影卻沒看懂這些故事,那就白哭了.
    作為今年電影春節檔最大的「黑馬」,截止發文前,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你好,李煥英》總票房達44.94億元,超過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4》,目前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四名!起初沒敢看,因為我淚點低,怕哭到停不下來,大過年的好不容易放鬆,不想哭了。
  • 《你好,李煥英》笑著笑著就哭了
    「在我的印象裡,我的媽媽一直是一個中年婦女,我常常忘記了,她也曾經是個小姑娘。」這是今年開年熱評第一的電影《你好,李煥英》裡結束時緩緩出現在字幕上的話。散場的時候,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攥著紙巾,眼眶通紅,我也是其中一員。
  • 《你好,李煥英》預告片發布,沈騰重現我的父親是廠長
    歡樂喜劇人中賈玲的封神之作就是小品《你好,李煥英》。賈玲以一個透明人的視角,描繪出一個失去媽媽的孩子,時光倒退到若干年前媽媽還活著的時候,看到自己媽媽年輕的模樣。這個小品就是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滲透力,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恍惚感,前半段笑得有多開心,後半段哭得就有多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