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大的寶寶,睡夢中卡在安全床圍和床墊之間的縫隙,發生窒息,不幸離開了人世……近日家人發帖講述了這個心碎的故事,希望悲劇能警醒所有家長。
9月24日晚9點,網友@賣萌貨微博 發布了一則「嬰兒被床圍卡住窒息死亡」的消息,稱自己在網上母嬰店購買了一個圍欄,導致七個月大的女兒在睡夢中,被卡在安全床圍和床墊之間的縫隙後窒息死亡。母親傷心、自責,在寶寶離世百天後才有勇氣道出事件,警醒其他家長們。
網友「賣萌貨微博」的長微博講述,因為擔心學會爬行的寶寶從大床上翻下來,今年6月她網購了一款「嬰兒床圍欄」。
據博主描述,她家的床墊長1.9米,寬1.5米。客服表示買2米長或1.8米長的圍欄均可。斟酌後,她購買了2米長的圍欄。安裝後,她發現床尾部分的圍欄離床墊有一條小縫,但並沒有在意。
沒想到安裝床圍才過了十來天,就在她離開臥室一個多小時中,7個月大的寶寶在睡夢中卡進了床圍與床墊之間的縫隙,最終不幸窒息死亡。她認為,導致寶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床圍欄尺寸大小不合,以及這種產品存在硬度安全隱患。
網帖發布後,立即引起熱議。有人評論稱,這款圍欄的床墊和圍欄之間有較大縫隙,自家的嬰兒曾被多次卡在縫隙中。
據最新消息稱,目前,這款床圍已在網上下架。商家稱,正與家屬協商解決此事。母嬰店登記機關,南京市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家屬與商家準備走法律途徑,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依據法律判決進行處理。
其實早在2007年,就已經有「嬰兒床使用床圍增加嬰兒死亡率」的新聞報導了。
據相關媒體報導,2007年,美國發現了27例2歲內孩子的死亡和床圍墊或者帶類似軟墊的搖籃有關。這些死亡的嬰兒,有的是臉貼在墊子上,有的是夾在墊子和其他物體之間,有的是被墊子的繩子纏繞在頸部。
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
微博上這個案例,床圍是裝在大人床上的,而且床圍尺寸和床還不一致,在裝完之後就已經發現床圍和床墊之間留有一道縫隙,然後又把孩子放在大人的床上睡。
所以,如果你還在寶寶使用床圍,建議現在就把它拆了。而且更多和睡眠相關的因素,請各位家長務必注意,這些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都會增加孩子死亡的風險!
弱小的新生寶寶不會反抗、不會翻身,大人床上的枕頭、被子、毯子、床單、枕巾(以及睡得過沉的爸爸……)等司空見慣的物品,都是可以引起寶寶窒息的危險物品。
嬰兒床床緣的柵欄間距必須小於6釐米,以防寶寶把頭從柵欄中間伸出來。
床頭和床位的隔板不應該有鏤空、雕飾,以防它們勾住或者刮傷孩子的頭部。
床四個角上的角柱應該與床頭板平齊,或者非常非常高(就像帶頂篷的床上的角柱),否則它們很容易掛到寬鬆的衣物,同樣可能造成嬰兒窒息。
小床不要放在有繩子的窗簾旁,以免繩索絞到寶寶。
不要讓寶寶睡到水床、沙發或者軟床墊上。
嬰兒床上用的寢具要避免鬆軟的物件或者容易滑動的物品。小編記得一位專家介紹過,嬰兒床布置的一個原則就是——
BARE
翻譯過來就是「什麼都沒有」。
對,你沒看錯,
除了床墊、床罩
(下面可按需求加隔尿墊),
什,麼,都,不,用,放!
不需要、不應該放在寶寶床上的包括——
枕頭——小嬰兒脊柱還未形成生理彎曲,並不需要枕頭;
毯子、被子——保暖可交由睡袋、暖和睡衣或者暖氣負責;
軟墊、柔軟的填充玩具、定位裝置或者防撞護墊;
也不要放置任何小物品(如安全別針、玩具的小零件等)。
如果你給寶寶床新買了一張床墊,需要把床墊表面包裹的塑料全部去掉,因為它們容易引起嬰兒窒息。
床墊的大小必須完全符合嬰兒床內部尺寸,防止孩子滑落到床和床墊的縫隙裡,記住,如果將床墊放入嬰兒床後,四周任何一邊還留有兩指寬距離的話,就應該重新換一張完全合適的床墊。
如果要在寶寶床頂上懸掛床鈴或者健身玩具,一定要反覆確認它是否安全地掛在床的圍欄上。
另外,還要確保懸掛高度足夠,使孩子無法伸手夠到並把它拽下來。當孩子長到5個月,或已經能夠依靠自己的雙手或雙膝爬起來的時候,就應該把床鈴撤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即使還不能爬起來,在能夠側翻後也可以伸手夠到床鈴並把它拽下來。
注意,還需要把袋子或者其他物件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
林心如曾在微博上展示自家嬰兒床,引發不少評論,床邊那一堆裝飾品萬一掉下來,寶寶就麻煩了。
專家建議健康的嬰兒睡覺時不要俯臥,應該儘量仰臥,因為這種睡姿對嬰幼兒最為安全。讓嬰兒仰臥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即使是側臥也有安全隱患,因此應儘量避免。
仰臥的建議適用於1歲以下的嬰兒,對於半歲以內的嬰兒尤其重要,因為這一階段嬰兒猝死發生率最高。
不過,也有某些健康問題的嬰兒不適合仰臥,比如剛做過背部手術的嬰兒。
每個媽媽在頭腦清醒時都會注意在哺乳時避免乳房捂住寶寶的口鼻。但是,產後身體勞累很容易就讓新媽媽在哺乳期間陷入迷糊狀態,假如是在床上躺餵寶寶,危險則會更大。
寫在最後,卻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項。意外總是在沒人意料到的時候發生,在寶寶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反抗能力、事事依賴於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只有時時留神,儘量提前幫寶寶揪出風險,不讓意外再造成更多母子分離的悲劇。
來源:都市頻道綜合健康有約(gzrbjkgj)、孕事、小兒外科裴醫生、新浪微博、新聞晨報(shxwcb)東方網、新京報、廣州日報及網絡
編輯:杜琛飛 主編:段荔娜
原創文章 轉載請獲得授權 否則必究!
家有小寶 家長們一定要
注意 注意 再注意!!!
孩子幼兒時期沒有任何的辨別危險的能力
家長們還得把潛在的隱患一一排查
防患於未然,才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同意請點亮下方大拇指 並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