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不能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請老師務必轉給家長)

2021-02-26 STEAM課程中心

今天看了一位朋友的文章,《一位媽媽的懺悔,孩子,是我用抖音害了你》,看得心驚肉跳,憤懣無比。

上初一的孩子,無知的母親給配了手機,以後從自拍開始,再微信,再網聊,再抖音,

最後發展到一個初一的孩子一個人躲在房間內化妝成成年人的模樣,自拍一些不堪入目的視頻,

滿足一些變態的戀童癖的欲望,涉黃涉非,媽媽發現時孩子已經不能自拔。

媽媽當然痛心、自責、懺悔說是抖音害了孩子。

其實我想說的是,只要孩子有一部手機,就算沒有抖音還有快手,還有王者榮耀,還有微信,還有遊戲,還有網絡小說,還有黃色視頻。

說是抖音害了孩子,不如說是無知的家長給未成年的孩子買手機的行為殘害了孩子。

今天給大家講三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曉雯,初三學生,家有一個五歲的弟弟,因為媽媽忙於上班,還要照顧弟弟,便將曉雯託付給了年邁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經濟條件不算差,孩子管飽管暖, 外公外婆都有手機,但孩子說為了每天晚上跟媽媽電話視頻方便,要求配一部手機。

當然一再保證上學期間不玩,孩子自己的好,莊稼別人家的好。

媽媽看著女兒渴求的眼神,再加上補償心理作祟,總覺得為了二胎虧欠了女兒,猶豫片刻答應了孩子的要求。

雖然班主任一再強調不能配手機,但家長和孩子合夥瞞過了老師。

一位成績中上的孩子上課經常打瞌睡導致成績一落千丈不談。

突然有一天社區派出所民警到學校了解情況,這事肯定非同小可了。

原來曉雯每天晚上放學後一個人偷偷在房間做作業的同時,通過社交軟體和一個山東的三十多歲的男人聊天。

逐漸深入後,荒唐地報出了自己的真實的姓名、學校、住址和電話。

並且男子在5月20號那天轉帳給曉雯1314元。正好聊天記錄被男子的妻子看到了。

他的妻子在微博上截屏發文,某地某中學生曉雯和她丈夫關係不一般,聊天記錄肉麻,尺度大。

在網上點擊量已經上百萬。驚動了地方公安局,立即責成地方派出所徹查此事。

一開始孩子百般抵賴,最後在鐵證面前痛哭流涕,說她也是受害者,對方給她轉了1314元之後便約她開房,以後她便刪除了他。

姑且相信曉雯說的是正確的,但是要想讓對方轉1314元,得有多深的聊天尺度!

辦案人員當場墊付1314轉帳給對方,對方才答應刪除帖子。

李木子,很優秀的一個男孩,16年通過努力考取了當地的非常不錯的老牌四星級高中,農村家庭,普天同慶,好事。

但中考的暑假孩子迷上了網路遊戲,整天纏著家長要買手機,否則絕食、逃學、反抗。

套路仍然是保證學習時間不玩手機,就差斷指寫血書。

關心孩子的老師、親戚、朋友皆勸說不能由著孩子,但家長還是心存僥倖,說不定孩子能夠自控呢。

孩子高高興興帶著新手機去高中報導。

第一學期就失控,一米九的孩子,媽媽想管,說服教育兩句話不到便頂回去;

武力鎮壓,不是對手,孩子只要輕輕一甩媽媽便是一個趔趄,斷糧斷草,媽媽不忍心。

眼看和媽媽關係僵化,換奶奶去伺候,看看孩子可能稍微懂感恩,可能稍微良心發現,及時醒悟,迷途知返,沒有。

然後勉強高一下學期,高一結束,高二堅決不上學,說要打工,打工吧,一周不到跑回來了,吃不了一線工人時間長強度大的苦。

然後高二浪一年,現在已經完全停學在家。

別的同一屆的孩子正在埋頭苦讀迎接明年的高考,一米九的孩子在家吃飽了玩遊戲,玩遊戲累了再睡。

近七旬的爺爺外出在建築工地打工。

誰之過?

範哲,班級很優秀的一個孩子,17年中考,16年進入初三年級時班級第一名,老師家長眼中的乖寶寶。

媽媽是小學老師,爸爸是初中化學老師。書香門第,多好的學習資源和環境。

中考前三個月,成績江河日下,上課打瞌睡,做作業就犯困。

一開始以為是學習壓力大所致,所有老師會診之後針對性地提出了指導意見,班級第一名都滑邊,整個班級班風怎麼建設?

事情的突然轉機是一次數學考試,孩子竟然在數學試卷中縫寫了武林秘籍四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字。

很自然地,那一次數學考試一塌糊塗。

再結合平時上課打瞌睡的表現和試卷上莫名其妙的字眼,刻不容緩,立即徹查書包和房間,終於在床單下面發現了一部手機。

在如此大環境下,說實話,一般的孩子老師還真不敢體罰,真的不敢。

但他爸爸是化學老師,急火攻心,氣憤之餘責罰肯定是少不了的。

真相終於大白,孩子利用過年的紅包,自己買了一部手機。

每天晚上在父母眼皮底下完成作業之後,回到自己房間,繼續看電子小說,早則一兩點,晚則三四點,當然還聊天、遊戲。

有了問題必須下猛藥,所幸亡羊補牢,在中考前三個月發現了倪端,否則即使老師們拼勁全力,也未必能夠實質性地改變他的命運。

第一孩子本身天賦和基礎不差,第二360度無死角無縫看管。

孩子終於在中考中逆襲成功。但是,孩子的父母以及老師想想後怕,一個上好天資的孩子,如果不是及時發現,會是什麼樣的一幅慘相?

孩子的父母都是懂教育的老師,教育管教應該是相當到位的。

而一般家庭,特別是留守兒童,如果沒有自制力,又有多少本該有更好前程的孩子毀於了手機的方寸屏幕之間?

這三個例子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不遠的血淋淋的例子。

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多少專家、老師、學者呼籲。

但偏偏還有一部分家長心存僥倖,寧願相信孩子所謂的承諾,衝動之下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

無非是獎勵考試優秀了、孩子升學了、孩子需要交往了、留守的孩子需要聯繫家長了。

他們總是高估自己孩子的自覺性,當然不乏有自覺的孩子,真的能控制,但不客氣地說,鳳毛麟角。

孩子的成長是個單行道,沒有回頭路可走,沒有後悔藥可吃,我只想問一些家長,您有什麼底氣可以這樣冒險?

作為我們成年人,有時候都不能控制自己玩跳一跳、玩抖音、玩快手、玩麻將的癖好,

憑什麼我們要去充分相信孩子,這是一場風險很高的賭博,家長們,你們贏的機率太小了!

你輸了,並不是傾家蕩產那麼簡單,你輸的是孩子的未來,是孩子的前途,是孩子的一生。

既然贏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我們為何不從源頭上徹底掐斷孩子玩手機的可能性,僅憑老師一己之力真的太孱弱了。

何況教育環境草木皆兵,負責任敢擔當的老師才敢因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嚴厲指出並且批評教育,一般老師真的不敢!

家長們,你們才是徹底禁止手機尤其是中小學生手機的主力,老師只能適時輔佐你們。

因為買手機的錢是你們家長出,玩手機的時間基本是在家時間,孩子們可能敢在你們眼皮子底下玩手機,但在老師課堂玩手機還是要掂量掂量的。

你們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監護人。

一口氣寫下這麼多,但願有緣的家長會看到,有緣的家長會理解,有緣的家長會讀懂,有緣的家長會重拳行動起來。

絲毫不耽擱。

因為老師為孩子急是急一時,急一陣,教過的孩子如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老師們的陣痛不會持續太久。

但你們會因為孩子玩手機而荒廢學業輸了孩子的前途,輸了你們的後半生!

字字肺腑之言。

相關焦點

  • 致家長:新的一年,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手機裡的世界太精彩,沉迷其中的孩子逐漸忘記了現實世界,一點點靠近萬劫不復的深淵。玩手機,正在成為青少年兒童悲劇的源頭。各位家長,新的一年,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為什麼孩子容易沉迷手機?屏幕每開1個小時,孩子從父母嘴裡聽到的詞彙量就減少至少500個,看太多電視手機,孩子的語言表達就會變得遲緩。0-5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若過早使用手機,孩子就不願意開口鍛鍊說話能力。手機裡基本上是圖像內容,無法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當孩子開始依賴手機上的學習軟體,就會懶得思考,只追求速度,極大影響了他們的思考方式。
  • 深度好文:給居家不學習同學的一封信(請老師、家長轉給孩子看!)
    在這期間,有家長打電話哭訴,說孩子晚上遊戲,白天睡覺,網課不聽,作業不做,家長一說學習的事,要麼暴跳如雷,要麼一言不發,父母心急如焚又無計可施,真是度日如年,只盼開學。有老師也頻頻抱怨,個別學生抄襲他人的作業應付檢查,有的利用居家使用電腦、手機的便利,直接從網上搜索答案,不加選擇和思考地複製粘貼,視學習如兒戲,作業形同虛設;還有的從不打卡露面,失聯一般,看不到管不得,管他是拉仇恨,不管又不忍心,讓人又氣又急又無可奈何。
  • 致家長:新的一年請慎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
    「小時候,我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每次看他們,他們都在盯著手機。他們想讓我安靜,不搗亂,就把手機丟給我,讓我在一邊玩。」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讓人難以想像!國外曾經發起一項調研,選取了100個孩子,其中50名完全接觸不到手機,另外50名已經對手機痴迷。10年後,50名痴迷手機的孩子中只有2名考入大學,而其他50名全部考入大學,還有16位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 14歲男孩因手機被奪將爺爺殺害:寒假已至,請家長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馬春樹博士曾給出過這樣的規則清單:1、30分鐘結束時,手機需要交回家長管理;2、如果孩子因為收手機發脾氣和拒絕正常學習,孩子就失去第二天玩手機的權利(紅牌罰下);3、在提前5分鐘鬧錶會提示時間,如果到時間因為一局沒有完成,或者遊戲需要達到可以保存的程度需要延長時間,延長的時間會在第二天的遊戲時間當中扣除;4、如果孩子偷拿手機玩遊戲
  • 致家長:新學期,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
    這就相當於如果老師放任孩子調皮搗蛋,不管不教,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不難想像。戴在老師身上的鐐銬,終究會鎖住孩子的前程。新學期,請善待每位教師,特別是那些為您孩子好,對您孩子嚴厲的老師。老師越嚴厲,為孩子著想的心就越真誠。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關鍵詞(轉給家長)
    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智商只起到一小部分作用,剩下的大部分則是由下文中的5個關鍵詞決定的。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家長一定要好好讀讀。 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因為不自律,每天沉迷於電視手機,過早地帶上了厚厚的眼鏡;還有那些小小年紀就談情說愛的孩子,因為不自律,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遺憾一生…… 這些孩子們的經歷各有不同,卻都有著同樣的結果:因為不自律,他們失去了人生中一些選擇的權利。
  • 不給孩子手機怕他想不開,所以讓老師管?家長,老師是用來坑的嗎
    老師之前跟家長溝通過,家長說讓老師嚴格管教。今天他又去推別人,老師就打了他的手。孩子手嫩,紅了……家長就不願意了,投訴了老師。1、家長管不了的孩子,老師更管不了我小表弟讀高中的時候三番五次帶手機去學校,上課還偷偷打遊戲。班主任找家長,要求不給他手機。
  • 一定告訴孩子不能盲目施救!這些防溺水安全知識轉給師生家長
    教育小微提醒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注意防範兒童溺水事故發生,特別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時,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立即尋求成人幫助。這些防溺水安全知識也要牢記在心↓↓↓發生溺水後如何自救與施救?有哪些防溺水安全知識?看視頻來學習——預防孩子溺水還有哪些注意事項?這份安全小貼士,家長和孩子一起來看——
  • 延長寒假,老師最大的心聲:家長對老師的配合,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
    孩子在家學習 請家長配合老師做好監督 孩子在家裡上網課這段日子,相信很多家長都被「逼瘋」了。 從起初的好奇,到後期的迷茫,再到最後的崩潰,其實這些過程老師同樣也經歷著。
  • 事發班級家長群,多人被騙!只因大家…
    10月4日22時30分,正在家中休息的臨沂市沂水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曹富明,在瀏覽孩子學校家長群時,發現孩子「班主任」在群中@所有人:各位家長晚上好!學校通知收取新學期的資料費,資料費要求訂購(黃岡)系列的知識習題以供複習,資料裡面包含有各科學習試卷,資料等等,一共合計388元,請各位家長以發紅包的形式分別發兩次並在群裡面備註學生的姓名,我負責統計人數,謝謝各位家長配合! 有家長收到此條消息後,將所謂的資料費用兩個紅包轉了過去,並沒有察覺到不正常。
  • 「六一」專刊:這份《告家長書》請您務必查收!
    「六一」專刊:這份《告家長書》請您務必查收!家長應通過正面積極的態度引導孩子,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讓孩子接收過多的負能量。二、採用科學教育方式體罰和言語暴力不僅不能達到家長的教育目的,反而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危害,只有加強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尊重孩子的人格,科學教育、言傳身教,才能培養出孩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一是認識到不良教育方式的危害。
  • 新學期難壞老師!「梓軒」「宇軒」已過時,孩子名字越來越難念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點名對於老師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考驗。因為,早些年家長給娃取名扎堆用「涵宇軒」等字詞,老師點名時常常被繞得頭暈,也容易把孩子們的名字記混了。如今,老師也沒有因為這些高重複率的熱門名字消失而變得輕鬆,因為家長們給娃取名爭鋒用生僻字,老師點名時總是被難得卡殼,每次收到新名單,都要先查一通字典。
  • 老師:家長儘量不要替孩子背書包,家長:40斤的書包,您背試試?
    每天清晨的上學路上,經常能看到家長送孩子們的身影。有的家長讓孩子自己背書包,有的家長則寧願自己替孩子背書包。 老師:家長儘量不要替孩子背書包,家長:40斤的書包,您背試試?
  • 新學期拍了拍你:孩子,讓自己擁有無畏前行的勇氣
    「新學期拍了拍你並說『你回來啦』」「愛你不是兩三天,但想你超過230天」「你回來了,就是校園最美的風景」……近日,許多學校掛起了橫幅標語,迎接新學期返校的學子們。
  • 家長請替孩子存下
    家長請替孩子存下現在正是暑假時期,很多孩子都認為這兩個月就應該好好的放鬆一下,不需要再學習,但其實,在老師看來,暑假正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利用這段時間將所學的知識拿來鞏固一遍,以及將新知識拿出來預習一遍,這樣在新學期的學習才會更加的輕鬆。
  • 期末考試即將來臨,家長一定要知道這7句話!(請老師轉給家長)|精選
    所以,在教育的路上,一定要培養孩子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 只要孩子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才會正確看待挫折,有效釋放壓力。 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心態。 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 小學一年級家長「二問」老師,說出了無數家長的心聲
    今年的秋季新學期開學,7歲的女兒正式踏入了小學一年級的大門。面對未知的一年級,女兒既帶著一絲期待、也帶著一絲不安。作為孩子的媽媽,我內心也產生了一些緊張和焦慮,害怕女兒在一開始就出現落於人後的情況。新學期已經過了兩個周了。這兩周我和女兒可以說是在慌忙和緊張中度過了的。
  • 生命教育繪本推薦—— 家長老師請告訴孩子這樣保護自己、善待自己
    比如:《不要隨便摸我》來自美國,曾獲得「班傑明·富蘭克林親子教養類獎」等獎項,被家長和老師們當作防性侵教育的最好「教材」。作者珊蒂·克雷文是一位有著幾十年經驗的臨床社工和情緒輔導員,在防止兒童性侵方面,她創作的紀錄片《不要隨便摸我》曾獲得艾美獎。
  • 家長群壓垮成年人——不能把批改作業推給家長!學生、老師、家長應...
    對於現在老師在家長手機布置作業,要家長批改作業等,家長真是怨聲載道。 我一個同事,四十幾歲生了一個兒子,現在兒子讀小學,為了輔導孩子做作業,50多歲的老太婆不得不自學英語。她給我傾倒苦水:真不該生這個孩子啊!輔導孩子做作業實在是苦不堪言呀!以前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內容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現在不得不從頭自學小學內容。
  • 《別逼老師放棄你的孩子》,一夜之間在家長朋友圈刷屏!(老師轉給...
    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並不僅僅取決於孩子,某種程度來說,甚至受家長影響更大一些。 孩子在學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績差,不是常被老師叫去辦公室,不是常被請家長,而是老師不再注視TA,TA做了什麼都不會在意,被老師完全放棄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絕對是灰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