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不是有百來人聯名抵制郭敬明、於正嗎?當時蝸牛納還想,郭敬明拍的《晴雅集》能如期在各大影院上映?
好在《晴雅集》並未受到郭敬明抄襲糾紛的影響,這部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同名小說《陰陽師》的電影,如願在12月25日聖誕節正式上映了。
從豆瓣評分來看,5.1的分數也算是不好不壞吧,雖然網友們認為這個分數已經是爛片的標準分了。
但在貓眼和淘票票兩個平臺上,《晴雅集》竟然分別斬獲9.1和8.9的高分,連郭敬明本人都驚呼在做夢。
然而這部可能讓郭敬明扭轉風評的大作《晴雅集》剛推出沒多久後,就有不少觀眾指責其抄襲,這次抄襲的對象似乎是國外超級大IP——漫威電影《奇異博士》。
當然,《晴雅集》整部電影的劇情和漫威電影沒有什麼關係,而且蝸牛納上面也提到了,這是改編自日本小說《陰陽師》,所以在劇情上不存在抄襲。話是這麼說,但還是和劇情中某部分「撞衫」了,有網友特意截圖,並隔空喊話郭敬明。
通常來說,在科幻、玄幻片中做多個特效畫面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會讓影迷們較真,但問題就在於《晴雅集》裡的陰陽師技能特效從效果、方式、作用,甚至到場景,隨處都能找到《奇異博士》的影子。
可以說《晴雅集》所採取的技能特效與漫威《奇異博士》裡面的如出一轍,並不算什麼巧合。
當然了,畫圈傳送不是《奇異博士》最先想出來的,可除了傳送還能當盾牌,還能雙手開盾+人踩盾牌+多人一起傳送,這種連環撞梗,實在撞得讓不少網友忍無可忍。
更何況日本本土的陰陽師們打怪、防禦的方式不是畫圈而是畫陣,但凡看過野村萬齋版《陰陽師》的人都知道,人家不是畫在地上,就畫在符紙上,還真沒有直接在空中畫個圈圈的。
再回來說《晴雅集》中的圈圈,就算安倍晴明可以做到空中畫圈,最起碼也得畫個「晴明桔梗印」——五芒星吧?
很多資料顯示,由於日本陰陽師所依賴的不是肌肉與武藝,而是式神,即被陰陽師所役使的靈體。因此陰陽師的武器不是刀劍鉤鐮,而是符咒。咒中最為人所知的大約要數「急急如律令」這一「萬能公式」,其中最出名的大約要數安倍晴明的晴明紋「桔梗印」了,畢竟安倍晴明代表著整個陰陽師職業群體的最高峰。
五芒星因被安倍晴明用於降魔除妖而被賦予的特殊的含義,這當然不意味著五芒星這一符號的發明者是安倍晴明。事實上,早在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烏魯克便出現了五芒星,在蘇美爾文中,這一符號及其衍生的楔形文字意為「宇宙之境」,神秘色彩極濃。
而陰陽師這個職業原本源自中國概念,它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是當時齊國人鄒衍創立的哲學流派,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核心學說是「陰陽五行」——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當陰陽學混合道教咒術以及密教佔卜之術傳入日本後,滲透日本本土的薩滿文化,成就了現在的陰陽道。
只是在日本,提起五芒星的必然會聯想到安倍晴明慣用的「桔梗印」。既然《晴雅集》主角是日本陰陽師安倍晴明,那麼法陣應當也該使用人家常用的五芒星才對。
就算不是晴明本人畫陣,只要是跟他一派的其他陰陽師,也都會下意識地使用「桔梗印」。看看《晴雅集》中的法陣,是不是有些眼熟,好似宇智波家族的寫輪眼……
媽耶,真是越看越像寫輪眼了。
不過《火影忍者》中的寫輪眼也不是作者原創出來的,人家借鑑了三巴紋,它最早出現在我國商代青銅器上、瓦當和太極圖。據《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故而名曰三巴。
上圖中的寫輪眼是《火影忍者》作者從三巴紋衍生而來,只不過留白大,勾玉小得像逗號,很有特點,目前尚未有與其一致的樣式,因此《晴雅集》的法陣圖很可能還參考了寫輪眼。
對此,許多網友認為郭敬明就是抄了別人的東西。
不過也有些網友認為這並不算抄襲,若要較真,那麼《奇異博士》也抄了。
說起來,早期熱播的古裝劇《花千骨》就曾被網友指出抄襲外國電影。例如:
《白雪公主與狩獵者》出現的雪地滴血畫面(左圖),《花千骨》劇中也有出現(右圖)
《霍比特人》精靈的居所(左圖),被拷貝到《花千骨》劇中(右圖)
《黑魔女:沉睡魔咒》中的場景與主角飛天畫面(左圖),都被原封不動照抄到《花千骨》中(右圖)
看到這裡有人要說了,影視劇中的場景、特效雷同不是正常現象嗎,而且特效好像也沒什麼專利或著作權吧,所以算不上抄襲,即便是要求更嚴苛的動畫作品也是如此。
那麼這樣的特效模仿算不算侵權?
坦白說,很難界定。
因為對於合法下載的某軟體生成的一種工程文件,其中包括音樂、圖片、視頻、腳本等素材模板的行為,業內常用的抗辯理由為合理使用,這源於其對於「合理使用」存在的誤解及誤用:
1、認為該模板最終輸出的作品僅為十幾秒或是只有幾秒,不構成作品,亦不存在侵權問題;
2、認為在使用過程中已經改變了模板的部分素材,具有獨創性從而形成了新的鎖頻,不構成侵權。
對於這類複合作品,若根據美國《版權法》第107條對考慮合理使用提出四個因素——使用目的與性質(商業性質還是非營利的教育目的)、該作品的性質、對該作品的使用熟練以及使用行為對該作品潛在市場帶來的影響,則對其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侵權行為的判定會較為直觀明了。
雖然不能簡單斷定《晴雅集》特效場景的模仿屬於侵權,但可以讓熟悉《奇異博士》的漫威迷們一眼就看出電影特效的來源和效仿出處,只能說是暴露了中國玄幻片、仙俠劇等最大短板吧。
也就是說,即便大家都覺得《晴雅集》在場景、特效上抄了《奇異博士》,由於很難界定其侵權行為,最後可能不了了之。
至於特效技術有沒有相關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也許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此前因涉嫌特效侵權被要求「銷毀」的好萊塢特效大片?
曾有一家視覺特效公司聲稱,在過去十年好萊塢電影行業最大的一些大片比如《銀河護衛隊》、《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死侍》以及其它等大片都使用「盜竊」他們的臉部動作捕捉技術,並要求這些影片被徹底扣押和銷毀。當時美國聯邦法官給這家原告公司打開了綠燈,允許他們指控迪士尼、派拉蒙和福斯公司的代理侵權訴訟。
這是由矽谷企業家史蒂夫·帕爾曼創辦的Rearden公司,在此之前還曾參與過一場與好萊塢知名視覺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 3.0,以及中國深圳的海鐵城科技有限公司的複雜對決,最終Rearden公司在MOVA Contour Program這項技術上獲勝,該技術被用來捕捉人臉的運動,以創建電影中的計算機圖形圖像。
現如今的網絡著作權所涉及的領域,除了大眾較為熟悉的文字、攝影、美術、影視、音樂等傳統領域外,這幾年,網絡著作權的客體還逐漸延伸至特效、短視頻、遊戲等新型領域。
那麼影視劇、遊戲的特效應當歸為「類電作品」,這在《著作權法》上稱為「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製在一定物質上由一系列相關聯的畫面或加上伴音組成並且藉助機械裝置能放映、播放的作品,它包括故事片、科教片、美術片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少科幻電影已不再使用攝像機進行拍攝,而是使用電腦進行製作。這種特效基本是通過某軟體編輯製作而成的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在無證據表明人家製作的特效並非源自自身創作,也沒有證據表明其內容屬於公有領域或者影視劇中慣常表達的情況下。總之只有特效凝聚了製作者的個性化表達,符合獨創性的構成要件,才會被認定為「類電作品」並予以保護。
說了那麼多,估計網友們最關心的還是《晴雅集》會否被起訴吧。
假如迪士尼因為《奇異博士》較起真來,沒準兒會讓自家最強法務部發一封律師函給郭敬明,屆時我們倒能看看人家的起訴理由是什麼。(<奇異博士>是由美國漫威影業製作,迪士尼影業公司出品的奇幻動作電影)
【納傑溫馨提示】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以配圖表達無他意。另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的目的僅用於傳遞信息,如果您覺得該信息不宜被公眾瀏覽或有其他原因,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感恩謝謝!
編輯:蝸牛納@納傑智慧財產權
來源:納傑智慧財產權(ID:najieip)
版權代理:http://www.bjnajie.com/
愛普納傑:http://www.aipunaj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