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勤然道:「長詩書,會歌賦,能畫擅寫。」
顧廷燦是侯府嫡女,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倍受疼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成年後又嫁給公主的兒子,夫婿好學上進,出生好,嫁的好,頂著才女的光環,有著人生贏家的配置最後卻落得個被婆家幽禁的下場。她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她父母造成的。顧廷燦是顧偃開最後一個孩子,因為她長得像大秦氏,所以格外受寵。她也有意模仿大秦氏,為自己和母親謀取更多的好處。
父親的寵愛和母親的縱容,讓她的成長軌跡一路跑偏。別的大家閨秀,都在學習如何理家處事,如何相夫教子,成為一個合格的女主人。而她,一直在學如何做大秦氏第二,學習她用柔弱博愛憐,學習她吟詩作對,不問世事,做一個美麗的花瓶,脆弱,時時需要呵護。而且,她還只學會了皮毛,遠沒有大秦氏的城府和心機。
大秦氏那套做派主要是吃準了顧偃開,換一個人就不一定奏效。顧廷燦不懂,以她母親的教導和從小的經驗,她以為自己可以延續大秦氏的輝煌。她不知道,大秦氏那樣的白花常有,顧偃開那樣傻瓜卻不常有。
於是,她開始了一系列低情商的操作。
一,得罪兄嫂。
因為她不喜歡自己的二哥,所以順便也厭惡自己的二嫂。明蘭新婚第二天,第一次跟婆家人見面,廷燦作為小姑子卻藉故躲起來不見。顧廷燁提出分府別住,她自知不是顧廷燁的對手,把矛頭轉向明蘭,向她發難,被明蘭輕鬆化解。明蘭懷孕後,所有人都去賀喜,於情於理,顧廷燦也該去恭賀一下,她故作清高和不屑,不肯去。
分家後的第一個春節,她附和母親說分家後,過年太冷清,故意找茬兒,以示不滿,被顧廷燁一句話噎住。出嫁前,明蘭和邵氏要為她添妝,主動去她房間問她喜歡什麼東西,她語氣冷淡地招待兩位嫂子,對明蘭出言不遜,暗指她拆散顧家,還傲慢無禮地說一通對禮物的要求,把明蘭氣走了。飽讀詩書,卻不知長幼尊卑,毫無名門淑女的氣度。
明蘭從未對她不利過,但是她為了幫母親出氣,處處與明蘭作對。直接堵死了自己的後路。後來小秦氏和顧廷煒相繼去世,一對侄兒侄女也被餘方氏毒害,朱氏改嫁,外租家沒落,她在婆家勢單力薄,沒有得力的人為她撐腰,也沒有親人願意為她指點迷津,導致她,一步錯,步步錯。
二,不討婆家的歡心。
妻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不斷要求別人哄著,捧著,稍有不如意的,就哭鬧不休。
顧廷燦不想侍奉婆婆,便把大秦氏對付婆婆那套,用上了。誰知慶昌公主是個精明強勢的婆婆,看不慣她那套做派,非常不喜歡她。因此,結婚幾年後,她沒有生孩子,婆婆馬上做主為丈夫納妾,她拼命攔也沒攔住。
因為婆媳關係不合,導致夫妻關係也變緊張。當初見時的光環消失,她的自私自利日益凸顯,絲毫不顧及丈夫的處境和感受,不是做作,就是胡攪蠻纏,一而再地透支倆人的情分。最後,因為既無法溫暖體貼丈夫的心,也拿捏不住他的身,把他越推越遠。
因為夫妻關係破裂,讓小妾嚴氏有了可趁之機,搶先一步生下孩子。顧廷燦嫉妒,憎恨嚴氏,所以,在嚴氏懷孕時,讓自己的丫鬟推嚴氏一把,以至她滑胎。這件事讓嚴氏耿耿於懷,一直伺機報復她。婆家的老老少少,她也得罪完了。
三,苛待下人。
顧廷燦自視高人一等,不把丫鬟婆子放在眼裡。丫鬟對她忠心耿耿,她卻把人家當工具,用完即棄。她指使雙兒推嚴氏,害得嚴氏流產,當雙兒要被慶昌公主杖斃時,顧廷燦一句話都沒替她說。陪嫁的幾個丫頭,都在她宅鬥的過程中被犧牲掉了,只剩下一個最得用的玲兒,玲兒一直盡心盡力地為她籌謀,她從來沒有為玲兒的未來考慮過,還擅自推掉了玲兒的一樁好姻緣,甚至在最後,她寫了一封告發顧廷燁的書信被婆婆發現時,還意圖栽贓給玲兒。玲兒對她心灰意冷,最終背叛了她,自己為自己謀了一個未來。
顧廷燦用自己的高傲把能得罪的人,不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為人自私自利,偏狹己見,活的任性妄為,最終為自己的愚蠢買了單。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歸根結底是她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父母的溺愛讓她以為世界以她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也不屑於他人的反饋,聰明有餘,智慧不足,智商和情商都不在線。而母親作為她最愛的人,心術不正,讓她上行下效,把惡毒自私學了個十成。顧廷燦就像是一條被汙染水源的河流,結局只能是惡臭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這一點來說,顧廷燦從來沒有被父母愛過,在父親眼裡她是姨母的替身,在母親眼裡,她是爭寵的工具。唯一真心愛過她的韓誠被她作丟了,她被父母的假疼愛和自己的真糊塗毀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