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是我一個群友,在情感群裡,她總是在控訴婆婆的不是,聽多了,大家覺得麻木了,就將她定義為一個負能量的人。漸漸地回復她的人少了。她覺得大家不理解她,就退群了。後來大家討論這件事情,發現琳琳走入了一個誤區。
人只要生活在世界上就會有煩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是每個人對待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會有自己的主見和解決辦法,而不是沉浸在被害者的角色裡不可自拔。
既然已經把自己嫁入了婆家,那不管婆家多麼不堪,只要自己不選擇離婚,那就有無數個理由將自己解救出深淵。我們去看看那些活得快樂和自由的,哪一個不是自己通透和聰慧,不在爛人爛事上糾葛。有些東西既然無法改變,那就就此放棄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最害怕的就是明明知道某些人會傷害我們自己,而自己卻把那個劍親手遞給了對方。婆媳關係,不僅僅是一門學問,也是自己是一個必修課。
電視劇《雙面膠》裡面有一句話:「婚姻第一策略,以退為進。夫妻之間,有什麼對錯可言?要抓主要矛盾。」
別把婆婆當成媽。
這句話雖然現實,倒也有幾分道理。我們和自己的親媽吵架,吵吵也就過了,不在心上留印記,但是我們和婆婆吵架卻不會,或許有些人因為婆婆說的一句話就恨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
人這一生最難受的就是不肯放下愛,放下恨。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是一定要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情。任何時候為了別人而為難自己都是一種犯傻。
如果把婆婆當成一個客人,不要當成自己的媽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會有了舒適度。人生這麼短,有時間去怨恨不如去做些其他的事情。多賺些錢,如果真的不喜歡婆媳相處,就距離他們遠一點。倘若他們需要照顧的時候,彼此之間還有間隙,就不必事事親為,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可以為自己買來舒心。
之前在《臣服實驗》裡面聽過一個很好的觀點:「所謂『臣服』,不是消極的態度,不是懦弱和委曲求全。「我們要學會放開個人的好惡,讓生命做主,命運既然讓我們遇見婆婆,只有他安排的道理,我們對於命運應該勇敢地放開自己,全然地擁抱當下的變化。也許生命會給我們帶來另類的驚喜。」
書中指出,臣服,是放開個人的好惡,讓生命做主。「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開自我,全然擁抱當下的變化,然後,我們會看見生命所安排好的、種種超乎意料的驚喜。」
結婚之後總喜歡加群,聽著別人的故事,傾述自己的煩惱,可是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很多時候能夠解決核心問題的還是我們自己。
如果生命讓一些事情發生,我就把它當做是來引渡我的。如果自我要抱怨,那我就用一切機會讓他放手。
我很喜歡聽子木說書和婚姻,今天聽了子木分享的這個《可憐的我,可惡的你》,在親密關係中,要把老公當成熟悉的陌生人,他做了讓我們不滿意的事情,不要把自己拉入戰局,消耗自己的能量,老公需要面對的事情,那是他的課題,而不是我們的課題。可以記錄老公的優點,和他一起去分享。試著和老公重新談戀愛。認清楚親密關係中,誰是承擔者,誰就去面對這個課題,要有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最需要的就是邊界感,不管是 婆媳還是夫妻。
人身上的磁場有種很玄妙的 事情,倘若你一直和負能量的人交流,她的負面的情緒或者能夠有可能會轉移到你的身上,你也有可能因此莫名其妙地和老公婆婆吵架。儘量少靠近負能量的人,人生那麼短,你的錢賺夠了嗎?
我始終相信這句話,在婚姻裡中忍讓的人,不是懦弱,而是更加珍惜這段感情,想要留住一個未來。
與其抱怨別人,不能投資自己,當我們自己變得優秀時,別人的能量已經不能波及到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