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沒有出現顧廷燦這個人,小說中卻詳細道盡她的生平,她因文採斐然被長公主嫡子看中,高嫁公主府,婚後矯揉造作,被丈夫厭棄,被婆婆幽禁,至死也未能再踏出那道門。其實顧廷燦出身高貴,從小便深得父母疼愛,而且因為長得像姨媽大秦氏,便又多得幾份父親憐惜。只可惜小秦氏為了讓她得到父親專寵,便教育她處處學習大秦氏,這才養成她矯揉造作的性子,也正因為她從小裝柔弱耍脾氣總能得到父親回應,後又將這一身習性帶入婆家,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看小說的時候有點不懂,難道小秦氏只是為了讓女兒更受寵才讓她處處學大秦氏嗎?看到後來才明白,邀寵只是附加福利,小秦氏真正想做的是圓自己的夢。小秦氏被迫做繼室小秦氏出生時是侯府嫡出小姐,長到十二歲時父母雙亡,幸福生活戛然而止,長大後兄嫂為省嫁妝強迫他嫁給姐夫做繼室,她內心很抗拒,雖然當時東昌伯府已不似往日輝煌但仍是勳爵之家,她又是嫡出小姐,嫁到清流文官家裡做太太還是綽綽有餘的,但偏偏兄嫂逼迫自己又無能為力,只能乖乖嫁給姐夫。婚後活在姐姐陰影下,終不得夫婿真心小秦氏與顧偃開成親後發現姐夫一直深愛姐姐,對自己的感情更像是愛屋及烏,憐憫更多真心幾乎沒有,她不甘心她嫉妒,明明她比姐姐會理家、比姐姐更健康、容顏也並不遜色可姐夫就是不愛她。後來她明白原來深情的愛一個人哪怕她哪都不好,但愛就是愛,不會因為旁人的優秀而不愛。
雖然與姐夫沒有愛情但她還是盡了一個妻子的義務:理家、應酬、生兒育女,她既看清姐夫內心,便也將自己內心關起,不再想風花雪月、不再想琴瑟和鳴,只盡本分管家,處心積慮為自己謀利!寄情於女兒,希望女兒過她想要的人生小秦氏生了一兒一女,女兒顧廷燦長的很像大秦氏,明豔動人,顧偃開自從得了這個女兒便恨不得將天下最好的東西都給她,以彌補對大秦氏的虧欠。小秦氏看到姐夫如此疼愛女兒,一邊為愛而不得心酸,一邊又慶幸女兒美麗可愛。待到顧廷燦長大一些小秦氏便處處教她學姨母大秦氏,吟詩作賦、故作病嬌之態。
小秦氏這樣做確實讓顧廷燦得到更多疼愛,但也為婚後生活埋下隱患。顧廷燦整日吟詩作賦,故作清高,不學理家之事,不學女紅針織,最可惡的是在她的思維裡丈夫都是顧偃開這種疼愛嬌妻,為愛妻頂撞父母不納通房妾氏的人。小秦氏也確實想讓女兒過這樣的日子,但又不想委屈女兒低嫁,於是在顧廷燦及笄多年成為老姑娘後,終於為她攀上高枝韓家。按理說韓家三公子欣賞顧廷燦的才華也是真心喜歡她,將她娶進門後也想著夫妻琴瑟和鳴,可韓三公子沒想到,堂堂侯府嫡女竟如此刁蠻任性!顧廷燦嫁進韓家後頻頻頂撞公主,甚至學大秦氏不侍奉公婆,丈夫埋怨她幾句她便又哭又鬧,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一開始韓三公子還能忍受但顧廷燦的要求越來越多,不侍公婆、不理家事、多年不孕也不許丈夫納妾,公主忍無可忍,便以綿延子嗣為由給韓三公子抬了個貴妾。貴妾進門後顧廷燦更是醋意大發,時常裝病將丈夫留在自己房裡,公主看不順眼便想處置她,但當時小秦氏參與謀逆失敗,瘋癲而亡,如果即刻處置顧廷燦難免招人非議,於是公主暫且忍下,可顧廷燦非得作死,她變賣嫁妝收買官員準備參顧廷燁一本為母報仇,此事被公主知曉後便聯合貴妾當場捉住她串通官員證據,以她瘋癲為由將她關進後院靜室,一生不得出。
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你在紙上描繪什麼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什麼。小秦氏為了彌補心中遺憾,不教女兒理家、女紅,一味教其琴棋書畫插花焚香;不教女兒高門大戶生存之道,反教其撒嬌示弱沽名釣譽,一個健康美麗的女孩就這樣被她養成病弱矯情的妒婦,她初衷很好,希望女兒嫁給像顧偃開一樣的男人,但大秦氏不常有,顧偃開更不常有,就算親兒子顧廷燁,也沒能繼承顧偃開這副無畏家族名譽地位一心專寵夫人的心肝。
侯門嫡女最終變成下堂棄婦,一是小秦氏教養不當,二是顧廷燦枉讀詩書,只見書中詩情畫意不見其中哲理,兩人結局都很慘,也是自作自受!
1、知否:林噙霜那額前的那一縷頭髮,在劇中很醒目,是幹嘛用的?
2、知否:榮妃勾結叛黨,報復邕王一家,卻為何放過平寧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