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同性戀的看法

2021-02-08 梵尚大梵





Dhammananda尊者(1919-2002, Venerable Dr K.Sri Dhammananda Nayake Maha Thera)來自斯裡蘭卡,多年擔任馬來西亞佛教大長老,以下為達摩難陀尊者與一位同性戀者的電子郵件通信。



尊敬的長老:我在尋求您的指點之前,請允許我首先感恩長老在佛教界五十年的服務,最重要的是,祝賀您對人類進步的貢獻。過去幾年中,我那些同為同性戀的朋友們一直向我提問,他們有興趣了解佛教對基友的觀點。在今日世界裡,很難過地說,基友仍然被當成是社會唾棄的對象,認為這些人不幹正事,只思淫慾。這種根深蒂固的形象造成了在工作單位上對基友的歧視,這在亞洲國家尤其嚴重。


根據我的理解,象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這樣的宗教是譴責基友行為的,但是我常常自問佛教是怎樣的態度。作為一個信奉佛教的基友,我在這點上並沒有清楚的了解。我讀過您許多很好的著作,也聽過您的講經,我甚至在網站上讀過一些材料,但沒有這方面的答案。


我的問題如下:

1.佛教譴責基友嗎?
2.假如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信奉佛教,然而同時也是一個基友,這算不算是破戒,特別是那條「戒不正當性事」?
3.假如兩個男人相愛,是否有錯


我在最後祝願長老健康平安,希望長老繼續指導我們走向佛法之路。




達摩難陀尊者對電子郵件的答覆:


謝謝你的電郵。我很高興你提出了這個問題,因為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於我們周圍發生的一切極其重要。我們不能繼續假裝人類行為的這個側面是不存在的,不能認為那是羞恥的事情,不能以為只要我們不理它,足夠長時間後,它就會自己消失。我同意,這個問題應當有一本書作詳細討論,但這需要時間。在這期間,我希望這個簡單的答覆有助於你理解佛教對基友的態度。


首先,目前人們對基友的態度,其主要影響來自英式基督教對聖經有關部分的看法,再加上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人以狹隘頭腦所加以的誇大。在亞洲,特別是印度與中國,性事從來不被當成一種骯髒事件,只能暗中享受,或只為繁衍後代。在印度,印度神廟裡的石雕足以證明,各種各樣的性行為(包括手淫)是一種感官娛樂的表達方式,在道德的某個限度裡是可以享受的。我們作為人,有這個身體,渴望各種各樣的享樂(不僅僅是性),我們渴望食物,愉快的氣味,美妙的聲音,等等。假如我們硬要抵抗,當它們為罪孽,就好象用強力壓制天性,這是有害的。


人們受無明的影響,把身體看成真實存在,渴望滿足自己對感官娛樂的追求。但是精神上成熟以後,無明被知識與智慧代替。因此,在把身體看成虛幻印象時,自然而然就超越了這種執著。我們看見有些高明的人成熟起來以後放棄了性事,就像一個孩子長大後不再玩那些玩具。性事本身沒有什麼錯。錯誤的是對它的執著與受它的奴役,以為耽於性事可以帶來最終的幸福。這是當今娛樂媒體對性事的渲染利用帶來的問題,誇大了性事帶來長久幸福這種神話。


我們佛教中每天持誦的五戒中第三戒是:「我接受這樣的訓誡,避免不正當的性事。」首先我們注意到,這裡沒有強制性,沒有觸犯神的法律而受罰的懼怕,但是在我們認識到執著於性事的危險後,我們自願地採取步驟來脫離執著,也就是接受訓誡。


下一步,我們來看看「不當性事」的意義,我們這裡指的是不正當,並非指所有性事。對那些沒有選擇獨身的佛家子弟,性事並不禁止。無疑這只是對那些不是僧尼的在家弟子所說。僧尼們已經自願選擇了戒除性事,把精力集中於修持。不正當行為的意思是,那些對行事的人或者對方造成傷害的行為。某一種意義上說,假如雙方為成人而且自願,就不構成傷害。我們出於無明而做錯,因此做了「缺乏技巧」的事,它會延緩或者幹擾我們的修行。智慧與明辨會幫助我們避免有害的舉措,無論心理上還是行為上。


與此有關的是,佛教並不承認婚姻是上帝許可的結合,似乎這樣就使性事突然合法了。性事是一種人類活動,與天堂地獄無關。你要注意到,性事上的檢點只是五戒之一。殺生要嚴重得多,因為你更為惡意地傷害了另一個生命。性事由欲望造成,類似於對食物,酒精,麻醉品,財富,權力的欲望。對其中任何一種的執著都構成了「缺乏技巧」。佛教勸告人們放棄任何這些執著,因為它們會把我們更緊密地束縛於輪迴之下。


從這裡可以看見,佛教並不把同性戀看成是「錯誤」,而異性戀就「正確」。兩種都是用身體進行的性活動,都是淫慾的強烈表現,都增加我們對現世的渴望,使我們在輪迴中陷得更久。無論是兩個男子,或者一對男女戀愛,都出自相同的人身局限,也就是沒有把身體看成空無實相。佛教並不譴責基友,就如同佛教並不譴責任何錯事。我們出於對真相的無明而行事,因此所作只錯在「缺乏技巧」。我們沒有權利去譴責他人,我們的責任是幫助他人了解到,他們這樣是出於無明,和怎樣找到真正的快樂。


總之,基友與異性戀一樣,起源於無明,當然沒有基督教意義上的「有罪」。所有形式的性事增加對身體的淫慾,渴望,執著。有了智慧我們學會怎樣脫離這些執著我們不譴責同性戀是錯的,有罪的,但是我們也不遷就它,這是因為它與別的性事一樣,延緩我們從輪迴中的解脫。

祝你在佛法修持中進步。




下面是臺灣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主任釋昭慧法師關於「同志」議題的佛法觀點


依佛法觀點,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同志」課題?吾人不妨從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共同特質作一分析:


一、情慾是生理與心理的綜合反應,生理的訊息固然會擾動心理,但心理的慾念也會導致生理的渴求。


二、情慾是自體愛所延伸出來的境界愛,是我愛所拓展出來的我所愛。在諸種欲望之中,情慾系縛眾生的力量最為猛烈,它能覆障解脫,但並不是罪惡,因此被歸類為「有覆無記」法。


三、中國古諺雲「萬惡淫為首」。原因是:情慾本身雖無罪,卻可能因縱情恣欲或獨佔心態,而導致傷己傷人的罪行。


四、因此,修道者必須戒絕情慾,專修梵行,以獲致心靈的超脫;世俗人雖不必戒絕情慾,卻必須節制情慾(不邪淫),以保障家庭的和諧,配偶與後代的福樂。


五、眾生名為「有情」,因此情慾是大多數眾生的自然反應。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情與欲可依戒學以節制之,依定學以遠離之,依慧學以超脫之——透過戒律的規範,可以讓人節制情慾的發展;透過禪定的修習,可以讓身心輕安,自然離欲;透過智慧的觀照,可以將情感轉化,並升華為疼惜眾生的大慈悲心。


以上五點,可以說是情慾的共同特質,異性戀與同性戀,同樣都是情慾,因此同樣擁有前述共同特質——兩者並沒有神聖與罪惡的分野,也沒有蒙受祝福與承受詛咒的殊遇。兩者的情慾,同樣構成系縛身心的猛烈力道;同樣會因縱情恣欲或獨佔心態,而導致傷己傷人的罪行;同樣可予以節制或予以戒絕;同樣可予以轉化或予以升華。以異性戀的立場來指摘、歧視或質疑同志,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因為佛法對情慾有如上見地,因此在佛教中,同志較未受到宗教性的壓迫與詛咒,也未被視作需要「矯治」的病患,同志的情感生活,並未受到眾多的注目與討論。大家似乎很有默契地將同志的性取向,劃歸個人生活慣性,禮貌地保持著緘默態度,而不會就著道友或信眾的性傾向,作出主動的調查或訪談。


然而,難免還是有些負面的聲音,出現在佛教圈裡。此中最常聽到的就是業障論,聲稱同志的性取向,來自惡業的招感。然而我們要問:


一、同志較諸異性戀者,真有較為深重的業障嗎?是殺、盜、淫、妄的哪一樁,足以與同志產生必然的因果關聯?要知道,同志本身,並不因其性傾向而受生理或心理之苦,同志之所以受苦,更多時候並非來自業果報,而是來自異性戀的主流文化。倘若去除了這種文化偏見,同志的身心安樂,與一般異性戀者是毫無差異的。


二、同樣的荒謬邏輯,出現在對待女性、殘障、病患、災民、奴隸與動物的身上。好像她(他、它)們屈居弱勢而承受苦迫,是活該報應似的。這種濃厚宿命論氣息的「像似佛法」,廣泛流傳於佛教界,以紫奪朱。持此論者,不但無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且經常對受苦眾生「傷口抹鹽」,讓她(他、它)們倍增二度傷害。


三、退一步言,即使同志的性取向,真有來自惡業招感的成分,但試問無始生死以來,誰能保證自己沒有惡業?各種不同的惡業,招感不同的苦異熟果。面對眾生的苦異熟果,佛弟子理應學習佛陀的護生精神,悲憫、拔濟、協助其離苦得樂,斷無視其苦為「惡業招感」而予以壓迫與詛咒之理。


四、惡業有種種,歧視、壓迫以惱害眾生,正是惡業之一。準此,同志的性取向,是否有來自惡業招感的成份,尚未可知,但是對同志的歧視、壓迫,肯定就是惡業。因此歧視同志的異性戀者應該斷除如是惡業,並以「平等對待一切眾生」的清淨共願,來改變歧視同志的惡法共業。異性戀主流文化對同志所施加的惡業,只要一日不改,那麼,同志將自己的性傾向當作是一種深邃的秘密,就成為無可避免的心理自衛機轉。這或許也導致許多同性戀情,因於當事人的焦慮感、不安全感,以及欠缺社會性支持,而無法免於悲劇性的結局,乃至造成了部分畸形發展的性泛濫現象。


世人面對此諸同志悲情,不但無法體會「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道理,反倒有意無意地將這些戀情失敗的悲劇與性氾濫的現象,拿來證明「同志」在品格與生、心理方面,確乎較為卑劣,這當然更激發了同志的憤懣之情與不平之鳴。這種惡性循環的互動模式,於是攪拌出了更多的惡業與苦迫。 為了改善前述惡業與苦迫循環無已的不良現況,同志運動實有其必要。作為一個眾生平等論的服膺者,佛弟子應大力支持同志爭取平等對待的權益,而不只是保持高度禮貌的緘默而已。


來源:學佛網、不二





大梵,佛文化交流平臺

歡迎關注我們

搜索微信公眾號『梵尚大梵』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下載大梵APP



相關焦點

  • 佛教對「同性戀」的立場與應對
    文/寂慧對於同性戀的立場是同情,不贊成。同性戀是一種畸戀。不正常的愛戀。在佛教的戒律中,一切畸戀如獸戀,近親戀,婚外戀等都 是禁止的。因此,佛教不贊成愛, 除了夫婦關係外,其他不被允許,就是夫婦關係,仍有很多制約,以防沈溺及帶來壞的影響。佛教不主張愛,因為愛是佔有,不顧一切,偏頗,對其他排斥,破壞,沉迷的。但佛教講慈悲 ,無緣大慈,平等關顧一切的「博愛」;同體大悲,心佛眾生同為一體,無二無別的「智慧」。只 有慈悲與智慧的「愛」才能建立和諧的社會,共存共榮無公害的大同世界。
  • 星雲大師: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5佛教對複製生物的看法問:由於近代生物科技發達,中外相繼有「複製羊」、「複製牛」的誕生,請問大師,站在佛教的立場如何看待這件事,佛教認為生命是可以複製的嗎圖/取自網絡基因在佛教的看法,就如「業力」,業的內容很複雜,有「共業」、「別業」、「引業」、「滿業」、「定業」、「不定業」、「三時業」、「三受業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1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1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最殘忍的行為是殺生。人為了維持生命,想出種種的方法來保健與養生。但是另一方面,卻有不少人想用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3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3佛教如何看待自殺行為問:萌生自殺念頭的人,雖然多數是因為活得不快樂而輕生,但也有的人則認為死後可以和親人相聚,或是因為信仰因素而提早結束自己的生命。請問大師,佛教對自殺心理,乃至因信仰而自殺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
  • 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 我來寫寫張敬軒(附基督教對同性戀的看法)
    還有另外一種會說:性取向是人之常情,同性戀在當今社會也沒有什麼丟人的,我理解我的偶像,這也是一種勇氣,無論他怎麼選擇我也一定支持他!可是我想了想給我朋友說,你等我有空再給你答覆。她說好的期待,於是有了這一篇。且不爭論網上的傳聞是真是假,我想先說基督教對同性戀的看法,我的信仰還遠遠不夠,也是問了牧師才有這樣的答案。
  • 佛教對吃肉的正確看法
    佛教關於吃肉的觀點。1,不吃肉是不是佛教強行要求。
  • 佛教對時空的看法(一)
    但是,從佛教輪迴的法則來看,眾生的生命是無盡的,不僅是空間無邊無際,連時間也是無窮無盡不可限量的。如果我們能夠參透時空的真諦,就能夠從東西南北的空間中解脫,從分秒日月的時間裡破繭而出,到達「處處清涼水,時時般若花」的逍遙境界。 以下,我分四點來跟各位談談佛教的時空觀念:
  • 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 星雲大師主講: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請問大師,對此有何看法?   ——答:人生在世,有很多事都不是自己所能預知或掌控的,尤其「生死無常」。但是,人固然無法掌控生死,卻能為自己的身後事預作安排。現在流行的生前契約,就是因應現代人希望為自己的後事預作安排而興起的新興行業。
  • 拉丁裔同性戀的故事:揭露社會對同性戀的歧視
    中國網5月20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5月18日報導,在曼哈頓鬧市區,同性戀婚姻已不再稀奇。他們不會被視為異類,可以像任何普通情侶那樣舉辦自己期望的婚禮。然而,就在5至10英裡以外的紐約貧困區,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卻大有不同。在這個社區裡,同性戀是不被接受的,更有甚者認為,與同性結婚不可思議。
  • 如何看待同性戀,如果有一天發現自己是同性戀怎麼辦?
    我不是同性戀,但是我也不反對同性戀感覺能跨出性別的愛情勇敢又美好。這個問題,依我磕cp的經驗來,其實同性戀也沒啥,你不要壓力太大,把心態擺正,不要壓抑自己內心,有些天性的事,人是改不掉的,天註定躲不掉的,遵循自己的內心,你要相信自己,再堅持幾年可能就合法了。
  • 佛陀開示——「同性戀」產生的原因、果報、解決辦法
    所以有這樣的因緣成就如是的果報,男性如此,女性同性戀也一樣。   那麼面對這樣的現實,佛陀又是如何教導眾生去處理它的呢?   同性戀的解決辦法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云:   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樂,作佛形像,其罪既滅,此心亦息。  大意:怎麼轉變、消除「同性戀」這種「別異煩惱」呢?
  • 戒友投稿:一位同性戀戒友的投稿 沾染手淫同性戀 讓我經歷十八層地獄
    其實同性戀根本沒有這麼可怕或者說 我自己就是同性戀 我不濫交啊我只想和另外一個gay好好過日子我想告訴你我之前也是這樣想的可是你單純你能保證你的伴侶單純不濫交嗎換句話說你不進入同性戀圈子怎麼找到你的伴侶如果你發現身邊有同性戀朋友你會主動去和他交朋友嗎
  •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無法改變。
  • 佛教為什麼叫做佛教,這個「佛」字,有何玄機
    佛教為什麼叫做佛教,這個「佛」字,有何玄機? 首先,在文章的一開始,我們需要提到兩個詞語,這就是「佛」與「佛陀」。我們知道,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而古印度所使用的文字,叫梵文。在古代的梵文中,有一個字是這麼寫的,就是「Buddha」,翻譯成漢語,就是「佛陀」。
  • 同性戀最多的星座
    天蠍座對於敢愛敢恨,思想開放的天蠍座來說,不管是被男人愛還是被女人愛都無所謂,同時他們對於同性戀也表示支持,認為同性戀和異性戀是一樣的,只是他們比較倒黴,愛上和自己相同性別的人,應該同情,而不是歧視,只要是真心相愛都是被允許的,對於同性戀,天蠍座的人更恨的花心出軌的人。
  • 神憎惡同性戀的原因
    我個人的看法是, 基督徒不應漠視, 歧視, 或排斥同性戀者, 像當初那些自以為義而藐視罪人的法利賽人一樣, 卻應該伸出友誼的手, 以基督的愛與關懷擁抱他們. 一般基督教會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我也很敬佩那些可以放下傳統包袱, 勇敢走出去的教會. 然而在向同性戀者傳福音的同時, 固然我們用不著也不應該大聲疾呼同性戀是罪!
  • 雞排妹脫衣視頻曝光 裸色內衣露美溝挺同性戀
    導讀 近日一段雞排妹脫衣直播挺同性戀視頻在網上引起爭議,只見視頻中雞排妹鄭佳甄邊說邊脫表達對同性戀草案的看法,期間大尺度只剩下裸色內衣,讓爆乳美溝顯露無遺,隨後她才換上宣傳T···  近日一段雞排妹脫衣直播挺同性戀視頻在網上引起爭議
  • 彩虹、同性戀與婚姻
    彩虹旗由紅橙黃綠藍紫六種顏色組成,它的含義有很多,最廣為人知的當然是作為「同性戀驕傲」的標誌,更準確地說,是LGBT驕傲旗,每種顏色都有其意義,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我在此就不展開了,繽紛的顏色也代表了同性戀社區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