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PK亂象何時休?

2020-12-20 澎湃新聞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

繼「直播連麥」霸屏各個直播平臺後,直播PK的誕生給直播行業扔進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

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直播PK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規範。

01

花樣無底線 只為吸粉掏錢

直播PK就是在同一個視頻直播平臺上,一個主播發起對另一個主播的挑戰。兩人根據各自粉絲的打賞產生相應分數,在規定時間內分數高者就算勝者。失敗一方則會面臨懲罰,輕則唱唱歌,跳跳舞,重則洋相百出,甚至有不少涉嫌侮辱人格的「玩法」。

「在直播平臺上送禮物操作簡單,加上氛圍緊張,如果碰巧又比較喜歡這名主播,人的情緒就會被調動起來,衝動消費,未成年人尤其難以控制住自己。」一有空閒時間就會觀看網絡直播的某公司職員楊帆說。

懲罰環節是粉絲打賞和關注的另一個高峰期,所以懲罰方式不斷翻新,而這也是吸引粉絲的一種手段。

楊帆列舉了幾種「讓人很有記憶點」的懲罰方式,比如輸了的主播吃11勺鹽,生吃不喝水,還有就著菸灰水吃鹽等。

02

扮大粉送出偽禮物 賣慘博取粉絲同情

當前,主播連麥PK的直播競技玩法是刺激粉絲消費,實現各平臺主播獲利、快速漲粉的方式之一。

曾見證了被主播圈子稱為「世紀對決」的「劉二狗」與「散打哥」直播PK的北京市民白女士表示:「整場通過不斷喊叫,刺激粉絲的衝動消費心理。人在那種氛圍感染下,支付、確認完全是不過腦子的。最終這種衝動消費只能自己來買單,獲益的只有主播和其背後的平臺。」

據經常看直播PK的某汽車公司員工朱東(化名)介紹,粉絲在虛榮心和保護欲的雙重心理作用下,甚至會「被送禮物」。有的在直播PK中還會使用「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的方式來烘託氣氛,讓粉絲們打賞。

為實現推廣效果,直播中,禮物和粉絲難辨真假。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很多時候,主播在線下把錢打給他人,讓他們用這些錢給自己刷禮物。「榜一、榜二、榜三送出的禮物金額代表了主播的身價,很多位居榜一的都是公司的人或者主播個人。」

北京市民邱先生是直播PK的忠實觀眾,他坦言,自己每次刷禮物都是因為主播的「激將法」。如果比分快要被刷下去,主播會一直喊:「好沒有面子呀,我這麼可愛,你們忍心傷害我嗎?」簡單送點禮物就能讓她免於受罰,於是每次主播開始喊話時,他就心軟了。

曾專門在某直播平臺擔任PK主播的慄子向某MCN(俗稱網紅經紀人)機構負責人學經驗,對方告訴她:「挑釁是讓對面主播受益最有效的方式。有人覺得這樣豈不是在幫對面主播打自己嗎?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但實際上你是在跟對面的粉絲和主播建立關係,建立溝通。如果通過你的挑釁,能讓他們上禮物,就說明你能調動資源。佔據主導權,才有優勢,才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挑釁完就要開始拉票。如果你按第二步嘲諷了對面,那麼你這邊的粉絲就會擔心『自家面子』,萬一輸了被對面瞧不起,這一步就多了一個『集體榮譽感』,也就是給玩家一個消費理由。」慄子說。

03

粉絲入群門檻不低 收人錢財替人辦事

據了解,主播與粉絲的關係一般分為幾個層級:在直播間互動、拉入微信粉絲群、主播關注粉絲、加微信、線下互動等,步步升值。

慄子介紹說,對於有人氣的PK主播而言,其粉絲也必須有自己的名字,比如「9200」「X家軍」等,「這跟追星有得一拼。只要主播一聲令下『9200,來,直播間寫1』,瞬間就可以看到直播間被『1』刷屏」。

對於這類粉絲群,邱先生表示,其入會門檻相當高,「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都會有『粉頭』為主播進行把關篩選。一種是通過做任務達到一定量級後才能入場,另一種是直接看你為主播刷的禮物價值。一般情況下,入場費少則七八千元,多則十幾萬元。看一場直播刷幾千元的禮物並不少見」。

據慄子介紹,直播PK也是「圈粉體系」中的重要一步。「一般的步驟是,發吸引人的內容,讓大家看到;通過PK營造噱頭,固粉、通粉(吸引對面主播的粉絲);給大主播(粉絲量大)刷禮物秒榜,讓大主播甩粉(收人錢財,替人辦事兒)。」

此外,有些主播為了在直播PK中獲得勝利,甚至會通過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此前,某大型直播平臺有一位女主播,PK輸了之後用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來接受懲罰,但很快遭到封號處理。

據了解,為了誘導打賞,平臺和主播都想盡辦法。

在某短視頻平臺,目前最貴的禮物是至尊禮炮,6666.6元/個。在某以語音為主的平臺上,平臺禮物種類繁多,最高禮物「以愛加冕」價值一萬多元。

04

網絡直播PK糟粕如何剔除?

直播PK這種方式本是為了增強直播的娛樂性、互動性,進而吸引更多網友關注,但有人為了流量和利益,頻繁在直播間上演醜陋的「表演」。

東方網評論員楊玉龍發表評論表示,網絡直播PK亂象的背後終歸還是為了利。因為主播連麥PK的直播競技玩法無非是刺激粉絲消費,而這也是實現各平臺主播獲利、漲粉最快的方式之一。

直播PK通過不斷喊叫,以及各類懲罰措施,刺激粉絲的衝動消費心理。也正如《法制日報》的報導所寫:「在那種氛圍感染下,看客支付、確認完全是不過腦子的。」可見,最終的結果是粉絲為網絡直播PK亂象買單。

楊玉龍認為,網絡直播PK亂象亟待依法規制。網際網路平臺須切實負起責任。平臺須認識到,直播PK是一種直接可以刺激粉絲們消費的直播互動,傳播範圍、影響力都會更加廣泛,越是如此越需要加強對主播的規制。對於通過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的主播,平臺不能縱容,須拿出規制性措施。

中國青年報評論員黃西蒙發表評論認為,外部監管力量要發揮更大作用。視頻直播PK亂象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與隨機性,但是,越是如此越應該加強監管力度,拓寬監管範圍。與此同時,要嚴格審核主播的資質,設置「黑名單」制度與退出機制,對那些涉及色情或違規誘導激情打賞的主播「一票否決」,讓那些喪失底線的主播付出應有代價。

楊玉龍認為,還須強化行業自律。儘管行業自律的約束力比較有限,也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行業良好的自律依舊能夠「大有作為」,比如,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細化規定,通過行為公約的形式讓平臺自願採納行業規範。主播更應該強化自我約束,在直播間不能言行無底線,更不能為了利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打法律擦邊球。

網絡直播PK作為娛樂方式,需要更正經、更規範。無論是平臺還是主播,更應該多踐行社會責任。否則,只是追求讓受眾成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乃至不惜踐踏社會道德底線以及碰觸法律紅線,終歸會走向末路。當然,從受眾的角度來講,也應該理智參與網絡直播PK,對不法行為更須堅決抵制。

原標題:《網絡直播PK亂象何時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網絡直播亂象何時休
    青少年打賞網絡主播「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現在卻有很多未成年人在所謂的「網絡自由空間」肆意而為。他們載歌載舞表舉止輕浮,或坐在鏡頭前大快朵頤譁眾取寵, 或遇到「投緣」的主播就瘋狂「打賞」等等,這不禁令人惶恐,我們怎能任憑不良網絡直播毀掉我們的下一代?打造清朗的網絡直播空間還需多管齊下。立法保護是根本。
  • 直播亂象何時休
    網絡直播的亂象,不僅無視倫理道德,更是一種觸碰了法律底線的行為,給當事人自己、他人和社會都帶來了惡劣影響,如果縱容這樣的不良內容持續播送,就會形成一個宣揚不良行為的「精神染缸「,持續接觸這樣的內容,對於判斷力較弱的未成年人來說有害無益。真心希望網際網路企業既要講發展,也要講責任。
  • 男子直播性侵未成年女生引輿論熱議,網絡直播亂象何時休?
    9月20日,雲南警方接到了網民舉報,一名男主播直播強姦未成年人,希望警方能對此展開調查。此事引起了雲南網警的重視,並且迅速通知了當地警方進入核查。9月21日雲南文山警方發布通報,聯合公安部治安局部署雲南省相關部門迅速開展調查工作,對違法犯罪活動一經查實,將嚴懲不貸。
  • 投票也成為負擔 網絡評比亂象何時休?
    原標題:投票也成為負擔,網絡評比亂象何時休?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嚴控評比政策落地,基層各種達標表彰評比活動已明顯減少。
  • 直播亂象何時休?
    「賓正」在視頻中稱,他在參團後發現,接送遊客的是麵包車,而非直播間推廣說的「奔馳車」。此外,旅遊途中包含7次購物,並非直播宣傳的「純玩團」。12月18日,雲南省旅遊執法總隊工作人員表示,網紅「高火火」299元售賣「雲南6天5晚雙人豪華遊」,屬於詐騙,也是在賤賣雲南,已向市場監管部門通報此事。
  • 網絡直播PK亂象亟待依法規制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
  • 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何時休?
    未來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 李盈盈)新學期伊始,當別的孩子背著父母買的新書包開開心心上學時,靠直播賺錢養家的12歲少年小奧(化名)還要盤算放學後的直播。無獨有偶,3歲「小網紅」佩琪被父母餵到70斤,「吃播」當賺錢工具的消息一樣令人唏噓。未成年人直播亂象屢禁不止。
  • 輿情|遊戲直播打賞新規來了!網絡直播亂象將被有效遏制
    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七部門日前聯合發布指導意見,劍指飽受爭議的直播打賞亂象,對其作出全新的規範和限制。 其中指出,要針對不同類別級別的網絡主播帳號在單場受賞總額、直播熱度等方面合理設限,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帳期。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隨著網絡直播進入網絡直播帶貨的2.0時代,各種潛在的負面信息也開始逐漸顯露。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大平臺也正在積極不斷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規範來應對。
  • 女主播公開場合博眼球式直播:網絡直播亂象何時才能止住?
    近年來,網絡直播越來越火,在這個人人可以做網紅的時代,網絡直播亂象真的是多如牛毛,許多人為了博眼球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近日,河南25歲女主播因在公共場合色情直播而被刑拘。
  • 網絡直播PK亂象
    來源:法治日報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
  • 「墨香銅臭」再上熱搜,造謠成本過低的網絡,亂象何時能休停?
    尤其是對「墨香銅臭」的事情尤為上心,堪稱群魔亂舞,造謠成本過低的網絡,真的好麼?讓我們回顧下!造謠成本過低的網絡,更因一些惡意而開始把罵戰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何時能休?
  • 對網絡直播亂象要「零容忍」
    但是許多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其社會教育功能,有的直播平臺任由主播進行低俗表演,有的主播向網民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有的主播大肆散布謠言信息、發表負面言論,有的直播平臺甚至公然招募從事色情直播從業人員,嚴重違反了公序良俗,既阻礙了網絡直播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又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落地。因此,有關部門應以「零容忍」的態度治理網絡直播亂象,讓網絡直播規範化運行。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讀者聚焦——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網絡直播亂象調查
    其對通過網絡發布淫穢色情信息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八條之規定,西安市藍田縣公安局依法對柳某某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在連日來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在行業暴利的刺激下,網絡直播亂象屢禁不止。
  • 監管「組合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網絡已成為「掃黃打非」主戰場,來自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本市今年已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131起;轉全國「掃黃打非」辦「淨網」「秋風」案件線索58條,辦結45條,立案查處19條。
  • 繼辛巴、羅永浩假貨事件之後,李佳琦也翻車了,直播亂象何時休
    文丨demo~近段時間,網紅直播可謂是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先是辛巴的辛選818假燕窩事件被職業打假人王海爆料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後的羅永浩交個朋友直播間假羊毛衫事件再次給觀眾不安的心補上一刀,除了頭部主播以外,其他一些主播像嘎子哥被曝賣假酒等等,整個直播行業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種急需得到整治的病態亂象。
  • 網絡直播亂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直播帶貨  網絡亂象  虛假宣傳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直播帶貨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直播對相關商品提供近距離展示、導購以及諮詢答覆等服務。然而,在野蠻生長、迅速擴張之下,直播行業也面臨良莠不齊、缺乏監管而帶來的諸多亂象。隨著直播帶貨頻頻「翻車」,其背後的亂象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商品質量問題。「名品」變贗品、「好貨」變水貨現象時有發生。
  • 你怎麼看網絡直播亂象?
    居家防疫期間,不少人會把看網絡直播作為娛樂消遣。網絡直播行業門檻相對較低,一些主播為了博取關注,獲得流量,會有一些不當言行,譁眾取寵。網絡直播因此亂象頻出。日前,「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了第五批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黑名單,58名主播被封禁5年,在行業內禁止註冊和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