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德育)]靳諾: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擦亮新時代青春底色

2020-12-25 人大新聞網

很高興和同學們在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做交流。這幾天,我和學校領導、老師們走進宿舍、食堂、課堂,看望返校同學,看到的都是大家久別重逢的喜悅和笑臉。現在,全國經濟社會生活邁入正軌,校園裡也恢復了勃勃生機,教育教學各個方面基本回歸正常,同學們迎來了「重整行裝再出發」的新起點。
過去8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共同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最嚴格、最全面、最徹底的防控舉措,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並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這是對抗疫英雄的最高禮讚,也啟示著榜樣的意義、精神的價值。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正是這樣的精神鼓舞著我們這個擁有無數敢於逆行、團結相助人民的偉大國家,激勵著我們這個具有博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勇於擔當起大國重任的偉大國家。同學們,身為其中一分子,值得我們慶幸,更值得我們驕傲。在今天這堂 「開學第一課」上,我想和大家交流三個方面的體會和思考。

戰「疫」的經歷,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改變

從個體回到集體、從線上回到線下、從家園回到校園……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們能感受到同學們的成熟、成長,能感受到抗疫經歷給你們烙上深刻的印記。

從思想上看,你們有了更深刻的集體記憶,衍生出更加厚重的民族自信心和制度認同感。集體記憶是「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回望過去半年來一個個難忘的日夜,我們充滿著感動和震撼:鍾南山院士無懼風險,以84歲的高齡第一時間坐上高鐵餐車進入疫區;援鄂護士劉麗臉上深深的口罩壓痕成為「青春最美的印記」;從「方艙起舞」,到防護服上的一幅幅漫畫、一句句口號;從醫護人員與患者、患者與患者之間的相互鼓勁,到各類媒體平臺上的「隔空」加油……抗疫中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不斷引領和激勵著大家,使同學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堅定,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更加認同,對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更加自信,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更加自覺。你們今後前行的腳步必將更加堅定從容、鏗鏘有力。

從行動上看,你們身上積蓄了更磅礴的青春力量。在這場堪稱史詩級的武漢保衛戰、中國保衛戰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數不勝數的90後、00後把自己融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大人的抗疫故事也非常感人:家在武漢的2017級物理系本科生楊謙主動報名參與社區抗疫志願活動,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2019級「紅船領航」計劃黨員先鋒營學員李江經過多方籌集,將一批醫用防護服親手交給了朔州市人民醫院的醫生;40多名人大學子踴躍參與「熱血同心」師生無償獻血活動,以義務獻血的方式支持首都戰「疫」、全國戰「疫」;全國各地特別是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同學們,就近就地參加社區防控,承擔各類志願服務工作,參與到構築堅固的一線防疫陣容……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份要用生命去作答的考卷,面對生與死、舍與得、情與義、淚與汗,新時代的人大人勇敢地應對挑戰、理智地做出選擇、無悔地全力奉獻,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對新時代青年給予了充分肯定,他特別指出:「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這次抗疫鬥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大家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充分說明「戰疫一代」不是蜜罐裡泡大的「巨嬰」。「任性」「自我」「嬌氣」「不靠譜」更不是貼在你們身上的標籤。你們不僅傳承了勤勞勇敢、淳樸善良、踏實奮進的中國精神,更展現出愛國自信、達觀從容、擔當奉獻的時代烙印。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朝氣蓬勃的青年,永遠是社會發展進程中最具活力、最少保守、最勇於擔當的群體。不斷成長的新時代青年,就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最為寶貴、最可珍視的財富。

一代又一代人大人,怎樣在奮進中詮釋精神的力量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長期以來,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激勵著我們在風雨來襲時保持了定力、在驚濤駭浪中選擇了堅強、在攻堅克難中增強了本領。

中國人民大學為中國、為人民而生,因中國、因人民而興,涵養了貫穿發展全程、未有絲毫改變的精神特質,那就是對國家、對人民的真摯情感,對中華民族光明未來的不懈追求,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

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發了我們學校黨委的署名文章《培養什麼人 怎樣培養人 為誰培養人》,展現了中國人民大學立德樹人的卓越成就、光榮歷史的深厚積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的賀信中所說,中國人民大學是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建校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形成了鮮明辦學特色,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培養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正因為中國人民大學與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以及我們民族偉大的文化緊密相連,在83年的歷史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力量持續在人大人身上釋放,並指引著人大人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

救亡圖存革命年代的人大人,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槍林彈雨、歷經艱難險阻到延安,投身民族解放的歷史洪流。在陝北公學學員結業典禮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陝公」。受命於危難之際的陝北公學和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華北大學集中了一大批民族精英。在住土窯、坐馬扎、吃小米土豆,還要隨時準備戰鬥的艱苦條件下,不到8年的時間裡,從這裡卻走出了兩萬多名抗戰幹部,包括數千名政治理論、文學藝術、教育、政法、財經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在民族危亡的歷史時刻,與大批撤到後方辦學的大學不同,以陝北公學為代表的一批高校奔赴前線,培育的學子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逆行者」,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背影。他們把民族解放作為自己的追求,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為民族解放而犧牲,很多人至今都沒有留下姓名。

百廢待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人大人,自覺研究自己所處的時代特質,以國家的發展為發展、以人民的需要為需要,服務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1次政務會議通過的《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明確指出,中國人民大學暫設八個本科系。1950年10月3日,劉少奇在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上指出,成立這八個系是為新中國建設,特別是為經濟建設服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吳玉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教育家篳路藍縷,創立並走出了適合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需要的辦學理念和辦學道路,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以何幹之、何思敬、宋濤等著名學者為代表的人大人,緊緊圍繞國家和時代的需要,開拓了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發展路徑。在建國初期的那段時間裡,中國人民大學作為「新國家的大學」,實現了「培養萬千建國幹部」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起步和發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改革開放激蕩浪潮中的人大人,發揚光大「實事求是」校訓,捕捉時代先聲、發出時代強音,以思想開風氣之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東方風來滿眼春》之所以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影響最大的兩篇文獻,就是因為作為人大人的胡福明、陳錫添懷著強烈的時代責任感,衝破思想理論上的「禁區」,奏響了解放思想的序曲。2019年9月17日,學校衛興華、高銘暄兩位老師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的國家榮譽稱號。衛興華老師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教育家,他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治學學風,「不唯上、不唯書、不唯風、不唯眾」,主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影響力和發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高銘暄老師是我國當代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全程參與了我國《刑法》立法工作,為我國刑法的起草修訂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以衛興華、高銘暄為代表的一代人大教師,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用研究成果造福中國人民,這就是人大人治學報國精神的最好體現。

邁向偉大復興新時代的人大人,傳承紅色基因,緊貼時代脈搏、順應時代進步、引領時代發展,勇做時代之問的答卷人。實現民族復興,尤其需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個性發展的優秀人才。分布在祖國大江南北,正在各行各業奉獻著智慧和力量的人大人,或投身國家建設,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成為共和國的中流砥柱;或在經濟大潮中大展身手,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或堅定理想、紮根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揮灑汗水,書寫青春無悔的華章。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遊行活動中,由學校2000餘名學生組成的「眾志成城」方陣,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同時也將思政課堂從教室搬到長安街,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展示出人大學子永遠奮進向前的精神面貌,彰顯出共和國的事業後繼有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學校公共管理學院校友劉立飛臨危受命,擔任北京市援鄂醫療隊隊長,在武漢奮戰65天。談起這段經歷,他表示,作為人大學子,要永遠信仰人民,永遠服務人民,將對人民的信仰轉化為對人民的責任。雲南省蘭坪縣是學校自2013年開始定點聯繫幫扶的全國深度貧困縣。7年來,我們先後選派了5名優秀教師作為掛職副縣長到蘭坪工作;50餘名師生志願者赴蘭坪支教;「教育扶貧、智力扶貧、產業扶貧」,為滇西脫貧攻堅貢獻人大人的力量……新時代的人大人,始終銘記黨和人民的囑託,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大人都有自己的際遇和舞臺、夢想和成就。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一代又一代人大人身上所閃爍的精神的光芒,不僅是對中國人民大學過往光榮歷史的高度凝練,也是我們走向未來的指南,需要同學們去學習,去傳承,去發揚光大。

新時代的人大人如何在成長中擦亮自己的精神底色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給新興國家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我們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當前的形勢是,大變局與新時代同步交織,大趨勢與新機遇相互激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每個人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艱險。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洗禮,你們這一代人,將肩負使命全程參與、全面見證並親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方的路,彩虹和風雨共生,機遇和挑戰並存。相信人大人將與祖國同行。

疫情中走過,經歷中成長。這半年多的時間,同學們參與過、經歷過、感動過,同學們應對困難、挑戰、考驗的過程,既是成長的營養劑和催化劑,也是成才最好的磨刀石和試金石。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相信經歷並將繼續經歷抗疫這場大考,大家會更加明確要在奮鬥擔當中去承擔的責任,努力譜寫屬於你們的新時代青春之歌。在今天開學第一課的最後,我和老師們對同學們提四點希望。

一是要學會與英雄對話,樂於見賢思齊,練就過硬本領。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籤署主席令,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一個國家的發展繁榮,離不開英雄群體的引領。當代青年面對著深刻變化的社會、豐富多樣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需要有英雄的榜樣示範,從而堅定理想信念、走好成長成才之路。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徵程中湧現出來的一個個英雄模範,猶如指路明燈,引領著我們不斷前行、不斷攀登。優秀的人永遠是在路上,而不是在起點或某個點上徘徊。相信同學們通過刻苦的學習和實踐,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定能練就幹事創業的「金剛鑽」。

二是要學會與時代對話,樹立與祖國人民同心同向的信念。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青年沒有猶豫彷徨,沒有畏葸不前。那些迎難而上的最美「逆行者」當中有許多是90後、95後,甚至00後,他們在疫情中所展現出的無畏與擔當讓我們看到,屬於你們的時代已經到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人大人,同學們絕不應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想法,要想在新時代站穩腳跟,當時代弄潮兒,而不被時代所淘汰,別無他路可走,唯有自強不息,堅韌不拔。要關心國家與社會,樹立入世之願,涵育濟世之心,用青春奮鬥來擔當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三是要學會與世界對話,彰顯當代中國青年的蓬勃自信。中國為世界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得到了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但也有一些逆流波瀾。對此,我們從容豁達、以德報怨,體現了中華文化孕育的君子之風和信心氣度。在移動互聯時代,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構建著命運與共的「地球村」,你們有更多機會和更好的平臺與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交流討論、分享資源、培養友誼。你們每個人都是一張中國名片,理應具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涵養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在世界舞臺上展示當代中國青年的風採,通過你們的言行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樣子,看到中國的未來。

四是要學會與自己對話,涵養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疫情是一次大考,既考驗著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也考驗著每個個體應對突發事件的定力,同時反映出自身修養及慎思明辨的能力。成長的道路上,絕不可能一帆風順,有紛擾、有誘惑、有坎坷。面對「紛擾」,要保持獨立思考的人格;面對「誘惑」,要保持自律自警的意識;面對「坎坷」,要有泰然處之的姿態。這樣的定力來自於內化於心的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和熱愛、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對前進道路的堅定。有了這樣的定力,相信不論遇到什麼情況,大家一定能夠不隨時流、不為境轉,把新時代青年的堅實足跡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上。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還需要付出持續的毅力和努力。校園裡幾萬師生的生命健康,需要我們每個人盡心守護。希望各位同學繼續繃緊防疫這根弦,自覺服從防控大局,堅持做好防護措施,嚴格遵守防疫規定,為最終戰勝疫情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2020年9月10日,孫春蘭副總理來到學校親切看望慰問「人民教育家」高銘暄教授、「最美教師」王易教授,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轉達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教師的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全校上下倍受鼓舞。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期望。

2020年10月3日,是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的紀念日。明年,我們還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此時的你們青春正好、風華正茂。讓我們謹記吳玉章老校長所言:「東風得勢,時代更新,趁此時機,奮勇前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向陽而行、擁抱明天!

(本文作者靳諾,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原文刊載於《北京教育(德育)》2020年09期。)

相關焦點

  • 穎達: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就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抗疫鬥爭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全黨全國人民無懼艱難險阻、戰勝一切挑戰的主心骨、定盤星。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動聽梨園」抗疫宣傳曲及MV《希望之光》《風雨...
    講述梨園故事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習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 「青春如你所說」——「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踐行愛國衛生運動」主題...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鞏固校園疫情防控成果,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2020年11月28日,在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和政府管理學院黨委的支持下,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本科生黨支部、2018級本科生黨支部、2018級研究生黨支部及政府管理學院2019級本博聯合黨支部聯合主辦「青春如你所說」——「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踐行愛國衛生運動」主題黨團日活動,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唐平
  • 新時代不朽的精神豐碑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和歷史意義
    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對偉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闡釋,明確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偉大抗疫精神,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鑄起新時代新徵程上熠熠生輝的不朽精神豐碑。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在鬥爭實踐中歷練成長
    來源:旗幟網9月,「青年學習匯」第17期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理論學習分享交流活動舉行,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團員青年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關年輕幹部成長成才的內容。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激發強大奮進力量
    在9月8日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激發強大奮進力量,本期「新論」版特邀請專家從不同角度撰文闡釋,敬請讀者關注。
  • 鞠嘉偉:擦亮青春「底色」揚起時代「風帆」
    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時,面對熱情洋溢的青年學子,深情寄語:「希望同學們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本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
  • 沈躍躍出席第六屆中國女醫師大會強調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努力...
    原標題: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努力服務婦女兒童健康發展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耿興敏 田珊檑 發自北京 9月12日,第六屆中國女醫師大會暨中國女醫師協會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行。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出席並致辭。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曉薇出席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 《最美逆行者》: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最美逆行者》海報出品方供圖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懷、大主題」為創作思路,以「真實、鮮活、溫暖」為創作基調,以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為題材,用電視劇的藝術形式生動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評論|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12月21日召開的全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回顧東營抗疫歷程,表彰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動員全市上下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凝聚團結奮進磅礴力量,人人爭當抓落實的實幹者,全力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為建設高水平現代化強市不懈奮鬥
  • 網絡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網絡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2020-12-21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青春的名義 踐行新時代的共青團精神
    南京的中學多以地名、人名命名,以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命名的只有這一所——南京市共青團路中學,這所修建於1957年的學校沿襲了那一代人的回憶和精神。走在共青團路這條路上,眼前總會浮現半個世紀前青春年華的火熱激情。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就隨著筆者走進共青團路中學,感受在典雅的校園內,洋溢著的「勞動、學習、團結」精神。
  • ...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勝輝: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不負最美青春年華
    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億萬人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短短數十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全國數十省市火速支援,一批批醫療物資、志願者源源不斷馳援武漢,14億中華兒女充分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懷。正是各行各業、千千萬萬個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奮鬥者,勇挑重擔、犧牲奉獻,才鑄就了今天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 青平:以偉大抗疫精神匯聚磅礴發展之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在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 第十一屆田徑運動會 | 弘揚抗疫精神,發揚體育運動,爭做時代新人...
    繼續教育學院他們用熾熱的青春將一切浩瀚歸於渺小,用激越的奮進將一切困難踩在腳下。今天,他們將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全面出擊,在華商這片沃土中揮灑汗水、綻放青春。他表示:舉辦田徑運動會,是我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身心健康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運動會是提高同學們身體素質,磨練意志,增強拼搏精神的一次重要舉措。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匯聚磅礴發展力量 | 萬州區社會各界集中收看...
    「中國的抗疫鬥爭,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字字鏗鏘,引發我區廣大幹部群眾的強烈共鳴。大家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匯聚磅礴發展力量,奮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商學院舉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爭做擔當有為青年」主題演講比賽
    為致敬抗疫英雄,感悟奉獻精神和英雄氣概,11月12日晚,商學院於119會議室舉行了以「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爭做擔當有為青年」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文學院黃一哲同學、商學院郭帥同學及相關負責人出席本次活動並擔任評委。經過精心的準備以及初賽的選拔,十位選手入圍了本次演講比賽的決賽。
  • 始終保持「穩」的定力——論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力量
    11月26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始終保持「穩」的定力,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各類風險防控。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戰場、重要陣地,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綻放戰疫青春 與祖國共成長」青年座談會
    鄭邦山在座談會上指出,此次座談會,目的就是希望教育系統廣大青年勇敢地面對困難,勇敢地面對使命和擔當,勇敢地擔起時代責任,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應該給予青年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引導,讓更多的青年投身到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中,投身到當前抗擊疫情的偉大鬥爭中。同時,讓青年教師在成長的同時,帶領、引導、教育好學生,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實現青年教師的價值。
  • 北京日報評論: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制勝的法寶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概括偉大抗疫精神,深刻闡明偉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連日來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5個詞,20個字,一個個畫面,一幕幕場景,鐫刻著一個民族的堅韌不屈,烙印著一段歲月的盪氣迴腸。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