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兒」劇到底是個啥味兒?丨「風味國劇」

2021-03-01 幕後

看不盡的華夏好風景,講不完的中國好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由於歷史的變遷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化,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呈現出區域文化百花齊放的盛景。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土壤,孕育了風味各異、色香俱佳的影視作品,且帶有獨樹一幟的地方文化特色。

由此,我們策劃了「風味國劇」專題,以地域文化劇集為切入口,探究不同地區的文化風貌和民俗風情,與影視創作者共話國劇創作之道。

今天,我們將推出專題首篇——「京味兒」劇篇。

「簋街,麻小?」

「走著~~」

 

夜晚時分,什剎海畔,幾個女孩歡聲笑語,相約去吃宵夜。三言兩語,抑揚頓挫,「京腔兒」滲進了旁人和觀眾的耳朵裡。這個場景在北京城經常可見,同時也是電視劇《什剎海》首集的一幕。

 

顧名思義,《什剎海》又是一部「京味兒」劇。該劇由劉佩琦、連奕名、曹翠芬、張齡心、關曉彤主演,以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一家人現代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

 

目前《什剎海》已播出近十集,觀眾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這劇有地道的「京韻」,也有人稱表現北京元素過於刻意,懸浮且不「接地氣兒」。

 

顯然,圍繞《什剎海》的爭議說明了一點:「京味兒」劇永遠都是大家關注的對象,其根植於濃濃的北京文化,有著源源不竭的創作素材和研討價值。

 

那麼今兒個咱們就來聊聊「京味兒」劇,到底是個啥味兒。

 

「京味兒」劇的重點在於一個「京」字,想要拍好此類劇集,如何呈現地域特色無疑是重中之重。而這,與北京的人文歷史息息相關。

 

迄今為止,北京城已經走過了三千多年的時光。憑藉著地處平原、水流縱橫、通達四方的地理優勢,城市屢次被定為都城。從燕都、遼陪都、元大都的設立,到明清兩代和新中國的政權建立,北京享受著一代又一代最高階級的擁戴,其中更不乏少數民族。

 

因此,在歷史長河的積累中,北京的文化呈現出一種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融合性。

 

這種融合性一是說不同地區的人群匯聚於此,古時有人來自邊塞,今朝有人來自海外。《什剎海》的「中國通」大衛即是後者,他看上了莊老爺子的閨女莊靜,立誓做個北京的「洋女婿」。

 

二是說階級上下共生於此,這裡既有皇家的恩怨情仇,也有小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上至皇親國戚、富賈文豪,下至天橋藝人、流浪乞丐,北京城的包容和厚德,任誰也都可以在這兒尋得生活。比如《什剎海》的項東,從香港跑來北京,駐守酒吧尋找音樂夢。這樣的北漂歌手,在當下的北京三裡屯、厚海比比皆是,成功者同樣大有人在。

 

 

「京味兒」文化的融合性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給了影視從業者極大的創作空間。城裡的大人物、小人物,皆有情趣,皆有故事,也註定了「京味兒」作品雅俗共賞的特質,而這恰好成就了「京味兒」劇火爆全國的內因。

 

獨特的都城屬性,讓北京自古多了「皇城根」的別號,城中的人也因為地理優勢,個人生活與國家命運聯繫得愈發緊密。這或許可以解釋,優質的「京味兒」劇常常以小見大,既能呈現北京人在不同時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又能折射中國時代變遷的外因。

 

所以,我們能夠在《大宅門》和《京華煙雲》裡看到名門望族在動蕩年代的興衰史,在《四世同堂》裡看到幾代人的思維碰撞,在《那五》裡看到八旗子弟的舊時代習慣,在《正陽門下》裡看到返城知青的努力奮進,在《情滿四合院》《芝麻胡同》看到幾十年人們的思想進步,在《渴望》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裡看到社會飛速發展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鮮明的城市文化特徵,給予了劇集多樣的呈現方式。

 

作為地區的名片,景觀建築的特寫一直是「京味兒」劇的標配。鏡頭一掃,雍容大氣的故宮、壯觀精緻的天壇、巍峨佇立的前門、典雅質樸的四合院、熙熙攘攘的胡同,紛至沓來。與之匹配的,往往是悠揚婉轉鴿子哨和韻味兒十足的大鼓聲。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空鏡,從拍攝的角度看,其突出了劇集的年代,渲染了故事的環境。從折射社會的角度看,其昭示了「京味兒」文化中隨處可見的重「禮」 尚「德」的深刻內涵,使文化和劇集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所謂「禮」是宮廷文化輻射出的禮制,所謂「德」是北京人的德行,也就是規矩。二者相互影響。「城中景,景中人」,關於重「禮」 尚「德」,北京的城建和人民生活高度一致。

 

 

整體上看,老北京城的布局方方正正,權力聚集點由內向外逐漸削弱,道路規劃講究正南正北。具體建築上看,大到皇宮,小到四合院,都是極為規整的,以對稱和諧為美,這都是禮制與美學的結合成果。

 

北京人長久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無論是皇宮裡的權貴還是皇城外的普通人家,禮制的影響早已融進骨血,表露於言談舉止。特別在每一條胡同、每一座四合院裡,不大的房子中構建出一個個微型社會,院子裡的人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彼此的行為舉止一覽無餘,無禮數哪能行?

 

關於這兩點,「京味兒」劇在細節處盡顯。

 

首先為寫實化的臺詞,北京人的敬語稱謂無處不在。普遍適用的,不管在哪部劇裡,見面說話永遠是「您內,您吃了沒?您幹嘛呢」,聽不到「你」字。

 

再以具體劇集為例,「同志」是《我愛我家》裡,傅明老人那個年代廣泛使用的敬語。面對著葛優飾演的騙子紀春生,儘管受到兒子賈志新呼其「二混子」的影響,但是傅明老師還是頓了頓,以禮相待,稱呼對方為「二混同志」。

 

 

《大宅門》中的幾個兄弟,無論年齡大小,稱呼對方時,後面都是「出生順序+爺」字,比如白七爺,還有《小井胡同》中的查六爺、何二爺。除了「爺」是敬語,中間數字也是論資排輩的禮制。

 

其次為吃飯的座位,這更突顯論資排輩的重要性。在《什剎海》中,一家人吃飯,永遠是莊老爺子坐正位,以他為中心,兒子們按照長幼依次坐在桌子兩旁。《我愛我家》和《大宅門》亦然。

 

第三是老一輩的階級觀念,《大宅門》的大當家白文氏看不上楊九紅的妓女出身,死活不讓她進宅門。

 

其實不止上述三點,從日常的餐桌布菜到婚喪嫁娶,「京味兒」都在講「禮數。而在「禮數」的影響下,「品德」自然生出規範,甭管骨子裡怎麼看,「面兒」上也得有「德行」。人可以窮,德行可不能差。

 

 

因此,「德行!」成了經典「京罵」之一,這兩個字請您重視德行。2009年,由李成儒主演,改編自老舍同名話劇的電視劇《龍鬚溝》播出,劇集的第一集保留了話劇第一幕的臺詞:你沒有那個癮,交不上捐你去坐監牢。德行!」 

 

就這樣,在烘託「禮數」與「德行」中,「京味兒」劇呈現出精彩的戲劇矛盾,映射著現實的人情冷暖,演繹著人生百態。

要說「京味兒」劇裡什麼最吸引人,自然是形形色色的「北京人兒」。處於不同的時代和階級背景下,各個角色有著迥異的性格,但相同的是,那份鮮活的生命力。

 

這裡首推富有優秀品質的主角們,他們的積極向上、敢於創新,深刻影響著劇裡劇外。

 

《正陽門下小女人》的徐慧真是個典型人物,被丈夫拋棄的她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獨自帶著孩子,用自己的智慧經營小酒館。建國初期,面對公私合營改造,她顧全國家大局,欣然接受。改革開放後,她順應時代發展,積極籌措參與,不僅培養出有能力的晚輩,還構建了家族產業。

 

《什剎海》中的莊老爺子看到「醉八仙」飯館的潛力,果斷出手,並非傍著四合院,甘於養老之人。而在酒樓遭遇危機之時,老人家也沒有放棄,集思廣益,與員工共渡難關。

 

作為陪襯主角的「綠葉」,一些 「反派擔當」的配角,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人本質上並不壞,多半有些小聰明,只是沒有理解「德行」的本意,變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類人。缺乏遠見和眼光,僅看中蠅頭小利,投機取巧之舉反而絆倒了自己,可氣可笑。

 

《正陽門下小女人》中的範金有,靠著顏值和嘴巴甜,當上了街道的幹部,但是不幹什麼實在事,只是一天吹牛皮,最後被所有女同事唾棄。在追求徐慧真失敗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到處污衊人家,被逮個正著還不承認。

 

《我愛我家》的賈志新,一天沒個正經工作,極好面子,吊兒郎當的樣兒與哥哥賈志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整個劇沒見他幹成過什麼事兒。好容易去了趟海南做了回正經生意,回來還物是人非,變成了給小保姆提箱子的助理,編劇也是夠諷刺的。

 

可以說,正是這些亦正亦邪的人物,構成了「京味兒」劇值得一再品咂的「回味」。


算起來,從1985年中國內地首部長篇電視連續劇《四代同堂》播出至今,「京味兒」劇已經走過三十五年,堪稱壽命最長的地域文化劇種,並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正值中國內地影視劇的起步階段,初期的「京味兒」劇多為文學名著改編。林汝為和魯曉威分別執導的《四世同堂》和《鐘鼓樓》各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

 

到了1989年,則出現了首部原創劇情的「京味兒」劇,謝添執導的5集電視連續劇《那五》,為鄧友梅、魏錚兩位編劇聯合撰寫的作品。

 

進入90年代,「京味兒」劇無論從題材還是形式上,均有了較大突破。這其中,趙寶剛導演功不可沒。1990年,由他和魯曉威共同執導的50集電視劇《渴望》一經播出,立刻引發萬人空巷。劇集聚焦於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凱麗飾演的劉慧芳是當時的「女神」。 

 

1992年,趙寶剛執導的《皇城根兒》以及其和金炎執導的《編輯部的故事》相繼播出,前者仍以胡同家族為核心,講述了老中醫金一趟一家的悲歡離合。後者則開創出系列單元劇的形式,以《人間指南》六個性格各異的編輯為聯結點,描繪社會各色各樣的人與事。

 

如果說《編輯部的故事》為「京味兒」劇打出了喜劇風格,那麼1993年的《我愛我家》則是該風格的巔峰之作。導演英達將美國情景喜劇的形式搬到了國內,並進行了「京味兒」改革。

 

隨著創作者的大膽嘗試,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京味兒」劇的類型和選材更加寬泛,精品數量也越來越多,甚至誕生了《大宅門》這種同時具有娛樂價值和藝術深度的作品。這個期間,趙寶剛依然是「京味兒」劇的先鋒者,其執導的《奮鬥》和《我的青春誰做主》沒有像以往一樣將視角放在胡同的老北京人身上,而是選擇了「北漂」青年人這一熱門社會話題。

 

最近五年內,「京味兒」劇則有回歸的趨勢,內容再度以宅院胡同文化為主,以劉家成導演的作品為主。他於2013年到2019年,連續推出了《正陽門下》《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小女人》《芝麻胡同》四部劇。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發展,「京味兒」劇與北京的文化特徵、社會氛圍、人民性格一脈相承,相融共生。


回看「京味兒」劇的發展,其長盛不衰有著兩點重要原因。

 

一方面,得益於它始終根植中華文化的土壤,聚焦北京普通百姓與老北京精神,融合家國敘事與北京的歷史變遷,令觀眾感受到老北京文化的演變,領略北京的地方風物與人情。

 

另一方面,離不開影視創作者內容更新而「京味兒」不變的創作原則,北京地域文化中特色元素的代代傳承,構建了「京味兒」的藝術世界。

 

「京味兒」劇,得嘞,您就請好兒吧!

 

長按二維碼加入幕後社群

或添加微信好友(zhaochenjie1992進群)

相關焦點

  • 「京味兒」劇到底是個啥味兒?丨深鮮企劃 ·「風味國劇」
    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土壤,孕育了風味各異、色香俱佳的影視作品,且帶有獨樹一幟的地方文化特色。由此,烹小鮮(pengxx01)策劃了深鮮企劃 ·「風味國劇」專題,以地域文化劇集為切入口,探究不同地區的文化風貌和民俗風情,與影視創作者共話國劇創作之道。今天,我們將推出專題首篇——「京味兒」劇篇。「簋街,麻小?」
  • 《什剎海》「京味兒」劇到底是個啥味兒?丨深鮮企劃 ·「風味國劇」
    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土壤,孕育了風味各異、色香俱佳的影視作品,且帶有獨樹一幟的地方文化特色。由此,烹小鮮(pengxx01)策劃了深鮮企劃 ·「風味國劇」專題,以地域文化劇集為切入口,探究不同地區的文化風貌和民俗風情,與影視創作者共話國劇創作之道。
  • 「京味兒」劇裡的文化IP如何打造丨地方IP志
    這個場景在北京城經常可見,同時也是電視劇《什剎海》首集的一幕。 顧名思義,《什剎海》又是一部「京味兒」劇。該劇由劉佩琦、連奕名、曹翠芬、張齡心、關曉彤主演,以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一家人現代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 目前《什剎海》已播出近十集,觀眾的評價褒貶不一。
  • 國劇「闌尾炎」到了該治治的時候了丨鮮見
    筆者是個劇迷,一年下來也能刷150部以上的劇集,但發現能單純靠著精彩的故事讓人從頭「追」到尾的劇,著實屈指可數。 有人說「爛尾」是去年劇集市場的關鍵詞之一,其實從近幾年國劇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更多時候「爛尾」是一種常態化存在,每年能夠大爆的高品質劇集作品少之又少。
  •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給在狀況外的朋友解釋一下:這裡說的和熱搜上的「大頭菜」,其實是任天堂出的一款遊戲「動物森友會」裡的一種期貨。遊戲設定是:每周日上午, 有一個叫做曹賣的人出現在島上,向玩家兜售大頭菜。之後的6天,商店會以無規律的浮動價格收購大頭菜,如果你能在最高點上拋售,可以大賺一筆發家致富。
  • 特別企劃丨李星文:2020前三季度國劇發展格局解析(一)
    年前三季度國劇發展的格局分析」。再加上觀眾審美趣味的變化,從業者焦慮情緒的擴散,剛剛過去的9個月可謂遠看風起雲湧,近看快速裂變,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同時發生。我將圍繞著螢屏上常見的十大類型劇,其中包括都市生活劇,年代傳奇劇,武俠劇,軍旅劇,公安劇/懸疑劇,諜戰劇,古裝傳奇劇和歷史劇,古裝奇幻劇,行業劇,青春劇,來梳理和點評這些已經和正在發生的變化。
  • 關曉彤爸爸現身,網友:就是這個味兒!
    CCTV-1《什剎海》昨晚首播開播即殺入微博熱搜榜關曉彤第一時間「在線駐唱」回應「北京人兒、北京腔兒北京味兒、共同演繹北京事兒……」地道的京片子躍然紙上為女兒新作《什剎海》打CALL關曉彤爸爸關少曾真是有心了您再打開曉彤爸爸微博往前翻還有更地道的「北京的故事,北京的事兒,滿嘴的京腔兒,個個都有味兒,探過幾次班兒,那叫一個親切勁兒…………」出身藝術世家關少曾也是一位優秀的演員
  • 珍珠奶茶飯、珍珠拉麵...解鎖7個「珍珠の暗黑料理」!還活著...
    跟著霓虹網友做珍珠到底(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呢?霓虹網友和商家也紛紛趁著這個熱潮,不斷挑戰著「萬物皆珍珠」料理下限!「萬物皆珍珠」料理實測來了!到底是暗黑料理還是隱藏美食,深扒君這就下場來試試!「萬物皆珍珠」暗黑料理終於嗑完了最後單純地喝上了1杯奶茶啊~生活真美好~ 想要作死嘗試,保命小tip收好
  • 麥當勞「牛運金桶」駕到!一口「暴富」一整年!
    既有霸氣十足的「牛運金桶」!還有一年一度限時回歸的人氣選手、千呼萬喚終於上新的創意甜品!還等啥,快來麥當勞打卡呀!給2021「鍍金」,哪能少得了與小哪吒一同亮相的「牛運金桶」?萌神小哪吒、喜慶中國紅、閃閃高級金……無一不在散發著濃鬱的新年氣氛!
  • 都市家庭劇《什剎海》今日開播,京味兒來襲,闔家歡樂
    7月10日,都市家庭劇《什剎海》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什剎海》開播了!沒錯,心心念念的京味兒家庭劇來了!又一部老中青三代優秀演員齊聚的作品,還是這迷人的生活味兒~還在等什麼?
  • 換個馬甲談戀愛,職場劇為何總不「硬核」?
    撰 文丨陳 桐編 輯丨奈 奈文娛價值官解讀:繼《下一站是幸福》之後,又一部職場劇《平凡的榮耀》終於開播了。這次,《平凡的榮耀》有明顯進步,至少到目前為止,職場的部分沒有淪為愛情線的陪襯,以吳恪之、孫弈秋、林宇明為核心構建起一種純粹的「職場關係」,但進步的同時,這部職場劇依然是一部經不起「顯微鏡式追劇」的作品,從職場細節到人設的細膩度存在不少硬傷,為了追求所謂的真實而去製造真實往往會顯得過於刻意。由此可見,要想還原一個質感飽滿的真實職場,國產劇還需要循序漸進,補齊不少短板。
  • 《什剎海》:老中青3代演繹,譜寫「酸甜苦辣」京味兒生活
    《什剎海》,一聽這名兒就知道,是關於老北京的風味生活。胡同一家人的故事,家裡一樁樁的小事,事中滿滿的京味兒。劇中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兒。劇中人物設定很清晰,老中青三代。老中青三代坐鎮,全是獨特京味兒生活。
  • 北京城裡京味兒最濃的十大餐廳!
    作為一個北京人,我們心中最難忘記和割捨的其實是那份記憶中的老北京味兒,那個我們童年時胡同口小店裡傳來的味道!這家瓷氣一進去就懷舊味撲鼻,十幾年前的老北京記憶配著京味兒家常菜,別有一番風味。一進門這四個字頓時讓人神清氣爽,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做壞事,奶奶最愛絮叨我的那句話。
  • 1212丨海口雙12「聚餐值得買」指南
    「海口觀瀾湖旅遊度假區」折享雙人歐陸鮮食半自助晚餐「羊山大道」麗思卡爾頓酒店2層的意坊全日餐廳是吃貨圈口碑在線的奢華自助餐餐廳,獨特的「歐陸鮮食盛宴半自助」晚餐,供應各式獨具風味的地中海美食,最大程度保證菜品的新鮮口感。
  • 黃盈新國劇《黃粱一夢》本周重啟
    何謂國劇?有一種解釋是指京劇,這種解釋當然過於狹隘,是一種大眾的泛解。在戲劇屆卻有另一種頗具理想色彩的定義。《黃粱一夢》劇照 1926年,留學美國的餘上沅、趙太侔等人在回國後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國劇運動』。
  • 「京味兒」劇35年:從《四世同堂》到《新世界》,為何始終火熱
    這一時期的「京味兒」劇大多以「家國情懷」為主,將個人生活和情感隱藏於「家國大義」之後。1990年的《渴望》作為國產劇發展的裡程碑作品,也將「京味兒」劇的視線從英雄人物的身上轉移到了生活中的小人物身上。這部劇不僅讓張凱麗、李雪健等人紅遍大江南北,更讓「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成為一道風景線。
  • 壓軸「美好時代劇獻」,《瞄準》開啟年代動作劇的「融合」試驗
    這一次,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旗下浙江影視集團原創出品,黃軒、陳赫、楊採鈺、李溪芮領銜主演的高密度狙擊動作國劇《瞄準》被選為浙江衛視「美好時代劇獻」聯播單元的壓軸作。家國情懷和人生信仰的青年救贖在當下有著天然的代入和迴響,主旋律作品依舊切題,又多了幾分「預期之外」的突破和期待。
  • 壓軸「美好時代劇獻」, 《瞄準》開啟年代動作劇的「融合」試驗
    這一次,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旗下浙江影視集團原創出品,黃軒、陳赫、楊採鈺、李溪芮領銜主演的高密度狙擊動作國劇《瞄準》被選為浙江衛視「美好時代劇獻」聯播單元的壓軸作。家國情懷和人生信仰的青年救贖在當下有著天然的代入和迴響,主旋律作品依舊切題,又多了幾分「預期之外」的突破和期待。
  • 除了A爆了的範曉萱,這個大尺度的「成人劇」還有啥?
    確實,《罪夢者》並不是一個對觀眾非常友好的爽劇。它故事並不複雜,但卻有著一定的觀看門檻。到底是誰綁架了天佑?為什麼非要點名見自己?重重疑惑等待解答。為了救回兒子保護家人,阿全和兄弟策劃出逃並成功越獄。可是在重獲自由之後,他卻發現自己身陷進一個更危險的境地中.
  • 鄭州保險調查員:其實我是個「偵探」
    有趣君一開始追劇完全是因為男神黃宗澤,但最後卻妥妥地被劇情種草,「保險調查員」這個職業真是又神秘又刺激。丨港劇迷可以看看,但是期望不要太高就在有趣君感嘆著「人性的複雜」和「人生的百味」時,竟然發現,同學李明就是幹這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