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的自嘲,不代表自卑。」
《脫口秀大會》收官了。
這屆《脫口秀大會》為什麼這麼精彩?很簡單,有女人。
楊笠、李雪琴也好,顏怡顏悅也好,趙曉卉也好,她們的才華和段子,讓人常有這樣的感受——她,是我未曾謀面的精神閨蜜吧。
在脫口秀屆,終於有一群女的叭叭叭了。這群脫口秀女演員展示了脫口秀界的「盲區」:外貌焦慮、身份焦慮、直男自信、body shame、女性友誼,原來這些被編進脫口秀男演員素材的段子讓女生說,才是對的打開方式。
李雪琴說,我異性緣不好,但是在男女關係裡也有過一些高光時刻。「為了晉級,他們一個個爭著搶著都要選我,我這輩子,都沒被這麼多男人競爭過。」於是接二連三爆燈。
楊笠也講外貌焦慮,她用「靈魂勝利法」。
地鐵上,湧進一堆美女。「我就拿出我的書,站在她們中間,心裡充滿自信。你們雖然長得好看,但是我,擁有靈魂。」
楊笠說,「我的長相很好,就是那種剛剛好不會被別人忽略我才華的程度。」
她談戀愛觀,「我只想和我配不上的人談戀愛,當我和我男朋友出現的時候,我不想聽到他們說什麼男才女貌,我希望大家先沉默,然後過了幾秒鐘說:這個女的,有點東西。」
你看她自嘲,其實是自我接受。
這種幽默再也不是過去那種把自己摔進泥裡的自貶,而是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無論社會評定我們外在如何,脫口秀女演員先教人「內在」兩字咋寫。
同樣的,無論他人如何下定義,自己覺得好才是真的好。多少人可太喜歡看她們在脫口秀裡四兩撥千斤地把「嘲點」變自嘲再變名場面。
有人跟李雪琴說,「你說自己是網紅,我覺得你特別幽默。你還會自嘲呢。」
她說,「我其實是炫耀。」
也只有在脫口秀女演員的段子裡,女生能聽到關於「女人」切身的共鳴。當她們把隱性規則亮在明面上,它們才有了成為 「靶子」的機會。
顏怡顏悅說,「女孩子的腋毛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嗎?仿佛男生只要看一眼就會頭暈、噁心、想吐。腋毛要是這麼能讓人難受的話,女孩幹嘛不用它來——防身呢?」這才是body shame裡最輕度的一個。
網絡上「以瘦為美」的風向標,男人是不會站出來有異議的。而顏怡顏悅說,「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是有什麼好處嗎?」
「BM女裝,不是小碼,而是斷碼。」
每一個BM門店面前,都應該有一個「只有BM女孩能鑽的高壓電網」,好讓我們這些人清醒一下。
她們還吐槽影視劇對女性友誼的抹黑。男生友誼總是光明磊落的,不信你看電影海報,《中國合伙人》。
「如果是一群女生朋友在海報上,她們就已經互相傷害了。」例如,小時代。
雖是調侃,但也不至於隔靴搔癢。就像楊笠說的,女人為什麼要花錢?因為你花錢越多,大數據越要去研究你的心理,畢竟要搞懂女人的心才能賺女人的錢。同樣的,創作者能聽懂女人的心才能抓住女性觀眾的眼。脫口秀女演員,她們這次真的做到了。
楊笠的段子,輕巧又獨一份,她不費力地取悅了觀眾。為什麼?除了她幽默又智慧,還因為這些話在許多人胃裡百轉千回。
「為什麼他那麼普通,卻可以那麼自信?」
「我媽負責我們家所有的家務,我爸只需要做一件事,做自己。」
不止楊笠,顏怡顏悅也能說。她們談網絡上對《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塑造的「獨立女性」形象的質疑——每個人都頂著20歲的臉。但難道你們想看一群姐姐癱在沙發上互相吹捧?
「你不洗臉的樣子太颯了,你的啤酒肚A爆了,這哪是《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不是那檔《做家務的男人》嗎?」
今年李雪琴、楊笠都火了,她們的段子風靡微博。其實拿出楊笠去年的脫口秀視頻看,也許生澀一些,但刁鑽俏皮的風格和辛辣的女性視角卻從始至終沒變過。
她說,「你知道嗎?在一場求婚裡,真正開心的只有路人。因為跟他們沒有關係。」
「他們根本不了解這個男的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不負責地鼓勵你嫁給他。然後那個女的說,但是他有時候喝多了會打我?」路人可能依然會說,「嫁給他。」
為什麼楊笠今年被欣賞了?我想也許是太多事實拉升了女性的警覺。我們在網絡上擦肩而過時,終於變得可以第一時間就嗅出「隊友」的氣息。
從幾年前開始,我們很早就進入了「男色時代」,很多娛樂規則為女性定製,希望由女性觀眾來買單。那麼脫口秀,其實也早應該出現脫口秀女演員的影子了。當她們揮灑幽默和智慧,我們真的不必慨嘆喜劇女演員太少了,脫口秀女演員太少,而應該是:她們的覺醒期到了。
下一站,把舞臺交給脫口秀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