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一腔魏晉風骨,一次生死抉擇

2021-02-23 新京報書評周刊

書評君的福利社又在周三準時上線啦。

今天想給你們推薦的是一場有風度和風骨的演出——再現「竹林七賢」等魏晉士人群體的原創話劇《廣陵散》!

怎麼樣?心動的話,快往下看吧。

魏晉時期,一群士人聚集山陽,他們寄寓山水,才情四溢而又任性狷狂,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史稱「竹林七賢」。他們是:

關於他們的故事和傳說,一直廣為流傳。比如年紀較長的山濤性情「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文學成就最高的阮籍以「詠懷詩」名著於世,而他借酒澆心中壘塊的故事同樣被反覆傳誦;嵇康身形氣度卓爾不群,「卓卓如野鶴之立雞群」,「嵇松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明 陳洪綬 《竹林七賢圖》

七人的交遊性情、瀟灑行止令後人追懷不已,而他們生逢亂世,表面上的恣意曠達,背後自有其無可奈何和身不由己。最終,司馬氏集團將他們推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他們的選擇也為後世的文人和研究者帶了不同的啟發和思考。

陳壽 · 西晉史學家

 

「(阮籍)才藻豔逸,而倜儻放蕩,行己寡慾,以莊周為模則,官至步兵校尉。」

——《三國志·魏志·阮籍傳》

 

劉勰 · 南朝文學理論批評家

「及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

——《文心雕龍》

 

章太炎 · 思想家、史學家

「魏、晉以降,稍旁理諸子,玄言之士,次六國而起。」

——《信史》

 

魯迅· 文學家、思想家

「他們的態度,大抵是飲酒時衣服不穿,帽也不戴。若在平時,有些這種狀態,我們就說無禮,但是他們就不同。居喪時不一定按理哭泣。子之於父,是不能提父的名,但是在竹林名士一流中,子都會叫父的名號。舊傳下來的理教,在竹林名士是不承認的。」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劉師培· 經學家

「以高隱為貴,則躁進之風衰,以相忘為高,則猜忌之心泯,以清言相上,則塵俗之念不生,以遊覽歌詠相矜,則貪殘之風自革。故託身雖鄙,存志則高。被以一言,則魏晉六朝之學,不域於卑近者也,魏晉六朝之臣,不染於時汙者也。」

——《論古今學風變遷與政俗之關係》

 

陳寅恪 · 歷史學家

「嵇康在當時號為主張老莊之自然,即避世,及違反周禮之名教,即不孝不仕之人,故在當時人心中自然與名教二者不可合一,即義而非同疑也。阮籍雖不及嵇康之始終不屈身司馬氏,然所為不過『祿仕』而已,依舊保持其放蕩不羈之行為,所以符合老莊自然之旨。」

——《清談誤國》

 

胡適· 思想家、哲學家

「五言詩體起於漢代的無名詩人,經過建安時代許多人的提倡,到了阮籍方才正式成立。阮籍是第一個用全力作五言詩的人。詩的體裁到他才正式成立,詩的範圍到他方才擴充到無所不包的地位。」

——《白話文學史》

 

木心· 畫家、作家

「中國文學史,能夠稱兄道弟的,是嵇康。嵇康的詩,幾乎是中國唯一陽剛的詩。中國的文學,可以說是月亮的文學,李白、蘇東坡、辛棄疾、陸遊的所謂豪放,都是做出來的,是外露的架子。嵇康的陽剛是內在的,天生的。」

 

最終,竹林七賢的不同選擇也引導了他們走上不同的道路:

嵇康遭鍾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阮籍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

山濤在司馬氏掌權的局面已經形成時,他便出仕,由此一帆風順。

向秀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不得不應徵到洛陽。

劉伶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王戎苟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

阮鹹雖然接受了官位,但是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文人們的沉浮與時代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當他們的痛苦與掙扎擺上舞臺,展現在觀眾面前,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帶給現在的我們這樣的思考呢?

 

一曲《廣陵散》,一段魏晉故事,一腔魏晉風骨,一次生死抉擇。12月21日,就在首都劇場,話劇《廣陵散》即將呈現這場亂世中的人生進退。

話劇《廣陵散》以嵇康為主角,塑造了魏晉時期的士人群像。全劇圍繞「抉擇」展開。在嵇康與司馬氏的衝突與較量中,正義與邪惡,君子與小人、陰謀與背叛、陷害與反目……在身不由己與不可抗爭面前,人性的光輝和脆弱同時呈現。

2017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

話劇《廣陵散》

 

演出時間:

2017年12月21日-12月23日  19:30

 

演出劇場:北京•首都劇場

 

演出票價:

40元、80元、180元、280元、380元、

480元、580元

 

訂票熱線:

65250996、65249847(人工訂票)

65250123(團體訂票)

40060-96260(北演公司)

 

【演職人員名單】 

藝術總監:徐    瑛

編        劇:唐    凌

導        演:周    龍

作        曲:郭文景  

 

出  品  人:張海君、徐   瑛

總  策  劃:馮    戎

總  監  制:鄭    穎

監        制:林禮斌、姜    越

制  作  人:王    碩

製作統籌:李    霄

製作助理:錢    斌、杜奕晴

 

演       員:李劍、劉子蔚、姜亦珊、劉大可、馬笑、司獻偉、劉冰、徐秋實等

 

舞蹈編導:姜    倩

舞美設計:孔一帆

燈光設計:何沂林

服化設計:馬德帆

出 品 方:

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

聲希(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

鳴 謝:

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扶持項目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扶持項目

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所以,這部話劇表現力如何,是否能夠滿足你內心對於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的想像與嚮往?想回答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去現場看一看啦——

想看這場話劇的朋友請在留言區寫下你想看《廣陵散》的理由!你給出的理由越真切,你距離收到贈票也就越近。

北京·首都劇場12月21日(星期四)19:30話劇《廣陵散》演出票共6張!留言的每位讀者都有機會獲得福利!

活動截止日期:2017年12月14日晚10時(我們將隨後單獨聯繫獲得福利的讀者告知取票時間和地點)。

我們不支持私下轉票的行為,如果有小夥伴在獲得福利後臨時不能觀劇,請第一時間和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一人寫下《廣陵散》傳世,一人街邊賣李子
    尤其是在文學的發展上,同時興起的玄學,也讓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獨具當時的時代特色。不僅如此,這一時期的人們將文化與精神氣質相結合,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審美標準,史稱其為魏晉風流或魏晉風度。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著名的文人雅士,例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王羲之等都是非常具有這個時期代表的文人。
  • 有一種風度,叫嵇康風度,有一曲絕唱,叫廣陵散
    古琴十大名曲《廣陵散》正是這種文化的代表。《廣陵散》是我國古代一首極富盛名的琴曲,它經2000多年的世代流傳而經久不衰,在中國音樂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今天所見《廣陵散》琴譜是通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子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流傳下來的,也較為完整。全曲共45段,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 故事:廣陵散
    嵇康知道古代有一部琴曲,叫做《廣陵散》。這部古琴曲曾是黃帝時代的作品,作者名叫伶倫,傳說曾擔任黃帝的樂官,離嵇康那時的魏晉時代已經有兩千多年了,而且民間傳說這部樂譜也早已失傳,世上無人能彈奏了。嵇康對伶倫的《廣陵散》很是神往,只恨無緣見到這部曲譜,遺憾之際,便常常思忖,想如果把這部《廣陵散》彈奏出來,到底是什麼聲調呢?
  • 稽康與廣陵散
    稽康,魏晉時竹林七賢之領袖人物。才華卓越,風度翩翩,其性格沉穩慧明,申明大義,仗義執言,在當朝深得人心。他雖貴為魏皇「附馬」,卻不入仕為官。現今更有人說《廣陵散》之所以名聲大振,應歸功於嵇康臨刑索琴彈奏所致。話說嵇康年輕時,一次夜宿洛西華陽亭。夜晚無眠,就彈起琴來,不知不覺夜深了。他起身收琴,卻發現有一老者,在他身後一直認真聽他彈奏。嵇康就問他:「老人家,看你聽這麼認真,想來也會彈琴吧,能否指點一二?」老人笑了笑,說:「略懂點吧。」
  • 音樂漫筆:不羈的嵇康,絕唱之《廣陵散》
    他們也許並沒有見過嵇康,只是聽說過他的名字,但卻被嵇康的人格折服,雖然他們自嘆沒有嵇康的風骨。他們要拜嵇康為師。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徵服了無數文人志士,但卻被司馬氏視為無理要求,他們更加痛恨嵇康,更想置嵇康於死地。面對生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採飛揚的生命即將終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後繼無人。
  •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
    向問天打開包袱,取了一本冊子,封皮上寫著《廣陵散琴曲》五字,隨手一翻,冊內錄的果是琴譜。「西晉之後固然從此湮沒,然而在西晉之前呢」?金大俠說這話,在他想來,這樣解決這個《廣陵散》傳譜的問題,是沒有什麼不妥的。畢竟在嵇康之後,累世都有人彈《廣陵散》出名。
  • 曲之師長——敘說《廣陵散》
    古琴曲《廣陵散》正是這種文化的代表。「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古典樂曲的背後總是蘊含著曲折傳奇的故事,諸如讚頌知音之情的《高山流水》,感慨皇權愛情的《漢宮秋月》,《廣陵散》也不例外。據說,這一曠世名曲,因聶政刺韓王而緣起,又因嵇康受大闢刑而絕世。《戰國策》和《史記》這兩部史書記載了有關聶政的故事。
  • 道家琴曲《道情》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附曲譜】
    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
  • 竹林七賢的抉擇和魏晉名士的真相
    但嵇康本人面對帝國統治者妄加的極刑,「神色不變」,一如往常,只是索取古琴,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彈奏完後,他嘆息道:「袁孝尼(袁準)曾經請求向我學習這首曲子,我不肯傳授。從此之後,《廣陵散》也就成絕響了。」③隨後從容赴死。
  • 中國十首古典音樂,第五名是《廣陵散》,你知道前四名嗎?
    ,不過若論其中之最,當屬這十首:《高山流水》《夕陽簫鼓》《梅花三弄》《漢宮秋月》《十面埋伏》《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05一腔風骨,浩氣長存——《廣陵散》《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此曲充滿戰鬥氣氛,旋律激昂,驚心動魄,頗具扣人心弦之美。
  • 失傳的《廣陵散》被復原,真的很好聽!
    那麼,這個《廣陵散》到底什麼來歷?世間所傳《廣陵散》已經失傳一事是真是假? 要想弄清楚其中原委,必須對一位古代名人有一定的了解。嵇康為其命名:《廣陵散》。那麼,那個創作《廣陵散》的神秘隱士到底是誰呢?無解。
  • 「廣陵散」:此曲天上來,終不留人間
    「廣陵散」是我國十大古琴曲之一。現在所聽到的「廣陵散」並不是最擅長演奏此曲的大師留下來的。最擅長演奏「廣陵散」是誰呢?網圖 嵇康和廣陵散 侵刪嵇康,魏晉時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而嵇康最著名的「廣陵散」卻沒有傳下來,這可能是因為「廣陵散」本來就是來自天上的吧。
  • 今秋明月,廣陵絕響原創史詩話劇《廣陵絕》,古琴一曲訴道義精神
    《廣陵散》是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據《晉書》記載,《廣陵散》乃嵇康遊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而《太平廣記》裡更有一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琴聲優雅,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
  • 什麼是魏晉風骨?
    魏晉風度不過是一種懦夫的避世之策,不要責怪,但也不需要拔高。螻蟻尚且偷生,魏晉這些文人士大夫想活命是很正常的。(1)亂世與奇人魏晉時代是一個很混亂的時代,有三國在前,有五胡亂華在後,可以說是中國史上一段血腥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大亂世。
  • 這首古琴曲,消盡在風華絕代的魏晉,消盡在千年帝都的洛陽,消盡在「曠邁不群」的嵇康
    《廣陵散》是一首傳奇的古琴曲,據說源自秦漢,詠的是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相俠累然後自殺的故事。幾百年後,《廣陵散》卻又和一位魏晉名士的命運連在一起,多了幾分盪氣迴腸的傳奇與內涵。那位名士叫嵇康。當初,此曲乃嵇康遊玩洛陽西邊時,為一古人所贈。待後來嵇康被戮,此曲便成絕響。
  • 魏晉第一男團,乘風破浪的「哥哥」們
    在魏晉時代,他們或許被視為異類,千年之後我們卻看到他們引領了一代風骨,代表了魏晉風度。 他端坐在洛陽城東市的一塊開闊地裡,要來琴,在三千名太學生面前,認認真真彈奏了一遍他再熟悉不過的《廣陵散》。一曲彈罷,他撫琴長嘆: 「《廣陵散》於今絕矣!」 東市同時也是個刑場。彈琴的人和聽琴的人都明白,曲終便是他的死。彈畢,嵇康從容赴死,時年三十九歲。
  • 在魏晉眾多名士中,從王羲之身上讀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湧現了許多風流名士,他們不羈的性格與極高的藝術造詣都是其他時代中所罕見的。其中,王羲之不僅以奪目的書法,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一朵燦爛的奇葩,其文學成就與灑脫的人格都是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說起王羲之的灑脫,他還有一怪癖,就是嗜鵝如命。有一老道人多次向王羲之求取文墨,都求而不得,後來老道人養了一群鵝,對王羲之說只要為他寫幾幅字就把鵝送給他,王羲之連忙不假思索地寫了字換來鵝。他有時候就是這麼一個恣意而可愛的人。而且據說他特別喜歡聽鵝叫,一次他聽說一老婦人有一隻善鳴的大鵝,便邀請友人一同前往。
  • 樂|《廣陵散》,穿越千年,追尋古音
    編者按: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 據《晉書》記載,此曲乃嵇康遊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而《太平廣記》裡更有一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琴聲優雅,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死前,嵇康俱不傷感,唯嘆惋:"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 魏晉風骨中繼者王徽之
    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成為此後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其影響之深遠,如長河落日照亮後人之路。如果沒有魏晉,中國文化將缺少一章超凡脫俗的壯麗詩篇。 魏晉風度經過幾代的發展,到避難江南的東晉時代竟成了一種時尚潮流,從晉簡文帝皇帝到太傅謝安,再到各級官員、社會名流個個崇尚名士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