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這地方要火!
就在剛剛,今天下午
央視專程來給它拍攝紀錄片啦!
眼尖的小夥伴應該注意到了
這是海寧錢塘江畔
確切坐標是:
海寧周王廟「荊鬥雲」旅遊綜合體
央視來拍什麼?
原來這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
《記住鄉愁》欄目組
正在拍攝《記住鄉愁》第六季
咱們海寧將佔據整整一集
30分鐘!
一起來看看這個被央視關注的地方!
下午1點半,鑼聲大作!祭潮神活動正式開始。
身著傳統服飾的祭祀隊伍,從周王廟遊客接待中心出發。
參加本次祭潮神活動的有60多人,都是周王廟鎮的村民,以荊山村、胡鬥村、雲龍村的村民為主。
在祭祀隊伍中,報姐看到有年長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孩童,還有一個從丁橋請來的民間樂隊,大家各司其職,緩步經過錢塘人家閘口進入海塘堤岸,整個路程約100米。
下午1點50分,祭祀隊伍在海塘上的祭祀臺前侍立。
在擺滿貢品的祭祀桌前,主祭將香點燃,三次作揖,敬酒後,在司儀的指揮下,祭祀隊伍面朝海塘,三次叩首。
隨後,主祭手拿祭文,向大眾宣讀祭文。
下午2點20分,錢塘江江面上出現了一條銀線,浩浩湯奔騰而來,海塘上的八面大鼓再次響起,在潮頭經過祭祀臺時,持著貢品的祭祀人員將魚、肉、水果等貢品拋向潮頭中,也將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的美好願望帶給「潮神」。
隨後,司儀宣布「祭祀禮成,退!」
策劃此次祭潮神活動的人名叫沈瑞康,今年78歲,是土生土長的周王廟人。
沈瑞康
他曾編寫過周王廟鎮志,尤其喜愛民間文化,因此當周王廟鎮接到此次央視的拍攝任務時,就找到了他。
沈瑞康介紹,從接到任務到今天正式拍攝,前後就10天時間,他用了3天時間策劃了這次祭潮神活動,小到音樂的強弱,大到整個隊伍的排列,他都事無巨細地寫了下來。
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六季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組織拍攝。
《記住鄉愁 第三季》 20170317 第五十一集東裡鎮視頻截圖
《記住鄉愁》第六季以歷史文化古城為拍攝主體,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主要內容,節目單集時長30分鐘。
所以,今天央視攝製組來到了錢塘江畔,海寧市周王廟鎮胡鬥村的海塘上,拍攝一場聲勢浩大祭潮神活動!
海寧祭潮神的活動,旨在祈願錢塘江兩岸山青水綠,風調雨順,祈願海寧不受潮水侵擾。
為什麼央視又一次選中海寧?
據攝製組負責人韓輝介紹:在前期籌備階段,他們在浙江多個古城中一眼就看中了海寧,「因為這裡的古城文化很特別。」
央視航拍組
報姐了解到,這次央視的攝製組一共來了7人,11月13日他們就到了海寧,未來還將在海寧鹽官古城拍攝一周。
漁家風情、蠶桑體驗、錢江觀潮……
今年,海寧這朵「荊鬥雲」
真是紅得不行!
聞名中外的百裡錢塘,擁有著杭州灣大灣區最長的生態岸線,同樣也是海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之一。如今,面向錢塘江的周王廟鎮胡鬥村、雲龍村、荊山村正在發力,一個圍繞這三個村的鄉村旅遊綜合體——「荊鬥雲」正在逐漸形成。
不久前
「荊鬥雲」裡的漁火錢塘美食街開街
現場人氣爆棚
到了現在豐收之季,
瓜果飄香,魚肥、稻香、果甜的「荊鬥雲」,
有最新鮮的食材,
最原汁原味的海寧味道!
白灼蝦
蝦肉相當緊實,肉與殼之間間隙很小,剝出來的肉雪白鮮亮,很有食慾,再加上香醋,微酸的汁使蝦肉鮮上加鮮。
炒大腸
爆炒後的大腸表面油亮光滑,皮脂肥厚,鮮香四溢,入口脆嫩有韌性,勁道十足,油而不膩。
清蒸河鰻
是最原汁原味的做法,吃的是河鰻最真實的鮮美,鰻魚肉質綿密,細膩肥美,入口即化,湯汁也異常鮮美。
砂鍋燉雞
放養的雞燉煮成湯,肉量十足的同時,湯頭也超級濃鬱,帶皮雞肉尤其爽口,雞皮軟糯耐嚼越吃越香,還帶有淡淡的枸杞味。
蔥油芋頭
個頭小的芋頭,配上蔥油墊底,經爆炒後,口感細軟,綿甜香糯,細細品嘗,層次感充盈唇齒間。
紅燒羊肉
熱騰騰的的紅燒羊肉,色澤鮮豔紅潤,讓人垂涎欲滴,羊肉入口時馨香溢滿口腔,味甘而不膩,極其鮮美。
金菇肥牛
香嫩可口的肥牛片,鮮爽的金針菇,再加上橙紅的胡蘿蔔,色香味俱全,無論是金菇還是肥牛都口感軟嫩,味道鮮美。
清蒸江鮮
新鮮打撈起的江魚,活殺,肉質細嫩,簡直鮮掉眉毛。這是江邊人家最愛吃的美食。
老鴨煲
含有老鴨、香菇、肉丁、羅漢筍等材料的老鴨煲,湯汁澄清香醇,滋味鮮美,鴨脂黃亮,肉酥爛鮮醇,老鴨鮮嫩多汁,入口即化,肉肥而不膩。
毛刺宴球
去骨的魚泥,配上蔥姜等佐料,裹上肉皮絲,蒸過之後,撒上蔥花,宴球金黃蔥花碧綠,冒著騰騰白氣,香味撲鼻,吃起來外脆裡嫩,口感豐富。
香菇青菜
翠綠色的青菜加上,黑白相間的香菇,油炒過後,色澤鮮明,香菇香氣四溢,口感滑嫩,青菜爽脆,餘味無窮。
清湯魚丸
足量鮮湯加上雪白的魚丸,湯汁清澈,魚丸白玉如瑕,星星的韭芽點綴其中,看著就讓人養心悅目。
鹹肉蒸蟹
對半切開的螃蟹,吸收鹹肉蒸出的油後,變得香氣四溢,肉白鮮嫩,黃膏腴美,同時鹹肉也染上螃蟹的鮮味,邊剝邊吃,別有情趣。
鹹菜河蚌
鹹菜,河蚌,辣椒長時間燜煮,出鍋後,鹹菜鹹中帶著甜味,蚌肉新鮮緊緻,勁道十足,菜汁更為鮮美,嘗起來醇厚,鮮美,帶有絲絲辣味,回味無窮。
香辣小魚乾
新鮮的小魚,加入紅辣椒後油炸,衝鼻的辣椒香與淡淡的魚香相結合,金燦燦的魚乾,紅彤彤的辣椒,加上綠油油的香蔥,色澤嬌翠欲滴,魚乾外酥裡脆,香辣可口。
蛤蜊蒸蛋
新鮮的蛤蜊配上土家雞蛋,撒上綠色的蔥花,蛤蜊極其鮮美,蛋羹嫩滑,汁滲入蛋中,鮮美異常,口感極佳。
清蒸甲魚
一隻巨大的甲魚,巨肥厚的裙邊呈半透明狀,咬下去豐腴肥美,柔韌彈牙,肉質嚼勁十足,湯汁鮮美清香。
這些美食你吃過嗎?
趁著雙休可以去漁火錢塘美食街
一飽口福哦
除了美食以外,
「荊鬥雲」的美景更讓人陶醉!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造就了「荊鬥雲」除了有江南村莊的寧靜外
還能一覽錢塘江的波瀾壯闊!
胡鬥村位於周王廟鎮的西南角,胡鬥池塘連集成片,水域面積廣闊,池邊濃蔭蔽日、茂林修竹,是村民茶餘飯後的好去處。
目前,胡鬥村有6家4A級農家樂飯店,兩家市級示範民宿,將依託現有旅遊發展基礎,主打漁家美食、漁家美宿、漁家風情、漁樂體驗四大旅遊產品。
最近胡鬥村新增了雲上觀潮活動主場地,一枚巨大的「月球」成了妥妥的網紅打卡點!
△網友Lucky提供
還有巨大的國旗,引得大家紛紛合影留念~
△網友Lucky提供
除此以外還有許多景點~
以前夾塘內的村民主要靠製鹽為生,製鹽有四種方式,分別是築田曬鹽、買滷燒鹽、掘潭取滷和刮泥濾滷,這是一些場景的展示。
這是一個童趣小公園,裡面的各種小動物是利用舊輪胎打造的,這裡也是村民茶餘飯後休閒的好去處。
臨近海塘,那就是錢塘江的堤岸了。這裡有著古老的魚鱗石塘。在江邊走一走,可以感受到千百年來潮起潮落,日日夜夜衝刷石塘的豪邁與溫情。
海寧的標準海塘成型於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曾四次親臨海寧巡察海塘建設。它每天日夜兩次承受錢塘江大潮的衝擊,至今仍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水利作用。
靠江吃江,這裡有很多村民以捕魚為生。這裡有很多漁文化元素,以錢塘人家為龍頭,12戶農戶自籌資金60萬元組建錢塘漁村食品有限公司,採用集中管理、分戶經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模式,打造漁火錢塘美食街。
雲龍村是傳統的蠶桑生產基地,現今分布100多棵樹齡70年以上的老桑樹,「畝產千斤桑百斤繭」曾是雲龍村的金名片。
雲龍村將依託現有旅遊發展基礎,打造蠶桑農業、蠶桑體驗、蠶桑文創、蠶桑度假四大旅遊產品。
記憶館,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主題展示雲龍村悠久的蠶桑歷史和文化底蘊。館內珍藏了比較珍貴的老照片、老物件,展現雲龍蠶桑歷史。
一樓是鄉村旅遊配套的遊客接待服務中心,提供登記吃住等服務。館內是銷售展示區,展示特色農產品、扎染蠟染等真絲產品及特色產品。體驗館內部是植物染手工坊,設計各種個性化扎染產品。
二樓是手工體驗區,設有培訓室和展示區,供遊客體驗蠶繭畫、蠶扁畫等項目。
蠶俗文化園建於2009年,共計建築面積3000餘㎡,區域面積58畝。園內有70年以上的老桑樹100多棵,以蠶俗文化建築為主體,建有蠶花堂、大戲臺、南廂房、五聖亭、土絲坊、珍史館等仿古建築,室外還有果桑園、水車灣等,供遊客玩賞。
像這樣創意十足、設計精美的小景觀,在雲龍村隨處可見。不僅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忍不住駐足拍拍拍。
荊山村東連鹽官觀潮景區,西接胡鬥村。以種植雙季水稻、桑樹為主,肥沃的土地上分布著桑竹環繞的池塘,儼然一派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
荊山村海塘防護林長約4.8公裡,構成沿江百畝生態森林公園,將依託鹽官古城、觀潮景區,培育湖塘風情、農耕體驗、旅遊服務、錢江觀潮四大旅遊產品。
荊山村處處都是精品小公園,樹蔭下,藍黃色的健身器材靜待傍晚到來。
有涼亭,有花草,有遮陽棚,也有觀景房,荊山村的民宿總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事情還要交代一下:
今天在「荊鬥雲」拍攝的《記住鄉愁》第六季,咱們海寧將佔據整整一集,30分鐘!那節目什麼時候播出?
節目預計在明年2月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與大家見面。
為海寧自豪
你可曾去會一會這朵美麗的「荊鬥雲」?
雙休約嗎
文字:楊馨蕾
圖片:陳奕新
編輯:徐曉燕
知道更多精彩上大潮APP(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