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厚樸講堂我們邀請到奮鬥在抗疫一線的江蘇省中醫院的孫偉老師,請他帶領我們走進中醫,一起聊一聊疫情後的中醫治病之美。
因疫情關係,本次活動採用了線上模式。當時同學們宅在家中抗「疫」,但學習熱情依舊高昂!
孫偉老師先從醫學的產生引入話題,醫學雖然是隨著疾病發展而來的,但不僅僅是為了治病。現在人們多認為唯有醫學才能治病,以致醫學成為了疾病的代名詞,這其實是一種誤導。
西醫對於疫情的治療存在一定的弊端,當年治癒的非典患者普遍出現了嚴重的後遺症,如肺部纖維化、股骨頭壞死等。在此種情況下中醫在疫情的防治方面對西醫會是一個極好的補充,並且具有很大的潛在價值和不錯的效果。
中醫在防治疫情方面有一定的歷史經驗,從《傷寒論》到《瘟疫論》再到《松峰說疫》,逐漸產生不同於西醫的獨特經驗。其次,中醫對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也有一定認識:「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完於春分、滅於清明。」
中國戰疫史
那麼中醫是如何治療疫病的?區別於西醫,中醫的治療智慧又是什麼?
孫偉老師為我們總結到:中醫是以自然之物養自然之人(自然藥物),注重調情悅志,心身和諧(心理修養),強調自我調整,少借外力(非藥物療法),通過運行氣血,治病強身(藥物、導引、按摩等),且萬物皆有用,樹皮草根,皆是有用之物。
「自然整體觀」——中醫學的獨特優勢:
生命至上,健康為本。
與生俱養,身心兩康。
整體宏觀,慎始追遠。
天人相應,大處入手。
仁心仁術,敬愛生命。
源於自然,無侵無害。
中 醫 之 美在於其文化與社會屬性,文化之美體現在書法、藥物、方劑、處方、器具等。中醫紮根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蘊含著中國古典哲學之美,如莊老之道、儒釋道並蓄、陰陽和諧、天人相應等傳統哲學思想。中醫之美還在於生活之美,中醫的思維方式是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順應自然,和於術數。中醫之美更在於生命之美,健康是一種責任,而養生是一種修養。
中 醫 之 妙指的是中醫的科學合理性。中醫推崇的是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天人合一,而不僅限於局部病灶。在治療上強調辨證論治,方證相應。中醫的治療憑藉自然藥物、巧奪天工的器物和融於生活的養生技法。更值得注目的是,中醫的科學內核隨著科技進步正不斷被證實。
在當代醫學發展中,更在此次疫情的防控與治療中,中西醫結合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中醫西醫各美其美,各取所長。作為中醫學子,發揮中醫的優勢,將中醫寶貴的臨床知識用於疾病的診療中是我們每個中醫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孫偉老師的精彩講解收到大家一致好評,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在講座的結尾,孫偉老師講道:希望大家能學好中醫,用好中醫,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做奉獻。
希望世界早些渡過這個難關,
期待疫情後的太陽。
供稿|圓不溜湫(研會學術與創新中心)
圖片|孫偉
修稿|黃謝雷、曹晴
編輯|小雨
審核|王祥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