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小啟:
提起李清照,大家都知道她是中國千古才女第一人,她是北宋詞壇婉約派教母,卻以一首七絕詩震驚整個詩壇: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短短20字,卻寫盡了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氣概。
也許大家未曾料到,這個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卻是一個日常以酒代茶的「癮君子」,諸多詞作酒氣燻燻,甚至絲毫不輸「李白鬥酒詩百篇」。
一、 家世背景與眾不同,喝酒瘋玩樣樣在行
李清照其實早在待字閨中時,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少女」。
李清照本是書香世家,她的父親李格非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進士出身,任職宋徽宗時的禮部員外郎,一個司局級幹部。
李清照母親是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的狀元王拱宸的孫女,與李格非郎才女貌。李清照可以說是嘴裡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然而李清照親母死於難產,繼母怕背負虐待前任孩子的惡名,對她沒有嚴加管教。
李清照自小主要受父親的薰陶,讀大書、喝小酒、睡懶覺、蕩鞦韆、駕船野遊……是當時頗為前衛的文藝女青年和花樣百出的問題少女。
尚待字閨中就是這樣的瘋丫頭,這在封建禮教約束嚴格的時代堪稱一個「異類」,一個宋朝的「女版古惑仔」。
二、 閨中少女偏嗜酒,共詞一醉一陶然
在《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中,她這樣描寫自己出嫁首優哉遊哉的少女生活: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喝醉了酒,還駕船四處「浪」,以至於都忘記了回家的路,哪裡有一點大家閨秀的體統。
而在她的另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中,她這樣寫道:
咋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個大姑娘家喝得酩酊大醉,還「恬不知恥」地自嘲「濃睡不消殘酒」,真是令人苦笑不得。
果爸認為是戲說李清照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了一個家宅的興榮和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
該劇於在芒果臺首播反響強烈,成功入圍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主題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廣為傳唱。
三、 夫唱妻隨情意濃,一首新詞酒一杯。
在《點絳唇 蹴罷鞦韆》裡,她這樣描寫自己第一次見到趙明誠時的樣子: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不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第一次見趙明誠,還好沒有喝酒,要不然會否酒後失態,還真難以猜測。
雖然沒喝酒,但晚鞦韆玩得盡興,睡一個懶覺起來,整個人還一副慵懶的模樣。
一不小心見到了夢中情人,又羞又急。急什麼呢,當然是沒有好好梳妝打扮一下,不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在戀人面前。
但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後,就完全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了丈夫。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話說趙明誠在外地上班,負責賺錢養家,李清照在家中負責貌美如花。
轉眼重陽節到了,李清照思念老公,「東籬把酒黃昏後」,作了《醉花陰 薄霧濃雲消永晝》,付諸郵差。
而趙明誠收到以後,覺得老婆的詞寫得著實好,但心裡又不服氣,便早也塗抹晚也凝眉,先後寫了50首詞。
他把詞拿給好友看看,準備把好友認為最好的一首詞寄給老婆。誰知好友看過之後,連連搖頭,說:「佳作沒有一首,佳句倒有一句。」
趙明誠連忙問是哪一句。
好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聽了羞愧難當,真沒想到自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寫的詞,居然全是平庸之作,這唯一為好友所稱道的,居然還是自己搬運老婆的現貨。
四、 身似浮萍酒做伴,一杯清酒一杯愁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遭遇國破家亡、夫死人漂泊。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悽涼的景況。
《聲聲慢》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李清照流離失所,漂泊他鄉,也忘不了借酒消愁,而且「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抒發了深切的思鄉之情。
儘管人已老,可李清照卻說:「我還是那個少年(女)沒有一絲絲改變,忘了除非醉,香消酒未消。」
果爸小結:
李清照與酒有關的詞,還真的不勝枚舉:
她的《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她的《念奴嬌 春情》有「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她的《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她的《憶秦娥 詠桐》有「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她的《轉調滿庭芳》有「不怕風狂雨驟,恰才稱,煮酒箋花」……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易安居士所作的詞中,多多少少都帶著一股酒味。果爸把她稱為「詞中李太白,酒中何仙姑」,應該名副其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