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臉的竇爾敦 盜御馬
紅臉的關公 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 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 叫喳喳……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說唱臉譜,不少人還能跟著歌詞一起哼唱。
作為國粹之一,京劇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而京劇臉譜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被人們公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之一。
什麼角色需要畫臉譜,京劇臉譜有多少種,如何區分,這些問題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那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京劇臉譜那些事。
先說什麼角色需要畫臉譜?生、旦、淨、末、醜是我們張口就來的京劇五個行當,但隨著京劇行當的發展演變,總的趨勢是由繁而簡,我們熟悉的五大行當中的末行逐漸歸入生行,形成了今天的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主要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紅生和勾臉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臉,內行術語稱為「俊扮」,即扮相都是潔淨俊美的。
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我們比較熟悉的青衣、花旦、刀馬旦、老旦等。
淨行,又稱「花臉」、「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
醜行,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醜」為名。
所以說京劇裡除了紅生,只有淨和醜需要畫臉譜。而我們所熟悉的京劇臉譜,基本上都出自淨角。
京劇臉譜的類型,由原始的「整臉」演變、發展、變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圖案,概括起來有十幾種類型,我們在這裡簡要的介紹幾種常見的。
一、「整臉」,是在整個面部塗上一種顏色作為主色,在主色上再畫出眼、眉、口、鼻各個部位及紋理筋絡,表現人物的神態。



二、「三塊瓦臉」,是在腦門和左右臉蛋上呈現出三塊明顯的主色,平整的像三塊磚瓦一樣,所以叫「三塊瓦」。它是在「整臉」的基礎上,更明顯突出眼、眉、口、鼻各部位。


三、「花三塊瓦臉」,「花三塊瓦」的基本形式仍是「三塊瓦臉」,但是在各部位又用副色、實色、襯色、界色畫出複雜的紋理花樣,以表現人物性格多方面。


四、「六分臉」,又稱老臉,由「整臉」形式變化而來,保留左右兩個臉蛋的主色,把腦門的主色縮成一條色條,左右勻出大量空間,為的是表現老年人禿短的眉毛,表現老年人的面貌形態,整個臉譜主色佔十分之六,所以叫做「六分臉」。


五、「十字門臉」,十字門臉由三塊瓦的形式演變而來,減去兩個臉蛋的主色,縮小腦門的主色,只由鼻端向上畫出一條色條,用這個主色色條象徵人物的性格。



六、 「花臉」,由花三塊瓦演變而來,減去臉蛋主色,只留腦門上的主色,而在各個部位增加其他副色及紋理,顯示出人物的巍峨面貌,既不同於三塊瓦那樣簡單,又不同於花三塊瓦那樣整飭,所以叫花臉。


以上為常見臉譜類型,除此之外,還有元寶臉、歪臉、象形臉、神仙臉、僧道臉等,暫且不表。
最後,為了強調人物的性格,臉譜以不同的顏色區別,有諺為證:
紅忠紫孝,黑正粉老。
水白奸邪,油白狂傲。
黃狠灰貪,藍勇綠暴。
神佛精靈,金銀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