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帶你遇見未知的自己
作者丨蔡尖尖
出品丨張德芬空間
有女友說,作為GAI的粉絲,跟著他從《中國有嘻哈》到《新生日記2》走完綜藝節目,感覺他老婆王斯然上輩子大概是拯救了地球。
不然那能兌換到這麼一個老公呢?
作為說唱歌手他水平高超,姿態桀驁不馴,冷臉男面對媳婦的時候,能瞬間變臉成小正太,撒嬌賣萌發狗糧,還大言不慚說:「我和我媳婦說話都這樣,不介意你們怎麼看」。
寵妻狂魔晉升為新手爸爸,在月子裡頭處理婆媳關係情商爆表,#我的么兒是王斯然#、#GAI處理婆媳關係#等話題獲無數女同胞點讚。
這種對外禁慾系,對內泛濫系的獨寵感覺,是真的好啊。
在王斯然的月子裡頭,他參與到親媳婦和親媽的這場乍燃的矛盾裡面,一波波操作真的是skr~skr~shr~
請各位拉上自己老公,來看看GAI是怎麼做媽媽和老婆之間的「優秀夾心」的。
不是他願意,是他真的不懂
有件事情可能讓很多寶寶們感到吃驚,那就是很多男性實際上不是不願意為老婆做些什麼,只是他真的不知道怎麼做。
這也是心理工作者們工作的重點,那就是許多初為人父的丈夫錯誤地認為,妻子無須任何幫助就能夠應付孩子出生後的一切。
但這個誤會可就大了去了,讓多少老婆橫生出「月子仇」,記恨了他一輩子。
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們晉升為新手爸爸之後,也要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要賺奶粉錢,老婆情緒飄忽,家庭地位在貓狗後,娃日夜吵鬧休息不好,性慾更是被壓到箱底。
可能他們內心的小劇場是——所以,愛會消失的對不對?
而且雄性這種動物,多數不太會情緒外露表達,他們傾向於把自己藏起來,而後憋成內傷。
英國醫學院研究委員會和倫敦大學學院就曾發布的研究聲明:21%的新爸爸們,曾經經歷產後抑鬱。而另一項研究指出,新爸爸的抑鬱率在寶寶出生後的三到六個月內顯著上升。
他們把壓力的排解出來的方式,很是具有雄性動物的侵略性和破壞性——和親人起矛盾衝突,或者買醉,迴避拒絕溝通;重則甚至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但現在大家對新手媽媽的關注,遠遠高於新手爸爸的關注,真的沒有人來告訴他們,其實你只要這樣做,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與其去吐槽抱怨他們做得不好,示範正確的方式,是更符合他們的腦迴路的。
畢竟鑑別假鈔的能力,是多摸真鈔,而不是努力去記住假鈔的特點。
GAI老師的四大法寶
好老公,好爸爸,好兒子該怎麼做?GAI老師主要有四點非常值得肯定。
1、清晰定義了關係的次序
papi醬之前在綜藝上表示,獨立女性人生重要家庭關係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而和諧的家庭關係,則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父母關係。
就算是兒子出世,父母在家裡,也沒有撼動老婆在GAI心裡的地位。
他在信中向兒子寫:「我很開心你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我愛你,但我會愛你媽媽更多,多很多。」
他在節目後期裡,因為父母整天只看手機,又不願意幫忙照顧孫子,當眾直接吐槽自己親媽只想坐享其成,有一說一。
他會重視老婆被盯著餵奶不高興,一邊努力去和自己的父母做溝通,一邊安撫自己的老婆,因為如果直接剛的話,會增加父母對妻子的誤解。
最後還要抱著老婆,細緻地解釋自己的處理方式,光是看著心都化了。
之前大家都認為婆媳關係很難處理,是因為焦點錯誤集中,就像一個公司不重視產品研發、銷售和質量這個命脈,卻把搞內部鬥爭放在首位一樣。
如果家庭以夫妻關係為重點,把它當成政策傾斜項目,立馬就能降維打擊婆媳關係裡的那些矛盾。
醒醒,老婆才是陪著你走到人生終點的人生合伙人,持股比例賊重。
2、和妻子達成界限上的共識
生育這種回歸到動物本體脆弱感過程,經歷過的人都懂。
當年生孩子我就必須不停自我催眠:要當自己就是母豬和奶牛,要忘掉所有社會屬性。
最近剛好一個好友剖腹產,沒能要到單人間,在生完的前三天,因為數次被一些親戚掀開隔簾圍觀,動輒要看娃,要看刀口,要看哺乳,煩躁崩潰得砸東西。
最後終於挪到單人間的時候,只允許醫護,先生和父母出入。
但是她說了很有意思的一句話:「是我自己要這樣,但有些產婦不一樣,她們可能會渴望被關注,希望被看到。」
每個人的界限感不一樣,所以我們才不能私自決定別人的界限感,就像丈夫不能認為妻子不願意被圍觀哺乳是矯情一樣。
一切以當事人的感受為前提,是把夫妻關係放在首位的衍生物。
3、換位思考,透過形象看本質
男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懷孕難受?只要戴上孕婦肚來24小時體驗就可以了。
很多事情換個位置,看法就會完全不一樣。
GAI之所以讓人感覺到情商高,主要是因為他的共情能力很強,也能夠明白對方的出發點是什麼。
就像我們的知道老母親嘮嘮叨叨是種愛,GAI知道老婆只是不喜歡被圍觀而不是對婆婆有意見,很多矛盾本質上是背景、立場、觀念不同,不需要上升到人品問題的高度上。
站在妻子的角度去理解她是安撫,站在自己媽媽的角度去開解是孝順,雙面膠做得好的人,都是有大智慧。
4、不迴避和掩蓋矛盾,做家庭主心骨
可能是得益於說唱歌手的本職工作,GAI直視矛盾衝突真的是個很贊的習慣。
朋友說過,她最恨的就是和婆婆起矛盾的時候,先生聽完抱怨後,都是來一句:「媽就是那樣,你讓一下,忍一下吧。」
很多問題不是能靠忍和讓就能解決了,就像小傷寒也能導致送命一樣。
多少怨偶分飛,一開始不過就是沒有把問題擺到明面上,聽取雙方的意見,然後找出一個解決辦法來,最後累加成婚姻的雪崩。
婆媳關係之所以凸顯,就是因為丈夫作為重要的紐帶人物,在關係裡退位了。
婆媳本來是陌生人,她們因為你才需要去相處,作為主心骨的你,怎麼能只學會了和稀泥和跑路?
去,佔領婆媳關係中的高地吧
觀察了這麼多年的婆媳關係問題,我發現主流的說法充滿著矛盾,表面上道德教育是」要把婆婆當成媽「,卻總被現實教育「婆婆做不到像媽」。
然後我們就不斷陷入「果然婆媳難相處」這種自證的心理怪圈裡去。
一見如故你做不到,婆婆……其實她也做不到,但我們卻總把小概率的婆媳好當成範本,其實能做到和平相處就已經很棒了。
這還是一個期望值管理的問題,我們一開始就得客客氣氣地一直把對方當成一個陌生人,相處不錯後當個朋友,朋友做得好再去當成親人,慢慢來嘛急什麼。
不用太早開放自己的領地,也給了彼此有個緩衝的空間。
這個時間足以能讓丈夫清楚地意識到,你們兩個本來就是陌生人的這個事實,他需要去推進調節兩者的關係。
想讓豬隊友成為趁手的隊友,前提是你要給他機會上手,多示範操作。
再談回王斯然不喜歡被圍觀這件事上,她也可以選擇當場就和婆婆溫和地表示難為情,不願意。如果婆婆還屢屢冒犯,再去告訴GAI不遲。
每一個男人都渴望在家裡汲取慰藉和溫暖,靠我們自己的智慧去掌控一些小細節,就是體恤老公辛苦的愛。
愛和孝順不是魚與熊掌
德國心理治療大師伯特·海靈格(BertHellinger)在他的「家庭系統排列」(FamilyConstellations)心理治療方法中提出,男人和女人關係成功的前提,是解除與各自父母的糾纏。
如何解除和自己的父母的糾纏呢?
回到孩子的位置上與父母正確地聯結。
不是迴避,也不是排斥,而是我和你有聯結,但是我是獨立的個體,成長出完整的人格。
就像GAI這樣,有著個人堅定的意志力,對生活有清晰的認知。
在親子關係裡,他對父母可以剛,也能哄,平等又能夠施加足夠的影響力。
在親密關係中,他對妻子既寵愛,又尊重,能夠配合共進退。
這也是GAI未來送給自己兒子,最好、最珍貴的禮物了。
最好的夫妻,是愛人如樹我如大地,彼此滋養,又相互交託。