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好萊塢都不是什麼容易事,這是一個狗咬狗的世界,每個人為了往上爬都十分努力,藝術家需要表現出巨大的情感能量和生命的脆弱性,而演員們面臨的最可怕的挑戰其實是觀眾。
畢竟人才是最難以琢磨的,沒有演員可以永遠對觀眾的口味了如指掌。
有些演員獲得了成功,但成功兩個字,有的時候並不適合於藝術家,但相反的,卻十分有利於一些自我膨脹的人,好的演員是有限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偏偏就是很多流水般的演員卻繼續壟斷的電影市場。
在一些確實是有演技有實力的人正在用心拍電影的時候,大量的爆米花電影卻直接上映把好的電影掩蓋了。
好萊塢有不少被低估的演員,他們由於種種原因,還沒得到應有的讚譽。
傑米·貝爾
傑米算是男演員裡的演技派,《跳出我天地》簡直是轟動一時的成功,他也獲得了無數獎項,其中就包括各種新人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的最佳男主角。
所有的這些都足以保證他在好萊塢未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他似乎是一直在娛樂業的邊緣遊走,而不是大刀闊斧的進軍好萊塢。
他確實也出演了《金剛》和《神奇四俠》這樣的大熱門,但似乎都只是配角,《影星在利物浦永駐》讓他獲得好萊塢電影獎的最佳新人,可其實他真的不算是新人啊!
現在的傑米結婚生子了,作品就更少了,希望他早日有新作品!
託馬斯·戴克
論顏值,託馬斯從某些角度看居然有點像年輕時候的大衛·鮑伊,說作品演技人氣的話,《魔童》、《宋飛傳》和《超能英雄》他確實很出彩。
但就是很少有人熟悉他的名字,哪怕《終結者外傳》和《星際迷航》他都有出演,可就是容易被忽視,反倒是他在動畫電影中給角色配音的工作日益成熟,這是要走幕後?
他在好萊塢也打拼了很多年了,而且還是個童星,80年代90年代沒走歪路的好萊塢童星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託馬斯就是其中一個,他一部接一部的演電影,但一直沒能抓住火花,《kaboom》不算是他的代表作,但想看他演技爆發,這部電影就必不可少。
現在的他年紀也過30了,不管是美劇還是電影,希望他能出一部刷起知名度的作品吧。
蒂莫西·哈頓
作為星二代的哈頓,6歲就被自己的父親送上大銀幕了,21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男配獎得主,把他送上領獎臺的電影就是《凡夫俗子》。
電影裡哈頓的角色一直有輕生的念頭,眼神裡的絕望,情感上的細膩,都被他演的超好,整部電影也被電影界捧上了天。
《凡夫俗子》是影評人們一向所推崇的那種「憂鬱的作品」,自然而然的他們也很看好哈頓,只是哈頓受父親影響,選擇劇本特別挑剔,沒內涵沒意義只有特效和過於商業的電影都不演,只喜歡有深意和有生命力的角色,所以通常不會被一線商業大片導演考慮。
其實能演能導的他很有才華,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裡也沒吃過差評,雖然被人低估,但他對電影的貢獻有目共睹,也許這才是他想要的。
羅根·勒曼
當童星出生的羅根第一次挑大梁主演《波西·傑克遜》的系列電影時,他嚴肅而憂鬱的氣質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但觀眾並不著急看,原因很簡單,首先這個系列一向都被人看作是低配版或者希臘故事版的《哈利·波特》,而當時的《哈利·波特》還在奇幻電影系列裡佔據的大片江山。
在這種情況下《波西·傑克遜》雖然還是出了3部電影,但一路上都可以說是磕磕絆絆,而剩下的2部一直都沒有要要開拍的新聞,可以說是被砍了,只能等若干年後重啟。
脫離青春電影的他開始瘋狂的接戲,獨立電影和商業片都有,光是2018年到目前為止就已經有3部電影上映。
像《諾亞方舟》和《三個火槍手》等等都算是好電影,他在獨立電影裡也發光發熱,只是近幾年像喬大帝傑克·格裡森和託馬斯·桑斯特這樣的實力派演員也是雨後春筍一樣往外冒,似乎已經把羅根掩埋了。
其實26歲他在電影和娛樂業裡摸爬滾打的夠久了,他也有足夠的作品,像《壁花少年》和《憤怒》都已經讓他攢了足夠的知名度了。
他最需要的是多一點像《西德尼·豪爾》這樣的電影,第一次看到他的演技炸裂,而且確實是實力派!
希裡安·墨菲
墨菲來自愛爾蘭,坦率的說,他的演技和實力和他的知名度沒有畫上等號。
他的作品數量驚人,其中接近有一半是獨立電影和小眾電影,很多人都沒看過,他選擇的大多是對自己的演技有挑戰同樣會讓觀眾難以理解的複雜角色。
這點一點其實很多演員都應該學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讓自己「類型化」,但任何事都是雙刃劍,畢竟類型化了之後確實也容易讓人在某個方向越走越遠。
《驚變28天》算是他走進大眾視線的作品,他最高調的角色就是在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裡出演稻草人,不過之後他並沒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但這不代表他沒有工作,除了一系列電影,畢竟是英國演員,他在一系列英劇裡還是很活躍的。
亞倫·泰勒-詹森
有人可能沒認出來,他就是在《復聯2》裡演緋紅女巫弟弟快銀的演員。
亞倫也德國金球獎,而且外形絕對不輸任何帥哥,一雙嬰兒般的藍眼睛簡直迷死人。
外表之下的他也很有表演天賦,他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演戲了,《海扁王》、《復聯2》和《夜行動物》都超好看。
其實在好萊塢的主流電影之外,他對獨立電影也很熱衷,強烈推薦《無處的男孩》,他的約翰·列儂的簡直演出了靈魂。
能演商業片能演獨立電影的他很有發展前途,希望他之後有更多電影。
埃迪·雷德梅恩
其實小雀斑早已是奧斯卡影帝了,說他被低估其實是過分了,而且他確實很有知名度。
雖然他剛開始是以模特的身份開始職業生涯的,不過後來他開始從事演戲,也許是英國演員真的和其他演員不大一樣,《丹麥女孩》、《悲慘世界》和《萬物理論》等都很有好評。
只是有時候當人們開始關注一個演員的時候,會覺得他總是欠一把火候,他出演《神奇動物在哪裡》並不重要,因為影迷是衝著《哈利·波特》這個噱頭去看的,所以區別還是很大的。
這幾年的他似乎是沉澱下來了,作品有點少,也只有《神奇動物在哪裡2》是等待上映的,希望他可以再加把勁。
因為感覺就差那麼一點點了!
本·威士肖
他的名字可能沒有那麼響,但是他的代表作《香水》可以說是每個文藝青年必看的電影之一。
如果要選一個演員代表著低調又安靜的演技派,那威士肖肯定能提名其中。
英俊帥氣的他有許多電影和美劇作品,而且他的表現都很出色,從《倫敦間諜》到《007:幽靈黨》再到給《帕丁頓熊》做配音,他真的算是很全能的人才了。
不管是演天才還是演一個癮君子,他都想有什麼魔力一樣很容易吸引人的視線。
他演的大部分角色其實都是在人格上很不完整的,這也是他願意扮演這些角色的演員,不過他的外表和一些十分早揉造作的動作演喜劇的話也很容易讓人放鬆。
更重要的是他很有靈氣,他的眼睛裡有人類最原始和真摯的情感,所以一般大導演需要找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來演戲的時候,一般都會找他。
尼古拉斯·霍爾特
要身高秒殺好萊塢80%男演員,要顏值早已不言而喻,要演技可以看下《關於一個男孩》。
可以說妮子是個很精力充沛的演員,而且總是在努力爭取扮演很多不同類型的角色,《皮囊》是又喪又勵志的青春劇,《單身男子》能演劇情片,在《X戰警》裡一直出演野獸的這麼多年,也足以證明了自己能在商業大片裡站得住腳。
但他身上也有不少發光點容易被埋沒,《巨人捕手傑克》算是妮子第一次試著挑大梁,搭戲的麥格雷戈也是英國實力派男神,但可惜風評不夠好,被人說是「一鏡到底」而且沒有張力,在這之後他就決定好好磨練演技了。
現在的他確實更好了,需要等待一個出色的劇本讓自己在一線演員裡站穩腳跟,他的演技和顏值以及更方面的條件在好萊塢現在這一代的演員裡都是很罕見的。
雖然好像還查一點點,但他的影迷心裡都有數,他遲早會變成一個完美的演員而被人銘記。
當和他同齡的大部分好萊塢演員都還在劇組拼命拍戲的時候,妮子最近剛剛當爸爸了,所以他可能會需要一些家庭時間,不過相信他還是會更努力的。
麥可·比恩
很多人都會說比恩是90年代結束後新千年裡不得不走下坡路的一代演員,但首先比恩是比較低調的職業演員,其次他的演技光是靠一段對白就能讓人號啕大哭的,所以「事業下滑」這種事在實力派中壓根不存在。
他作為最偉大的動作明星之一,其實完全可以和施瓦辛格、史泰龍以及布魯斯·威利斯並駕齊驅。
只是哪怕作為卡梅隆的御用演員,還是被低估了,他真正走向大眾視野的電影是1984年的《終結者》,作為從未來來到現在的一名士兵,其實和一個比較有戲份的龍套沒區別,本就是不出彩的角色他其實隨便演一演就行的,但他卻給凱爾·裡斯演出了不一樣的感覺,這個角色一直是《終結者》系列裡很受歡迎的人。
說是「下坡路」,但比恩的事業不必原來遜色,《時光駭客》和《血街》裡可以看得出他演技和身手都還在。
雖然現在的比恩年紀說是比較大了,已經是半息影的狀態,只是很少有人把他排在一線演員的行列,這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從演技和作品方面來說,他都稱得上的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