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亂象調查

2020-12-20 東方財富網

8月17日,西安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官微「西安網警巡查執法」發布消息稱,2020年8月14日,接網民舉報,抖音平臺用戶「西安XX哥」通過其抖音帳號發布傳播淫穢色情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經調查,該淫穢色情信息發布者為柳某某,西安藍田人。其對通過網絡發布淫穢色情信息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八條之規定,西安市藍田縣公安局依法對柳某某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

在連日來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在行業暴利的刺激下,網絡直播亂象屢禁不止。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網絡主播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為「漲粉」,直播跳河、拼酒、吃燈泡;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購市場秩序……

為走紅不擇手段

為了引起關注,迅速走紅,有一網絡暱稱「蛇類科普蛇哥」的男子在某魚網絡直播平臺上發布「真人秀」直播視頻,稱在海南瓊中野外發現閃鱗蛇。記者上網查詢發現,「蛇類科普蛇哥」拍攝了不少有關蛇類的視頻,在某魚直播平臺上的帳號有近50萬的粉絲,還通過直播在線接受粉絲「打賞」,一些「粉絲」不明情況,動輒打賞上千元。2019年底,有網友對該直播主播發布的內容提出了質疑,稱其發布的閃鱗蛇蛇種在海南並無分布,涉事網絡主播「蛇類科普蛇哥」等人涉嫌非法捕捉、非法運輸野生保護動物。據知情網友介紹,該「蛇類科普蛇哥」在某魚平臺帳號達到83級,對應平臺收入已達到700多萬。不少網友稱,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了「打賞」,如今希望該平臺退還「打賞」費用。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從業主播告訴記者,為了能夠贏得粉絲關注、讓粉絲送自己禮物,從而達到營利的目的,不少主播會做出「出格」的行為。「有些主播為了賺錢,會想方設法向粉絲索取『火箭』,比如穿著暴露等等。」該主播說,一般主播的收入由底薪加提成構成,每月幾百元到一二十萬元不等,「有實力的主播靠本事,有很多明星主播很受歡迎,而沒實力的就只能想點歪路子了」。此外,不排除有的主播是為了出名,或者出於娛樂等目的。

主播和平臺形成利益鏈

時間回溯至2016年,這一年被稱為「網紅元年」,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提供網絡直播服務的平臺超過了300家,直播用戶規模已經超過4億,網紅變現的能力也讓全社會為之側目。

「在直播平臺上,隨便播點什麼都有可能會有人看,吃飯、睡覺、畫畫、做飯,甚至是看別人睡覺這種對多數人來說沉悶至極、無聊至死的事情。」在西安一家網絡直播公司上班的小青告訴記者,自己做遊戲直播已經4年時間了,開始那兩年最火,每年都能賺七八十萬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網絡主播收入主要靠粉絲打賞,也就是會員在直播平臺通過充值方式購買的道具或禮物。「我們公司的『臺柱子』是專門直播唱歌『打PK』的美女沫沫,上周在一次直播中,一個粉絲大哥出手闊綽,一下子就送了99個『嘉年華』禮物。沫沫分得了8萬多元提成。」小青說,網絡直播平臺的經營模式是通過網友購買平臺內的虛擬禮物而獲取收入,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網絡主播進行分成。主播獲得的禮物越多,收入越高,直播平臺的利潤也就越大。

直播造假已成一股歪風

只需花6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觀看時間長達2小時;在淘寶直播中,更是120元能買到1萬個機器粉觀看數據;還有專門組織真人粉絲進行直播刷數據的商家,粉絲進去直播間觀看1分鐘,就能拿到5毛錢的酬勞……如今,直播造假已成網絡上的一股歪風。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在6月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直播刷粉數據、銷量刷單造假已成新槽點。最初,營銷團隊在風口浪尖上進行一條龍服務,尋求主播,定位打造,通過營銷策劃積累到一定量粉絲後,便開始夥同商家欺騙受眾,主播吆喝,商家打榜,刺激粉絲跟風,最後主播得佣金,商家得變現,可謂是缽滿盆滿,最終卻苦了那些忠心耿耿的粉絲。緊接著就是宣傳造假,數據吹噓,在此刺激下,各行各業的大老闆小老闆都紛紛加入直播帶貨大軍,有啥賣啥。更有人鋌而走險,幹起了「直播帶假貨」。

「造假的根源在於利益,直播帶貨是一個萬億級的龐大產業,從業者眾多,行業進入門檻很低,只要註冊個直播平臺帳號,就可以帶貨了。但是,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各方為了爭搶流量資源,實現各自的利益,就不免夾雜進一些違規操作,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加劇了行業的亂象。」資深時事評論員江德斌認為,從有效治理的角度看,斬斷違規者的利益源頭,才是最佳策略。因此,將造假者納入「黑名單」,使其無法再獲利,是一項有力的措施。

(文章來源:三秦都市報)

相關焦點

  • 你怎麼看網絡直播亂象?
    居家防疫期間,不少人會把看網絡直播作為娛樂消遣。網絡直播行業門檻相對較低,一些主播為了博取關注,獲得流量,會有一些不當言行,譁眾取寵。網絡直播因此亂象頻出。日前,「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了第五批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黑名單,58名主播被封禁5年,在行業內禁止註冊和直播。
  • 網絡直播PK亂象亟待依法規制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
  • 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本報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張賀)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門在開展「掃黃打非·新風」集中行動中,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嚴厲打擊非法直播平臺、淫穢色情直播內容,從嚴處置通過低俗網絡表演引誘打賞行為。7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7起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淫穢色情低俗有害信息典型案件。
  • 網絡直播亂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直播帶貨  網絡亂象  虛假宣傳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直播帶貨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直播對相關商品提供近距離展示、導購以及諮詢答覆等服務。然而,在野蠻生長、迅速擴張之下,直播行業也面臨良莠不齊、缺乏監管而帶來的諸多亂象。隨著直播帶貨頻頻「翻車」,其背後的亂象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商品質量問題。「名品」變贗品、「好貨」變水貨現象時有發生。
  • 對網絡直播亂象要「零容忍」
    但是許多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其社會教育功能,有的直播平臺任由主播進行低俗表演,有的主播向網民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有的主播大肆散布謠言信息、發表負面言論,有的直播平臺甚至公然招募從事色情直播從業人員,嚴重違反了公序良俗,既阻礙了網絡直播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又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落地。因此,有關部門應以「零容忍」的態度治理網絡直播亂象,讓網絡直播規範化運行。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讀者聚焦——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男子直播性侵未成年女生引輿論熱議,網絡直播亂象何時休?
    9月20日,雲南警方接到了網民舉報,一名男主播直播強姦未成年人,希望警方能對此展開調查。此事引起了雲南網警的重視,並且迅速通知了當地警方進入核查。9月21日雲南文山警方發布通報,聯合公安部治安局部署雲南省相關部門迅速開展調查工作,對違法犯罪活動一經查實,將嚴懲不貸。
  • 網絡直播PK亂象調查 懲罰方式不斷翻新緊盯粉絲錢包
    本文轉自【法治日報】;賣慘打法律擦邊球吊足粉絲胃口 懲罰方式不斷翻新緊盯粉絲錢包網絡直播PK亂象調查● 有些主播為了在直播PK中獲得勝利,甚至會通過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
  • 網絡直播PK亂象何時休?
    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直播PK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規範。01花樣無底線 只為吸粉掏錢直播PK就是在同一個視頻直播平臺上,一個主播發起對另一個主播的挑戰。兩人根據各自粉絲的打賞產生相應分數,在規定時間內分數高者就算勝者。
  • 監管「組合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網絡已成為「掃黃打非」主戰場,來自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本市今年已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131起;轉全國「掃黃打非」辦「淨網」「秋風」案件線索58條,辦結45條,立案查處19條。
  • 輿情|遊戲直播打賞新規來了!網絡直播亂象將被有效遏制
    近年來,網絡直播新業態頻出,但同時一系列亂象也隨之而來,屢禁不止。比如直播平臺用戶在巨額打賞後,有的深陷債務危機甚至妻離子散,有的因非法挪用公款或詐騙錢財鋃鐺入獄,還有未成年人動用家裡的「救命錢」打賞主播等等。
  • 女主播公開場合博眼球式直播:網絡直播亂象何時才能止住?
    近年來,網絡直播越來越火,在這個人人可以做網紅的時代,網絡直播亂象真的是多如牛毛,許多人為了博眼球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近日,河南25歲女主播因在公共場合色情直播而被刑拘。
  • 網絡直播流量造假亂象頻發 亟待多方合力嚴管
    最近,針對網絡直播帶貨數據流量造假亂象,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
  • 劍指網絡淫穢色情直播亂象 這些平臺被整治
    這7起案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利用網絡直播平臺或進行淫穢色情表演,或販賣淫穢物品以達到牟利的目的。  全國「掃黃打非」辦指出,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嚴厲打擊利用非法直播平臺進行淫穢色情直播,從嚴處置通過低俗網絡表演引誘打賞行為等是「掃黃打非·新風」集中行動中的重點。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門查處了一批這樣的案件,這7起案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 用鐵腕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啟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6月10日澎湃新聞)作為新生事物,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不斷發展壯大,但發展的同時,泥沙俱下、問題增多。有的直播用淫穢色情誘導青少年,隱瞞家長進行巨額打賞,嚴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有的直播宣揚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拜金主義,散布謠言信息,傳播封建迷信,發表負面言論,助長歪風邪氣;有的從事網絡賭博,通過社交群組和論壇傳播有害連結和二維碼,讓參加者損失慘重……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 青少年網絡直播亂象何時休
    青少年打賞網絡主播「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現在卻有很多未成年人在所謂的「網絡自由空間」肆意而為。他們載歌載舞表舉止輕浮,或坐在鏡頭前大快朵頤譁眾取寵, 或遇到「投緣」的主播就瘋狂「打賞」等等,這不禁令人惶恐,我們怎能任憑不良網絡直播毀掉我們的下一代?打造清朗的網絡直播空間還需多管齊下。立法保護是根本。
  • 評論|直播亂象
    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等亂象,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我不能露臉,我要過了10萬訂閱才能露。」2019年7月25日,鬥魚主播「喬碧蘿殿下」在連麥直播時「意外」發生「蘿莉變大媽」的「翻車事件」,平時用來遮擋臉部的圖片不見了。
  • 辛巴被立案調查,直播行業亂象頻出,被馬雲說對了?
    辛巴直播帶貨事件辛巴直播帶貨事件持續發酵,因為辛巴在直播帶貨時,銷售了假貨。由於涉案金額重大,所以辛巴也被立案調查。事件的起因是什麼?為什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因為售賣假貨,欺詐消費者,辛巴被立案調查。由於涉案金額重大,超過了200萬,辛巴有可能被判15年有期徒刑。直播行業亂象頻出辛巴成為了直播帶貨行業翻車的典型例子,從賣假貨到據理力爭,然後事件迎來反轉,再到道歉,立案調查,僅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就迎來多次事態進展。
  • 多方「出手」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新,網絡直播銷售就是這一創新的突出代表。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使網絡直播營銷迅速發展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營銷及引流手段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人們直觀看到了「直播帶貨」的迅猛勢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